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明-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烟尘滚滚,铁甲铿锵,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除了在天坛周围不断环绕的数万骁骑以外,其余兵士来到这里后,全部都是笔直的站立在两侧,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的到来。

    同一时间,紫禁皇城的承天、奉天等们相继开启,王争这次没有穿着那副亮闪闪的盔甲,却是身着专门为他自己定制的黄色衮服走出正门。

    这黄色衮服沿袭明制,虽然有齐军自己的特色,但主流还是汉家的服装精髓,上面天龙纹饰栩栩如生,好像崛起的华夏巨龙一般,与关外满清那龙袍有着天壤之别。

    周边那些禁军兵士手中举着红黄色高招旗在两侧走过,他们也没有穿着一般禁军的甲胄,而是换上了仪式专门配备的银色铁甲,端的是亮闪闪一片。

    王争身上这件衮服,每一层都有着严格的制作规矩,针对于此,幕僚府甚至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是登基大典当日出了任何差错,负责的大大小小官员可都是要杀头掉脑袋。

    这种规矩虽然严苛,但却保证了做出来的东西往往都是最为精良。

    现下王争身上这件祭天衮服,剪裁得体,靓丽华贵,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东方帝国天子的九五至尊威仪。

    早就等在各门前的官员都身着崭新的朝服,在前朝“洪胪寺”官员的引导下,经过金水桥走出,跟在禁军队列的后面。

    他们来到早就是人山人海的天坛处,以“文东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两侧,恭恭敬敬的等待新朝皇帝走上天坛和各路神仙沟通完成仪式。

    到了天坛最下面,所有人都停住动作,蒙古骑兵为表对中原皇帝的尊敬,翻身下马,右手在空中画了个圈,将腰弯到了地上。

    荷兰骑兵也差不多,下马之后,代表荷兰将礼品献给负责官员,表示和即将兴起的东方帝国建交之意。

    这个时候,王争既不能乘坐各种车驾,也不能骑马,唯有步行。

    这天坛不是现代留存下来的清代天坛,而是为了节省时间,将原本明代的永乐皇帝祭天郊坛,改建为专门给大齐皇帝登极祭天的天坛。

    天坛周围铺设百级阶梯,象征着王争一步步登天的路途。

    天坛顶部共设七组神位,每组神位都用天青缎子搭成神幄,上层圆心石北侧正面设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边圆锥形。

    第二层坛面的东西两侧为从位,日月星辰和**风雷牌位,神幄为长方形,神位前摆列着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

    上层圆心石南侧设祝案,单是在祝案上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种礼器,就多达七百余件,这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不是王争单人意愿所能改观。

    王争的祭位设于上、中两层平台的正南方,天坛正南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编磬、编钟、鎛钟等十六种,六十多件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

    仆人们身穿各式礼服,将其排列整齐后,就和下面那些文武臣工还有十几万兵将一样静待王争登顶,入眼皆是肃穆壮观。

    在这天坛的阶梯上,每走一步,王争心中就从愈发的平静下来,下面虽然乱哄哄的,但同时却又显得非常寂静。

    不知过了多久,总算是登到顶部。

    王争走到主帝神位前,抽出腰间带了多年,甚至有些·豁口的那口家传钢刀,最后看了一眼,用全力将其插在石缝之中。

    这刀象征着王争多年的征战生涯,将它留在天坛上,也是王争对从前自己的一个告别仪式,有很重要的意义。

    紧跟着,王争回过头去,拿起早就有专人准备在神位前的纯金酒杯,看着脚下如同蝼蚁一般大大小小的人,缓缓将水倒了下去。

    “祭我三军英魂烈士!”

    这话喊完,大内总管曹化淳为了避免下面大部分人听不见的尴尬,小跑着站在天坛底部,直接朝前来参加登基大典的文武臣工还有三军兵将宣读王争的称帝诏书。

    “朕惟中国之君,自明运既终。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内有群寇纷争,外有蛮夷占辽,朕本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天命起于山东,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朕起于山东穷困之地,至今,凡湖广、河南等中原各省、沿海郑氏、江南诸省及西南诸郡蛮夷,各处寇攘,我三军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海内皆平,以致民安田里,造福天下。。。。。。”

    “。。。今文武臣工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循众三请,朕安天命,不得推辞,于鲁监二年正月告祭天地于太行之北,即皇帝位于南郊。。。”

    “。。。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齐,建元彰武,恭建祖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尊母王刘氏为皇太后,立大社大稷于燕京,册封妻玉为皇后,立世子毅为皇太子,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话说完,下面无论听得懂听不懂,听得见听不见的,纷纷举起手中弯刀以及遂发火枪,大声欢呼。

    同一时间,身在盛京的陆井荣,身在南京的黄阳,甚至是奉命平定西南土司的邢一刀,都是在城桓顶端望向北京天坛方向。

    在他们的身后,是无数名驻守在各地的大齐军兵,他们几乎是在同一刻半跪在地上,这吼声如同一股热浪,山呼海啸般的席卷天下。

    “大齐彰武皇帝万岁!”

