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了一百多公斤,最关键的是,光洁程度,光滑的表面,对于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到最低的程度,除去柳接之后,穿透甚至可以形成类似刀锋一样状态,平直而锋锐。

    现在的船舶,大部分都是外斜加撞角,还没有发展出来后世那样的流体力学,不说外飘舰首了,直切舰首都不可能做到,一方面,流体力学没有达到某种程度,另外一方面,也是机械加工能力,这个时代的战舰,绝大部分采用柳接,必须要有足够的受力点和柳接的部分,哪怕是再出色的工人,也不可能让柳接的效果完美无缺,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风格,勉强的结合在一起,已经不错了。电焊就不一样了,借助着先进的电焊工具,连接点极为光滑坚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电焊所发挥的作用,着实的让所有人都震惊,特别是对船舶有一定了解的人,本身占据了造船40%左右的柳接和安装过程,因为电焊和起重机的共同作用,效率极高,那些如同搭建,打眼,柳接的过程,统统被摆积木和电焊取代了,本来可能要40天左右完成的汽船,才12天左右,就已经初具规模了,主体结构已经基本成型,接下来,就是内部装饰和动力机组的安装,效率足足高了2倍以上。

    作为一个船厂出来的工程师,哪怕现在不再造船行业了,但是王本初很清楚,船坞等的利用率,对于船厂来说非常关键,800吨的汽船节约20多天的时间,换算到大型货轮之上,提升的就更多,这怎么是电焊呢,简直是点金手和增速器。

    看到电焊已经初具成效,甚至电焊工人和王本初也在商量着如何提升效率上面,初步的使用电焊,很多方面并不熟练,只是勉强完成了这个汽船,估计再过5天就可以出了船坞,进行海试和内部装饰,这一路上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可以挤压和提升的地方很多,打个比方来说吧,船头加工的时候,船尾一样可以电焊,临时搭建的起重机可以更加的专业一点,节约其中和拼接的时间,工人们的工作顺序也可以简单的调整,让每一个步骤都井井有条,类似这些,杨元钊大手一挥,很放心的交给他们,这些专业的事情,还是有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最好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式装甲钢() 
1912年9月27日,上海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刚刚下了一场雨,天还没有彻底的放晴,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之中,一艘轻便小巧的汽船,缓缓的驶入了黄浦江,然后顺着黄浦江开始上溯的,目的地正是南京,这是这个被简单命名为西111的全电焊加工汽船,进行了第一次长距离的航行的,可以改变整个造船业历史,代表着更加先进造船生产技术的电焊,在这一天,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的,西北和中国,通过方方面面,保留了这个技术长达3年的时间,累计了巨大的经验和技术,以此眼神出来的各种技术,让中国的造船业,从世界的末流,开始追赶先进的脚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汽船缓缓的下水,没有惊动到任何人,因为这个船坞是绝密的,周围有一个连的正规军来说,又因为杨元钊的重视,周围几乎500米内,不会有人靠近,又趁着夜色的,悄悄的下水,没有任何人发现,短途的海试,已经进行了3次,最高的一次达到了30公里,这是经过几次改进和修正之后的,第4次海试,会超过300公里,也算是尝试长途的能力。

    在前面的3次海试之中,汽船的表现极为的出色,因为结构更加的平滑,同样航程的耗煤量,比预计的要少,加上包头出色的蒸汽机,即便不做任何的更改,这个汽船的性能也是千吨左右的汽船之中,性能最好的,一旦投放市场。是会引发大量的追逐的。

    跟万吨级远洋货船不同,千吨级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丁点的性能的提升的,都可能引发巨大波动。虽然利润率不高,却是赢者通吃,输家通赔。

    不过简单的海试,却让王本初看到了更多的改进方案,有些可以直接对汽船进行微调,有些却必须要在下一级的设计之中。进行修改的,基于电焊所产生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么多。

    王本初从这一刻开始,潜心钻研,后来成为了电焊造船方面的大师。也算是机缘巧合和天赋配合的结果,现在这个没有任何的弦号的汽船,悄无声息的,就融入到了长江下游的货船之中,根本就不起眼,作为世界上第二长河,长江上面,不但有千吨级的汽船。还有大量其他的船舶,甚至在水量较大的夏季,万吨级的货船甚至可以上溯到武汉。

    测试数据。都作为珍贵的实验资料,存了下来,而杨元钊却在忙乎着别的,在这一艘船建设的中后期,他已经很少亲自的,来到江南造船厂。他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江南造船厂,让他步入正轨。实际上,这个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跟穆默约好的又是一个月之后,总不能闲着,杨元钊没有更多的事情处理的情况下,也不能一无事事的,他很自然的把心思,放在了一体机之中。

