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搬山寻龙匠-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是血脉一样,把周遭的天地正气,都拢在了这个穴眼里面。

    不过,由于这个穴眼附近的天地之气兴盛,寻常人家的坟冢,因为规格不大,很难压制住这里的风水之势。所以说,能葬在这个穴眼上的,必是王孙贵族家的大墓无疑。

    梁荣生一路飞驰,一刻也来不及停歇。到了地方,为了预防自己白做无用功,用风水罗盘确认准确位置无误后,才用行内秘法,打通了一条直入墓室的地道。

    墓中的浊气太浓,一时也进不去。简单的换气以后,梁荣生又用带来的麻雀测试了一下墓中的空气质量,确定能够下人的时候,才用龙绡纱蒙住了口鼻,准备下墓了。

    说起这龙绡纱,寻龙行里素有“一寸龙绡千两金”的说法。这玩意的珍贵程度,当世少见,没有些家底是轻易淘换不到的。不过,据说真正能拿的出这龙绡纱的主儿,当世也不超过五人。

    只可惜建国之后,随着几位顶梁寻龙匠的离世,这龙绡纱也因为稀少难得,再加上防毒面具的冲击,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若不然,像龙绡纱这种稀罕东西,跟那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素纱襌衣一比,那也是一点都不掉价的。

    其实,这龙绡纱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寻龙匠为了抵挡墓中毒气所特制的一种蚕丝丝绸,透若清水、薄如蝉翼。虽说这龙绡纱是用天然蚕丝织就成的,但其用来吐丝的蚕,却不是寻常桑蚕,而是一种特殊养殖的赤龙蚕。

    这赤龙蚕身长二寸,跟吃饭的筷子差不多粗细,颜色红如朝霞。头顶生有两个牙签棍粗细的小角,身上披着米粒大小的网状交织细鳞。远远看去,就如同一条微缩版的迷你赤龙。赤龙蚕这个名字,也是从这里得来的。

    不过,这赤龙蚕生性娇贵,极难饲养,素有“万蚕一赤龙”的名号。想要饲养这种赤龙蚕的人,必须要花费数十倍的心血,才有可能养活一条赤龙蚕。所以说,这赤龙蚕又有一别号,被人叫作“蚕奶奶”。话虽如此说,可这样一来,这养蚕的人成了真孙子,一个玩物反倒成了活祖宗。

    这赤龙蚕的喂养,难就难在食物上面。赤龙蚕不以桑叶为食,只吃各类珍稀药材。养蚕人抓住的。就是赤龙蚕的这种特性。

    一般情况下,养蚕人会先开出一个解毒药方。在赤龙蚕还是幼虫的时候,就开始喂食药方上的各种草药。长此以往,等到赤龙蚕吐丝结茧的时候,它们吐出来的蚕丝,也就带了几分药性在里面。而用这种蚕丝、特别织成的丝绸,就是我们常说的龙绡纱了。

    那个时代不像现在,也没什么高科技的防护装备。龙绡纱透气不透水,用这种东西遮面,多少能阻隔一下墓里的毒气尸气。曾经,在寻龙匠鼎盛辉煌的那个年代里,自己能有一块巴掌大小的龙绡纱,那都是身份的象征。

    至于梁荣生这块龙绡纱是从哪里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也就无从考证了。

    只说当时,梁荣生把一颗八宝护心丸压在舌下后,就弯腰钻进了地道,这条地道的尽头,连接着一节短墓道。墓道正中,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梁荣生看那石碑上面刻了不少字,就拎着煤油灯去瞧。

    不得不说,梁荣生在进墓的时候,做了不少的准备。那煤油灯扁长的灯芯,事先被剪成了半圆弧形头,火焰燃烧起来比较集中。灯芯上面,还涂了炒过的特制细盐,在燃烧的时候也没什么黑烟冒出来。就算凑的稍微近些,也不怕被这烟气撩了眼睛。

    粗扫了一眼,梁荣生见那石碑上刻了墓主人的墓志铭,也懒得细看这些咬文嚼字的酸话。不过,根据这石碑上记载的内容,梁荣生也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这座古墓,竟然是一座明代的古墓。

    这个结论一出,饶是梁荣生自诩经历过不少的风浪,也马上摆正了自己的态度,提起了十二分的警觉。其实,也怨不得梁荣生警惕,因为在寻龙行里,曾有一句“宁点九空汉室墓,不动明冢一片瓦”的说法。

    之所以行里能有这种说法,是因为在明代之前,墓里的防盗机关,大都是毒箭弓弩、流沙陷坑一类常见的手法。但后来,随着郑和下西洋时代的开启,明朝不少大墓里面的机关暗器,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多少都融合了一些西洋机括的优点在里面。

    这老话说好,打油老翁不杀猪,卖花老婆不拾柴。这传统遇上舶来,根本就不是一个路数。就算是寻龙匠里的好手,遇见这外来的洋物件,也得紧赶着认栽。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行里才有了“宁点九空汉室墓,不动明冢一片瓦”的说法。

    梁荣生见自己身处一座明墓之中,也不敢大意。小心翼翼地绕过了几处比较隐蔽地机关触发点,一路向古墓的深处走去……

    (这段时间里,过得有点蒙圈,更新时间也有些不稳定,狐狸会尽快调整的。不管怎么说,还是感谢大家的支持吧。能看到这句话的亲们,都是真爱啊。虽然看书的亲们不多,但容许狐狸感动一下下,拜谢诸位亲们,坚持坚持~)

