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奈三国-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了众人之围。不过同时还告诫张飞要吸取此次教训,一定要牢记杨老告诫的话,强骑兵绝不可以丧失其强大的冲击力和强大的机动力,否则就算强骑兵再厉害也会像今天一样,身陷险地。同时刘明也自我批评道:“此次战役是我疏忽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小瞧了黄巾,只是根据苍鹰的侦查,而没派人详加打探,更不应该的是竟然以小股部队正面对抗有组织的黄巾大军,虽然有安排伏兵突袭,可是要是没有二弟的斩帅成功,今天大伙就要全部命丧于此,使我刘明无能连累了大伙!”刘明言罢,想着那些死去的弟兄,泪染巾袍。在场的众人都是大为感动,要知道今天虽然胜利了,可是大伙都是十分得悲伤,不快。为什么?就是因为次长虽然胜利了可是重步兵,五营一千八百人,死了一千多人,强骑兵一营三百六十人,死了二百多人,只有突骑兵贯彻了游击,骚扰的战策,无一伤亡,可以说刘明虎啸山庄大半的家底,没了。

 第五十回 重整旗鼓

本来大伙因此次战役损失惨重,可以说是虽胜如败,导致心情沮丧,士气败坏,可此时大伙感刘明的真情流露,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尤其是那张飞更是哇哇暴叫:“大哥,休得如此悲伤,都是弟弟无能,没有带好这些强骑兵,不仅没有解大哥之危,还连累了许多弟兄丧命,这绝不是大哥的错。要怪就怪我吧。请大哥治小弟的罪!”其他人等也纷纷说道:“庄主休要悲伤,我等乱世之人,如没有遇到庄主,不知多早之前,就化作了怨鬼!时至今日那都是赚的,而且死去的弟兄是为了保卫庄园而死,是为了庄主建功立业而亡,也可说是死得其所,他们在九泉之下也只会高兴,绝不会抱怨庄主。”那关羽也厉声说道:“大哥,自古以来,瓦罐难免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何况是当兵之人,既然从伍,就必然有阵亡的觉悟,关键是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绝不能让死去的人白死。大哥您一定要振作,只要您能带着我们这些活下来的弟兄,建功立业,使我虎啸山庄威名远传,那这些死去的人就没有白死!”

其实刘明也没什么,不过是看到死了这么多的往日伙伴,一时控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之情,可没想到,这些古人竟如此的见不得男人流泪。竟引出了那么大的反应,开始刘明还觉得好笑,其中张飞的真性情也着实的让刘明感动,可后来刘明再听他人的言语,不由得怒火渐起,凭什么别人就要为你们这些活着的人建功立业而死。可是随后关羽的话让刘明心中顿悟了:是呀!自己也是当兵的人,既然当兵自然要有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觉悟。虽然此时之人没有为国家如何如何的念头,可也有保家和为自己出力的想法。为国,在现在这个家族至上的时期,没有人会这么想,凡是说为国怎么,怎么样的人,也只是说说而已,打着一个如此的旗号罢了。现在这些追随自己的人只是简单的把死归结到为了帮自己建功立业,虽然他们的想法狭隘了些,可是如果自己不让他们如此想,那他们岂不是连一点的目的都没有了吗?那他们不更是死得没有任何价值了吗?多么朴质,憨厚的人,就为了自己帮过他们,他们就可以,以死相报。而且确实,死者已死,死者什么也带不走,也不会感觉到什么,所有为死者操办的事情,不过是为了安慰活着的人。就让他们这样想吧!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微薄的价值取向吧。刘明想明白了此中环节,收起了悲容。高声对大伙说道:“为了不让死去的弟兄白死,我刘明一定带领大家击溃黄巾,让我们虎啸山庄威名远扬,我刘明要领着你们共同的建功立业,而你们也一定要顽强的活下去,努力的拼搏,要知道从现在起,你们不再是一个人活着了,你们还要替那些死去的弟兄更好的活下去,你们是他们的希望,你们决不可辜负这些死去弟兄的厚望!!”

这些幸存下来的士兵,听到刘明的话顿感跟平常不一样了,好像有了什么寄托,觉得活着的有意义了。这些兵的士气,一下就振奋起来。不只是谁先高声地喊道:“为了庄主,为了死去的弟兄,我们战无不胜!!!”紧跟着此起彼伏的喊声汇聚成了一个巨大的声浪:“我战无不胜!”

刘明手下所有的将领都感到震惊,关羽也暗自佩服:大哥果非常人也!不仅这么快从打击中恢复过来,而且几句话就让士兵们整个变了个人似的。其实关羽又哪里知道,刘明说得这些话,在现代的追悼会上都快用滥了;至于打击,刘明连时空逆转都挺过来了,这又明白了生死的意义,当然给它造成不了什么了。可是也不说是刘明没什么改变,最少刘明就为自己套上了一幅领着活下来的人建功立业,不让死去的人白死的枷锁。

刘明看大伙也休息的差不多了,命令收敛部队,押解俘虏,回归虎啸山庄别院,到了庄园,论功行赏,关羽不用说自是首功一件,其次就是拓跋鹰。这拓跋鹰所率领的突骑兵在战后统计,不仅无一伤亡,而且是所有作战部队中杀伤敌军最大的。其他人等也各记功劳。

