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汉好姐夫-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通办妥了马腾的事,即回司隶校尉部了,甄俨派八百里快马把消息报告给姜盛,而袁绍、韩馥派来的使者也早已在姜盛府中等待姜盛的接见。

    原来这两位仁兄是在寻求姜盛的支持,现在董卓一手遮天,献帝存在不存在没有什么意义,袁绍他们就琢磨着废除献帝而扶植刘虞为帝,另立朝廷,以对付董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25章 冀州来使() 
这段时间,姜盛麾下的众武将都去招募兵勇,又恢复了一万多人的兵马,褚燕从镇守草原的骑兵中调配了五千骑到乐安,赵云从中选拔了一千五百人与原有的七百多玄甲骑兵合兵一处,组成了玄骑营。

    各部按着姜盛制定的练兵方略勤加练兵,而姜盛正在后院陪伴公主及张氏二妾,童琳战死后,姜盛更加珍惜眼前人,所以得闲时他都会跟她们在一起。

    丢手帕、跳绳、荡秋千、踢毽子等后世小孩们常玩的游戏,在这里成了姜盛与娇妻们的常备娱乐项目,因为这个时代实在没有什么可玩的。

    公主虽然没有过门,但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从雒阳杀出来之后,公主的身份也只是个名头而已,而现在大家对刘芊的看法就是姜盛的未婚妻。

    反倒是曾经是刘辨皇妃的唐姬成了外人,她很羡慕刘芊和张氏二人能与姜盛玩得如此开心。

    刘芊起初因为刘辨的缘故对唐姬不冷不热,后来大有改观,张氏二姝对唐姬也是姐妹一般,可姜盛好像故意冷落唐姬,都不正眼看她,有时会她主动跟姜盛致礼,姜盛也视若不见,若不是刘芊她们的好,唐姬早就打算离开了,但现在她的心中充满了谜一样的姜盛,说不清理不清的感情。

    姜盛当初救下唐姬纯粹是出于道义,并没有其他因素,而唐姬心中却有些心猿意马,对姜盛暗生情愫,她有时候又怪自己不守妇道,明明已经做过刘辨的妻子,却又对这个男人朝思暮想,但感情这东西,挡也挡不住。她既想见到姜盛,因为她思念,又怕见到姜盛,因为她怕被姜盛冷落。

    她见有卫兵来见姜盛,知道姜盛又要离开了,她鼓起勇气跑了出去站在亭廊下,姜盛对刘芊和张氏二姝微笑着,却未正眼看唐姬,他的眼神一扫而过,直接就走了。她不免又有些心伤。

    且说姜盛到了前院大堂,长安松鹤楼老板甄二、袁绍的使者董昭、韩馥的使者刘子惠都已等候多时。

    “甄二拜见主公!”甄二看到姜盛过来,连忙行礼。

    董昭和刘子惠也躬身致礼:“拜见右将军!”

    “诸位不必多礼,请坐!”姜盛虚扶一下,然后在主位坐了。

    三人坐定之后,姜盛对甄二道:“甄二,可有要事禀报?”

    “禀主公,大档头有话报与主公,三件事均已办妥,只是何颙大人冤死狱中,荀攸相必已经到乐安投主公来了。”甄二见有外人在场,不便多言,就做了如此报告,姜盛很是满意。

    “嗯,长安之事就拜托你和大档头了,若是无他事,可先去歇息。”

    “谢主公体谅,属下告退!”甄二知道姜盛会单独接见的,于是干脆就去歇息。

    “袁太守门下董昭奉令求见右将军,有重要书信转达。”董昭首先开口,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札呈给姜盛,那信札已经用火漆封口,姜盛拆阅来看。

    “渤海太守袁绍顿首拜上:董贼以皇上为傀儡,把控朝政,清除异己,致天下纷乱、民不聊生废今上之位,立汉之宗亲、幽州牧刘虞为帝,令立朝廷,聚天下之大义,以反制董贼”

    姜盛看完,不置可否,又问刘子惠:“不知文节兄(韩馥的表字)有何见教?”

    刘子惠答道:“冀州牧韩大人也有密信呈给将军!”说着就把书信呈给姜盛。

    内容与袁绍的书信大同小异,都是要令立朝廷,从政治上讲,这一招对董卓无疑是一记重击,董卓也知道自己不得民心,若是天下臣民认可了废献帝而立刘虞的事,董卓难以继续掌控朝政,就会成众矢之的。

    姜盛有自己的考虑,刘芊搬出皇宫的时候,刘协以姐夫相称,这是一种感情和信任,至少在姜盛看来是这样,姜盛虽然来自后世,但心地善良,无法分辨刘协的这种感情表达是不是为政的手段,所以打心眼里还是支持刘协的,而刘芊也经常表露出对刘协的担忧之情。

    当初何进当权的时候,姜盛就有过废少帝立献帝的想法,只是形势所逼,没有付诸实施,现在刘协登基了,姜盛心中还是要保刘协的,若是依了袁绍之议,以姜盛的政治头脑,是不可能跟袁绍这种世家大族的老油子抗衡的,所以不可能同意废黜刘协的。

    姜盛知道历史上袁绍是没有成功的,但他不敢片面地相信历史,有些工作还是要做的。

    “二位使者,本初和文节的意思我已明了,事关重大,我还要仔细考虑考虑,两位不如先去歇息,待我考虑明白之后再做答复可好?”

