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变成蟒-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凶残是指对土著人而言,团结是指对他们自己。

    大雍行商商会也专门开辟了一个管理海运商人的机构,这个机构常驻望海,马六甲城也有分会,对海商的行商资格和凭证审核得更加严格,如果海运商人其中有死亡,调查措施堪称严苛。

    而现在,大雍行商商会准备对胡商进行管理,要发放这些胡商在大雍国行商的资格和凭证了,原因是马六甲城来了一批身毒国的胡商。

    虽然如今身毒国和大雍国正在狮子城交战,但是对这些商人而言,他们才不管打不打仗呢,许多商人也是最不怕打仗的群体。

    在华夏历史上,战国七雄的时代可谓相当混乱,但是就算是敌对国,也并不禁止商人往来,丝绸之路打开后,列国商人早已经知道了华夏人的思路了,哪怕打得热火朝天,买卖照样继续,而且打仗的时候甚至可以做武器的买卖,这个还要更挣钱。

    这批胡商就是从身毒国各地来的,算上仆人侍卫,加起来超过一千人。

    这群胡商有一个首领,名叫穆罕默德。布尔。

    布尔的先祖同样是胡商,在丝绸之路打通后,布尔的先祖曾经跋山涉水的来到过汉朝,而且来往了三次,带回去大量汉朝的货物,在许多胡商死在丝绸之路路上的时候,三次通商的经历让布尔的先祖曾经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

    不过随后,这个家族就再也未曾到过汉朝,丝绸之路太危险了,不光要经过各国,还得提防着因为丝绸之路而兴起的马贼。

    布尔的先祖脱手了大量的汉朝货物,不过还有一些却留在家中,这些东西被当成了传家宝,布尔从小在这种家庭长大,对于汉朝的文化非常的仰慕,因为根据布尔的先祖留下的话,汉人简直是楷模,善良,正直,谦逊又博学多才,不过也有坏的,这些汉人贪婪而又虚伪,这些人中以汉人官吏居多。

    布尔从小就想去汉朝,准备和他的先祖一样成为传奇人物,为此,他联系了许多大商家,准备组团通过丝绸之路前往汉朝行商,这一想法还未实现,却率先听到了大雍国的消息。

    就像汉朝人对列国商人统称胡商一样,布尔其实也对汉朝没什么概念,只知道都是汉人就可以了。

    考虑到思绸之路的危险,布尔打消了通过丝绸之路去汉朝的想法,而是走起了海路。

    一到马六甲城,布尔就有些震惊了,因为马六甲城的七八万人对布尔来讲是很多的,在布尔所在的城市,几百里内加起来也不过一两万人,可能只有身毒国的古都曼德勒才有如此多的人吧。

    另外,马六甲城的干净整洁也给布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六甲城虽然才刚刚修好,但是现在大雍国所有城池几乎都会向望海城看齐,干净整洁也是一个城好不好的标志,关系着执政者的能力,在大雍国庶民的监督下,东郭承明做得很不赖。

    布尔等人的到来,让马六甲城的人过了把眼瘾,许多人都来看稀奇,因为他们好多人并没有见过别国的人,看完后,马六甲城的人都道:原来身毒国的人就长这样啊?太黑了,头上包的是什么东西?不怕热吗?另外,穿的也不怎么样嘛,随后,马六甲城的人很鄙夷:果然是蛮夷。

    布尔感觉到了马六甲城人满满的恶意,觉得这些汉人并不像先祖说的那样:善良,正直,谦虚。

    布尔求见了马六甲城的城主东郭承明,想起先祖的话,布尔拿出了珍贵的礼物,一盒鸽子蛋大的猫眼石,根据先祖之言,如果想要在汉朝办什么事情,给这些官吏送上好东西是最快最便捷的。

    看到那一盒猫眼石,打开后闪着璀璨的光芒,东郭承明犹豫了,不收吧,这是异国人的礼节,好像不太好,收吧,好像也不太好,于是东郭承明犹豫了零点一秒,断然道:“你还是收回去吧。”

    只要东郭承明敢收这盒猫眼石,不用一个时辰,肯定就会有龙神军来把他抓回望海城,现在的大雍子民个个猴精猴精的,监督官吏的日常已经成为了习惯了,官吏从原本的抗拒也慢慢习惯了,现在,他们并不觉得当官是多么高高在上,对这些官吏而言,只是一项工作而已。

    布尔很惊奇,难道这就是先祖说过的汉人的清官?据说这种人比不用神油的身毒人还要少见。

    “大人,我想在贵地行商。”布尔是会汉语的,不光会汉语,他还会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什么龟兹,于阗,楼兰等国的语言都会。

    “我们大雍对于想在我们国家行商的商人是很欢迎的,不过此事却不归我这个城主管辖。”

    东郭承明把大雍国行商商会告诉了布尔,让布尔去找行商商会,并且告诉布尔,有了行商商会发给他们的行商凭证,才能接受龙神军的保护,当然,这个行商凭证是需要钱的,而且以后还得按照大雍国制定的商税来收取税收,前提是这些人从大雍国的海域经过。

