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我为王-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的辽主耶律德光也可以说是雄才大略的人物,趁着中原内乱之时,纵马南下,将当时的汴京给攻下了,可惜他不能约束部众,麾下兵马纵情抢掠,引起中原百姓反抗不断,最终不得不带兵回了北方。”

    见到沈睿若有所思的样子,李瑾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要争天下,要走的路还长远着呢,以后慢慢体会吧。咱们先下山吃饭。”这一句既是对沈睿说的,也是李瑾对自己的提醒。

    三人下了山,和兄弟们用过午饭,休息了一会之后,继续上路。

    后半程,李瑾他们开始收买货物,一部分人开始装扮成商队,毕竟很快就要到了边境地区,再继续扮成禁军说不得会带来一些麻烦,接近雄州的时候,这一干人等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商队,不过有这么多的马匹还是扎眼了一些。

    离开山寨接近一个月之后,李瑾一行人终于到了霸州。

    霸州北距析津府(今北京西南)一百六十里,东武清(今天津西北)一百四十里,西距保州(今保定)一百三十里。霸主历史悠久,秦属广阳郡,汉属琢郡益昌县,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收复南津关,改建为霸州。

    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主要有在宋境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安肃军(今河北徐水)、广信军(今河北徐水西)等河北四榷场,以及辽境的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榷场。

    霸州之北就是宋辽之间的分界线——白沟河,所以霸州可以说是和辽境最为接近的大宋城市。

    李瑾他们到达霸州境内的时候是傍晚,也就没急着入城,先是找了个偏僻地方安顿下来,第二天一早,李瑾带着自己的中权亲卫和一百马军进入霸州,留下了史进和四百马军看着马匹。毕竟是近六百匹马,全部入城的话,也太显眼了一些。

    入城之后,自然有手下的人去将手下的货物脱手,有中权亲卫的人和马军的人一起去处理,倒也不怕他们会将货物出售之后,卷款潜逃,再说了,李瑾对自己的手下人和山寨给他们的待遇还是很有信心的。李瑾、许贯忠、林冲、沈睿四人则是带着几个亲卫在街头观察。

    榷场贸易,是为了让两国之间的货物互通有无,对北方民族来说,可以从中原王朝输入自己国家不能生产的种种物资和奢侈品,而对中原王朝来说,则是朝廷极为重要的财政收入。

    两宋时代,中原及江南地区向北方输出的主要是农产品及手工业制品以及海外香药之类,而辽、金、夏地区输往南方的商品则有牲畜、皮货、药材、珠玉、青白盐等。榷场贸易受官方严格控制。官府有贸易优先权,榷场领辖于所在地区的监司及州军长吏,又另设专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按照宋金榷场制度,小商人十人结保,每次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而大商人悉拘之,以待对方商贡前来。

    还有官牙人评定货色等级,兜揽承交,收取牙税。交易双方须由官牙人从中斡旋,不得直接接触。各政权对榷场交易的商品种类也有严格规定。如北方的战马,南方的铜铁、硫黄、焰硝、箭失之类军用物资,一般都严禁出境。虽然当时民间走私贸易十分活跃,榷场贸易仍是不同政权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

    榷场商税是官府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以榷茶为例,榷茶始于唐代,却兴盛于宋代。唐王朝茶叶生产大发展,物资丰富,商人业茶可以致富,而国家又出现了财政危机,因而效法禁榷制度。宰相赵赞建议税天下茶,十取其一。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张滂创立税茶法,形成定制。“(太和九年十月乙亥),王涯献榷茶之利,乃以涯为榷茶使,茶之有榷,自涯始也。”到武宗时期“禁民私卖”,榷茶形成制度。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积贫积弱”封建王朝,与辽、西夏、金烽火不息,财政困难、战马短缺是两大难题,困扰着皇室宫廷,故入宋以后,倍加重视榷茶制度。

    宋代是中国茶叶生产飞跃发展时期,茶的种植面积和区域有所扩大,产量大有增加,测算有5300多万斤,较唐代增长2倍多。茶已成为南宁极其重要的经济作物。据《宋会要·兵》记载,买马经费的来源是“布、帛、茶、他物充其值”,茶课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高宗末年国家财政收入为5940余万贯,茶利占6。4%;孝宗时为6530余万贯,茶利占12%,由此可见茶课之丰厚。而由于“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茶成了博马的必需物资。茶的政治属性已远远超过商品属性,故入宋后皇帝、大臣、经济学家都直接参与茶法的制定和修订,而且争论非常激烈,变更也很频繁,使茶法日臻完善。

    此时李瑾他们在榷场上见到的,两边的货物主要也就是粮食、茶叶、丝绸、瓷器、牛羊、盐、皮货等等。要是想见到战马是不可能的。宋廷虽然想向辽国购买,辽国却是不可能卖的。流入宋境的除了老弱的马匹,就是走私商人输入的了。毕竟这可是战略物资,当然属于暴利行业。

    逛了半天,李瑾等人找了一间茶铺喝茶,林冲说道:“早就听闻榷场贸易繁华,今日一见果真不假。”

    许贯忠则是说道:“我记得前些年来时,还比现在要热闹些。”

    正好茶博士正在给一行人倒茶,听了许贯忠的话,他开口说道:“各位客官有所不知,听说是因为辽国境内要打大仗了,近些时日,来的辽国客商才少了些。”

第六十一章 白沟河初战() 
听了这话,李瑾和许贯忠对视一眼,李瑾从怀中摸出半贯钱递给那茶博士,说道:“小二哥,可否详细给我们说说?”

