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小侯爷-第5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观周围,这些年留下了他们太多的足迹,每当重阳清明之时,京观这里的夜晚中,便会出现零星的光光,以及呜咽的哭泣声。

    有恰好看到这一幕的高句丽人,看到这一幕后,便会认为是,京观里的鬼魂所致,因此,关于京观这里,冤魂出没的传闻,在高句丽民间,不时的流传着。

    程处默带着人,赶到京观这里时,恰好是傍晚时分,夕阳柔和的洒下,绚丽的霞光,将这里笼罩在一片红色当中。

    看着远处视线中,那同样笼罩在霞光当中的京观时,还没来到京观,许之一这些当年的后裔们,便已经嚎哭着匍匐在地上,以头触地向着京观爬行。

    那哭泣的声音,在平原上远远的传开,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哀痛,当真是闻者落泪,凡是此刻听到许之一等人痛哭的,这一刻,全都紧抿着嘴唇,使劲咬着牙关。

    多少年了,他们这些当年的后裔,即便是逢年过节,跑来这里祭祖,也依然是偷偷摸摸的,哪怕是痛哭,也是伏在地上,将哭声压制在嗓子眼里。

    而今,他们却是放声的痛哭,将积压在心里,多少年的悲痛,在这一刻,尽情的抒发出来。

    二十年了,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们内心的悲痛,那是一种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祖先被高句丽人筑成京观,每日每夜的经受着耻辱,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这些年,是将脑袋埋在胸前活着的,不敢抬起头活人,生怕抬起头,就会听到祖先愤怒的斥责,或者被周围人,戳他们的脊梁骨。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一群,没有祖宗的孤魂野鬼,一个连祖宗都没有的人,是不配跟正常人一样,好好的活着的。

    可现在,他们再一次来了,这一次,与往常不同的是,他们是来接祖宗回去的!

    程处默的目光,望着远处矗立在,一片及人高蒿草中间的京观,黝黑粗糙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

    一边迈着大步往那边走时,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条麻绳,抬起手来系在了脑袋上。

    有了程处默的开头,队伍里的其他人,也是有样学样,纷纷从怀里掏出一条麻绳,系在了自己的脑门上。

    而许之一这些人,则是直接拿下背上的包裹,从里面取出麻衣麻袍,穿戴在身上,依旧跪在地上,一路嚎哭着,跟随程处默等人,来到了巨大的京观面前。

    此时,夕阳已经慢慢沉入山顶,夜幕也渐渐笼罩整个平原,数十支火把随后被点燃,巨大的京观面前,足足七八千大唐将士,静静的站在那里,目光默默的注视着京观。

    处在队伍最前面的程处默,随后,叫人搬来早就准备好的一只箱子,而后,从箱子里拿出蜡烛、香、纸钱等,一一摆在京观面前。

    “晚辈岭南水师程处默,今奉大唐陛下之命,前来迎接诸位前辈回家!”随手将箱子摆在京观面前,而后,在箱子上摆上蜡烛跟贡品之后,程处默这才双膝跪地,拿起一瓶白酒洒在面前,高声开口道。

    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被夜幕笼罩的京观面前,数十支火把在熊熊的燃烧着。

    明灭不定的火光中,程处默带着七八千人,一起跪在京观前,掏出一张事先写好的祭文,大声的念着。

    这篇祭文乃是出自李二之手,抑扬顿挫,向来大大咧咧的程处默,这一刻,一张黝黑的脸上,表情显得肃穆,声音里透露着一股悲凉之意。

    而在他身后的七八千人,此时,也如同程处默一般,表情肃穆,无声无息的跪在那里,听着程处默的悼词。

    悼词他们其实未必听得懂,然而,此时此刻,跪在这京观面前,即便什么悼词都不念,那种悲凉之意,便已经融合在周围的气氛中,使得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像是憋了一团火气。

    一篇长长的祭文,总算是被程处默念完,随后,程处默将祭文,放到蜡烛上点燃,随手往头顶一扔。

    看着那跳动着火焰的祭文,在空中如蝴蝶一般,翩翩飞舞时,程处默随即从腰里,‘呛’的一声,抽出了一柄小刀。

    而后,目光凝视着京观,脸上的神情,一下子显得庄严肃穆的道:“今日,俺程处默在此起誓,有朝一日,必定亲率大唐军队,踏遍高句丽土地,如违此誓,终生不得安命!”

    说完这话,程处默便猛地一咬牙,拿起小刀,在自己的脸上,毫不迟疑的便是一刀,瞬间,被一刀划破的地方,鲜血便慢慢的流下。

    “我等在此起誓,他日必当踏破高句丽城池,如违此誓,终生不得安命!”

