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称帝纪实-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帝甚至不能以家人亲眷相胁逼他做官。

    到后来,还是当时的皇后看不过眼,私下里好生把皇帝劝了一番,说道这姓范的不过书读得好些、嘴皮子利索些,脾气却这样乖张,怕就算日后做了官,也要搅得公堂不宁,没准还会出大事呐陛下富有四海,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倒不如放他出去,陛下也可在文人士林中做个脸面。

    咸宁帝虽然爱惜范颖才华,但想想皇后说的也对,自己是天子,何必跟这么个狂生计较?天下英雄海了去了,岂又独缺范颖这么一个?思来想去,到底还是准了范颖辞官,把他放出天牢,从此以后便是白身了。

    范颖虽然辞了官,却因风骨高洁而在士林之中名声大噪,自古文人便是重德轻才,先头范颖十六岁点状元,虽然难得,却也不过是个会读书的神童罢了,而今这官一辞,立时便显出一身傲骨来,一时从者纷纷,更有许多公卿豪门之家递来帖子,欲聘他为西席。

    这范慎晖倒也不矫情,知道自己没了朝廷俸禄,吃饭是首要问题,所幸大户人家手面都不小,给他定的束修也远超寻常士子标准,索性又当了十年西席,有了些积蓄之后,便辞了东家,在金陵建了一座书院,号“寒山书院”。

    时年范颖二十七岁。

    书院自然面向平民招生,虽然也要收束修,却比寻常私塾要便宜一些,更好的是,书院里还有一座藏,有点类似后世的图书馆,全部免费向平民开放,甚至女子也可入内借书,只消留好手记印信,在规定时限之内把书还回来就行。

    而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范山长更会在书院内讲学半日,辟了个宽大的场子,讲学当日不收费,只消能在人满之前挤进来,就可免费听讲。

    这样讲了十几年,到了永嘉年间,范颖三十来岁的时候,士林对他的称呼已变成了“大儒择冲先生”。

    彼时书院越办越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范慎晖虽身不在庙堂,却已不知为朝廷培养了多少人才,不说历年的三元、进士,便是六部尚书、各地封疆大吏,甚至是中书省高官,都多有范门桃李在。

    若咸宁帝还活着,看到这样的景象,只怕也再不会惋惜范颖辞官,而只会庆幸他不在庙堂了。

    可择冲居士对朝廷的贡献,却远不止教书育人这一条。

    #

    咸宁十一年,江南几省瘟疫横行,不过半月,染病而死的人加起来就超了两万,咸宁帝本人也染了疫症,病势沉重,眼看就要龙驭殡天。

    太医院束手无策,范颖却献出了昔年游历藏地时所录药方,面对诸王臣工诘问,夷然不惧,当场割下左手小指,血溅金殿,言道若陛下有事,草民当如此指。

    ——皇帝若被我药死,不用你们杀,我自个儿先自裁。

    一剂下去,果然药到病除,咸宁帝很快好转,而太医院也凭着这副藏医良方,彻底扫平了肆虐江南一个多月的险恶疫情。

    咸宁帝问范颖要何赏赐,范颖却不要金银珠玉,也不要高官厚禄,只求御赐一批新书充实寒山书院藏,以供百姓往来借阅。

    帝允。

    咸宁十五年,帝病笃,诸王夺嫡,兵戈四起,柔然大军南下趁火打劫,连破雁门关、娘子关两座雄关,兵临太原府城下,再要越过黄河,也就离京城不远了,金陵风雨飘摇,人人自危,眼看大楚两百多年的基业就要不保。

    却还是范颖站了出来,他收拾收拾行李,飘然而去,半月之内抵达太原府,献妙策于守将,定计大破鞑子军,连打几轮胜仗,到底是把柔然人赶回了阴山以北。

    金陵诸事底定,咸宁帝崩,皇三子齐王郑济登基,改元永嘉。

    大楚总算又得了二十多年的喘息时间。

    永嘉年间再没出什么幺蛾子,范颖老先生安安静静又在寒山书院教了十几年的书,却在永嘉十六年的某一天,突发奇想心血来潮,看着书院诸事早已步上正轨,自觉有我没我都没啥两样,于是便收拾行囊留了字条,包袱款款又去游历天下了!

    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年。

    #

    “要说万叔叔其实也是不世出的天才。”濮阳荑满脸感慨,“可跟择冲先生一比,却还是逊了一筹呀。”

    “可不是吗。”王徽就笑,“孝箐十八岁中状元,范先生却是十六岁就折桂了,更何况还如此风流潇洒,不是官身胜似官身,数次救国于危难之中,简直神仙人物汲汲营营的万相爷又如何可比?”

    濮阳荑听她埋汰万衍,也笑出声来,又道:“我虽未亲眼领略先生风采,却也常听父亲提起,言谈间推崇备至,只道先生乃是‘当世子房’。”

    王徽不由扬起眉毛,“和张良作比?这么夸张?”