    董昭和刘子惠面面相觑,这两人来之前都知道自家主公的想法,知道姜盛这是打官腔,但他们还是希望劝服姜盛。

    “右将军深明大义,自然知道其中利害,还望将军以大汉的江山社稷为重,不可因儿女私情而置天下于不顾。”董昭道。

    “就是因为要为江山社稷想,才要周密考虑,慎重决定,两人还是先去歇息,待我考虑之后亲笔回信给本初和文节。请——”

    “在下告退!”董卓和刘子惠见姜盛逐客令了,也只好告退。

    两人出门时正遇到荀攸,荀攸之前在朝中之时与两人有数面之缘,所以彼此认识,简单寒暄了几句后,两人才离开,荀攸信步走进。

    “荀攸拜见右将军!”

    “公达(荀攸的表字)何必多礼,快请!”姜盛见荀攸来投,大喜过望,搀着荀攸的胳膊让他坐下。

    “荀攸何德何能,不敢当此优待!”荀攸很是谦虚。

    “我已收到长安来信,言及先生肯屈尊来此,实乃我姜盛之福啊。”

    “若是将军不嫌荀攸学识粗浅,荀攸愿为将军差遣,鞠躬尽瘁!”

    “先生有王佐之才,乃我姜盛股肱也!来人,召府中文武来见。”姜盛令麾下众文武都来相见。

    不多时,田丰、许攸、徐晃、赵云、于禁、张郃、夏侯兰、杨凤、审配等均已到齐,褚燕和田豫远在乌桓部落,并未来此。

    “诸位,今天我要想大家介绍一位同僚,就是这位荀攸,字公达,颍川人士,之前为中郎,现在投入我门下,日后各位多亲近。”(。)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26章 不能让袁绍成事() 
众人都是拱手一礼,荀攸也还礼致谢,姜盛又把众文武介绍给荀攸,大家就算认识了。

    “好,大家既然都已介绍过了,现在来谈正事,请各抒己见!”

    姜盛道:“袁绍、韩馥打算废皇上而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诸位以为如何处置?”

    审配道:“此策对董卓而言,乃釜底抽薪,今上只是董卓的一枚棋子,主公挥军死战,董卓元气大伤,若是没有了皇上这枚棋子,董卓不战自溃,此是妙计,若是主公从其之意,以主公的名望和才德,袁绍远不及也,将来便可执掌大局。”

    荀攸道:“正南兄所言不无道理,但主公的薄弱之处在于根基不稳,想那袁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若是袁氏登高一呼,天下士人支持者甚众,而主公却没有如此广博的人脉,若是助袁绍成事,今后少不得遭其排挤,从此天下又是袁家的天下了!”

    许攸道:“不错!韩馥优柔寡断,难当大事,此事必定是袁绍的谋划,一旦成事,袁绍拥立之功最大,将来朝野上下,定是以袁绍马首是瞻,于主公大业不利。”

    徐晃道:“主公文韬武略远高于袁绍,何必助他成事?若是要做,也是您主导。”

    赵云、张郃、于禁也附和徐晃的说法,他们相信姜盛的战略战术和领军作战能力,都有些傲气,不愿意受他人支配。

    这些人都没明白姜盛的立场,先入为主地考虑谁主持废立之事,而没有考虑姜盛要不要支持废立之事,众人又就一些旁枝错节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姜盛倒也不怪他们,支持刘协毕竟是姜盛的感情用事,而众人是客观地分析局势。

    田丰自始至终不发一言,姜盛说道:“元皓你怎么看?”

    田丰欠身一礼,说道:“主公不可让袁绍成事!”

    “哦?愿闻其详!”

    田丰道:“袁氏虽说门生故吏颇多,但袁绍无伊尹、霍光之能,而且今上并无过错之处,再者,天下群雄都在积蓄实力,以为割据,袁绍实力弱小,妄行废立,图谋朝纲,必定会被群起而攻,必败无疑!先帝在位时对主公恩宠有加,现在就剩皇上一脉,若是废黜皇上,则皇上必死无疑,况且皇上虽年幼,但对主公以情相待。属下以为,若是主公行废立之事,一则不忠、二则不义、三则不仁,纵有开天辟地之能,也必为世人所诟病,就算成事,也不长久。”

    姜盛点头默许,田丰之言正是说到他心坎上了。

    田丰又道:“主公主政乐安以来,郡强民富,百姓拥戴,虽然此前与董卓死拼之时两败俱伤,但元气很快就能恢复,又有褚燕执掌的草原骑兵相助,实力可以雄踞于诸侯之首,有如此实力,进可与董卓一战,退可雄霸一方,何苦要长他人志气?不但不能支持袁绍,更要坏其大事!”

    荀攸与姜盛实际并没有什么交流,今日这才是第一次当面交流,所以不知道姜盛对刘协的立场,所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田丰这一说,他立即明白,于是接话道:“元皓所言甚是,董卓暴虐无道,那是自取灭亡,必不长久,而皇上毕竟是正统,民心所向,若是主公要保皇上,必定要防止诸侯借势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