    收了好处,那茶博士脸上的笑容更热情了几分,说道:“这军国大事,小的也不十分清楚,只是听来此的辽国商人说,辽国皇帝亲率七十万大军,正在北方征讨什么女真。官人您想,七十万大军人吃马嚼的,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粮草,是以近两个月来榷场做生意的辽国商人才减少了。”

    “多谢小二哥。”李瑾说道,那茶博士知趣地退下。

    事实上,这个茶博士的消息也是从辽国商人那听来的,恐怕是他自己七拼八凑的,所言并不十分准确。

    就李瑾所知,就在今年九月,完颜阿骨打攻陷了辽国的军事重镇黄龙府,辽天祚帝耶律延禧闻知黄龙府陷落,甚为惊恐,决意亲征,企图一举歼灭金军。遂率蕃汉兵号称七十万出长春路,命枢密使萧奉先为御营都统,耶律章奴副之,领精兵两万为先锋.其余分五部为正军,诸大臣贵族子弟千余人为硬军,扈从百司为护卫军;另以都点检萧胡靓姑为都统,枢密直学士柴士谊为副,率三万汉军步骑南出宁江州,携数月粮,分道而进。十一月,天祚帝进至驼门,又遣附马萧特末,林牙萧察剌等率五万骑兵、四十万步卒趋斡邻泺(今吉林省大安南查干泡),欲以分进合击获胜。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闻讯,明知辽锋难挡,仍锐意迎战。他召集全军将士,声泪俱下地说,“当初我带领大家起兵,是为了咱们女真人不再受辽国的欺压。但因为这一点,辽国派大军讨伐我们。现在出路有两条,一是拼死一战,转危为安;一是把我抓起来献给辽军,或许也能转祸为福。”他这一番激励和鼓动,由于声情并茂、入情入理,使将士们“无不闻之泣下”。

    十二月初,完颜阿骨打亲率两万骑兵进至爻刺,遣完颜迪古乃、完颜银术可镇达鲁古城(今吉林省扶余西北土城子),自留爻刺筑垒待击。初十,辽御营副都统耶律章奴率兵叛奔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预谋会耶律淳自立,天祚帝以内乱无心再战,中途回撤。十二日,金太祖得知,遂乘怠督军轻装奔袭,及至护步答冈,集中兵力猛攻辽中军,驰冲横杀。辽军大溃,死者甚众,天祚帝弃军而逃,一昼夜疾行五百里,退回长春州(今吉林大安东南他虎城)。

    护步达冈之战后,辽国主力尽失,可以说是国本尽丧,本就是勉力支持的国内局势更是败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金国经过此次大胜,从抗辽开始转变为全面进攻,直到最后灭辽。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很快,辽金两国就会开始这关乎国运的一战,这正好是李瑾从中渔利的好机会。

    在霸州停留了两天,将货物全部出手之后,李瑾他们开始向辽国境内出发。

    趁着夜色,李瑾带着人从一处浅滩渡过了白沟河。宋辽两国承平日久,河北禁军已经败坏至极了,说是形同虚设也不为过,但是辽国毕竟是以武立国,民风悍勇,军队还没有完全败坏,在白沟河北岸还有不少的据点,虽说因为天祚帝亲征女真抽调了不少人马,但是还是有人驻守在据点里。

    很不幸,李瑾他们迎头就撞上了这么一个据点。也是因为此处与霸州隔河相望,又是一个浅滩,正好有两名拽剌带着三百人驻守。

    其中一名拽剌或许比较警醒,听到了李瑾他们渡河的动静,出门查看,又或许是他只是尽忠职守,正好带着人出门巡逻,反正他就是看到了李瑾他们渡河的这一幕。

    他很快反应过来,张口就要大声呼喊示警,李瑾已经带着自己的中权亲卫和三百马军率先渡河,上了岸,正在岸边看着后面的两百马军渡河,见到有火把闪烁,看了过去,正好见那拽剌要大声呼喊,张弓搭箭,一箭射去,箭失正好从他张开的大嘴贯入。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拽剌并不是一个人出门,身后还有五六个手拿长枪,身着皮甲的辽军,见到自己的上官被射死了,大声呼喊起来。

    “该死!”李瑾暗骂一声,随即呼喊道:“已经上岸的兄弟随我来!”喊罢,打马向前,史进紧随身后。已经上岸的三百马军也拿起刀枪随着两个人冲锋。林冲和许贯忠带着沈睿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