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成公主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大臣回道:“皇上,松赞干布分明是以逼亲为借口扩充疆土领地。”

    也有大臣回道:“松赞干布屡次遣使前来求亲不遂怀恨在心也是有的。他松赞干布刚打得吐谷浑溃败不堪,这个时候又攻打我们大唐边境,相信是趁机在诸国中建立威信。”

    太宗看着一干人等议论纷纷,唯独长孙无忌和魏征都沉默不语,遂问道:“国舅,谏议大夫,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你们怎么都不哼声了呢?”

    长孙无忌忙回道:“众人猜得不错,松赞干布屡犯我朝,原因有二,其一,他这几年屡次遣使求亲,皇上不允,怀怒在心;其二,刚打败吐谷浑,兵锋正盛,在这个时候犯我边境,也是急于在诸国中立威。据传闻,他取的泥婆逻公主就是强兵压境,逼那老国王就范的。依臣看来,这不足为患。我大唐天朝可不是弱小泥婆逻,皇上不必太忧虑。只要颁一道意旨让松州都使韩就地还击即可。”

    长孙无忌语音刚落。魏征上前一步,道:“国舅此言差矣。国舅是猜对了松赞干布的心思,可万万不轻敌。我大唐虽然国强民富,可毕竟也属建国之始,全国上下的将士及黎民百姓都需要休生息。一旦战火再起,定会劳民伤财,对我大唐社稷不利啊。臣认为,能和平解决自然为上策。”

    长孙无忌怒道:“我大国,岂是好欺之辈?岂能屈于这小小敌邦?难道松赞干布要迎取公主就让他迎吗?求亲不成就逼亲?求和?求和就是要让松赞干布的阴谋得逞!要是迎了公主,我们大唐的颜面何存?我朝天子的威仪何存?”

    此言正中太宗下怀。太宗听得点头称是:“国舅此话甚请合朕意。我大唐断不能怕了他,求亲不成就威逼抢亲?有这个道理吗?在市井闹市,升斗小民中尚且行不通,更何况是我堂堂大国?打!就命松州都使打去,定要灭灭那松赞干布的威风!”

    其他大臣皆附和称是,直呼“皇上英明,皇上万岁!”魏征闻言谏道:“圣上不可啊!我大唐建国于始,百废待兴,万不能让战火虚耗国库啊!”

    太宗斥道:“魏征,你这个谏议官是这样当的吗?岂教我大唐屈于小邦淫威!”

    魏征双一跪,磕头道:“臣舍命力谏,皇上万不可轻敌!现于我大唐社稷,战不如和。万望圣上三思!”

    太宗看着这个跪倒在地,凡事揪着不放,从不留半点颜面给他的干瘦老头,气不打一处来:“你这个臭道士,动辄就舍命,你到底长了几个脑袋?我意已决,不必再议!”

    魏征听得无奈摇头,再不敢多言,到底只长了一个脑袋。半响,他才忍不住再道:“皇上,臣还有话要奏。”

    太宗盯了他一眼:“你还有何话要说?起来回话!”

    魏征站起来,双手作揖道:“皇上,要出兵还仍须从长计议,断不能草率行事,一个韩威,一个松州的兵力岂能抵挡强敌。皇上何不召各路将军回朝议御敌之策?”

    太宗道:“他吐蕃不过弹丸小邦,打他还得动用我朝元帅?笑话!我松州都使韩威也是久经沙场之辈,虽然他手下只有三万兵士,可足以抵挡他十万大军!”长孙无忌在旁又带动群臣直呼陛下英明。魏征再想说什么,太宗挥手站起来宣“退朝”起身离龙椅而去。

    百官各自散去。唯魏征心有不甘,正欲抬脚往御书房去。走在后面的姚通姚郎中令一把拽住他:“魏大人真长了两个脑袋么?长孙大人与您意见相佐又不是第一回了,这次所奏又尽合圣心,去了无益啊。”魏征只得叹了口气,随姚郎中令一同出了殿。

    过了半月,松州军情传来,唐军大败。 

第七章:朵儿() 
贞观十三年中秋,任城王王府。

    正值一年一度中秋佳节。王府内外皆张灯结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的笑。因过节,王爷王妃打赏给下人们过节的赏钱从来慷慨,每个节日都如是。每年中秋佳节,王府都会举行一场主仆共欢的晚宴庆贺节日。今年中秋更值得期待,据说王爷会为千金李雪雁定亲。每个人都翘首以待想一睹大小姐夫婿的风采。每个人都迫不及待想知道,什么样的翩翩公子能匹配他们才貌双绝的王府千金。

    朵儿躲开一切议论,在稍偏的院落亭阁上坐着发呆。她不参与议论,因为她知道,大小姐李雪雁在八岁那年就被王爷指给了任城府允杨牧杨大人的儿子杨政道,小姐的末来夫婿除了那个年少老成的杨政道还会有谁呢?至于会在今晚定亲,也是她刚刚得知的。她对杨政道唯一的印象便是,她刚入王府的那一年中秋,小姐的恩师杨牧老先生携同儿子杨政道到府上共聚。杨李两家在任城是世交,杨老先生是任城父母官,才德兼备,清濂爱民,在任城甚是德高望重。王爷与之交情极好,特指其为小姐李雪雁的教授师傅,小姐从小便由他一手教导。杨政道比她们要年长上四五岁。五年前,他跟从父亲来到王府后便跟年纪相仿的她们打成一片,更一起溜出府去满街逛。

