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许大人官场实录-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许哲要做的,却是部分推翻自己之前的建议,使得留苏教案的课程可以继续在天湖书院可选择课程的条目表上。把留苏教案的课程直接提上必修课,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从目前书院获得的资讯而言,学子以后面临的工作方向并没有插花技艺这一块。

    那么要如何保证留苏教案这类人的生存权呢?

    很简单,对教案进行辖制。

    一直以来,天湖书院包括整个大明朝书院的传统,都是由教案提出自己想要教授的课程,书院审核通过后便可以安排教室,错开进行授课。这种完全听令于教案的课程申报虽说全方面保证了教案的权力,但是对于学子而言却是不公平的。

    很简单,教案甲和乙能力重叠,皆擅长孟子与数算,而两人在对学院授课的申报上,都是简答的要求教授孟子,那么按照之前学院的一贯做法,就是消除一个孟子的授课,被消除的那位教案接下来的一年中或是游山玩水或是走亲访友,总是潇洒的不行,而学院对于教案的其余安排,却是全部便结束了。

    但是对于学子而言,却是不尽责的。毕竟学子们无论如何都得不到数算的课程,因为教案没有申报,他并没有教授的心思,或者说没有做好教授的准备。或者说他也能教授数算,但是在申报课程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有人和他重叠了,古代可没有电脑,不能信息共享,等到他晓得自己的提报不通过,早已尘埃落定

    。

    而现在许哲要做的,就是在能够教授的课程范围内,罗列出所有教案擅长的课程,排出个一二三来。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每位教案都可以有授课的机会。

    譬如留苏教案,他偏好插花,或者说以插花为重,但是如果说他对于科举应试一窍不通,却是也过了。不管怎么说,留苏教案好歹连续考了十几年的科举,对于科举途中的弯弯道道,魑魅魍魉,本身还是有些见识的。这些经验,对于想要在礼部有一番作为的学子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更不用说在担任礼部五品闲官的时候,虽说没有经历大事,但是对于礼部运营的流程,就职中所有可能遇见的问题,留苏教案还是心中有数的。而他的这个能力,却是可以算计在官场规矩中,适合教授给有志于出任礼部小吏的学子的。

    没错,许哲的直接想法,就是继续挖缺教案暂时没有发现的能力点,哪怕弱一些都没关系,自己本事差不代表授课本领差。譬如,自己不过是秀才出身,但是对于教授孩童开蒙上,却是极有耐心和天赋。在邕城码头书院,他所教授的班级孩童识字率像来稳居榜首,甚至超越几位书院人中才俊所教授的班级,也是大家都预想不到的。

    插花这门技艺,在目前的天湖书院,的确暂时没有用武之地。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只有物质上富足了,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不要和我谈理想,因为我现在连肚子都没填饱。

    而留苏教案的这门技艺,更是在物质富足的人群中,寻找高等精神追求的人群才会享受的技艺,对于一穷二白,努力摆脱赤贫阶层的天湖书院而言,暂且是供给不起的。

    许哲也不准备供给,对他而言,与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追求清淡雅致,别有一番风趣的插花技艺,不如让留苏教案改变授课内容,讲述自己在礼部,在科举上发生的二三事,也能对后来的学子做出警戒。

    当然,插花技艺这种国粹中的精华,自然要继续保持的。许哲建议,留苏教案在原有选修课程继续提报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开设兴趣班,不限定人数,不设立固定授课教室,大家以实际使用为主,以接收到知识讯息为主。

    相信对于留苏教授而言,开设插花这门技艺课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多多教授三五十个学子,而是出于自己对于插花这门技艺的热爱和欢喜。语气追逐几十位心中并不是十分欢喜插花技艺的学子,不如执着于几位或是十几位对于插花真正热爱的学子。

    当然,做为自己并不是很熟悉的课程,留苏教案也就不能像着之前的课程那样兴之所起,行之所至了。学子每年都会有课程的考试,分出个一二三来。教案自然也会根据学子的等级,区分出自己的考评来。

    而考评,将直接和教案的束修挂上沟。留苏教案如果想要那剩余的几亩花田继续运营,也必然需要努力授课,提高学子对于课程的接收力。毕竟在插花这门课程上,留苏教案若是没有实际开课,那么学院也不会对于课程相关的花田进行拨款。

    留苏教案即便为了他那几亩宝贝花田,也要努力授课,争取更高的束修,可以持续性的投入到花田的维护中去。当然,这也不是无休止的,如果哪一天书院摆脱困境,或是留苏教案的插花技艺得到广泛认可,那么不用许哲多说,学子的申请也会将留苏教案的插花课程变成大课,让留苏教案的花田得到书院光明正大的维持。

