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津停靠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大半天,匆匆的参观了几个工厂之后,杨元钊和杨悦就启程了,这个时候,杨元钊的手中,又多了几千张不同的图纸,走遍了汉口,上海和天津,这三大中国最重要的城市,没有能够进入青岛,去亲自的复制德国的机械,已经让杨元钊对于中国的基础工业有了一个摸底,接下来,他会根据后市的经验,在一体机的帮助之下,逐步的提升他们的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可操作性,当这些改装,全部完成的时候,吧这些东西给复制出来,整个西北的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回心似箭,他们甚至没有直接坐正太路,而是从北京,直接走还没有修通的京张,京张铁路的贯通,就在今明年,可以直接的抵达张家口,从张家口到包头,要比从太原到包头,稍稍的近了一点点,节约了不少来回奔波的时间和距离。

    火车经过京张铁路,因为铁路的修通,这里也开始逐步的热闹了起来,本身京城到张家口,这个出关的东口,一定程度上面,跟口外的交易异常的活跃,之前没有铁路,只能够凭借商队,现在京张铁路,哪怕还没有到达包头,可是通车的线路已经占据了五分之四了,省下几百里的距离和时间,异常的繁忙。

    天津这边,依然是购置的甲票,一路轻松的抵达了的,在下车之后,自然有杨家的马车,带着他们前往的包头,一个多月的时间,足迹遍布的大江南北,可以说一定程度之下,把整个中国的精华地方都给看了一圈,汉口,上海和天津,恐怕中国的重镇之中,只有广州没有去过,但是广州,除了少数英资的公司,剩余的华资公司,他们的实力,未必比得上上海和天津,那里更多是对外的经贸的,也就是说,做买卖的,远远高于做实业。

    晃悠悠的一天多的时间,终于到了包头,初春的包头,到处都是绿莹莹的,一副田园风光,可是在这个荒凉的口外之中,未来,会有一个庞然大物,在这里崛起,不过现在,它还被掩盖在一片荒原之中,这个时代,有杨元钊的到来,注定要不一样。

第七十三章 温室大棚() 
车队缓缓的进入了包头,短短的一个多月,横框几乎了整个中国,从南国的武汉,穿越了长江,最终经过天津,头,杨元钊的收获很大,可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清理他的收获,而是播种棉花。

    21000亩棉花,可以说是他跟晋商联系更加紧密的一个基础,农业这个传统的第一产业,即便在21世纪的后世,政府都不可能全部放开,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包头的历史上面,还是不多见的,这么大范围的,更是头一遭。

    在包垦公司的驻地,杨元钊见到了迎接而来的尉明和两位地主,他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中,已经把该准备的工作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等待着杨元钊和杨悦回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元钊,你的温室准备怎么做!”这已经是杨悦无数次的询问的问题了,一直以来,杨元钊都含笑不已,现在到了包头了,他再也忍不住了。

    “东西已经回来了!”杨元钊看着刘澍,问道:“泽霖兄,德美洋行的货物到了么?”

    “已经到了,送货人说过,不要轻易拆箱,我就没拆,都堆在仓库之中!”

    “走吧,我们去看看我们的东西!”杨元钊一挥手的说道。

    东西是在上海的时候,杨元钊准备,其中包括了60吨的尿素,30吨左右的其他肥料,还有一些农业机具,这其中,尿素是重点。

    尿素这种初入门的有机物,杨元钊可以合成,60吨的数量,着实花费了他不少的日子,甚至为了一些微量元素,专门去弄了不少污泥,这才最终配置完成,至于温室的材料,更加的简单了,因为它的比重很轻,是以后世的超市塑料袋的基础上面,复制出来的,都是卷成的卷子,3米宽,50米长。

    几十吨的物品,在库房之中堆着,显得略微的有些拥挤,却初步的分门别类了。

    不用去看,位于仓库最中央,最大的那一堆,就是化肥,刺鼻的尿素味道,让跟着来的众人,微微一皱眉头,杨元钊是几个人之中,表情最平淡的,尿素他虽然没有在农田使用过,却在实验室的状况下,了解过他的性能,知道它有着刺鼻的味道。

    杨元钊的眼神,落到了整个仓库的另外一端,那里被帆布包裹着的塑料薄膜,杨元钊指着那一堆说道:“让他们把东西搬出来吧!”