    濮阳荑道:“便算不与留侯作比,先生大才,也足够比得上三国时期那群名臣了。”

    顿一顿,又轻声道:“主子,听我爹说,咸宁十五年那次事儿了结之后,坊间甚至有什么‘得择冲者得天下’这样的传言后来不知怎的就给压下去了。想来万叔叔此次传信与您,也是盼您能延先生于帐下才是。”

    王徽微微眯眼,嘴角带着一丝笑,右手食指习惯性敲着桌面,慢悠悠道:“是吗可要招揽这样一位人杰,只怕一般的三顾茅庐礼贤下士都不好用呐。”

    濮阳荑也不说话了,皱着眉头,显然也在为这事操心。

    “得了,先不必管这位范先生。”王徽站起身来,稍稍打个懒腰,“再过几天就是吴王儿子的百日,只怕不会像太子妃寿辰那样好相与。”

    濮阳荑脸色一肃,“是。算来午门献俘也不过就是三月十五,若那起子人还打着那算盘的话,最晚百日那天也该行动了。”

    王徽点着头,打开书柜暗格,从里头那处一卷纸来,展开铺在桌上,濮阳荑凑近一看,瞳仁顿时微微收缩。

    “这是——”她呼吸有点急促。

    “东宫布防图。”王徽微笑着接口,而后拿朱笔在图上标了几个点,低声道,“到得那日,带了暗部,陈兵东宫,这处,这处,还有这几个,都要有人才行,必要时——”

    濮阳荑抬头看向她。

    王徽但笑不语,眼神平静,却戟指如刀,在颈前做了个斩首的动作。

第165章 毒计() 
吴王庶子的百日宴很快就到了。

    三月初十这日一大早,王徽便带了云绿前往吴王府赴宴;礼是早就预备好了;昨日便送了过去;故而今天方能轻装简行,只带了十几个随从,骑马而来。

    不过王徽料得今天会有事;刀剑兵器便都带得齐全,身上也换下了玄地金蟒的郡王公服,转而披上了半副甲胄,斜斜从左肩横过,腰间束了蟒带;披挂一直垂到膝盖;看着半常半戎,虽然不大符合郡王仪制,却也是武将日常的行头,穿着去赴宴也没什么不合宜的。

    除了燕云王府;其余的亲王府、郡王府和公主府;俱都座落在朝天街上;这些凤子龙孙们成年之后离了皇宫,就在此开府;一个个比邻而居,离得近了;平日里走亲戚倒也便宜。

    吴王府门前已停了许多车马;人声鼎沸;水泄不通,几个王府属官、管事正在疏导人群迎接客人,一派红火忙碌之相。

    虽然只是一个庶子的百日宴,然而吴王自成年后,便被永嘉帝派去礼部实习,近年来一直同礼部尚书一并管带礼部事宜,前些年又亲自带兵出征过,在朝也算手有实权,吴王妃又是茂国公嫡长女,也是显赫的人家,这夫妇俩既决定给庶子大办,自然不会有人拂他们的面子,接了帖子的就携妻带小地来了,没接到帖子的也早备了礼送来,以表孝敬。

    吴王府旁边紧邻着就是晋王府,云绿见了,不免就和王徽嘀咕,“按说这些个皇子们也都三十好几了,储君早立,两个亲王又各有封地,如何一直赖在京城不走,这么多年都不去就藩?”

    这些事体,王徽前些年就做过功课,便道:“吴王早年是就过藩的,然而刚到封地没两年,太后便薨了,今上召他回京赴丧,守了一年,本该再回封地,可陈德妃身子骨素来不好,吴王便借口要为母妃侍疾,又在太子跟前大哭兄弟情深太子心软,便在御前为他说话,左右吴地离金陵又不远,永嘉帝索性也便准了。”

    “原来这吴王爷竟是耍赖皮留下来的。”云绿撇嘴,“那晋王呢?”

    王徽一笑,“这楚朝内忧外患接连不断,北边基本都给柔然占了去,南边百夷乱族常年盘踞,皇帝如何舍得给小儿子分封那瘴疠之地?能分封的地界儿本就不多,最好的一片吴越之地已给了吴王,也就只能让晋王做个虚封遥领的闲王罢了。”

    “这话说的是。”云绿噗嗤一笑,“还‘晋’王呢,秦晋之地已被鞑子占了好几百年,不虚封又能如何?”

    顿了顿,忽又想到什么,皱眉道:“不好眼下柔然已被咱们灭了,万一老皇帝动了念头,真的让晋王去就藩,又该如何?”

    王徽扬起眉毛,“自古三晋,地势险要,表里山河,易守难攻,若朝廷当真派了个有能为的藩王或大将前去镇守,只怕就得费些工夫才能打下来了。然而晋王向来与吴王并列,便算稍逊,却也弱不到哪里去,决不是个善茬,在金陵经营多年,看着也是对帝位势在必得,又如何肯在这个节骨眼上离京?藩王就藩,兹事体大,绝非皇帝一人所能决定,只消晋王自己心里不肯,再加上朝中党羽相助,老皇帝如今又势弱,这事就决计成不了。”

    云绿也点头微笑,“主子说的是,更何况除却主上您,这朝里也没别的能拿出手的将领了,随便派个什么人去,也是半点用处没有。”

    说话间,已走到了吴王府门前,两人便打住话头,露出笑容来,下了马走上前去。

    王徽回京不过两月,平日上朝加应酬,多与各路官员来往,男人见多了,女眷却是见得少,门口下车的各位夫人姑娘们听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