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秦-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杀了他为霸王报仇,妹妹可愿意一试?”
虞紫妍闻言毫不犹豫地道:“只要能为霸王报仇即使是再难我也愿意去做。”但随即她有面有难色地道:“可是想要杀大秦皇帝却是太难了,他的身边当是侍卫环绕,即使我想着以自己一命相换,怕也是没有一点机会的。”
吕雉很有把握地道:“以前是没有这个机会,但是现在却是老天给了我们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那秦皇不是在选后吗,只要你我姐妹入了选,甚至真的成了他的后妃,那要杀他还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吗?他或许会防着我们一时,但是我们却有一世的时间去等着给他以致命一击的机会。妹妹你说这可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吗?”
“但是……姐姐与我都是有夫之妇,只怕这计策行不通啊。”虞紫妍面有难色地道。
“这事你不说我不说,又有什么人知道呢?”吕雉继续劝说道,“何况我还记得你有一个往日的好友是在秦国为官的,如是得他相助隐瞒一下,我想一切都会很顺利的。妹妹,这可是你我报仇的大好机会啊。”
听到吕雉说起在那秦国为官的人,虞紫妍立刻就想起了扶苏那日的样子和话语,自己和他已经是缘尽了,但说不定自己还可以靠着当日曾救过他一命的事情来要求他帮自己一把的。想着以前与项羽的恩爱,虞紫妍对那害死项羽的秦皇产生了无限的怨恨,一想到说不定自己能够有机会为项羽报仇杀了那秦皇,虞紫妍就觉得自己的确应该试一下,这样在自己死后也有面目见项羽于九泉了。所以在再三的思忖之后,虞紫妍猛地点了点头:“好,那我就依姐姐的话去做,只希望霸王在天有灵可以帮我们达成所愿。”
当吕雉走出项府的时候,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她为自己终于说服了虞紫妍而高兴不已,同时也是为虞紫妍终于掉进了自己的陷阱而得意。刚才的说辞中,她真心的只有想进到秦宫之中去,至于杀秦皇什么的都不过是骗人的话而已。而且在交谈的过程中,吕雉还将自己的计划进一步完善,自己大可以借着虞紫妍刺杀秦皇的事情作为自己上位的踏脚石,如果自己救了皇帝,那皇帝必然会对自己另眼相看,到时候就算皇后轮不到自己,也会有一个合适的位置给自己的。想到这里,吕雉更觉得自己的计划很是得当,这样一来自己可以借此上位之余还可以帮自己的丈夫刘邦报仇除掉害死他的项羽的女人。
而另一边的虞紫妍却开始犯起了愁了,自己当日并没有想到还会要求助那周炜的一日,所以根本没有问他做了什么官职。同时她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对人说出自己的意思,难道就直接对他说自己想要杀他的皇帝吗?一时虞紫妍觉得自己更难决定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改制设想
见到扶苏都已经下了旨意在天下选后了,那些因为实在没事可干而对扶苏的婚姻大事如此上心的老人们才暂时松了下来,这也使扶苏如释重负。既然旨意已经下达了,扶苏也知道没有改口的可能,一切只能顺其自然了,而这事又不是短时间里能够有个分晓的,所以接下来他就将这选后的大事放在了一边,又开始着眼国事、政事上了。
随着战事的结束,扶苏又遵循了西汉开国时的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天下很是安定,既然有吃有穿,那些各地的百姓也不会如以前那样总是想着造反作乱了。看到国家呈现出安定的情况,扶苏就开始想对现在的政治体制动手了。说句实话,对扶苏这个有着现代思维的人来说,秦时所设置的三公九卿制度着实让他有一种陌生的感觉,虽然他做皇帝已经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对有些官员的职能却还是不甚了解,而且他也觉得这些朝中的官位也太多太庞杂,实在不利于国家机器的运行。既然我来到了这个时代,就应该在改变了历史的同时对制度也作一些修改,好让我中华的发展更快一些!扶苏抱着这样的心态,就开始构思起了该如何在朝中变革的细节。
扶苏就自己所知道的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政治体系进行了比较,就连外国的一些东西也拿来想了一下,但是最终他还是先放弃了二十世纪出现的那些什么君主立宪和民主制度。这些制度只有当民智完全开放之后才能使用,而眼下的大秦天下百姓受教育的程度可不是一般的低,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识字,更不要说其他了。而且扶苏也知道如果真那么干了,所有的臣子都会反对自己,这种完全超越这个时代的事情是不会有人能够接受的。而在扶苏的心中还有一个他不想说出来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凡人都有私心,一个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当然是希望永远控制在自己或是自己后人的手上,他可不是圣人,可以让权力从自己的手上面溜走。这样一来,扶苏就只能在历朝历代的政治体制中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了。
