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斛珠-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南国一行到庆城时,宫人们都已换上稍薄的春衣。
按祖制,北国的皇帝并没有来迎接公主。前来接公主进宫的是大内总管周公公,还有几位三品以上的礼部官员。北国在金河之战中一直占着上风,又受到南国割让三城,态度上不免有些倨傲,华欣公主一行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两方相处倒也相安无事。
把陪嫁随行的能工巧匠交给北国礼官安置,华欣公主带着三十多个从南国宫中带出的随侍跟周公公进宫。
周公公是宫中的老人,在北国皇帝还只是孩子的时候就跟在身边伺候了。就跟那些在宫中混成了精的人一样,他表情极少,举止有度,让人难以挑出瑕疵,他对公主有礼有节,领着他们从东门入宫,一路走来并不张扬,静悄悄的就把公主带入宫中。
从东门入,穿过烟波浩淼的九曲桥廊,穿花拂柳地走了一阵,路过玉华园,远远瞧见十来个宫人簇拥着一顶轿辇而来。
周公公忽然停下脚步,公主和子虞等也只好停住不动。走得近了,周公公给华欣公主使了眼色,退让到了一边,几个跟在后面的南国宫人来不及反应,挡在路前,轿辇徐徐停下,上面独坐着一个丽人,头也未转,似乎还不曾注意到眼前。
轿辇一侧的内官喝道:“不懂规矩吗,见了娘娘的行辇还不避让。”
子虞偷偷抬眼望去,轿辇上的丽人正转过头来,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肤色白皙,眉目秀美,她本蹙着眉心,看到周公公时微微一怔,对刚才开口的内官斥道:“真不长眼,没认出这是周总管吗。”
周公公站在一旁微笑道:“是老奴眼花没用了,刚才没看到娘娘的轿辇,还请娘娘恕罪。”
丽人一笑,这周公公是皇上身边的人,哪能把这话当真,她扫了一眼跟在周公公身后的人,骤然心头一震:这些个美人从哪里来,尤其是那衣饰华美的少女和环绕在侧的几个年幼女官,婷婷玉立,如春日刚刚盛放的玉兰,惊鸿一瞥后竟叫人移不开眼。
“公公这是办什么差事?这么一大群人,看着倒眼生。”
周公公道:“陛下让老奴把南国公主安顿到瑞祥殿,看着天色将晚,老奴还真怕赶不回伺候陛下。”说着回头对华欣公主笑道:“公主莫怕生,这是淑妃娘娘。”
华欣领着众人敛衽行礼,她虽有公主之尊,却也知道到了北国宫中,一切都得随规矩来。
淑妃眸中光芒一闪,又仔细在华欣公主和子虞等脸上转了一圈,面上瞧不出情绪,淡然笑道:“公主多礼了,我听说南国多美人,今天才知道传闻一点不假。”
华欣微微低下头,似乎有些害羞。淑妃见状,笑容淡敛,也不再多做逗留,和周公公寒暄几句便走了。
周公公看着远去的轿辇若有所思,转过身又恢复些笑容,领着华欣公主一路到瑞祥殿,再没有遇到阻扰。
瑞祥殿前铺着白玉阶梯,旁边凿开泉眼扩建成湖,湖心架着长廊,殿前院种着几株丁香,此时已有花开,叶似栎叶,圆细的花朵如倒铃,隐约可闻清香。后院则是小半片竹林,有一条径尺长的碎石小道,风过叶声飒飒,清爽自怡。
华欣公主和子虞等都觉得宫殿华美舒适,心里喜欢,对周公公百般感谢。
子虞和绛萼从随行的箱子里取出一条碧甸子玉带,通体翠绿不带杂色,莹莹透光,将周公公送出殿门的时候,绛萼就将玉带奉上。
周公公一瞧就知玉带稀有,在宫中也不多见,叹道:“两位这是……”
子虞道:“公主自小生在南国,对这宫中还不熟悉,这是公主一点点心意,希望公公能提点一些。”
周公公想了想,接过玉带,说道:“公主只需记得,万事都有规矩,只要公主忍得,以公主的才貌,在这宫中何愁不能立足。”
听他这样说,子虞和绛萼都放下心来,她们在南国时就已把北国皇宫内的重要人物记清楚,公主陪嫁中有四口大箱子专备金银玉饰和各种珍奇,为公主在宫中行走打下基础。这周公公就是其中重要人物,虽不一定指望靠这条玉带就打通关系,但至少希望给他留下些好印象。
华欣公主对瑞祥殿说不出的喜爱,这里比她在南国的寝宫要大许多,也华丽许多。殿内本来有几名宫人负责洒扫宫殿,都留了下来,但公主身边随侍的依然是南国带来的宫人。
打扫殿堂和安置各种物什就花费了不少时间,到了夜间,瑞祥殿也焕然一新,别具一种南国风情。
华欣公主卸了妆容,披着一头乌发,半伏在榻上,长袖逶迤,如云彩般绚丽,脸庞靠在袖上,越发显得白皙如玉,她微微撇着头道:“这里真是大,比我原来的寝宫可大了不少。”
穆雪陪坐在一旁道:“听说北国的皇宫曾经被火付之一炬,现在这个是后来重造的,自然比原来的大。”
绛萼微皱眉:“别北国北国的,叫人听见多不好。”
子虞也对公主提醒道:“公主也该把这里当成归属,宫中是非多,别让人挑出毛病来。”
华欣公主点点头,忽然问道:“今天那个淑妃,你们看清楚了吗?”
