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杂货-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上,这村人就跟罗用说了他们最近的发现。

    原来最近大伙儿都在帮着耕田翻地,然后他们就发现今年的土地好像比往年显得更加松软肥沃一些,大伙儿凑一块儿一说这个事,都认为这肯定跟他们去年往田地里施了许多土粪有关系。

    在眼下这个年代,人们对于土地的印象就是越种越贫瘠,所谓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

    这就促使他们不断去开辟新的土地来种植粮食,长此以往,对于环境的破坏自然也是很严重的,而且开辟荒地的过程也并不容易,要耗费许多时间和体力。

    也是后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渐渐地才积累出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发展出许多肥田之法。

    进入宋朝以后,《陈敷农书》中便提出地力常兴的思想,认为只要管理得当,土地就不会越种越贫。待到了清朝,《知本提纲》指出:“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

    从原本的越种越贫,到中间的地力常兴,再到后来的贫地化良田,这就是农耕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

    原本,这一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千多年时间,但因为罗用这个人的出现,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烧土粪之法,对于整个农耕社会,不知又会起到多大的影响。

    西坡村的人,现在就尝到了先进农业技术带来的好处,不仅去年的粮食收成不错,今年耕地的时候仔细一看,竟又觉得自家的田地比原先肥沃了几分。

    也没用多少粪肥下去,田地竟然就能越种越肥,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于是对罗三郎便又在心里敬重了几分。

第82章 角子() 
一批又一批的杜种树苗在西坡村周围的山坡上扎根,罗用对这些树苗很上心,得空就要到坡上看看它们的长势。

    随着气温的升高,绝大多数树苗都已顺利发芽,在枝条上长出嫩绿嫩绿的小叶芽儿,也有一些非但不发芽,反而还越种越干巴的,瞅着就是活不成了,那也没办法,这么远的路途运过来,总是会有折损。

    这一株树苗就是十八文钱,搁眼下的粮价,也够买三斗粟米的,罗三郎很是心疼。

    “怎的这时候还有人送猪肉过来?”在坡上走过一圈,罗用回到自家院子的时候,见二娘她们正在处理猪肉和板油等物。

    这时候都快要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往常若有人送猪肉过来,最晚也在中午饭前后。

    “小河村那边,有个老翁今日耕地的时候,不当心跌到沟里,摔折了腿,家中无甚钱粮,只好把养着的猪宰杀了,送他到县城去接骨。”二娘言道。

    “伤得可重?”罗用问道。

    “就是摔折了腿,其他倒也没有什么大碍。”二娘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他们这儿也是在黄土高原的地域范围之内,田间地头的也有不少沟沟坎坎,时而也会听说有人或者是牲畜摔到沟里去。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地域的关系,还是因为年代的关系,总之,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这时候刚入春,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那些沟沟坎坎里面,一般都有溪流,流淌着清澈的溪水,一点都不是罗用后世所知道的黄土高原的模样。

    家里摔了老人的那户人家,去年也从罗用这里拿了两头猪仔在家里养着,前些时候猪价不错,他家就宰过一头,这回又宰了以后,两头猪就都杀完了。

    上回的猪肉大多都卖给了罗用,被他做成东坡肉卖出去了,这回这头猪,除了罗用这一份,剩下的,他们都拿城里头去卖,因为县城那边给的价钱比罗用这边更高。

    他们西坡村小河村这一带的猪肉,现如今在离石县当地也算是有些名气了,他们这里养出来的肥猪肉甘甜而不腥臊,在城中一些酒楼客舍都比较受欢迎。

    这一头猪,罗家得了大半。

    猪下水想来拿去城中也不好卖,于是他们就在村中与村人换成了钱粮,只留下猪板油大肠油这些个东西带来罗家院子这边。

    猪板油可以用来熬食用油,做出来的肥皂品质也比较好,像大肠油还有一些猪肚子里头杂七杂八的腥油,因为味道比较大,罗用一般只用它们做臭肥皂,用的还是原来那种糖糕模,用以和其他肥皂区分。

    另外还有不少五花肉和两条猪腿,可以全部加工成东坡肉东坡肘子,明日一早就会有人前来采买,就算今日多做一些,也不用担心卖不完,最近聚集在离石县中的商贾愈发多了起来,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消费能力那是很可观的。

    “也别把肉都煮了,留一些做饺子吧。”罗家已经接连吃了好几天的豆渣炖菜,也该改善改善伙食了。

    他们这地方的人一般把饺子称为角子或者水角儿,反正角子饺子读音都一样,罗用倒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听说别个地方也有叫做馄饨或者是汤中牢丸,一种吃食有几种称呼也不奇怪,等再过几百年,还会多出一些像扁食之类的称呼。

    “今日要吃水角儿?”四娘五郎那几个原本还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剥葱,这时候一听今晚要吃角子,就都亢奋了。