此次战役刘明和众将领总结了一下,大伙都觉得,此次战役中:

首先,是匣弩手的射击,由于黄巾军是成纵向阵列冲击,匣弩手的抛射只能射杀靠前的士卒,威力大减,而且由于负重的原因,一个匣弩手只能带三匣弩箭,在弩箭射完后,就只能算是一个轻步兵了,如不能大规模的使用,使其成为集团化,一次性的大规模杀伤敌军,则下匣弩手的威力不大。建议以后集中使用,最少成立一个两千一百六十人的匣弩团,才可当大用,而且根据匣弩每射一箭,都要来拉动一下弩机,使弩弦绷紧,同时让匣中的弩箭滑下这一不足,建议命匣弩手分三排站立,在一排射击之时,二排准备,三排上弩;再一排射完时,一排退后,二排射击,三排准备,此时一排转为三排,开始上弩;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不间断的箭雨,谓之三连射。当然此时刘明还没有这个实力,成立如此大的军团。应该说刘明鼎盛之时也不过是十一营的人马,离两个团还差一个营。这只是此时大伙的一个美好愿望,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愿望离实现已经不远了。

其次,是刀盾手虽然坚不可摧,可是在不能成其规模之时,尤其是人数相差悬殊之下,只要被推倒在地,虽然敌人不能把他砍死,可是盔甲之中得刀盾兵也承受不了众多人等的碾踏和蹂躏。同理还是要和匣弩手一样成规模,扩大军团人数。

至于强骑兵和突骑兵的评论,还是下章再说吧。

 第五十一回 风云变色

再次,就是就是强骑兵的表现可圈可点。// 关键就看你怎么用了。如果是在同等兵力下,强骑兵绝对是无敌的,就是敌人数倍于强骑兵,强骑兵也完全可以击溃之,可是如果敌我双方数量相差的太过悬殊,如此次,敌我双方相差近百倍,则就算是强大如强骑兵也要难免吃亏。可是话又说回来,在这两次的战役中,不管是强骑兵全盛之时与邓茂的战斗,还是强骑兵久战之后,追杀程远志的溃兵,强骑兵虽然是人少而敌方人多,可是在强骑兵发挥出强大的冲击力和机动力后都是那么的所向无敌。大伙讨论完一致认为,强骑兵还是一定要扩大的,同时在使用上则是一定要遵循以强击弱,即如遇到纵向的不能穿透的部队,则一定不可强加冲锋,以免强骑兵陷入重围,而是要斜刺里冲锋,从敌人的薄弱环节穿插出去,拉开距离后,反复的冲杀,以点带面,逐渐的击溃敌军。套句现代话,就是削苹果战术,一圈一圈的吃掉敌人。

最后说到突骑兵,大伙则是一致的赞扬。拓跋鹰在此次的战斗中可以说是把突骑兵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此次黄巾大军是因为程远志被关羽杀掉失败的,那么如果没有突骑兵带给黄巾外围大军以强大的压力,黄巾大军也不是非得需要程远志的约束才不会溃败。尤其是突骑兵不仅马快,刀急,他那远远多于匣弩手所携带弩箭的数量才是突骑兵真正可怕之处,而且原本拓跋一族就是塞外的游牧民族,弓箭自小习得,只是原本所用短弓,射程较近,一直被汉朝的强弓硬弩所克制,这回拓跋一族并入刘明得手下,首先就装备了一弩三矢的蹶张弩,此弩弓长1。6米,弩臂长0。7米,有效射程可达到千步,在此射程内洞金穿石,可以在非长远的距离就给予敌人强大的打击。其次,拓跋一族原先的短弓,被马钧参照刘明的连环手弩而制造的,钢质硬弓取代了,这种钢质硬弓在刘明标准化的流程下,可以铸模,批量生产,比以往的用干、角、筋、胶、丝、漆等“六才”制作的弓,要快捷,和强大的多。此弓被称为神力弓,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在拓跋一族组建的突骑兵手上发挥出了可怕的杀伤力,此次与程远志的战斗中无一伤亡,却造成了黄巾士卒过万的的伤亡,最终迫使外侧黄巾士卒在没有程远志的约束下,立马就溃败而逃。

大伙讨论后,最后决定先在由拓跋长老训练的刘明预备役骑兵中,选拔出优秀人员,补足一营强骑兵的编制,同时在降兵中挑选精壮的补充重步兵的人手,就地加以训练和教育,使之成为刘明的铁杆部队,要知道政治工作一定要落实到连队上,一直是刘明部队的特色。此时更是不能放松。蒋方那些宣教队的更是抓紧了工作,当然他们不会教育这些人如何爱国,而是反复的洗脑教育,灌输这是为自己而战,保护自己的利益,要忠于刘明,只有这样才可直想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价值……

他们这些人忙碌着,而此时刘明则是带着一个不断抱怨自己不称职,没能力,没帮到刘明而羞愧的快自杀的可怜老头……杨军,回到刘焉那里报告战况。刘明现在真是不敢离开这老头,生怕他想不开,再出了什么意外。

那刘焉得到刘明报告,说是前来攻打幽州的程远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