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奈三国-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郃沉思半响,叹了口气说道:“当初我等听许先生言,未投刘明。实乃是我等天数。今天下局势已明。我等再做他思,实被他人笑煞。且!我辈武人,忠义当先。昔日我等投曹公,乃是我等无路可投,袁本初容不得你我。我等故此才没有对袁本初死忠。可如今,曹公收我等于落魄之中,自我二人归来,待之甚厚。更委官渡重任与我等。实乃是以国士之礼待我等。我等当以国士之礼相报还。”

高览沉默不语。张郃见其状,又说道:“死有重于泰山,死有轻于鸿毛。因忠义而死,标名青史,虽死犹荣。苟且而生,今大局已定,我等弃主不义,也必不被他人待看,受辱一生。若是如此,生不如死。”

高览这才坚定了信念,跟张郃说道:“某必誓死于将军同守官渡,不让幽州军打通要路!”

张郃欣慰的点头,与高览摆酒共饮。可张郃、高览不知道的是,就是在这一刻,官渡要塞,以及黄河下游的百姓,却因为高顺的仁义,免了一场灭顶的大祸。

那高顺的大军之中,那也是配有随军参谋的。那参谋姓尚,名毅,字宽中。也是幽州军校的佼佼者,精通谋略,眼见张辽大军受阻于官渡,思索一策,对高顺进言道:“将军。黄河水急。今又六月天气,水位高涨。莫若掘黄河,以灌官渡。只需十日。即可令此地成为一片水泽。任我大军通行。”

高顺微一寻思,就明白此策确实可行。那黄河水患,本就是天灾不断。不用人帮忙,那都时不时地闹腾一回。也就是这两年主公沿岸植树,梳理河道,这才让黄河安静了几年。这要是人为的破坏一下。别说是这小小的官渡了。再大的防务,那也是经不起黄河发威的。

但是!高顺不同于吕布。虽然高顺也很看重功勋。可高顺却也看中百姓的性命。当初跟随刘明,就是还吕布的恩情。在刘明手下那么多年,更是明白是为什么而战。如今,这黄河决口,那简单的很,水淹官渡,那也简单的很,可这黄河水,易发难收,掘了黄河,那大水倾覆之下,那是不分什么官兵,百姓的。官渡之中的百姓又该怎么办?黄河下游的百姓又该怎么办?

 第六百二十四回 张昭和吕蒙

“此计不可。 ”高顺板着脸,断言说道。

经过激烈的心里斗争,高顺为了百姓的仁义,最终占到了上风。

毕竟高顺这一路的兵马,不过是幽州吸引曹操兵力的一路虚兵。取胜固然好,高顺能有一个天大的功劳。可不胜,却也对整个战局没有什么影响。只是高顺没有额外的功劳罢了。真正的主力,还是赵云,张飞他们。

当然了,若是高顺如今的这路军情危及到整个战局的胜负,高顺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也许会做出另一番的决断,毕竟高顺首先还是一个军人,牺牲小我,成全大军的钢铁心肠,高顺还是有的。可如今,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显然不必如此。这一虚荣功劳,在如今受过刘明教育的高顺心中,显然是不如万千的百姓生命、生活重要了。

相比于程昱对曹操的狭义忠义,以及张郃名利忠义,高顺这一忠义,这才是真正的忠义。可如今却没有人知道这一点,就连高顺自己也没认识到这一点。而是在做出决定之后,又觉得对不起刘明,延误了战机。随即上表给刘明请罪。

当然,高顺的参谋尚毅也把自己的作战方案上报了过去。虽然高顺有作战统帅权,以及决断权,可这并不妨碍军事记录对全军作战的如实记载,若是高顺在军事行动上有什么错误的举措,事后也会自有功过评价的。

而就在高顺和张郃各有决断的时候,曹操那里也最终知道了许都的危机。

曹操一见之下,大惊失色。三路大军均报平安。那幽州军是从哪进来的?他怎么能悄无声息的就打到兖州来了?许都被围,那老家兖州可就彻底的危险了。兖州乃是联系徐州和两淮粮仓的纽带、根基。没有内地的根基,前线的后续粮草供应那可就全完了。而没有粮草,几十万的大军,那还打个屁?

而且。如今不同于曹操当初攻克徐州,如今乃是本土防御,本土作战,治下的百姓,那都是曹操的领民。当初在徐州应急的那些手段,现如今根本就不能用,若是用了,恐怕不等曹操的所有领地都被刘明打下来,那就都已经被曹操吓的投了刘明了。那样的话。曹操可就真的一点翻本地机会都没有了。

曹操本是军事大家。越是关键时刻,越是果决。片刻间,就已经有所取舍。

如今,幽州军是从哪进来地,那已经不重要了。程昱既有战报来此,那就肯定不会错了。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了许都的围困,不能让许都和刘协落入刘明手里。把那进入兖州的一小撮刘明军马,彻底的消灭掉。

曹操当即留夏侯渊、徐晃领兵十万镇守武关,随后就率大军往回赶。与此同时,调夏侯敦,曹仁等也放弃防范孙权,回攻许都。毕竟如今已经是曹操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一关要是挺不过去,防范孙权,那就一点的意义都没有了。