    “对,今晚吃水角儿,你们进去看看,屋里头还有白面没有了?”罗用笑道。

    这一边,二娘依言切了一块五花肉出来单独放在一旁,罗用见了,就让她多切一些:“一会儿让阿姊他们也端一碗回去。”

    眼下他们与林家那边的关系还不错,那林大郎林二郎,这几天也帮他挑水浇过树。

    饺子这东西一般人都会做,但是要想做得好吃,那还是有不少讲究,为这,罗用早前特意翻过空间里头那台粉红色笔记本,那里面就保存着一个博主写的关于一篇包饺子的博文。

    经过罗用的一番现学现卖之后,二娘她们现在对于包饺子这件事也是颇有心得。

    光是一个调馅,哪个馅料先放,哪个馅料后放,这里头就有不少讲究,次序弄错了味儿就不对。还有就是加水,常言道肉饺子水打馅,这水要怎么加加多少,都是有讲究滴,加得好了,做出来的饺子馅就鲜嫩多汁,万一加得不好,要么柴要么澥,反正就是没有那么好吃。

    饺子是精细食物,想要饺子好吃,那就得用精白面做皮。

    那麦子在磨盘里磨过第一遍,就把其中的细白面粉筛出来,那就是精白面,最香最软的小麦芯。剩下的那些碎麦粒再放到磨盘里面去磨,难免就会有麦麸被磨碎了掺杂到面粉当中,没办法,这年头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小麦磨皮的机器。

    这白面饺子一包起来,罗家那几个小豆丁可真是高兴坏了,兄妹几个边包边吃,热闹得就跟过大年似得。

    六郎七娘那两个帮不上忙,罗用看看天色,估摸着大娘他们差不多也该下工回来了,就一人给那俩小的打了一碗饺子,叫他们蹲院子外边吃去,若是见了阿姊和姊夫从村口这边过去,就喊他们来这边吃角子。

    结果那俩一出去就不见回来,罗用跑出去看,见他俩还在那儿蹲着呢:“又煮了一锅饺子,你俩还吃不吃了?”

    “吃。”那俩齐齐说道。

    “行,快进去吧。”罗用让他俩赶紧进去。

    他也就是个操心的命,村里头这么大的小娃娃满天底下乱跑,大人们个个也都放心得很,哪有像他这样时时都要盯着的。

    搞不好真像大娘说的,照这么养下去,将来就得把家里头这几个小的都给养娇气了,要是弄出一个像林六郎那样的,他可吃不消。

    说起来,林春秋那小子的婚事到现在还没着落呢,人家姚茂云早前还不想谈这个事呢,这会儿都快定下来了。

    正想着,就看到大娘他们两口子从村口那里过来,罗用冲他俩招招手,那两口子笑了笑,就上了这边这道小土坡。

    “你们可吃过了?”待他二人走到了近前,罗用笑问道。

    “早都吃过了。”罗大娘回答说。

    “那刚好,这会儿就能吃宵夜了。”罗用笑嘻嘻把他二人往院子里头引。

    “这是又包角子了?”林五郎一进院子就闻着味儿了,也就罗家的角子能包出这个味儿。

    “可不。”都是自家人,也懒得跑厅堂里去折腾,直接就在杂货铺这边招待了:“你俩先吃些,吃完了再端一碗回去。”

    今日这饺子包得实在好吃,饺子皮又香又弹,饺子馅鲜嫩多汁,猪肉馅里调了地里头刚发出来的韭菜苗,好吃不腻。

    林五郎本来就是个实诚人,刚开始还客气呢,被罗用使劲劝了几回,他也就真的甩开膀子吃起来,好家伙,这都已经吃过晚饭了,生生又吃了两大碗角子进肚。

    罗用见他这么能吃,还挺高兴,这时候的医疗技术太落后,身体素质好的,那肯定就得比身体不好的能扛啊。

    大娘这边也吃了不小的一碗,吃完了以后还有些不好意思。

    这时候的人对待女性虽然不像宋朝以后那样刻薄,但她毕竟也是女的啊,刚吃完饭又吃这么大一碗下去,说出去肯定要被人笑。

    “阿姊,你还吃不吃了?”四娘那丫头腆着圆滚滚的小肚子,从陶釜里把最后一锅饺子给捞了出来。

    “不吃了。”大娘摆摆手,她这都已经吃撑了,还吃呢。“三郎,这角子好吃,不如做些在客舍那边卖吧?”

    “这角子要现调的馅,现包出来的才好吃,你二人哪里忙得过来。”现在在许家客舍卖的几样东西,除了东坡肉是现成的,臭豆腐和枣豆糕也都是要现做现卖。

    “哪里就忙不过来,就那点活计,清闲着呢。”大娘笑道:“许家那些孩子也都是好的,忙的时候就让他们帮忙跑个腿。”

    这时候的小孩子都挺好使唤,让他们帮忙做一点跑腿传话的小活计,偶尔再多做一两个枣糕饺子之类的东西给他们解解馋,这村里村外的小孩,就没有不肯的,家里的大人也没有不乐意,小孩子就是要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