第148章() 
这几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实行起来确实困难重重。别的不说,很多教案即便加入书院之前涉猎广泛,或是从事过其余生活。但是自从来到天湖书院后,便开始以自身需求为基准,开设课程了。像是譬如留苏教案这种的,即便之前屡试不第而有一些经验,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要继续拾起来也是面临很大困难。

    更有甚者,甚至直接抵制许哲的这一办法。在他们看来,自己加入天湖书院,享受的便是书院内部自由奔放的气息,毫无束缚的生活。如今如果为了留在书院,必须要强迫自己学习或者教授自己并不喜爱的科目,那与之前自己留在书院的缘由就完全背道而驰了。

    对于这一小部分教案的抵制,许哲也无可奈何。天湖书院地处雍州,本身区域狭小,远离大明朝的政治经济中心,想要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除了让老房把自己这副老骨头卖了生火,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任何的改革都不可能完全不触及每一个方面的利益,像是书院内部的某些教案,所教授的科目即便改革之前也不过三五受众,而书院改革之后更是门可罗雀,人烟稀少。这其中必然有许哲的手段,但是论起自身来,也是要好好研究的。

    对于这部分人群,许哲很有先见之明的在把改革措施放出去之前就和老房提前打了预防针,省的老房哪一天又心软,再次把自己托上台。这次是阴差阳错的过去了,但是再来一次,许哲自己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搞定。

    好在老房也是个君子,本身就对之前让许哲背锅一事心怀愧疚,现在听着许哲的意思,更是忙不迭的点头,表示书院内部的事情自己会注重解决,绝不会再次伤到许哲。听着老房的意思,未来只至书院改革尘埃落定,自己都不会轻易离开书院,绝对镇守中心,镇压四方。

    只是即便这样,许哲耳中还是传来了些许消息。

    刚开始只是和自己关系相近的几位好友或明或暗的点醒,言语之间多有顾忌,到了后面发现许哲是真的不知道,更是一个个的点透了。

    按着他们的说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书院内部就隐隐有流言传来。大致的意思是许哲为了取得自身的进身之阶,先是花言巧语取得了老房的欢心,又打着书院改革的名义四处折腾,其目的便是把书院的一切打包送给京中某位大人物。

    为了这个,许哲甚至连夜撰写了书院的改革大计,先是呈现给那位大人物过目,后面才再大人物的示意下删减某些内容

    。因此现在书院实际操纵的那些改革条陈,其实只是原本条陈的删减版,甚至隐隐的,还有原版的条陈内容流于书院。

    当然,至于许哲投献的是哪位大人物,书院内部的猜测那就纷纷扰扰了。呼声最高的自然是最近一段时间声名鹊起的夏家,没看着在许哲不留情面的引导下,夏家再书院内部的声望与日俱增的,若不是达成了某些利益关系,许哲又怎么可能如此尽心。

    排名第二的则是赵家。毕竟这几十年来,赵家和李泽源明争暗斗,争端不惜,有些事情书院内部甚至已经参与进去。而赵家近在雍州,赵太守又是许哲的直属上司,很难说许哲这次是不是在赵太守的指引下投奔老房,打得便是书院的脑子。

    而李泽源因为和赵家长年累月的争端,目前排行第三。因为李泽源这些年在士林中的清誉,更加上李泽源目前礼部尚书的位置大家不好过多争论,因此目前李泽源并不在大家热议的焦点上,排名甚至有下滑的趋势。

    当然,其他的一些人选就很诡异了。比如说许哲座师,那位以铁面无私恪守律条着称的御史大人。许哲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流言会和他产生关系。更有甚者言之凿凿,说许哲在中举后拜师的时候便和座师商定好了法子,许哲来到邕城所有的一切事情都是他们师徒二人自己搞出来的。

    其中诸多细节,甚至连许哲这个当事人都不知道。也不知他们哪里来的消息,连着许哲和李明显不间断的书信往来都知道,更是声称所谓的好友书信往来,不过是为许哲这师徒之间往来所打的,所谓李姓好友的信件,不过是许哲像自家座师汇报进展的每日‘请安’罢了。而这对师徒最终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颠覆书院,挑起书院内部儒心两家争端,最终达成影响大局的目的。

    许哲一脸懵逼的听完,再次被书院内部这些学子的脑洞给吓到。这才短短的几天时间,就开设了不止七八个版本,各个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乍一听还以为许哲和自家座师图谋大事的时候正是那位传播的学子旁听记录的呢。

    若不是确认自己身体健康,没有梦游的恶习,许哲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这样做过。或是在自己主意识不清醒的情形下,次意识私自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