而且,曹操也相信,那诸葛亮既然能在先前劝说孙权出兵共同抵御刘明,那现在孙权和诸葛亮也不会那么短视地趁机占他曹操的便宜。

故此。曹操不仅完全撤回了防范孙权的兵马,还给孙权去信,让其派兵支援。此时,曹操还不知道诸葛亮已经完蛋了。

但是!曹操给孙权的这封信,却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几处战场同时开花。那西川山高路远,信息传递不便,曹操不知道诸葛亮已经战败了。那孙权此时对诸葛亮那边的情况也是不太清楚。

故此。曹操的求援信一到,孙权也有些犹豫。

这要是按着先前,孙权没说地,那肯实要派兵援助曹操的。孙权能混到今天,那可不是一个糊涂蛋。比他父亲孙坚,以及大哥孙策,那可明白多了。就算是没有诸葛亮,唇亡齿寒的道理,那孙权也是懂得。在如今这种情况下,要是没有曹操,孙权独自面对刘明,那也是应付不过来的。尤其是如今诸葛亮出兵西川,已经去攻打刘明的情况下,孙权已经和刘明处于敌对状态,那就更没什么可说得了。只能支援曹操,联合两家之力,遏制刘明的发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但是!如今却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孙权对曹操那里遭遇地困境很清楚。

刘明水军跨海袭击曹操的徐州,那消息封锁的很严密。在幽州水军动身的时候,整个辽西海港,就已经完全军管了。商路因此断绝,往返辽西和徐州,扬州,吴郡等地的客商,全被暂时勒令不许出海。就连海路上碰到的商贩,也都被水军带到了船队中,暂时军管。防止消息提前走露。

这种方法确实是起到了作用。外界没有人知道幽州军是怎么出线在曹操领地内的。但是,吴郡等地和刘明地辽西等地,一只是有贸易往来的。而且,南北物价差距很大,如今的路上又不太安全。这海上贸易路线,一直是北方物资和南方物资交流的纽带。每日里,万帆云集,就是用络绎不绝,那也是有点不足描绘的。

如今,十天半月没有海船到来,出去的商船,也没有回来的,孙权这边的商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自然惊恐不已,孙权就是想不知道,想不管,那都是不行的。那孙权的势力,可是南方各个家族支撑起来的,早在孙权父亲孙坚那时,那就是每有一个能人到来,那都是呼朋唤友,引荐亲朋的弄来一大家子的。如此,吴军的势力虽然发张快速,却也和那些家族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事,孙权也是身不由己的。

不过,这一回孙权调查的结果,却是发现了幽州水军跨海攻打徐州的真相。比曹操知道的还早,还确切。而几乎就在孙权知道这一消息时,孙权这边的各个大家族,也就几乎全知道了。

而这一消息被各个大家族知道了的后果,那就是刘明无敌论再次抬头。那孙权治下地各个大家族,那也不是对全局一点都不了解的糊涂鬼,各个都灵着呢。曹操扼守三路要塞,那是抵御刘明关键所在。如今刘明大军跨海南下,阻碍刘明大军的地利全都不存在了。而且,曹操如今来弄得内部空虚,亮着肚子给人家随便打,怎么看,那都是曹操要完蛋了。而曹操完蛋了。江南如何还能对敌刘明?

这些老谋深算的大家族。不能不为各自家族的生存而未雨绸缪。与家族的生存延续相比,先前诸葛亮的那些幽州威胁论,那就脆弱的可怜了。毕竟钱财身外物,与家族的生存相比,那是不堪一提地。

而有了这些想法的各个家族观念,随即也就影响到孙权手下的那些各个大臣。家族是最重要的,没有家族。也就没有他们的存在。与之相比,在孙权或是在刘明手下为官,不过是改换一下门庭罢了。尤其是刘明的皇位乃是天子禅让来的。乃是正统大义的所在。虽然刘明父代子职,有所瑕疵。可天地君亲师,刘明乃是上任皇上地父亲,也是汉室正统的血脉。在这战乱年代,取代年小的皇上,有霍武废立的先例在前,倒也不无不可。

最主要的,就是这正好是这些江南人士的一个合理合情转投刘明地一个借口,这当然就更是顺理成章了。只是,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这么大的一个事,要是没人挑头出面,那是不行的。

于是,这些江南家族势力人士,全都云集在了江南元老——张昭那里。就在孙权思量幽州水军袭击徐州的时候,张昭的门槛,都快被那些前来拜访的人士给踏破了。

虽然张昭并不是那种一见到危机就立刻想保全自己的人士。但是!张昭却又是一个对孙家延续极为看重地人。张昭受孙策的亲自拜访出得山。本就对孙家极为忠心。又受孙策临终重托。他对孙家基业,以及孙家延续的看重,那可远比对孙权的忠诚多得多。即使孙权不能实现什么大业,甚至孙权身死。只要能够延续孙家的血脉,那张昭都是认可的。

故此,在那些江南各个家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