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都佚事-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起个什么名字好听呀?”

老太太手掐指尖,计算一下时令,仔细地思考了一会儿。接着,她顺着原词,稍微地作以补充说;“今天,正是立秋之日,采用‘秋’字命名正好迎合时令。我看,就给这新来的丫头起名秋红吧?”

孙嫂听得高兴,赶快笑颜捧场;“老太太起的名字好听,含义也好;秋天的果实多为红色,秋红的名字叫起来响亮。”

兰氏则是对此心有不满,隐若地瞥剜了孙嫂一眼。继而,她挑了挑眉头,瞳仁诡异地转动了几下,喋喋地回敬道;“讷娘,您起的名字是很不错。可是,我的闺名叫‘兰迎红’,您赏给的丫头又叫秋红?主仆的名字都带有一个‘红’字,这样一来,身份不显,高低不分,我觉得很不合适?”言语之中,她声调顿挫,眼皮朝上,显得派头十足,故意将主仆二字咬得很重,表现出一副很会理论的样子。

此时,老太太倒是顺情说话,给足了面子,探询地回问一句;“小夫人,那你说说,给这个丫头起个什么名字才算合适呢?”

随即,兰氏嬉笑颜开,眉飞色舞,脸上露出了一丝蛮样。而且故意贬低对方,张口就来;“我看不叫她秋红,也不叫秋花,干脆叫她秋叶好了。”

这时,老太太不由黯然地叹了一口长气,对于‘秋’字,做出了耐心解释;“咳,秋天的叶子枯黄凋落?我看就更不妥当了。如果不叫秋红,叫她秋菊也好。秋天菊花盛开,也是一道美丽的景致。”

兰氏对此无可非议,故作娇态地扭扭身子,笑脸迎和道;“那就按照讷娘的意思,这个丫头的名字就叫——秋菊。”接着,她面色一冷,转过眼珠,对着秋菊训声说;“哎,小丫头,听见了没有?从今天起,你就叫;秋菊。”

秋菊低垂着头脸,嗓音颤颤微微地答应一声。

随即,春花与孙嫂走出了屋子,便是禁不住地喷出一阵笑声,悄声地议论说;“瞧这位兰氏的一张长脸,擦抹的脂粉太过厚重,简直就像戏台上那个活脱脱的白骨精唉?”

孙嫂也是“嗤嗤”喷笑,筋鼻胛眼地作个鬼脸说;“咳,我怎么瞧着,兰氏的那张脸上,就像涂抹了一层厚厚的豆腐渣,扑搂扑搂就能掉下渣来?哎唷,她的这一张长脸,可是一下子能够抹上去半合粉呶。这多亏是嫁给了有钱人家,若是嫁到了贫穷人家,可是就连胭脂和粉红都供养不起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6。第六章
第六章

(1)

郑家的玉石矿山,位于邑西北部的哈达乡,距离古镇有四十多里的路程。

矿山区域石岭玉峰,重峦叠嶂,溪流湍急,群山逶迤起伏不绝。苍翠的松柏,在峭立的山岩间峥嵘竟秀,远远望去,是一道道天造地设的奇异景致。

独特旖旎的自然风光,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玉石产地,这里的玉石矿产已经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岫岩玉石以其:质地温润晶莹,色泽多样,纹理美幻疏秀等天然特点,自古就受到人类的崇拜和欣赏而著称于世。

可是,由于地处山区一隅,对外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当地缺少技师,玉雕行业发展缓慢,十分落后。自古以来,这里采掘的玉石原材,大都被贩运到;河南,河北,山东,扬州等地加工,玉雕工艺一直被外乡人占领了市场,岫岩地区的玉雕行业只是一块空白。

郑氏家族,系满州镶黄旗人士,祖上原由长白山移北京,后于乾隆年间举家迁至岫岩。来到这里以后,经过多年努力,郑先瑞的曾祖父郑贵荣,在这里购买了大片的矿山和土地,到了父亲郑世清这辈,郑家已经成为当地开发玉石矿山的富庶大户了。

咸丰十年,父亲郑世清病逝。刚过而立之年的郑先瑞接手了家业。

郑先瑞年轻有为,思想开阔,自立事起,就看准玉雕行业潜在的发展商机和利润空间。并且,他立志打破常规,拓宽经营范筹,准备创办玉雕事业,要让自家的玉石矿山资源自供外销,兼顾发展,决心发扬光大华夏神奇的玉雕工艺。

同治二年,郑先瑞守孝期满。为了实施蓝图,方便经营,在此癸亥吉年初春伊始,他将矿山事务交与贤能人打理,自己偕同家人离开矿山的乡间老宅,搬进了城镇居住。

自古以来,这里的玉石矿区,在露天或地表浅层就可以采掘到玉石。清朝乾隆以后,由于受到以玉为尚的思潮影响,岫岩玉石质地晶莹,美奂疏秀,而且“石具五色”,尤为世人所喜爱和珍重。玉雕行业发展较快,矿山加大了开采力度,这里地表浅层的玉石已经被基本采净。

为了勘探地下深层矿源。郑先瑞的祖父——郑贵荣在世的时候,就组织人力,深挖斜式矿井,向储量丰富的地下深层勘察矿脉。经过多年的悉心探索,有贤能人已经掌握一些井下的开掘技能和勘探本领,郑家在矿区设置的几处矿井、都具有了一定的开采规模。

