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褚太后-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344年,庾冰夺取江州的同时,庾翼取得襄阳,由此,除处于四川的蜀国之外,长江以北各军事战略要地基本为庾家所得,除建康以外,长江沿线基本为庾家势力范畴,庾氏一族的势力达到顶峰。

    当司马岳收到前方战报的时候,褚蒜子还在坐月子,褚裒和褚歆因为没什么权力,一时也无大事,便时不时来宫里探望褚蒜子。

    “噗。。。。。。”司马岳一口鲜血喷出,手中奏折当的一声落地。伺候在旁的褚歆大惊失色,赶紧伸手扶住司马岳,而后朝门口大喊:“叫太医令,叫太医令。”

    “舅舅误我,朕有愧于祖宗。。。。。。”司马岳一口鲜血喷出,话没说完,便昏死过去。

第五十九章 襄阳北伐() 
司马岳终于病倒了,式乾殿内,褚歆矗立一旁,司马岳斜躺在床上,吃过太医令送来的药之后情况终于有所好转。

    “陛下病情怎么样了?”褚歆朝一旁已经喂完药正准备退下的太医令关切地问道。

    “陛下急火攻心,需要多休息。”太医令端着药碗,朝一旁的褚歆道。

    “朕没事。你退下吧,朕有事要跟褚卿说。”司马岳脸色苍白,有气无力,朝太医令道。

    “诺。”太医令答应着,退了出去。

    “褚卿替朕拟一封信”话还没说完,司马岳想了想,继续道:“不对,应该是以你的名义拟一封信。”司马岳双眼无神的望着前方,心里似乎在想些什么,没有继续下去。

    “陛下,给谁?”褚歆见司马岳一时愣住了,有些不明所以,于是问道。

    “给桓温。”司马岳想了许久,原本他是不想这么做的,但现在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他恐怕不这么做都不行了,褚歆这么一打岔,司马岳拉回自己的思绪,朝褚歆嘱咐道:“写完之后,去请皇后在信内附上一封私信。”

    褚歆微微愣了一下,不明白司马岳是什么意思,为何朝廷公事,他褚歆要以私信的名义发下去,还要皇后的私信,褚歆怔怔看了司马岳一会儿,最终还是按照司马岳的吩咐去办了。

    “陛下,臣,这是父亲给你的奏章。”转身准备离开之时,褚歆忽然想到来之前褚裒曾经写过一封奏章递给朝廷,褚歆是负责传送奏章给皇帝的,因此奏章到了褚歆手里,由他递给皇帝。

    由于陛下突然吐血,情绪不稳,褚歆一直没敢拿出来,这会儿见司马岳情绪稳定了,突然想起此事,于是从袖口摸出奏章递给司马岳。

    司马岳接过来,看了两眼,朝褚歆道:“丈人还是想去地方上任?”

    “是的。”褚歆恭恭敬敬道。

    “为何?”司马岳不解,问道。

    “这,父亲以为朝中应该由有能力有名望的大臣来辅政,父亲大概认为自己名望和能力都不够所以不便辅政吧。”褚歆分析着,朝司马岳道。

    司马岳看了眼奏章,又低头想了想,寻思着如果褚裒不愿待在中央,何人可以任职辅政要职,这个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何充。

    “眼下朝廷危难之际,的确需要能人志士,把何充调回来吧。”司马岳想了想,将奏章递给褚歆,道。

    “诺。”褚歆接过奏章,道。

    “另外,卫将军兼中书令褚裒调任兖州刺史,都督兖州、徐州诸军事,假节,镇守金城,以配合北伐。”司马岳想着老丈人也不能白白留着,眼下国家大难之际,总归是需要老丈人出些力气的,便朝褚歆道,又想到老丈人这次任职在琅琊之地想起琅琊内史尚且空置,又道:“卫将军褚裒升为左将军,兼任琅琊内史。”

    褚歆抬头看了司马岳一眼,不明白司马岳为何会这样处理,但转而又想,大概是为了配合北伐以及琅琊内史空置之事,于是不再多说什么,低头拱手道:“诺。”而后退出大殿。

    崇德宫内,褚蒜子尚在月子内,忽然听兄长说到司马岳要求自己附一封私信夹在大兄的信中给桓温,一阵狐疑,道:“陛下这是何意?为何要如此行事?”

    “连妹妹都不知晓陛下何意,大兄又如何知晓?”褚歆瞥了褚蒜子一眼,道。

    褚蒜子看了看褚歆,又低头思考片刻,似乎想到什么,也不再多说,朝褚歆道:“准备好笔墨纸砚吧。”

    褚蒜子寻思着大概司马岳是知道她曾经跟桓温一起生活过的事情的,之所以没说破,是顾着彼此的颜面,也确实是褚蒜子跟桓温没什么关系,所以也并未计较。然而,如今桓温在前方督战,应该说对于北伐之事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如今北伐失利,庾冀占领襄阳停止不动,看样子实在不像是想大举进攻赵国的意思,庾冰镇守江州,荆州也在庾家手里,长江以北皆在颍川庾氏手中,而北伐大业却屡遭失败,也难怪司马岳要问问桓温前方实情了。