    几个包垦公司的高层,哪一个不是奴仆上百的,特别是负责招聘两个地主,他们一挥手,十来个壮汉上前,把薄膜给抱了起来,600亩的薄膜,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真的堆放起来像是一座小山。

    杨元钊走上前去,找了一卷出来,打开帆布,露出了里面半透明的塑料的,大棚不能够全透的,这样不利于温室的布置,为此,杨元钊增加了厚度,这个薄膜,跟后世农膜比起来,有些厚实,效果到底怎么样,杨元钊还不得而知,可用于普通的温室,种植一些棉花的种子,已经足够了。

    “这是玻璃纸么?”杨悦有些吃惊的走上前去,透明,薄如蝉翼,这就是这个薄膜给他的第一感觉,在他触手的一瞬间,他已经知道,这跟玻璃完全是两种概念的东西,虽然光头性很好,却跟玻璃不一样,柔软,最重要的是,给他的感觉是,这玩意,还保温。

    温室大棚,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用玻璃搭建的温室,如果不做好密封的话,效果不大,可是这一种柔软的材料,整块使用的话,几乎不用考虑密封的问题,玻璃就不同了,需要连接,需要粘住,这样密封问题很大。

    杨悦很敏锐的抓到了这种材料的好处,甚至留学美国的眼光,让他看到了这个塑料的很多外延的功能,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材料,连忙的追问材料到底是什么,是怎么来的。

    对于杨悦突然萌发的科学的追求,杨元钊很无奈,塑料这种高分子材料,要到二战时期,才会萌芽,战后才大力发展起来,如果不是拥有从后世带来的资源,恐怕这个塑料,他即便知道方向,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实验,才有可能制作出来,对于穿越之后,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

    杨元钊就在其中的一个温室区域做了一个延时,这段时间,吴广仁和赵书名他们,除了招募人员之外,更大的心思就放在了这边,全部都是青砖搭建了一排的一人高的墙,然后又用竹竿和木头什么,搭了一个棚子,刚刚回来的时候,杨元钊就曾经检查过了,每一个都非常的扎实,这样就不用临时调整,他有功夫做更多的事情的。

    示意杨悦帮忙,他们两个人共同张开了一卷塑料,直接的在温室棚子的上面,搭建了起来,半包围的形式,正好把温室大棚给遮住,塑料良好的延展性,只用稍稍的固定一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温室大棚的。

    “好,真的是方便!”

    杨元钊点点头,指着已经布置完成的温室大棚说道:“就按照这个,把600亩的大棚都给布置起来吧!”

    很快,一群人在这600亩的土地上面忙乎了起来,因为垦公司雇佣了不少人,数量超过了1000,布置温室大棚这个任务,又不是很困难的,杨元钊基本上把关键点都给演示了一遍,1000多人,只是花费了3天的时间,就把全部温室大棚给布置完成了。

    从温室大棚制作完成之后,杨悦一直都在最先的那个温室大棚,他对于温室大棚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且测试了一些东西,发现这个温室大棚比不上曾经农学院的那个专门的温室大棚,却比普通的玻璃房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别说应付一个小小的棉种培育,就算是更大规模的农学研究都可以。

    农学,一直都是杨悦的兴趣,棉花种植不过是科研跟实际的一个应用而已,以前在包头不方便布置一个温室,现在,现成的温室,杨悦就来了兴趣了,对着温室不停的布置,让它不再像是一个普通的棉花培育室,反倒是像是科研中心。

    对于杨悦的做法,杨元钊没有去规劝,杨悦是中国少有的农学家,农业的东西,他知道一些,却不全面,种植棉花,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温室蔬菜,这都是小问题,真正的大杀器在于高品质,性能出色的良种,比如高产小麦,比如杂交水稻的。

    中国地大物博,从清末就已经显现了,在列强们还在几千万的人口打转的时候,中国已经突破了四亿五千万了,庞大的人口,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的压力,粮食是从来都没有够过,如果不解决粮食问题,哪怕杨元钊在西北发展的再好,包头的工业产值超过德国的鲁尔成为世界第一,也会是一个沙滩上的城堡,原因无他,看看后世苏联的解体就知道的,一味的在一个方面疯狂的发展,而忽视了另外的一个方面,最终轰然倒塌。

    杨悦的研究,目前还非常初级,就连农业实验室都是在正在兴建的阶段,杨元钊也没有去打扰他,整个包垦公司,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始了温室大棚的建造,特别是内部,从太原,天津,甚至是武汉购置了一大批一寸见方的小碗,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了温室大棚之中,经过杨元钊和杨悦共同调整配方,加入了底肥和一部分化肥的培养皿,开始整齐的摆放在了600亩的温室大棚之中,21000亩的棉花种植,终于进入到了实质的阶段。

第七十四章 耕田() 
种植棉种的时候,杨悦还是出来了,培育棉花,一定程度上面,是一个技术活,这点普通的农民,种植起来,难免会有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出芽率,杨悦一直都跟着,每一个培养皿之中,可以种植2-3个棉种,在杨元钊的要求之下,最终选择的是两个棉种,当种下之后,杨悦甚至会在特定温室大棚放入了大量的炭火,增加一定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只有的10天时间,杨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