    本来布尔还以为这件事情很困难,不过等他到达行商商会的时候才知道其实很简单,商会的工作人员让布尔先用宝石换成了一种叫龙神币的东西,然后,出了一万龙神币购买行商凭证,这个行商凭证是一柄小旗,名叫龙神商旗,可挂在船上或是车上,有了这龙神商旗,可以购买大雍国的许多商品,也可以出入大雍国的许多地方,这个龙神商旗是有时限的,暂时只是三年,三年之后又需要花龙神币购买。

    布尔带着商人们离开了马六甲城,去了望海城,他们是首批来大雍国的胡商,今后,胡商会源源不绝。(未完待续。。)

    ps: 。。。

 第406章 大雍日报的总结

    龙神历六年,大雍国的国家节庆日,大威龙王节。

    林北已经沉睡一年半了。

    望海日报现在改成了大雍日报,这是一份面对大雍所有子民的报纸。

    这一天的大雍日报相当的厚重,因为它总结了去年大雍国的所有成就,就像是一份总结汇报。

    首先说的是人口。

    就在大威龙王节前几天,新一年的人口统计中,大雍国的人口总数正式突破两百万,这个数字还并不包括胡商的人数。

    古代为的生育能力为什么会低下?原因其实很多,如果算起来,无外乎结婚的时间早,医疗水平不高,营养不良这几样。

    古代人十二岁就算是成年了,原本的大威龙王教以及现在的大雍国都没有律法来禁止十二岁的人成亲,如果是女子,到了十六岁及笄之时还未有夫家,那么就说明家庭教育失败,好吧,这只是指以前。

    虽然现在大雍国并不禁止十二岁的男女成亲,但是别忘了学堂和书院。

    原本的南越书院规定的就是六岁入月,一直到十二岁,学习六年,这是南越入院第一批学子,在后面,林北让老师们陆续加入了一些教材,学子的入学时间已经越来越长,到了现在,学堂里十五六岁的孩子比比皆是。

    做人,学手艺,赚钱,这是林北希望学子们以后能做到的,就算三样都做不到,那么最起码也能学会一样,能做人会明理这件事情人类可以说花上一辈子都不会觉得多,至于学手艺,现在大雍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进步,光是诸多外来品的进入已经形成形成许多学科了。许多孩子在短时间内根本学不完,赚钱一般是围绕新生事物而来的,以前甄氏靠买卖粮食能成为汉朝第一粮商,以现在大雍国的情况,如果甄氏还靠卖粮食的话,肯定会赔死。因为大雍人根本不差粮食。

    新知识被人总结,然后传授给学子,学子们学习这些知识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许多人学习起来根本忘记了时间,所以虽然没有规定十二岁不许成亲,但是许多学子也自发的延后了成家立业的时间,现在大雍国男女之间普遍的成亲年龄已经推迟到了十八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可喜的变化。

    也正是由于男女成亲的时间延后。这些男女成家后生育后代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至于医疗水平,在望海城开拓海域的同时,无数海岛被开发出来,这些海岛资源同时也被开发,药材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资源, 无论男女皆可习医更是让许多医生的热情大大提高,导致大雍国整个国家的医疗水平也远超当世。

    至于营养不良这个情况,现在大雍国很富裕。群众不光能吃饱,还初步迈进了吃好的阶段。摄入的营养也是当代最好的。

    这样综合起来,大雍国的人口自然死亡率是这个时代最低的,所以自然而然的,生的多了,人口自然而然的就多了。

    在这个时代,没有领导者会觉得自己的治下人口太多。他们只嫌不够多,这是一个鼓励生育的时代,如果你一次能生十个,那么恭喜你,说不定还会授予一个生育最光荣的奖项。。。

    人口过后说的就是粮食问题。因为人口的增多最先会带来的就是食物的危机,不过这种危机对现在的大雍国来说根本不存在,因为大雍国已经在普及地瓜的种植了。

    在粮食产量低下的时代,地瓜,土豆和玉米简直是老天爷对庶民的恩赐,大雍国拥有了其中一种。

    地瓜可不像水稻,如果是水稻的话,不用杂交品种能难能做到亩产上千斤,事实上,汉朝人每亩田里能产上一两百斤稻谷就已经可以算是丰产了,庶民也会感恩戴德,因为这肯定只是丰调雨顺的丰年才能做到,亩产千斤?这是奢望。

    地瓜却能做完美的做到这一点,地瓜的产量比起现在的水稻,产量高太多了,现在,大雍国每亩地瓜的产量差不多是一千五百斤,几乎是水稻的十倍。

    而且地瓜对于环境的要求更低,可以实现旱涝保收,这么说吧,有了地瓜这种食物,大雍国已经可以宣布:哪怕再多的人口,大雍国都能养育!

    地瓜的普及让大雍国人能够摄入更多的营养,糖这种原本的奢侈品也渐渐变成了平民用品。

    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