    程处默的誓言一出,身后的七八千大唐士卒,全都有样学样,纷纷抽出一把小刀嘴里重复着程处默的誓言,拿起小刀,便在自己脸上,划破了一道口子。

    被夜幕笼罩下的京观面前,这一刻,足足七八千人起誓的声音,汇聚成一股,远远的传出,显得庄重而肃穆。

    这叫破面起誓,乃是所有誓言中,最庄重的一个誓言!

    原本匍匐在地上,嚎哭不止的许之一等人,此时,眼见得程处默等人,破面起誓,顿时加大了哭泣的声音,一个个复又转身,面向身边的士卒们,伏地叩首。

    “时辰不早了,迁骨!”将一瓶酒,均匀的泼洒在面前的地上,程处默一下子翻身站起,说这话时,率先拿起一把锄头,走向了京观。

    而身后的其他人,一见程处默走向京观,一个个顿时站起身来,拿起自己的工具,纷纷跟随在后面。

    京观至今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上面的土质,早就变得松松垮垮的,锄头下去时,根本不费多少劲,就能掘开一大块。

    只不过,京观里面,埋着的乃是三十万人的骸骨,即便是土质松软,因为要小心那些骸骨,所以,挖掘的进度,也并非那么容易。

    然而,即便是进度缓慢,在足足七八千人,一起的努力下,京观也在一点点的缩小,里面的骸骨,也被一件件的清理出来。

    骸骨的身份,自然是没法辨认了,哪怕是被挖掘出来,运回大唐去,到时候,也会全部合葬在一块,以供后人祭奠。

    从辽河过来时,船上带来了几条小舟,所以,当这边一有清理出来的骸骨,便会有姜超率领的僚人死士们,再由小舟,运回辽河的船舰上。

    临近月中的夜空中,一轮圆月斜挂在天际,月光如水般洒下,将这片平原,笼罩在一片月色当中。

    而在这月色中,七八千的大唐士卒,无声无息的掘开京观,将里面被屈辱了二十年的前朝将士,一点点的运离。(未完待续。)

第二十二章 被高句丽人发现了!() 
清晨,高句丽北方都督府!

    身为北方都督的高延寿,此时正皱眉望着手里刚刚收到的密信,这封密信乃是安市城的杨万春,遣人送来的。

    而信里的内容,则是向他求援,因为,此时的安市城,正在遭受大唐军队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若不及时求援,恐怕旦夕间,安市城就会被大唐人攻破。

    这信息,乃是刚刚才收到的,若非高延寿认得杨万春的笔迹,他是很难相信,大唐军队已经悄无声息的来到了安市城下。

    有点违背常理,算起来,高延寿也是战阵老将,也是高句丽的王室成员,私下里他一直相信,高句丽迟早会跟大唐,有一场战事。

    而且,高延寿相信,这样的猜测,不仅仅是他,便是其他的人,比如渊盖苏文,以及其他稍有远见的人,都应该能猜得出。

    只不过,即便高句丽跟大唐发生战事,但这个战事,也不应该是这时候,因为,大唐目前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北方,那些强悍的邻居身上。

    所以,当高延寿看到杨万春的这封密信时,简直都有点怀疑,这是杨万春在跟他开玩笑,大唐这时候,怎么可能,放着北方的强敌不顾,劳师远征高句丽呢?

    有点违背常理,高延寿看着手中的信,片刻后,忽然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密信折叠起来,目光望向了下面的其他人。

    此时,都督府的大堂里,不光有高延寿,还有都督府的其他官佐,一个个也都跟高延寿一样,紧锁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

    而就在,大堂里的所有人,正皱眉探讨这件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高延寿的一名亲卫,快步的走进大堂,将又一封密信,交给了高延寿。

    一日之内,连接两封密信,高延寿原本以为,又是安市城方面的急信,然而,等他打开之后,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整个人顿时愣在了那里。

    “刚刚有人在辽河发现大唐人的几百艘船舰!”片刻之后,高延寿抬起头来,望着大堂里的其他人,表情有些错愕的开口。

    “辽河?”听到高延寿这话,原本紧皱着眉头,望着高延寿的一众人,顿时跟高延寿一样,露出错愕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迟疑的开口。

    “京观!”高延寿抖了抖手中的密信,目光望着大堂里的众人,忽然撇嘴轻笑一声,说道:“大唐人只怕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京观而来!”

    先前,高延寿还有点想不通,大唐人怎么可能,就会突然跑来攻打安市城,这显然有点违背常理。

    可现在,看到这一封密信,说是大唐的几百艘船舰,突然出现在了,马砦水尽头的辽河,微微一思量,立刻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大唐人攻打安市城,恐怕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大概就是以此来蛊惑他们,将他们的视线转移,从而,派出一股奇兵,悄无声息的来毁掉京观

    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就都解释的通了!

    “京观就是祸患啊!”想到这里,高延寿在心里,不禁长叹了一声,有点怨念起高建武来。

    其实,在大唐人第一次,开口向他们要人时,大王就该主动,将京观毁掉,而后,再由大唐人过来,将里面的骸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