绛萼和穆雪摇头,她们站在周公公和公主身后,看地并不清楚,只有子虞看地仔细。
华欣说道:“听说她位列四妃,性子喜静,并不搭理后宫事务,可她刚才看我们的样子,目光像刀一样。”
子虞心里也有同感,那淑妃审视她们的目光的确叫人不舒服,可传闻说她不搭理宫中事务看来倒是真的。不然也不至于连她们今天入宫都不晓得。
绛萼是她们中最老成的一个,听到华欣公主评论淑妃,不由警惕地环顾四周,然后悄声道:“我们初来乍到,宫中自然有些人不喜欢我们,公主以后千万要小心言行,刚才留下的宫人还不知道有几个是眼线,处处盯着我们呢。”
华欣长长地吐了口气,躺在榻上说道:“多想无益,都去睡吧。”
子虞三人这才告退。
作为陪伴公主随嫁的女官,子虞她们三人甚至比公主还要年幼一岁,虽然都是聪颖过人,却少了许多处世经验,她们也自知缺点,所以常常集众人所长商量办法。入宫半个多月来,虽有磕碰,却并没有犯过大错。
北国派了几个可靠年长的老嬷嬷和命妇来教导华欣公主礼仪,大婚的事项有条不紊地进行。宫中的气氛却有点玄妙,各个宫的主子在大婚前不能贸然前来,于是,瑞祥宫前就多了以各种借口前来打探的各宫宫人,把子虞等人忙地不见空当。
在北国宫廷熟悉了几日后,子虞打听到一些朝堂上的消息——朝臣们对华欣公主将来的封号产生了分歧。这些朝臣似乎害怕皇帝会沉迷于美色,准确来说,是沉迷于南国美色,所以商量着把公主的封号定为“宁妃”,而司礼早就按制拟下了“欣妃”,两者意见不同,直闹了许多天。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子虞暗暗纳闷,一字之差就让那些朝臣们忙乱手脚,又是引经据典,又是上书直谏——难道妃号为“宁”,就真能宁静处世?
离大婚的日子近了,皇后身为六宫之主,提前为这件事下了决定,按制定为“欣妃”——既然是皇后出面,朝臣们也就没了意见。整个过程中,皇帝既没有偏袒南国公主,也没有接受改妃号的直谏,这让那些想从皇帝态度上揣摩心思的人感到失望。
最满意的就是后宫中人,那些从宫人们口中打听到华欣公主的美貌优雅而显得忧心的各宫妃子,她们察觉到皇帝的态度并没有偏好,心中不由安定一些。
当今北帝有一后三妃,皇后出身门阀,高贵端庄。淑妃冷静自持,对后宫诸事并不热心。还有一个同样出身豪门巨族的明妃,据说如明珠般光华耀人,故而有了“明妃”的称号,她列妃位不久,在一次狩猎时随驾远行,被流矢所伤,虽容貌依旧,却损了一副优美动人的嗓音。皇帝并没有因此疏远她,反而因为对她有所亏欠而多了几分宠爱。那明妃本来性敏才捷,经此事后却变地泼辣大胆,宫中怕她的倒比怕皇后的还多。
“明妃的嗓音真如八旬老媪一般?”华欣公主听了之后,问子虞道。
“听宫人们说是这样的,”子虞也未曾听过,就实答她,“公主以后遇到明妃千万小心,她最讨厌别人提及嗓音之事。”
华欣眸中深幽,若有所思,忽然问道:“当年狩猎流矢所伤,难道真是意外?”
子虞定定瞧了公主一会,说道:“当年的事我们可不知道了,不过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只怕不只公主一人。”
华欣也是从小生长在宫中,自然知道其中的门道,轻轻叹一声:“难怪明妃会性情大变了,子虞,那么还有一个妃子是谁?”
“还有一个文妃,她出身书香门第,颇有几分才学,从修仪一步步到列于四妃,据说她行事小心,少留人话柄,最懂揣摩他人心思,皇上一月里总有几天去她宫里。”
她慢慢把宫中情况一一说明,好让公主谨慎行事,别出了差错。华欣也一反常态,认真记在心里。
转眼就到了四月十七,瑞祥宫多日的准备全都用在今日,宫人们清晨就开始忙碌,宫女们端出铜镜,金莲和各种吉祥饰物,添置在宫中,周公公派了两个得力的小宦官来跑腿,皇后宫中又遣来梳妆能手为华欣公主上妆。
纳妃的典礼本没有这么盛大,只因为华欣是南国的公主,这一场婚礼牵涉到两国,故而规格远超一般妃子,却又不及皇后。
华欣公主穿上了层层叠叠的宫衣,真可谓“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红日照进窗来,珠环金钗映着五彩光芒,把华欣的身躯笼在其中,衣饰上繁复精巧的花样随人而动,红底金凤盘花,那样极致艳丽的图案仿佛活了,绚丽直迷人眼。
华欣身旁跟着尚仪尚酒和两个嬷嬷,一路只听她们提点该如何做,她便如木偶一般乖乖照做,那些礼仪一步也错不得,一句也不能多说。等金册送到瑞祥宫,她已正襟危坐许久,趁着众人不注意,她招手把子虞唤来。
“子虞,我总觉得有些不安。”
“公主……”子虞放柔了声音,“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公主是有些紧张了。”
华欣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注意到她们的谈话,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