    “大齐彰武皇帝万岁!”

    “大齐彰武皇帝万岁!”

    这声音经久不衰,就连整个北京城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听到的人,无不是喜笑颜开,为这个崭新的鼎盛王朝而高兴,为自己终于要有一个安定的家而高兴。

    。。。。。。

    祭天结束,王争从天坛下来后,进入“皇极殿”就座。

    大齐下辖的文武大臣们这才依官阶高低鱼贯进入,对新皇帝上表道贺,然后,曹化淳再次在朝堂上宣读诏书,确认王争的身份和大齐的建立。

    紧接着,曹化淳宣读彰武皇帝王争册封大齐皇太子和大齐皇后、皇太后的诏书,众臣百官则一一道贺恭喜。

    辉煌的大齐帝国就此拉开序幕,仪式自此就被确定下来,其后的大齐皇帝登基继位都大体沿用了这套规矩。

    当然了,这是后事,暂且不提。

第六百零四章:一统历 汉农籍 火器局() 
    公元一六四五年正月,王争在北京南郊称帝,建立大齐,开元彰武,全称为大齐帝国,是为大齐太祖高皇帝,又号彰武皇帝。

    大齐的这个“齐”,严格来说并不是齐鲁之地的那个“齐”,寓意是王争率大齐军队扫平天下,延续汉家衣冠,建立盖世功勋。

    在此时西方人的眼里,大齐帝国就代表着整个东方,大齐一名,实则表示大齐帝国与整个西方的抗礼之意。

    东方冉冉升起的大齐帝国,足以与上天齐名,足以与西方那基督教义中的上帝齐名。

    起于齐地,齐名在天,遂称“大齐”。

    “朕闻皇天之命不于常,唯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实其宜也。皇世子毅文韬武略、秉性纯良、恭俭仁孝。上敬天地宗亲,下爱护天下子民。有尧舜之相,秉圣贤之能,忧思国计、振朔朝纲,堪担神器。。。”

    “。。。朕为天下苍生福泽计,于彰武元年,兹立皇世子毅为大齐皇太子,待朕百年之后,肇基帝胄,承天应人,帝位使然。”

    “朕之妻玉,与朕同起于庶民,然肃雍德茂,温懿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有贤德之风。。。”

    “。。。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唯朕之妻玉,乃可当之,今朕亲授金册凤印,册封大齐皇后,为六宫之主。”

    彰武皇帝王争称帝的第二天,谕旨册封皇太后,皇后以及皇太子,昭告天下,并且下达了一系列的政令诏书。

    由于现下的时局所限,这次并没有大赦天下,但却将聚耕农庄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广到已经占领的地区。

    并且,由幕僚府农务部领衔,大齐开始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户籍普查。

    以陈子龙为首的农务部官员们,一方面将大齐刊行天下,另一方面,开始着手修编。

    是自前明最后一次刊行农历后,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颁行的官方农历,百姓们拿到这本由农务部官员于半月之前加班加点修编而成的农历全书,都是感叹惊喜,心有所属。

    几乎每一个拿到的人,都将大齐挂到家中,日夜翻看。

    ,是大齐立国之初在已占领地区进行的一次人口普查,其中详细标注了男女单人、男女双人,以及三口、五口、七口之家等等百姓的生活现状、姓名、还有从前的籍贯与现下住所。

    除此之外,每户百姓家中成员有无工作,从事什么工作,每月所得银钱能否维持家用,等等许多方面,全部由农务部官员整理到中。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加上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各种农务政策,陈子龙带着农务部的官员们,直到半年后还是忙的脚不沾地。

    本来,陈子龙建议王争取名为,但彰武皇帝否定了这一说法,他说道,汉人不是大齐的,大齐是靠我华夏人上下一心才得以建立,大齐是汉人的大齐。

    彰武皇帝的这种想法与华夏几千年来君权至上,国家为主的思想相冲突,当时的人异常反对,但彰武皇帝大权独握,对此态度强硬。

    当时的人们和官员都不知道,正是这位大齐开国彰武皇帝那极其开放的思想,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了第一扇窗。

    称帝之后,彰武皇帝王争对火器的发展非常重视,几次下旨询问进度,火器局却是举步维艰,异常缓慢。

    不久后,范若海上疏,说是火器局虽然不缺乏手艺娴熟的匠户,也不缺少上面拨下来的款项,但却没有火器方面的人才大能。

    西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