若论中国什么朝代最为强大,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就会说出汉与唐,所以后来中原的人才都称为汉人,而在外国的华人聚集地叫唐人街。扶苏也没有和常人不同,他也立刻想到了汉唐两朝,然后他就继续想着这两朝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是可以让自己借鉴的。
汉朝作为紧跟在秦后面的王朝,基本上保留了秦时的所有行政规划,只是其核心有了一点变化,那就是从法家提倡的严刑峻罚变成了外儒内法,正因为有儒家思想的统治,所以百姓们才会安分守己,直到数百年后实在活不下去了才爆发了黄巾起义。扶苏很自然地就决定也要将那儒家的学说搬来为自己所用,这对政权的巩固很有帮助,但是那一套他依旧不是很熟悉的官吏制度,扶苏是选择无视的。
接下来他的目光看向了唐朝,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是同时跳进扶苏的脑海中的。对三省六部制度,扶苏还是比较熟悉的,特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一直沿用到清朝,足可见它是多么适合在中国出现了。而科举制也是一样,直到后世的什么高考、中考甚至是公务员考试都是那一套的翻版。科举制可以使那些原理没有一点机会为官的百姓也有一条路可以通往政坛,这样一来对开民智很有帮助,因为想要做官你就得读书,而读了书后人的才智才能开发出来。而且扶苏也知道一旦这些人有了一个念想,那么他们就不会将心思放在造反上去了,而会好好读书考取功名,这样一来无形中自己就可以将百姓们造反的可能压到了最低。而且那些读书人更会成为拥护自己这个朝廷的强大力量,所以扶苏认为这是很应该施行的一个方针。
决定了中央的体系之后,扶苏又着眼到了地方上面,显然现在的郡县制其实是不完善的,还不如汉朝的州县制度,但是扶苏却还是想到了汉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地方的权力过大,导致军阀割据,最后连皇帝都被人所挟持,而唐后期也如汉一般,所以他很自然地就舍弃了这两个朝代的制度。若论内部的安定,扶苏觉得宋朝是个不错的样板,可惜有宋一朝的各种制度实在是太过驳杂,不是扶苏这样一个只是对历史稍有涉猎的人所能够搞清楚,所以他还是觉得应该用一下元明时的行省制度比较好。
这几日里,扶苏就是不断地将自己所知道的制度与现在的实情相结合,试图寻找到一套有利于自己统治和发展的制度,从而让大秦王朝能够象唐、汉一样成为华夏民族的骄傲。当然这一切现在只是在扶苏的脑海里慢慢成型而已,至于想将这一切全部实现,恐怕不是一二十年能够完全的了,甚至可能扶苏有生之年也未必能看到它的实现,他只是希望自己能走出这么一条宽广的路,而后人能沿着这条路不断地发展,这样大秦才会得以长存。
而就当扶苏想到要与张良、陈平等相商此事之前的一日,他又想到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计划,那就是学那明朝成立内阁,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保证无论今后的皇帝是否优秀,至少有内阁可以处理政务。想那有明一朝,虽然皇帝有不少是不理朝事的,但是它的发展却比起后来的清朝更为快速,而清朝的皇帝可都是很勤政,这就是明朝的内阁制度的好处了,纵然没有一个好的皇帝,只要内阁大臣足够明智,国家也照样能很好地发展。
就这样,扶苏将自己所设想的一切都进行了整理,然后在一日朝会之后留下了张良、陈平、韩信、蒙恬四个自己最信任的人,将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
刚一开始,四人对扶苏突然提出要改制的提议觉得很不理解,只当扶苏在取了天下之后急于表现自己在政治上的本事才搞的这么一出。但随着扶苏不断地讲解,如陈平、张良二人这样的对政事很是精通的人便看出了其提议的有利一面出来了。特别是当扶苏提出用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的这一创造性的举措时,更是让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惊讶于扶苏能够想出如此精妙的举措的同时,张良也有些担心地道:“皇上此法虽然可以使更多的平民为官,从而使拥护我大秦的人更多,但是那些各地的权势之人又怎么会甘心呢?只怕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的。当日商鞅在秦变法,也惹来了旧时贵族的激烈反对,我们现在这么做怕是会旧事重演啊。”
陈平在一边笑道:“张大人有些过虑了,如今天下与以前有所不同,当年的贵族都是承继了几代之人,手上有着连大王也无法忽视的实力,但是现在却是百废待兴,那些所谓的名门望族早已经被这些年来的战乱搞得自顾不暇了,如何还有什么余力来反对皇上的举措呢?”
扶苏一听这话觉得很是有理,自己的确应该感谢那些起义的六国之人,这样一来使得原来可能对自己的改革起到阻碍作用的人都已经死的死逃的逃,使阻力变到了最小。而后扶苏又说道:“子房,其实若说以学问取仕,现在最有可能为官的还是那些世家之人,毕竟百姓之中识字的都不过寥寥,更不要说那有足够的学识来参加科考的了。所以朕料定这科举不会有多少人反对,而当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