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秦-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适才秦始皇用来制衡官员的方法,那就是出兵与六国交战。那自己现在自然也可以与匈奴继续发生冲突,只要大秦一直都占据着有利的位置,那这些蠢蠢欲动的六国余孽自然不敢动弹了,同时扶苏的脑海中还闪过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那就是早一步将自己一直想要颁布的科举制这个新的招募人才的制度落实下去。只要百姓们都认为可以以读书来考取功名,从而为官,成为人上人,他们便不会在铤而走险以造反来达到这个目的了。一旦百姓们不再跟随着他们,那些一心想着恢复故国的六国之人也就翻不起大浪来了。
现在秦国的朝会按扶苏的意思分成了大朝会与小朝会,大朝会十日一次,那些有着实权或是有事要奏禀的官员都可与会,而小朝会就只有少数扶苏的亲信臣子才可以参加的了。这一日正当小朝会,扶苏便将北边的战事以及六国余孽还有所动作的事情说了出来,然后让群臣各抒己见。立刻就有那性急的臣子认为应当将已经取胜等待归来的蒙恬等将领招回来,然后让他们挟着大胜匈奴的势头出兵四处弹压那些意欲反叛的六国之人。这提议得到了许多臣子的赞成,作为大秦的臣子,他们世代都与六国之人结仇,所以一遇到这些事情必然会想到以暴力去压制对方。
扶苏看着这些臣子,等到他们都说得差不多了,才将目光转到了陈平二人的身上。他们两人这几日来一直不曾在扶苏的面前表露过自己的看法,就连进宫也比往常少了许多。见到扶苏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陈平知道是不得不回话了,才道:“皇上,这镇压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当年始皇帝如此了得,还收尽天下兵器却依旧无法使天下归心,最终闹得天下大乱,所以臣不赞同各位大人的看法。”他的话音刚落,张良也开'口附议,显然两人曾就此事有过商量。
扶苏看着张良道:“那你有何解决的手段呢?”
“臣以为当行仁政,教化万民使其知道皇上之仁慈,如此一来或可使六国之人不会再有反叛之心。”张良上前一步说道,“但是这却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方可达成,所以皇上要给百姓们足够的时间。”
扶苏知道张良的骨子里还是有着书生对孔孟之道的推崇的,所以只是一笑道:“这样一来,还没等我们教化好六国之人,六国之人就已经争先起义了。朕却有两法可解中原与草原的两大隐患,诸卿可想一听?”皇帝都说有主意了,作臣子的当然不会说不想听了,所以都静了下来,等着扶苏将自己的方法说出来。
于是扶苏便把出兵草原和推行科举制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道:“如此一来,在我秦军节节胜利的当口,六国之人怕是不敢作乱的,而一旦那些在当地有着名望的人被我大秦取中为官,百姓们自然也会慢慢地变得开始接受我们,到时候纵有那心怀不轨之人怕也挑不起大事来了。而且我们出兵攻入草原,也可对匈奴人造成伤害,趁着他们新败之时将他们完全歼灭,可保我大秦今后无忧。你们以为如何?”
“皇上,这科举之制从古未曾有过,不知是否可行呢?”一名官员大着胆子问道。
有了一人开头,其他人也就都开口了:“皇上,草原与我大秦来说实在无用,而且匈奴骑兵来去无纵很是难找,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大军在草原不败呢?”一时间质疑之声不断。
扶苏待他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才道:“若说从未有过的制度,我大秦始创了这郡县之制,而今不是对我大秦的一统天下很是有利吗?至于草原,虽然我们现在用不上它,但是这些年来匈奴人总是屡屡寇边,使我大秦边防不甚其烦,还要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是能就此将其歼灭一劳永逸,对天下苍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如何才能将那些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除去却是用兵的将领应该操心的事情了。”扶苏将众臣子的意见一一进行着辩驳,让那些人都变得哑口无言。,最终同意了扶苏的决定。
待朝会散了之后,扶苏将陈张二人留了下来,向他们二人征询自己决定的意见。张良陈平相互看了一眼之后,还是张良开口道:“恕臣斗胆,皇上此次决定出兵草原并不是简单的攻打匈奴人,而是想要将匈奴此族就此族灭吧?”说着跪倒在地,静等着扶苏回答。那陈平也同时跪了下去。




第三百零五章帝王之道(2)
扶苏并没有象往日一样立刻就让这两个自己的左右手站起来,而是看了他们半晌,然后才道:“你二人果然是朝中诸臣子之中最了解朕的人,不错,朕确有此意。匈奴人此次在我中原大败而走,又没夺得什么可以使族人得以挨过这个春日的物事,到时他们的内部势必还会有一场乱,而那冒顿经此一战失利也会大大削弱他在那些崇尚武力的匈奴人心目中的威信,到时他便压制不了各个部落之间的争端了。而这个时候只要我们能派遣一支精兵突入到草原的深处,必然事半而功倍,灭其一族有何难的?”