    未来西北入手造船业的最大的三个优势,一方面是电焊,现在已经在逐步的利用上来,300吨的汽船,只是一个初步的开始,接下来需要逐步的摸索,弄出一个体系的,借助着江南造船厂开始进行摸索,未来当青岛造船厂完成以后,会转向那个地方。另外一个优势是动力,已经在西北建设了大型蒸汽机集团和蒸汽轮机的集团,借助一体机和杨元钊前瞻的眼光之下,可以让他们更顺利的发展,最后一个一方面是材料。

    之前的船甲板,哪怕是他加强的,只能够算是超出这个时代的船甲板一线,要想获得更大的优势,更好的材料是必然的选择,而这一次,杨元钊把目光投到了特殊的微量材料上面。

    钨等重要微量原料,中国储量不少,后世关于他的应用,一直都比世界上顶尖水平弱不少,可是基于这些材料的一些新材料,新项目,却成为21世纪,世界材料发展的主流的。

    杨元钊不但是一个穿越者,还拥有一体机这样一个金手指,在材料上面,他拥有天然的优势,这点连列强们都是比不了的,从知道了一体机的材料方面的功能之后,杨元钊哪怕再忙碌,每天都会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因为考虑到包头加工厂的能力,他没有选择稀土类的元素,这个虽然是中国储量最大,白云鄂博的铁矿之中,也伴生了大量的稀土材料。

    可是杨元钊很清楚,现在的这个时代,用稀土有些太早了,虽然稀土添加的部分材料,性能和实现难度并不困难,可稀土的提纯这一点,一直到后世,也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别的效果不高,反倒是浪费了本就不多的稀土资源。

    从无数种的材料配比之中,找到新的材料,这绝对不容易,每一点的改变,每一种退火和锻造方法的不同,都会引起材料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大部分都是废品,否则材料也不会成为困扰的不少国家的难题,以材料为主的基础学科,无不是投资巨大,收效缓慢的行业。

    好在,一体机的帮助之下,杨元钊研究材料上面,有天然的优势,特别是现在,西北的材料学科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在提供了实物和全套的性能指标之后,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开始在无数种不同的材料之中,找出了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反馈到了杨元钊这里,再用一体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的努力,就形成了现在西北繁多的材料体系。

    大部分超过这个时代,或者性能太过惊人的材料,杨元钊并没有拿出来,现在正好有十几天的时间,无论是汽船,还是江南造船厂的改装,都已经不用他来操心的时候,正好有功夫泡在材料的海洋之中。

    目前,几个大项,比如钨,锂,钛、锆、铪、钒、铌、钽、钼,这些材料之中,有些是后世已经出现成果的,有些干脆是以一体机为基础,硬生生的开启,不过几年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每一个体系,每天选择1000个作为的累积,这是杨元钊常态化的做法,现在正好有一整天的时间,在没有别的突破口的情况之下,杨元钊很自然的选择了稀土。

    各种稀土物质的添加到金属之中,形成合金,这是一种新材料的制作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逐步的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分子,高性能的材料,无不跟稀土元素有关,可是在这个时代,稀土还只是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大家基本上都沉浸在提纯之中,甚至连稀土之中到底拥有多少种元素都未必能够说得出来,重稀土和轻稀土的概念也才刚刚形成。

    杨元钊是从后世来的,对于稀土研究不多,也知道一些特别的稀土元素,对于合金的重要性的,特别是高质量的合金,有了一体机的帮助,在提纯上面,一体机可以完全的提纯,添加的元素,也都一一的注入到了各种的钢材质中,材料添加之王的美誉,可以说在稀土等材料之中,尽显无疑,其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的合金。

    短时间能够形成这么多,也很是出乎了杨元钊的预料,看样子,稀土材料的潜力,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悄悄的把所有的材料和配方给备案了之后,杨元钊详细的开始审视其中的一款材料。

    这个被杨元钊命名为装甲钢17号的材料,通过一体机的扫描之下,获得了全部的信息,是一款极为适合作为装甲钢的合金材料。

    杨元钊本来没打算把稀土材料添加的合金,实际的生产出来,可是这一个合金,却让他难以选择,参考了德国战舰,特别是大型万吨级的巡洋舰之后,一体机之中,关于钢甲板的配方多出了几种,性能上要超出世界上主流的装甲钢一成,这个提升已经相当明显了,对于大型战舰,特别是2万吨以上的战舰来说,没一吨都有相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