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沧海-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久的林仁肇马上带着一部分轮休的亲从都部队,大约三万之众,开赴金陵、润州战场。
    因为和李重进早就有密谋协定,金陵城和润州城根本没有李重进嫡系的精锐部队,无非是数千不待见的、本来就被李重进认为“养着也打不了仗、只能白费粮食”的前南唐老弱病残降军,外加一些装模作样的团练兵。连钱财和军粮都大多被李重进搬到了江北的扬州、徐州等处屯驻——这桩事情倒不是说李重进觉悟有多高,真的死心塌地陪着钱惟昱设局,而是双方既然都已经开诚布公谈过了,李重进自忖绝对没有实力顶住两面夹击,与其被揍一顿再交出江表之地,不如自己自觉,还可以多保存一些战斗力。
    这般运作之下,虽然李重进没有交代金陵守军一旦遇到吴越军队进攻就主动投降,这支兵马的抵抗依然非常渺茫。被丢在金陵镇守的李煜,仅仅被围了一个多月,付出了城内守军两三千人伤亡、围城吴越军仅数百人伤亡的装模作样代价之后,就宣告投降陷落,这座雄镇东南的古都,在两年之内第二次易手了。在金陵“光复”之前,润州和州这两个小州城更是分别只抵抗了一周和十来天的时间。吴越军十一月初出兵,在过年之前就结束了战斗,把江表三州收入囊中,有了采石矶、瓜洲渡这两个北人进攻江南必须扼住的江防要隘,长江中下游防线便算是彻底完整了。
    消息传到汴京的时候,当然已经是建隆二年正月的事情了。听说吴越人在隆冬之际收复了金陵等三州,赵匡胤也只能感慨天候的不公——在江南之地,隆冬腊月还可以高效地进兵,而在山西这种北方,隆冬就已经成为了大军补给的最大障碍,让他只能对着潞州城再干瞪眼到开春。
    拿下金陵之后,按照赵匡胤的旨意,吴越军队当然应该继续进取、进攻李重进在江北的心脏地带扬州。在腊月末的时候,吴越军队也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地进攻了一番,可惜最终因为“吴越军仅有水军之利,陆战实非李重进麾下侍卫司精兵对手,大败不敌。”丢下几十艘原本就要退役报废的老旧战船,连夜放了一把火造造势,吴越军队就缩回了泰州,继续埋头种田了。对于这种事情,赵匡胤也无可奈何,虽然心中疑惑,却因为北朝从来不了解吴越陆军的战力,只能是权且信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建隆元年便在这般钱惟昱、赵匡胤、李重进三方紧锣密鼓的各自扩张地盘、相互算计中过去了。转眼便是开春时分,北地的一月依旧寒冷,二月初头山西的冻雪才逐渐化去,已经等不及了的赵匡胤继续挥军猛攻,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李筠的潞州,把李筠这个首倡反对自己的家伙碎尸万段。
    赵匡胤在山西忙死忙活的时候,李重进也在巩固自己的地盘,把山东半岛刚刚征服不过几个月的地盘犁清整肃,把有赵匡胤安插嫌疑的地方官吏选择性徐徐撤换换上自己的人,还马不停蹄地安民休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疾风骤雨。除了这些手段之外,李重进还“无师自通”地着力切断自己领地上的越境贸易,限制许商旅过境去北宋经商,禁止战略物资出境——李重进占据了山东半岛之后,北宋除了黄河入口以南一小段狭长的海岸线之后,几乎已经没有了沿海领土。加上吴越国和北宋本不接壤,所以李重进的封锁之下,从建隆元年冬天开始,北宋就面临了渐渐失去南方吴越进贡和贸易路线的状态。
    李筠之所以有了更多的存粮和军械,无非也是靠着辽国…北汉…潞州这条贸易线路,乃至此前受吴越人操纵的几路高丽商人的大笔资助所带来的本钱。这样的支持发挥一些拖延时间的作用自然是可以做到的,要想指望更多就不可能了。尤其是随着潞州城被死死围困了一个冬天,积蓄慢慢消耗,北汉又实力不济。四月末的时候,赵匡胤终于是在付出了总计万余人伤亡、军粮五十万石的代价之后,把李筠给彻底搞定了,还顺带着把北汉军驱逐回太原。
    随后,殿前司禁军主力仅仅进行了不到两个月的休整,乃至筹措钱粮——被李重进截断了吴越国进贡的贸易路线之后,北宋着实比此前略微过得裤腰带紧了一些——所以待到第一批夏粮仓促入库之后,赵匡胤才在七月正式带领大军,到山东和淮北来和李重进死磕。赵李之间的全面决战,比之历史同期拖晚了整整一年,但是终究还是要开始了。
    
    第381章 新的目标
    
    北国被连番的战争阴云笼罩的同时,南方的吴越国却从建隆二年开春后就一直一派安然祥和的休养生息氛围。即做表子又立牌坊地拿回了金陵和润州之后,吴越国新年的建设恢复工作主要精力便投入到了这两座原本应当是东南形胜的繁华州城。