    司马岳毕竟是帝王不可能做这等低三下气不信任大臣之事,传出去也不好,褚歆到是可以问,但桓温毕竟跟他不熟,未必会说实话,因此,附上褚蒜子的私信却是必须的。司马岳虽然没说,褚蒜子却已经明白了其中深意,面对褚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拿起笔墨在纸上写了起来。

    褚歆离开之后,褚裒来看望自己的女儿和小外孙,一手抱起司马聃小心哄着。

    “阿父为何执意离开台城?”褚蒜子听褚歆说父亲要离开建康,心中纳闷,刚好父亲来看望自己,于是趁机问道。

    “阿父为外戚,女儿该是知道中朝杨皇后(西晋武帝后杨芷)外戚专权之事,最后杨家落得个身死族灭,父亲不想授人口实,于你于我都不利啊。”褚裒抱着并不哭泣的司马聃坐到褚蒜子身边道。

    “可是父亲这一走,朝中就没人了,女儿也会想念您的。”褚蒜子低着头,不舍地道。

    “放心吧,何充差不多也该回朝了。父亲调任地方才更有利于掌握权势,而待在中央,不但手中无权,还会受到各地刺史藩王猜忌,难免不利。”褚裒语重心长朝褚蒜子道。

    褚蒜子瞄了父亲一眼,仔细想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便不再多说什么。

    不久之后,褚裒离开中枢,何充调任台城,朝内格局发生了新一轮转变。

    身在临淮的桓温此刻收到朝廷调令,由褚裒取代自己任职徐州兖州等地刺史,心中多有不爽,但又想北伐失利,自己身为前锋小督辅助庾冀北伐,自然也该承担些责任。

    庾冀身为北伐主将,朝廷自然是动不了的,自己不过一个小督,该走的时候还是走吧。正收拾着桌前一应书籍,门外卫兵忽然送来了一封书信,桓温纳闷,不知道谁写给他的,于是打开看了一眼。

    奇怪的是,当桓温打开书信之时,信封里有两张信纸,其中一张的署名是褚歆,另一张却是褚蒜子。

    “吾得知前方战败,甚为痛心,如今庾氏一族控制襄阳江州荆州等地,权倾一时,赵*事实力如何,不甚了解,会否一路进攻跨过江水?还请兄告知,另庾氏与吾等结怨已深,如今情形不知庾冀意欲何为?是否意愿北伐?是否有霸图之心?还请兄告知。秀秀”褚歆的信桓温瞟了一眼,大概知道了信中意思,也不再多看便扔到一旁书案上,而后拿着褚蒜子写给自己的信仔细看着品着,不免心中会心一笑。

    桓温何等聪明,自然能看出信中意思。信件简短,只是提及公事并无其他,末尾署名却是秀秀,既不是蒜子也不是褚皇后,而是秀秀。其中意思值得玩味,桓温嘴角轻扯,露出一丝浅笑。

    桓温拿着白色信纸,玩味似地看了许久,而后放下手中信纸,一身戎装,朝外面庾冀的大帐走去。

    脚下生风,桓温没几步就来到庾冀白色帅帐门外,朝里面直接走了进去,道:“桓温拜见大将军。”

    白色大帐内,一位年纪约莫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转过身来,手中握着一把古铜色利剑,虽然人到中年但看肤色和五官,到底还是男子中长相比较标致的了。

    “桓小兄弟啊,来,坐。”庾冀转身见桓温进入帐内,将宝剑放到一旁,伸手指了指,示意桓温落座。

    桓温也不客气,坐到靠近庾冀座位的地方,道:“眼下丹阳之战失利,大将军以为我等将如何自处?”

    桓温身为前锋小督询问战况是合情合理的,庾冀自然也不隐瞒,道:“丹阳之战,桓宣难辞其咎,本将已经派庾方之去接替他的位置了,此战我军士气大损,短期内恐怕不易再战,先在此修养再定吧。”

    “为了支援北伐,朝廷可是每天都在消耗呢,将军以为我能能撑多久?”桓温皱眉片刻,朝庾冀问道。

    “哈哈,我们再不济也不至于比那赵国差吧,眼下赵国国内情况不明,我等不宜轻易做出任何举动,以免留出空隙被敌军偷袭啊。”庾冀低头沉思片刻,一脸深沉,而后抬头朝桓温道。

    桓温仔细想了想,脸上散发些许忧愁,道:“只是不知道此次败仗我军要等多久才行,这时间长了,恐怕军需粮草士气都会出问题啊。”

    庾冀自然也清楚桓温话中意思,军队久驻一地,又打了败仗,如果不立即撤军,那便是迅速调整军队,寻找时机再次作战避免时间越长士气越低落。

    然而庾冀到底跟桓温想的是不一样的,庾冀占领襄阳的目的已经达到,眼下又派庾方之代替了桓宣宣城太守的职位,自己带领的四万多人在此处驻扎,休养生息,而后利用襄阳的有利地形进行防守,经营此地,也没什么不可以。

    虽然是这么想的,但这些想法岂能为外人知晓,虽说跟桓温也是多年情谊,但庾冀还是皱了皱眉,道:“此事本将自有考虑,军队先在此处驻扎,休养,等合适时机,本将自会有所安排。”

    桓温见庾冀似乎有些不悦,自己也不便多说什么,于是只能起身,拱手朝庾冀道:“小将知道了。”

    见庾冀只是嗯了一声,并未多说,桓温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