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汉好姐夫-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主公下了这么大一盘棋,可要从长计议,确保万无一失!”

    “不必从长计议了,恐怕王允很快就会有所行动,各位若是不辞劳累,就在这里谋划一番吧。”

    “对,择日不如撞日,我们就好好合计合计。”戏志才道。

    “董卓现在所能依靠的吕布贴身护卫,寸步不离,首要做的是调开吕布,主公与董卓积怨颇深,万不可露面,方才听主公说王允很快有所行动,想来王允必定在其中主事,王允现在表面上还是董卓的红人,只要他有机会安排此事。”

    “正是如此!王允会邀吕布到府上饮宴,席间安排美女敬酒,挑动吕布的色心,然后再邀请董卓,待挑拨两人冲突之后,让吕布杀董卓。”

    “计划虽好,但风险极大!”郭嘉道。

    “此话怎讲?”

    “吕布对董卓的忠诚度有多高,我们谁都不知道。而董卓麾下的李儒奇谋百出,很容易识破,若是那吕布识破了真相,则不仅大事难成,还会连累了朝中一众忠良的身家性命!”

    荀彧道:“奉孝的担心不无道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应该在吕布赴宴之时对董卓动手!”

    戏志才道:“董卓屡遭刺杀,警醒地很,吕布离开董卓身边的时间不会太长,我们必须确保一击必杀!只要董卓身死,吕布就算识破也无力挽回!”

    “有道理!不过万一刺杀失败,岂不也是连累众多?”

    郭嘉道:“这个就不是问题了,寻找机会刺杀董卓的人多了去了,吕布离开董卓身边,不知会有多少刺客盯着,董卓又如何认定与王允有关呢?主公请放心,行动之前,请向王允引荐我,到时候如何处置,我自有办法。”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55章 颍川之行(1)() 
姜盛见台下各级军官都安静了下来,就缓和了一下语气。

    “这里是你们提升能力的地方,也是培养未来中高级将领的地方,你们都在军中多年,有的是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将军;也有的一直混在低级军官,不管怎样,这里——是你们的机会!要成为中高级将领、光耀门庭,还是默默无闻,甘做普通兵卒,就看你们在这里用不用功,努力还是不努力!我姜盛自黄巾起,历经上千次战阵,见过了太多的生死!有的是军官无能,致使麾下万千将士顷刻间死于非命!有的是战功赫赫,却得不到提拔!什么原因?”

    台下都是鸦雀无声,姜盛顿了顿,说道:“*****庸者为将,是为其一;为将者不懂战术、有勇无谋,是为其二;军队上下,只凭经验,不知学习,是为其三!这三条,将于今日起,从冀州军队中彻底消失!这里,就是起点!”

    台下顿时爆发出欢呼声,早有准备的战鼓队开始擂起鼓来。

    这些来参训的军官都是于禁、徐荣、徐晃、荀攸等人整顿完各郡县军队之后保留下来的将领,大部分是平民出身,那些凭借送礼行贿提拔上来的庸才都已被清理出去,所以对于姜盛的公开表态都表示欢迎和支持。

    他们也听出了姜盛的意思,要想得到提拔,一是靠战功,二是要经过这里的集中训练,身份门第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姜盛讲完话之后,徐晃又强调了训练基地的管理制度和学习安排,最后强调了一点:“在这里你们不只是学生!还是战士!在学习期间,你们也可能要参与战事!所以,你们要随时保持旺盛的斗志!战斗也是学习!”

    这是徐晃临时加的内容,姜盛事先也不知道,听徐晃这么一说,姜盛也即认可,这可不就是后世战争年代的干部团、军官营之类的,全是军官,但也要与普通部队一样参加战斗!

    姜盛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不是简单地听从指挥,更能创造性开展工作,思维要放开,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忠诚和信任!如果现在韩馥提出这个来,姜盛就不一定乐意了,虽说姜盛厚待韩馥,但还不到完全信任的时候。

    开训典礼结束后,这三千多人就按着各自的分组重新编排,已经打乱了原来的编制序列,随姜盛从乐安来邺城的将士们除了一部分纳入训练外,其余的都充当了管理干部和教官。

    这是姜盛参照后世军校的模式搞起来的,这也是姜盛创立军校的雏形,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吸收进来,徐晃也深得真传,经常跑到姜盛那里讨教,为了保证训练营的质量,姜盛把田丰、田豫、张郃调到了训练基地任总教官。

    荀彧担任了别驾,总理冀州政务,主要负责军务之外的一切事务,可以说是姜盛的副手,这让荀彧大为受用,他来冀州寸功未立,就被姜盛如此重用,心中感激莫名,于是向姜盛荐才。

    “主公,我之同乡郭嘉、戏志才、陈群、辛毗等,皆有大才,愿为主公聘之,请主公准许!”

    “此乃大善之举,文若荐才之功,我必厚赏!”

    “能为主公效力,实乃属下之荣幸,我明日便启程回颍川。”

    “大才者,一定要以诚相邀,三日后,你我同去颍川!”