    金陵刚刚光复的时候,原本还有几个南唐投降过来的宰辅一级文臣,诸如韩熙载、孙晟等人尝试劝谏钱惟昱考虑一下,是否要把吴越国的国府从杭州迁都到金陵。这个毫无经济和军事价值、只会徒然遭致北朝对于吴越国忌惮的提议当然被钱惟昱一笑置之了——笑话,把一国首都放在最前线,完全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做法。而且只要定都金陵,北宋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南北朝”的态势已经完成了,北宋和吴越的地缘外交格局就会演化成南北朝末年时北周和南陈之间的样子。这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基于安抚南唐旧臣的考虑,钱惟昱依然是在金陵设置了西北行营,以南唐旧臣孙晟为招讨使。辅之以陈乔、徐锴署理金陵江表各州民政军务。因为是封文官做招讨使,所以兵权自然是没有的,由吴越本国另派心腹将领前去督军,孙晟这个招讨使所能涉及的军务无非也就是督办军需粮饷而已。
    原本吴越国各个道基本上都是钱惟昱的一名伯叔等宗室担任节度使、都护,给南唐旧臣一个不带兵权的方面要职,一来也算是进一步笼络人心,整合内部人力资源,二来也是钱惟昱为将来地盘大了之后,徐徐分摊伯叔们军政财三权合一的现状。事实上以钱亿和钱俨的才能,掌兵确实不是他们的专长,换个位置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安心种田重建、整合内部之余,以吴越国的财力和两广地区这些年来恢复积贮的军粮,吴越国的军力也还是有实力同时支持两场战争的。随着建隆二年的到来,日本的关西地方已经基本平靖,只要源满仲和源赖光的兵力就足以解决剩下偶尔冒出来的小鱼小虾了。吴越人的客军连同隼人仆从军只要在关东的武藏野和平家武士集团进行一些正面会战即可,占用兵力不超过三万人。
    这种情况下,吴越国国内在这个冬季农闲时节原本已经要抽调规划中建隆二年应该新征入伍的常备军人员、以扩充内牙军改建而来的北府兵。一旦新兵到位,纵然还没有出击作战的能力,用于守土自保却是绰绰有余,这样剩下的亲从都主力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挪出来,投入到既定的进攻性战场上。
    按照去年以来定下的国策,日本国问题解决之后,就该是对大理国用兵了。在钱粮兵力都有保障的情况下,钱惟昱便把身在杭州的文武高层全部集合起来,还从福建和广东把十三叔钱俨和四伯父钱仁俊也召回杭州一起商讨大计。
    ……
    咸宁殿,除了宗室的伯叔辈外,便是左相元德昭、外加南唐降臣韩熙载、徐铉等文官;林仁肇等武官在列。钱惟昱私下赐宴,与寥寥数臣密议对西南用兵大计。
    “寡人欲征伐大理,以讨不臣,为晚唐以来,中原王朝屡挫于西南夷之耻复仇。诸卿以为如今用兵时机可已成熟否?寡人亲征是否可行?”
    御驾亲征这个动议,首先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理由是大理国距离吴越中枢太远——杭州到昆明的直线距离可是比杭州到大阪要远得多;而且十万大山当中行军,自然也比海军天下一的吴越军在东海上航行要慢得多、消耗大得多;一旦到了云贵,若是朝中有些变故,仓促之间也不得通消息。再加上南中之地瘴疠不明,一国之君亲自涉险太过不智。
    宗室、文武群臣全体劝谏,钱惟昱也就暂时收了这个心思,他自忖自己继位之前也算是立过不少战功了,自己当上大王之后,又亲征夺取了南唐全数的江表领土,并且傀儡了日本,有灭南唐和傀儡日本两大军功垫底,自己这个大王在吴越的威望也算如日中天了,就算给别人一些立大功的机会,也翻不起浪来。于是在人选上便允了众臣所请。暂拟定由广州大都护、四伯父钱仁俊届时统领两广、交趾三道地方兵马主持讨伐大理国的事宜,朝廷再派出亲从都三万人,作为中央军协同助战,由林仁肇统领。
    议定了出兵的统帅、兵马,算清了所需钱粮之后,下一个问题便是何时出兵。对于这个问题,负责军事细节的林仁肇第一个劝谏说:“末将以为,征伐大理只怕非一两月内可济全功之事,如今已然开春,待仓促进兵、人马钱粮尽数筹备齐全运到广西,也该是初夏时分了。南中炎热,暑日中瘴疠横行,不若秋冬寒冷、烟瘴停息,既然去岁因为对日本的讨伐,已经错过了大理的冬季用兵,不如暂且徐徐准备、运输资粮军械兵马到广西屯驻,等到盛夏一过,气候凉爽再行进兵。”
    钱惟昱一听这又是大半年的时间等过去了,心中还有些不愿意,转向久在两广的四伯父钱仁俊问到:“四伯意下如何?若是轻兵疾进,有可能在仲春偷袭入境、打开一点局面么?”
    钱仁俊拱了拱手,丝毫不敢以长辈自居,恭敬地回答道:“臣以为林将军所言有理。南中之地,纵然是初春时分烟瘴不兴,也同样不适合用兵——臣久在两广,且大王今年还派遣樊若水助臣屯垦、治理珠江湿地水利。樊若水果真是地理奇才,不过两年深入考据,便深谙西南地理形势、天候水文,报于臣处。
    据樊若水调查,南中之地,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