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驰骋-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若琳闻言,眼光柔和了一些,显然已经是知晓陈步云的意思,只要不是在表白,那也就还在曾若琳的容忍范围之内,因此,她也不便说些什么,毕竟,陈步云好歹也算是自己女儿的救命恩人,要是直接伤了和气,倒也是不怎么好的,而陈伟却毫不客气的说道:“要知道这些干什么?你这个书呆子!”

    “你不要这么说,陈伟哥哥,你要是这么说,我就不理睬你了!”白悦苒其实是个宅女,既然是宅女也就拥有了喜欢读书这个属性,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只不过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世界杯还没有出线了,又怎么会拥有十几年后宅女们的一些其他属性了。陈步云讲到读书,尤其是言情,毫无疑问是很对了白悦苒的脾气的,因此,白悦苒便也就毫无思考的站在了陈步云这一边,倒是把陈伟气得个不行,可是又不好这么的发怒,要知道,这可是白悦苒的主张啊,他再气再恼,也不好对着白悦苒啊,因此,便也就把仇恨放在了陈步云的身上,对陈步云狠狠的瞪了几眼,用句通俗的话来说,要是眼光可以杀死人的话,陈伟已经做了好几次的杀人犯了。

    倒是曾若琳并没有怎么表示,因为,她也是知道女儿爱读书这一回事的。

    于是,陈步云便也就笑呵呵的不急不忙的说了起来:“首先,深门大院,足不出户,极少见到男人的女子极易发生’一见钟情’。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绝对不是胡说的,因为古代豪门小姐,从来都属于足不出户的,从女子出生到成年,出嫁之前,都是在准备嫁妆,学习女红,为做一个贤妻良母奠定基础,最消闲的事情,就是到花园之中荡荡秋千。但是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年轻的心是锁不住的,思春的心更是挡不住的,少女们触景生情,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一出墙头马上的“一见钟情”上演了。在墙头拉开了爱情的序幕,往往有一个美丽而怀春的女主人公站在了自家的墙头上。女子能站在墙头上,已经是很大的勇气了,过去有“房”的大户人家对女儿的家规甚严,规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儿们只在自己的闺房里做做女红、读读书经,实在闷得慌时,就和丫头做做游戏。终身大事更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听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她们毕竟是青春少女,渴望能有自己的追求,在出不了门的情况下,墙头成为了解外界了解男人的最好地方。但这墙头我估计是这两种类型的,一为院墙,一为女儿墙。

    院墙往往是高深的,因为它的功能是防盗防贼防火防水。要想立于这样的墙头,无疑一件是很困难的事,家丁都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况乎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搬个竹梯气喘吁吁地趴在墙头上,既不美观也不安全,要是有个恐高症,那往下看一定心惊肉跳,哪还有胆量等待着骑马的帅哥走过呀。因此,“墙头”指的定是女儿墙了。那女儿墙就是屋顶上方的那道矮墙,相当于现在的平台上的护栏。而住在雕梁画栋里的女儿,想要露脸,只有独上层楼了。居高而望,一片风景。一旦有个心思,那秋波闪烁的明眸就不再安分了。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曾有诗云:“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女子在高处,男子在低处,主动的一方往往是这居高临下的“掷果裙钗”了,打仗的胜者就经常在高处伏击。

    足不出户的女子,除了自己的父亲和兄弟,对于外面的男人几乎见不到,如果能够看到,那也是偷窥来的,富贵人家的兄弟们有太多的花花公子,给了女子更多的不安全感,所以从这些女子的内心来说,她们极愿意嫁给穷书生,(当然范进那样的穷书生除外),但是,“门当户对”反映出古代男婚女嫁讲究的是门户相当,朱门与朱门联姻,柴扉与柴扉结亲,婚姻是以钱财、权势、功名、门第为前提条件的,例如西厢记中的崔老夫人在拒绝张生对崔莺莺的追求时提出的理由就是“崔相国府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映出古代的婚嫁男女双方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由父母做主,媒人牵线,否则就是“私定终身”,“离经叛道”,结果往往是被棒打鸳鸯散,伯劳东去燕西飞;更有荒唐的是被“指腹为婚”,现在我们听来觉得这种事的发生荒唐可笑至极,但这个成语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被“指腹为婚”者的悲苦血泪人生,未出娘胎即被指定婚嫁对象,无论女方是傻是痴,无论男方是盗是匪,必须结为夫妻,不得违抗婚约。