    朵儿还记得,杨政道小小年纪便眉清目秀,文武双全,诗词歌赋尤其好,还弹得一手好筝,羡煞本来就弹得不错的雪雁。那一年中秋,任城的街道挂满五彩缤纷的灯笼,灯笼上无一例外附着灯谜,她们三人便一家一家去猜,杨政道猜灯谜无人能敌,到最后赢得的奖品多得他们小小年纪根本抱不完,只好全数送人了。朵儿想至此竟也有些期待晚上的宴会了,杨政道届时必定会来。朵儿想,虽然五年未见,杨政道与小姐也会是一对璧人。

    正想得出神,便见王妃的贴身侍婢菊香慌里慌张地从她前面走过,完全注意不到她的存在,招呼也不打一声。朵儿纳闷,这个亭阁较偏,以往少有人到的,菊香为何在此出现,且神色慌张呢?朵儿跳起身来,三步拼做两步跳到菊得跟前。菊香被吓了一跳,定眼看清是她,才捂着胸口,圆睁双眼道:“朵儿,怎么是你?吓蒙我了!”

    朵儿质问道:“你慌慌张张的,干了亏心事啦?连我坐一旁也未曾发觉。”

    菊香一听,急声辨解道:“我在找雪雁小姐,夫人急着见她,我却找不到人。”

    朵儿困惑:“小姐不是在屋里搭配今晚的衣裳吗?”

    菊香说:“我刚才给她送新衣裳时,就发现她不在房里了。你们平日不是形影不离的吗?小姐怎么不跟你在一起呢?”

    “她让我出来看看府上是否布置妥当,我也有一会不见她了。”

    菊香抬脚便走;“那帮忙找找看,夫人怕是等急了。”朵儿紧步跟着:“夫人找她那么急,所为何事?”

    “我也不知道,但今早老爷一回来,就把夫人拉进房里嘀咕了老半天才出来。”

    难道是为今晚将要商议的亲事?朵儿想起约两个时辰之前:

    她用过早饭,在房里练雪雁教她的舞步。忽响起敲门声,她以为是雪雁,没想到去开门时发觉是王妃。她行礼:“夫人安好。”

    王妃搀她起来道:“朵儿,我更愿意你叫我娘亲。”朵儿一怔,嘴角微动,终还是叫不出来。

    王妃轻叹一声,走进屋内坐下,示意她把门关上。然后问道:“朵儿,你比雁儿小一岁,今年也十三了吧?”

    朵儿点点头,不知王妃是何意。平日王妃可从不到她这屋里来的。她边给王妃倒茶,边问:“夫人找我有事吗?何不差人来唤呢?”

    王妃捧起茶呷了一口,拉着她的手柔声道:“今日有个事要询一下你的意见。坐下来陪我说会话吧!”

    朵儿在一旁坐下,王妃续声说道:“今日,老爷找我商量了下,晚宴时会把雁儿和政儿的亲事定下来,这事是十有**能成的。你要是愿意,待雁儿出嫁时,就跟着她嫁过去,好和她有个照应。要是你不愿意,便留下,过个一两年,我和老爷定会为你挑门好亲事。我和老爷子嗣不多,就雁儿一个女儿,我们也会像嫁雁儿一样,风风光光的把你嫁出去。不知你自已有何主见?”

    小姐出嫁,她要不要陪嫁过去呢?她和小姐李雪雁打小一起长大,一起练筝,一起上学堂,一起跳舞,总是形影不离。她要是不陪嫁过去,便难以报答王爷王妃的养育之恩,想当年,父亲被朝延冤杀,母亲被活活逼死,她承蒙王爷相救,才得以死里逃生,,,,,,可一但陪嫁过去,便成了陪嫁丫环,只能作一辈子的丫环了,再没有其他出路,虽然王爷小姐从不拿她当丫环看。虽说她名为小姐的侍女,实则王爷王妃视她如已出。

    在王府生活了几年的点点滴滴,王妃对她的怜惜之情,王爷对她的救命之恩,所有的情感纷乱杂陈地翻滚着,终汇成一串感恩的泪:“朵儿感谢夫人的养育之恩,朵儿愿随小姐嫁入杨家。”

    “就知道你对雁儿的感情笃厚。”王妃伸手扶她起来,轻抚着她的刘海:“朵儿真的长大了,懂得感恩了。莫怪夫人心狠,你自小比雁儿懂事有分寸,有你跟在她身旁,我才放心。真不枉我和王爷那么疼爱你。”

    想着,朵儿拔腿就往外面跑。王妃着急找雪雁,定是有话嘱托。她知道这会雪雁不在,肯定是跑出买冰糖葫芦了。 

第八章:寻人() 
李府上下,没人不知道他们的大小姐平日对山珍海味也无动于衷,唯独对冰糖葫芦百吃不厌。朵儿想,说不准雪雁这会正一手一串地吃得正津津有味呢。没义气的雪雁姐姐,出去买吃的也不算我一份。

    她快步走着,正欲出门去,就“卟”一声闷响,头撞在一堵肉墙上,撞得她晕头转向的。正想骂哪来的冒失鬼,抬头一看,是力嘉。惨!这下是出不去了。遇上这个憨直的大力士,看来是横竖出不去了。她心念一转,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夫人吩咐我到街上买块绢子,走开,别拦我的路。”

    力嘉伸出的手臂不为所动:“不行,老爷吩咐下来,今日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