开山掘矿,难度较大,矿层蕴藏在地表深处,距离地面几十米。矿井设置在坡度较缓的半山坳间,井口的宽度有五六尺左右,站在井上朝下看,里面就像一条深幽狭长的大黑洞。

矿工的苦累,为局外人所尽知。矿井下面阴暗潮湿,里面没有通风和排水设施,矿工下井采石,只能点上松树明制成的矿灯照明。洞隧之中,黑幽深邃,弯绕狭长,凸凹曲折不平,一盏盏矿灯微弱昏黄,映出的光亮淡淡朦朦。

干活的时候,矿工粗衣褴衫,手里把抡着铁镐、大锤、铁钻等等工具,一个个弯腰拘颈,抡镐敲砸,打钎翘石……。铁器与矿石的撞击声震耳欲聋,崩迸的尘渣四处飞溅,如若不加小心,就会擦破皮肉,倘若操作不慎或防备不当,就会被石头砸伤、甚至能够酿成大祸。然而,华夏大地连年荒灾,民不聊生,街头饿殍的声音比比皆是。所以,贫穷的人为了填饱肚子,前来矿山打工者不乏其人。

矿山脚下,有一座石砌的粗墙大院。院落周围,自然地生长槐,桑,柞等等树木,以及一些茅蒿杂草之类。时值夏季,看上去树姿巍峨,苍绿葱茏,蕤蕤葳葳,密密匝匝。大院前面,是一条穿过矿区,通往山外的土路,道路弯弯绕绕,路面不很平整,仅够一辆马车通行。

从矿井里面采掘出来的石料,大都搬运堆放在院落门前。玉石毛料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堆放在这儿,再用马车运送出去。

院落地处荒凉,陈旧简陋。只有大门上的春联,一年一度,岁尾更替,看上去还很醒目:

开山劈矿平安是福

下井掘石康健乃祥

大院里有两栋房屋,灰砖灰瓦。前面的一栋房屋,分为三个间量,靠近大门的屋子是一间接待室,室内的设施极其简单,只有一张长方形的烟褐色的桌子和几把坐椅。

中间的屋子比较宽大,里面有几个简易的饭桌和一些长条的板凳,是矿工在此吃饭就餐的地方。

里头的屋子是一间厨房,里面设置了两口大锅,以及一些简单的炊饮用具。这一栋房屋的前面,有一片宽大的空地,每年春季冰雪消融,举行开工拜山祭典,或者是寒冻收工,东家就会组织矿工,在这里聚餐庆祝一下。

后面的一栋房屋,也是分为几个间量。每一间屋子里,都有一条长长的火炕。炕铺上面,卷放一些简单的被褥和行李。矿工长年在此食宿,所以,这里也被叫做“工房”。

(2)

过了晌午,日光烘晒,山野矿区分外炎热。郑先瑞乘坐车夫老汉赶的马车,一路绕山越岭,来到玉石矿山的工房院前停了下来。

玉料堆前。一位穿兰色褪旧布褂,玄青色长裤的中年人,正弯下身子,在翻动玉石毛料、一块一块地查看成色。听到动静,抬头看见马车已经近至跟前,他直起了腰板、悦声问候:“东家来啦。”

郑先瑞跳下了马车,瞅着玉石料堆、顺口便问;“李工头,近期掘出的玉料,成色怎么样?”

工头;李永顺。面色黝黑,目光里总是带有一股和善的样子。他身材适中,说话言语不多,行色沉稳,是位掘山开矿的内行人。此时,他用手指了指玉石料堆,自信爽快地回答;“东家,近期采掘的这批玉石毛料,质量相当不错。我大致查看了一下,上乘的玉料还真就不少呢。”

郑先瑞走上了跟前,瞧着玉石料堆,脸上含起一抹笑意、点点头说;“是啊,以前矿井里掘出的毛料,就是杂石太多,产量较少,能够采掘出这样上乘的一批玉石毛料就很不错了。”

这个时候,李工头提起了玉料堆旁边的一只木桶,将满满的一桶清水,泼洒在玉料堆上。随即,他弯下腰身,用两手搬起一块尺把大小、经水浸湿的玉石毛料。随即,他与东家一并举在眼前,对照太阳的光线进行透视,这一块玉石毛料的质地成色,脏绺瑕疵,纹路走向等等,就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了。间或,他努一努嘴唇,微笑着示意说;“东家您看,这块玉料的质地不错,虽然含有一点杂质和瑕疵,表皮有些风化,且要因料取材,巧妙利用,就是一块色泽纯正的上等好料。”

此时,郑先瑞亦是目光专注,在仔细地透观玉料。他踌躇满志,信心十足,惬然地随声赞同;“好,好,矿山能够采掘出这样一批好料,确实令人高兴!现在,咱们自家开办了磨玉作坊,聘用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玉器雕绘匠人,玉石毛料可以自供外销,兼顾发展。要是能够把玉雕的工艺质量搞上去,郑家的玉器事业前景就大为乐观喽。”

管理矿山,责任重大。李工头身在其位,必须主雇兼顾,履行自己的双方职责。此时,他放下了手上玉料,欣然地转过脸来、笑呵呵地商量说;“东家,现在——井下勘探的这条矿脉,开采的时候耗工费力,矿层是越掘越深,能够采掘出这批上等的玉料、矿工的力气可是没少出呀。”

“哦,矿工辛苦劳累,干活要靠力气。”郑先瑞作为东家,精明细心,办理和考虑事情周到全面,立即颇有同感地允诺说:“现在,矿工的伙食饭菜虽然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