张良道:“皇上,此举是否会大违天道啊?虽然匈奴乃是蛮夷之族,但是他们终究还是苍生哪,若就此屠灭……”他的话未说完,扶苏便已经抬手打断了:“子房这只是书生之见,你不曾见到过北边的百姓被匈奴人劫掠时的惨状,不会明白百姓们对他没的憎恨,在我大秦边疆的百姓的眼中,这些匈奴人根本就算不得是人,杀光他们可以保我大秦边境之民,可使每年上万的百姓获救,朕就算是背负滥杀之名也要行此霹雳手段。”
陈平看到张良的谏言被扶苏驳回,便从另一个方向劝说道:“皇上,如今我屯在北边边境之上的大军都是久战之师,实在是不可再让他们深入到草原中去了,这样或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啊。而且中原各处现在也缺着人马镇守,既然匈奴人退了,何不就此罢战让他们休养一段时日呢?那六国之人可都不安分哪。”虽然他知道这话可能会被扶苏怪罪,但想到当日扶苏曾说过要他们直言相谏,所以他就大着胆子说了出来。
扶苏此时才示意两人站起身来,然后道:“你们当朕是要让这些与匈奴人血战了多场的将士们去草原吗?错了,朕虽然是想为今后的子孙开创一个稳定的基业,却也不会让将士们久在沙场的。明日朕就会下诏让尚在北边的将士们回到咸阳来受封赏,还会诏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大秦已经取得了对匈奴人的一场大胜。然后这些将士们便可以各自返回驻地,这样一来既可以这场胜利来压住心怀不轨之人,又有守军的看守,六国之人短时间里就不敢再有动作了。”
“那皇上要派遣什么人去草原呢?”两人都觉得很是疑惑。
“这便是朕一石二鸟的真正手段了。”扶苏得意地一笑,“朕会向天下征勇士入咸阳,到时候为了表示自己对我大秦的忠心,那些六国之人必会争先将子弟送来,而这些人不但可以助朕平定草原,还可帮朕迫使那些六国之人不敢妄动,他们要知道一旦我大秦国内不稳,到了草原上的那些子弟只怕是再也回不来了。如此借他们的力去为朕平定草原,又借草原之力来牵制六国之人,你们说这一石二鸟之计如何啊?”
陈张二人听了扶苏的这一番解释之后才算是明白了扶苏的手段是多么的高明了,但在佩服之余,两人心中却也产生了一种敬畏,这个在扶苏面前从未有过的感觉在这一日里出现在了他们两人的心里。扶苏有这个想法应该不是这一两天里就能把计划完善的,但是直到现在他们两人才从扶苏的口中得知完整的计划,那就是说现在的扶苏心中所想的事情已经不会老是找他们来商议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距离第一次被拉了开来。两人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自己所想,最终只能赞一声:“皇上果然英明。”
扶苏其实虽然有心确立真正的皇者威仪,却也没有打算这么快就让自己的左右手都对自己的心思捉摸不透,只是他也是这两日里才将整个计划想好,所以才没有提出来,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计策不但可以使草原上的敌人从此灭绝,还使得自己的皇者威信大大提高。看到扶苏点了头,张良还是问了最后的问题:“不知皇上会派哪位将军前去草原?若是只带着这一群不曾上过战场的将士想将匈奴人尽除,恐怕得要一个善战之将才行吧。”
扶苏淡淡地道:“这一点朕也已经想好了,就让彭子度为主将前去便可。他用兵之道学得尚可,最重要的是他曾与郦食其一道在草原上走过一遭,比起所有的将领都要熟悉那里的一切。”说完话,扶苏已经离开了大殿。而张陈二人却是呆呆地看着扶苏离开的背影。
“想不到皇上对武将们也不是完全的信任啊,生怕他们功劳太大,所以将这或可立下大功劳的机会给了子度诏告年轻人,以达到制衡的效果。皇上真的是越来越有一个为君者的思想和行为了。”张良虽然有些惊讶,却也很是欣慰地想道。
但是一边的陈平却不是这么想的,他想得更是深远:“既然皇上对韩信、蒙恬等立下大功的将领都不太放心而将功劳给了子度这样的新人,那么他是否也已经在文臣之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制衡我与子房的人呢?皇上已经变了,已经懂得了为君之道了。”
想到这里,两人也不敢再说什么,生怕被扶苏怀疑自己,就这样离开了皇宫。其实他们两人这一切都过虑,扶苏虽然想到了制衡之道,却还没有实施,这选子度的行为真的只是因为他觉得子度比起韩信等人更为合适,而且韩信、蒙恬等人也年纪不小了,又在这段时日里大战连场,特别是蒙恬还刚得过病,扶苏的确不想他们太过操劳,才没有选他们为去草原的主将的,但这即使扶苏说出来,两人也未必会相信。
次日,扶苏就向天下百姓颁布了大秦在北边大胜匈奴的消息,一时间大大鼓舞了各地的百姓,只有那些欲图谋不轨的人却是连连叹息,暗道苍天无眼,如果秦人这次在北边吃了败仗,那自己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