    没见过男人的女子,对男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就不足为奇了。”

    这虽然是长篇大论,不过,因为陈步云的音色不错,再加上姿态也很好,说起来,倒也不觉得让人不悦,除了陈伟之外,人人都竖起了耳朵听,而曾若琳的眼中明显也多了一些什么。

    白悦苒更是高兴,笑呵呵的对陈步云说道:“陈大哥,你快说,快说,既然有首先,那么也就有其他的原因的!”看这个架势,就差没有上前拉住陈步云的手央求了,陈步云见状,微微一笑,心道,没有想到如画美人还是一个喜好读书的姑娘,这真是不错啊。

    于是,陈步云便就越发的有兴致了起来,开口讲道:“第二点原因嘛,那就是爱情固有的lang漫魔力,偶然性促成了“一见钟情”的机缘。从爱情诞生的那天起,对年轻的男女就充满了魔力,“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古代少女爱情之梦,更加的诡异莫测,宋词元曲中女子的进攻,往往如愿以偿,差不多是百发百中。当然这些能够进入宋词元曲的女子也决不是一般的女子,往往知书达理、机智过人且花容月貌。于是,按照这些词家曲家的安排,墙头马上所演出的那一出出爱情喜剧,即使中间有些波折,最后的结果都是欢天喜地、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样的场景让很多文人墨客羡慕不已,也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福建才子柳永在少年游中表现的是与一位歌女的交往,“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凭多情。昨夜杯阑,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少年男女交往的起始就是“墙头马上”。

    为什么人们对墙头马上这般情有独钟呢?应该是它的场景很是lang漫。一个足不出户的女子与lang迹天涯的男子之间是不会产生故事的,但设定了这样的场景后,就使故事有了合理性。女子在墙头可以大胆地展示和表达自己,遇见可心的人,那女儿墙最终不过是限制女儿们的一道护栏,一旦出嫁则如鸟出笼。

    春秋宋玉有名篇登徒子好色赋,就有女子登墙窥人之说。到了宋朝,秦观的南乡子直接透露了宋词元曲和这个故事的联系:“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在秦观看来,词中的女子就是宋版的东家之子。宋词元曲的“墙头马上”,很自然让人想到了相关的人与事,诗与文,羡煞今人。

    更多的“一见钟情”是偶然的机缘,唐诗纪事载崔护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後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邪?”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护惊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陈步云笑眯眯的讲完了之后,看向了众人,众人的表现各不一样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八万() 
白悦苒的眼中基本上已经是有了一些狂热与爱慕的意思,一边的管晴也是有些相似,而陈伟的眼中则彻彻底底的是愤怒,曾若琳则眼神复杂了许多,作为一个成熟的女性,一个成功的商界女强人,她虽然少有时间过问自己的女儿,可是她一直都期望着能够给予白悦苒最好的环境与最好的家庭。

    对于陈步云借古典之中的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来源分析来向自己进行劝谏,她也是懂得的,陈步云的意思是越逼越紧,越是限制就越是会让被限制的人心生脱离束缚的欲望,这一点,曾若琳也是很认可的,只是,就现在这个样式而言,如果再不继续采取这种限制的方法的话,只怕自家的闺女那颗芳心就已经是要被陈步云彻彻底底的给占据了,曾若琳万万没有想到,陈步云居然通过这么一次说话,就更为的吸引了自家闺女的心了。

    这有才能的人果然就是不一样的啊,总是能够抓住一些个不是机会的机会就能够创造出很多的成就。曾若琳现在也有些后悔一开始自己放任陈步云劝说的决定了,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方才是怎么会就任由陈步云讲述的呢?这可一点都不符合自己一向的风格啊,难道说,曾若琳的心也不由的稍稍动了动,不过,随即摇了摇头,否定了。再看向陈步云的时候,眼中已经又是充满了坚决。

    “苒苒妈妈的包放在车上了,去帮妈妈取回来。”曾若琳轻轻的跟白悦苒说道。

    “妈?”白悦苒有些奇怪自家的妈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