    (本章完)

第249章 大笑() 
    那块巨大的石碑后面,是一条黑漆漆的墓道。墓道高约三米,宽度仅容两个成年男子展臂行走。

    墓道的上部是砖石结构的拱券顶,垒砌的青砖之间,都用白膏泥细细地嵌了砖缝,用来防止地下水的侵袭。瞧着手艺,倒是做的颇为用心。只可惜年代久远,不少青砖因为受力不均,砖身上面都爬满了蛛网的一样裂缝了。

    梁荣生举着煤油灯,小心翼翼地向墓道的深处走去。虽然梁荣生手里的煤油灯已经调到了最亮,但也只能照亮他身侧的一小方天地。墓道深处仍旧是黑漆漆的一片,就像是没有尽头一样,什么都看不清楚。

    这次下墓,事关金燕子的生死,梁荣生也不敢拿大。当时就从兜里掏出了几个飞火流萤,两两相对,就是用力一搓。

    这飞火流萤是寻龙匠自行研制的一种特殊照明工具,大小跟中药铺里的成品丸药差不多。色如白雪,味若硫磺。两个之间相互搓动的时候,就会发出青白色的耀眼火焰。

    不过,这飞火流萤因为自身的体积比较小,在燃烧照亮的时候,也只能维持大约一盏茶的工夫。虽说燃烧的时间不长,可好在小巧易带、操作方便。照明的范围,也比普通的煤油灯要大了不少。

    在手电等照明工具还没有完全普及之前,不少寻龙匠在下墓的时候,都会带上几丸,以备不时之需。虽然这飞火流萤的基本原理我不太明白,但听行里的一些老前辈的形容,这种东西倒有些形似现在的冷烟火。

    这事暂不细说,只说梁荣生擦亮了几丸飞火流萤,分散着向墓道的深处扔去。借着稀薄的亮光,粗略地扫了一圈墓道。

    只见墓道两侧的砖墙上,镶嵌着一面面巨大的浮雕石板。这石板高约两米,宽度不到一米。每一面石板上面,都半凸着一位怒目肃容的古代武士。

    这些石雕武士,身着天王战袍,头绘三叉火焰纹。看样子,应该是替这墓主守墓的将士。每一位石雕武士的手中,都握着一柄寒光森然的劈山宝剑。这些宝剑历经百年不锈,时至今日,在火光的映衬下,仍旧可以瞧见剑身上一闪而过的灼灼锋芒。

    梁荣生搭眼一瞧,心底便是咯噔一声,不由暗道:“好家伙,这他娘的要是挨上一下,不死也得丢了半条命去。啧啧……这里说不定就有什么机关暗器,万不能马虎大意啊!”

    梁荣生心生警惕,又向墓道的深处看去。只见墓道的尽头,是一道朱红色的内墓门,嵌在一个仿木质结构的石门楼里面。门楼精工细作、极尽奢华。

    粗扫一眼,还依稀能够看到精雕的斗拱、筒瓦与滴水瓦。虽然这些砖瓦只有真实物件的四分之一大小,但也胜在小巧精致的惹人喜爱。梁荣生借着一丸卡在门下的飞火流萤,也能把墓道深处的情况瞧个大概。

    虽然眼前的这条墓道看起来平静无害,但梁荣生也没敢直接闯入。反而是从背包里掏了几块大石头出来,甩手向墓道的深处抛去。

    刚才,那飞火流萤的体积和重量不大,力道不够,暂时触发不了机关。现在,这几块石头一落地,墓道里就是一阵“乒铃乓啷”地乱响。与此同时,那些石雕武士手中的劈山宝剑,也飞快地朝着身前劈斩下来。

    虽说这些石雕武士,用的都是两两相对的布置方式。但当他们手中宝剑落下来的时候,却呈现出两两相错的局面。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却是,这些宝剑在落地的时候,彼此间互补配合,竟然没有一个死角出现。

    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刚才梁荣生贸然闯入这条墓道。只怕现在,他早就被这些劈山宝剑给削成了刚出炉的片皮烤鸭了。

    “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小心为妙。救燕子妹子的性命固然重要,可现在保住自己的性命,后头才能长久谋划!”

    梁荣生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后脖颈,心底也是暗自庆幸。他随手又丢了几块碎石进去,见没有别的机关启动后,才小心翼翼地向墓道尽头走去。

    这些立在墓道两侧的武士像,雕刻的非常逼真。它们高大的身躯,如同小山般从两侧碾压下来,沉闷的叫人透不过气来。被梁荣生手中忽明忽暗的灯火一照,这些怒目而视的人像也变得阴森可怖起来。

    而且,这些武士像眼珠的位置,都被嵌入了大块地黑色宝石。这些宝石的表面,又被人为打磨出不同角度的棱角。现在,被梁荣生手中的煤油灯一照,更是显得流光溢彩。

    一时间,这些处在静态中的石雕人像,就如同活过来了一样。它们黑漆漆地眼珠子,直勾勾地落在了你的身上,直盯得人头皮发麻。这种时候,要是没有几分胆量的人落到这里,当场就能吓掉魂儿去。

    说起这种手法,其实是古人惯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