    荀彧躬身一礼,道:“主公礼贤下士,实乃明主!”

    姜盛现在严重缺乏人才,急需招揽一批文武官员,在安顿完训练基地的重大事务之后,既与荀彧换上平民服饰,带了十余名随从南下,冀州的日常事务就让田丰继续主持。

    河内和颍川都是四战之地,自黄巾起,到董卓专权,再到诸侯混战,从来就没有停息过战火,百姓流离失所,满眼都是断壁残垣,一片荒凉。

    这里号称是大汉最富庶的地方之一,现在却如蛮荒之地,姜盛这才出行只带了“姜九钗”其中的六人和十名精锐卫兵,由于变换了装束,看起来像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出行,倒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目。

    姜盛一行人走了数日,估摸着也快到颍川郡了,但是人烟越来越稀少,到得后来,连个投宿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在一处破庙暂时安歇,几名卫兵寻了些干柴,点燃了篝火,又去附近打了些水,用铁壶烧水。

    荀彧见他们都有随身带的铁碗,干粮袋中也都有粉状物,心中好奇,但又不好意思打听,只得自己坐在一边啃馒头。

    姜三钗端着碗盛了半碗开水,从干粮袋中取出了少量粉状物,洒在了碗中,又用筷子搅拌了一会儿,然后把泡好的粥端到姜盛面前。

    现在姜盛军中带的碗都是按着姜盛的图样烧制出来的,主要成分是铁,但也掺杂着陶瓷、铝等物质,防锈又保温,碗沿上都有两个小孔,正好用铁条挂住,可以架在篝火上面烧,美中不足的是,烧热的碗都需要用布垫着拿,要不然就会把手烫坏。

    这些粉状物也是姜盛之前发明出来的,把米粉或者面粉混杂着食盐、葱花、肉末炒制出来的,类似于后世的炒面,行军打仗的时候,只要点燃一堆篝火,就不必埋锅做饭,将士们只要这么冲泡即可,就着肉末汤吃馒头,省去了很多麻烦。

    姜盛本来想做方便面来着,但几次试验都失败了,面条根本拢不到一起去,一炸就碎,后来因为事务繁忙,也就没有继续试验,这事就放之脑后了,今天喝到了炒面粥,才又把这事想起来了,等回冀州之后一定要把方便面搞出来。

    其他人也都如此炮制,不一会儿,就有香气飘了出来,荀攸闻到香味,里面有葱香味,忍不住咽口水。

    姜盛见荀彧在那里干嚼馒头,这才想起来,荀彧并未到军中体验过生活,没有准备这些东西,于是道:“文若,为何自己在那里啃馒头啊?过来,过来,尝一尝军粮!”

    荀彧早就想过去看个究竟,只是碍于面子,姜盛既然开头,他也不推辞,直接坐了过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56章 颍川之行(2)() 
姜五钗把已经泡好的炒面粥递给了荀彧,荀彧接过碗之后,立即被其中的香味诱住了,他喝了一口,忍不住咂了咂嘴,赞道:“如此美味,不知此为何物?”

    姜盛笑道:“这就是我麾下将士所用的军粮,叫做炒面,这些炒面可

    以直接吃,也可以冲泡成粥。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把葱、肉、盐等调味品加到米粉或者面粉里面,炒制而成。行军作战的时候,有时没有时间埋锅做饭,就可以冲泡炒面,急行军的时候,将士们可以边走边吃。”

    荀彧道:“主公想法独特,简单的一份炒面,就解决了困扰数百年的军粮问题,真是妙不可言!属下佩服!”

    一名卫兵笑道:“别驾大人有所不知,主公发明的东西还多着呢,等会冀州之后,我可以一一展示给您看看。”

    姜盛道:“雕虫小技!哈哈——”

    荀彧是个智者,他看出了这份炒面的重要意义,对于这名卫兵所说,完全信了,他真想看看姜盛还有什么奇特的发明。

    此时夜已深,外面下起了大雨,春雷滚滚,卫兵们排好了值夜的班次,然后就轮流休息了,睡到半夜时分,突听得门口的卫兵大喝一声:“什么人?”

    姜盛顿时警醒,这是他多年的习惯,睡觉警惕得很,而荀彧还在沉睡。

    外面悉悉索索,有一年轻声音说道:“我们只是路过此地,不想打扰了各位,请原谅则个!”

    卫兵一脸警惕,手按着手弩的扳机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来人。

    来人共有三人,都是二十出头的样子,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为首一个随身带个酒葫芦,他们三人进庙之后,都除去了蓑衣斗笠。姜盛起身走了过来。

    值夜的卫兵连忙行礼,道:“打扰了主公,还请主公恕罪!”

    姜盛道:“此处为庙,护佑天下众生,此番风雨交加,有人来避雨也是平常,三位老弟,可入内寻个地方安歇。”

    为首的年轻人拱手道:“多谢兄台,如此就打扰了。”

    姜盛点了点头,然后就回到篝火旁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