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许大人官场实录-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懂了。”郝少英点头:“许哲那边怎么说,需要我帮忙吗?不然先把他放放,把家里扫了再说。”

    “不用,一个过江龙我还是搞的定的,左右费些事情罢了。等他成了条狗,后面我们也舒服一点。”毕竟不管怎么说也是邕城的县令,要是能够和平相处最好还是不要动刀子,至于要怎么样和平相处,当然是得看他郝大爷的说法了。

    这边的许哲可不知道有人这么的念叨着自己,他正端着碗酒酿汤圆吃的正欢。做汤圆用的糯米是许氏和邻里换来的,不同于江南的糯米丝滑爽口,邕城的糯米带着点硬,带着点甜,柔韧且有嚼劲。

    就像是许哲手里的这份酒酿汤圆,甚至不需要放糖,本身食材带来的甜味就足够让许哲念念不忘。许氏对于许哲嗜甜的喜好也是有些无语,从没有听说大男人喜欢吃这些东西的:“这个月都换了三回了,欧婶子还劝我糯米做的东西虽然好吃,但是不好克化,最好还是适量呢。”

    “你就和她说家里人多,每个人都吃。”许哲头也不抬,对于这种话,他向来是耳边风,理也不理的:“你别说,这邕城的糯米就是好吃,家里种的糯米怎么都吃不出这丝甜味。”

    “邕城不大落水,粮食产量不高,但是相应的水汽就不重,不止是糯米,那些甜瓜什么的,都好吃。”许蒙牛坐在台阶上,捧着比许哲大一号的碗也正在呼噜噜。

    “就是东西运不出去啊,”许哲放下筷子,有些为难的戳戳碗里剩下的一个汤圆,有些纠结是硬撑下去还是放下不吃:“二子,张守备没有说什么吧?”

    “还好,就是有些奇怪怎么这么个点去找他,不过看在家里的情分上该做的也做了。”许浩元不喜欢吃这些黏黏糊糊的东西,捧着碗茶水喝的有滋有味。

    许哲看着被许氏夺走的最后一个汤圆,撇撇嘴:“上延那边不用多说,他们本身就有两艘采莲船,稍作改装就可以打捞泥沙。就是东柳那边你先透个底过去,船只的话他们自己集资一只就够了,剩余的谁有钱让谁出去。”

    “晓得了。”许浩元拍拍衣服站起身子:“张守备说船只他可以给我们简单修整一下,但是改装成起沙船的话上面要加几根栀杆,外加固定打捞器械,安装设备,不用的东西还要拆掉,都是要专业的水上师傅才能干的活,这些就需要我们自己弄了。”

    “我在雍州转了几天,倒是找着几个师傅,价钱也谈好了,因为扯着西京大营的虎皮,定金没给,张守备也知道。他放话可以准许我们先赊账,但是银子要一个月内到,不然后面他就不管了。”

    “这样就可以了,估计没几天就有人自愿掏银子了。”许哲这个倒是不担心:“郝阳应该到上延了,采砂船的事情瞒不住,他很快就会知道。他知道,郝少雄也就知道了。河里的泥沙都是无主的,挖出来的泥沙可以直接给官府铺路,成本无非就是一个采砂船,这一进一出没几个月就可以挣着了,还白的一艘采砂船。”

    “等到路修的差不多,河里也能带着清出一条往三岔河主道的河流,到时候稍作改装就可以作为船运使用,一举多得。之前邕城植物产丰富,却因为道路不通而无法换取资源,现在这么个现成的机会放在面前,郝少雄不会放弃的。”

    “说的这么好的话,干嘛我们不自己上,平白给了机会那个家伙。”许蒙牛一仍筷子,有些不甘心,毕竟家里穷惯的,猛地一个赚钱的机会放在面前还要给别人自然心有不甘:“不然我们就将错就错,让郝家出伙食,我们自己出船挣钱好了。”

    许哲抿嘴一笑:“有钱挣自然是好事,但是也要看哪些钱。我们在邕城既没有人,又没有钱,还没有本地大族支持,如果吃相再难看一些,那就真的的厕所里点灯…找屎了。”具体的许哲也没有细说,毕竟浩元理解,而许蒙牛只是抱怨罢了。

    这个话题就此结束,许浩元又提了新事:“还有就是我这次去西京大营总觉得有些违和,”说罢仔细思索了一番:“我也没去过军营,说不出的感觉。”

    “总觉得西京大营的守卫是不是太过严格,我从大营一百里外开始到进了大营见到张守备,至少过了四道岗,这还是明面上的。”

    “而且我把信件递出去后,总觉得张守备有些尴尬,似乎不乐意在这个点来接待我。就算是后面爽快的答应售卖缴获的水贼船只给我们,脸色也不好。”

    “比我们赊欠船只维修费用还要不好吗?”许蒙牛插句嘴。

    “废话,”许浩元翻了个白眼:“按着道理这些船只都是缴获的战利品,无本的买卖,我们要买他应该很高兴才对,不应该是这个反应啊。”

    “而且,”许浩元停住嘴,下意识的看看四周:“他拿了我的信,并没有当时答应,而是让我到门外等了一会。”

    许哲看着许浩元,面色严肃:“你想说什么?”

    “就是你想的那个。”许浩元当即接口:“包括之前我在邕城太守府上看到的听到的,和这次我到西京大营看到的听到的,就是我想说的。”

    “这只是你看到的听到的,我们没有任何的消息来源,在太守府上的时候赵太守也没有让我们知道的意思,就算你知道有贵人来到雍州又如何,”许哲干脆点明:“贵人是什么人,来做什么的,有什么目的,或者说我们怎么样才能帮上忙冒出头这些我们通通不知道,上杆子的买卖不是好买卖,同样上杆子的人也没人稀罕。”

    “所以我才说继续去邕城打听,不要求帮上忙冒出头,至少当其他人知道事情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得知道,不能成为最后一个晓得的人。”

    “然后呢,一个才来雍州没几个月的县令,就算是第一个知道又能怎么样,你是觉得别人会觉得我可堪大用还是杀人灭口。”许哲有些心累:“我们才来邕城几个月,就算真的有什么事情也不该我们去出头,也轮不到我们去出头。”

    “当务之急,还是应该着眼于邕城,先把治下做好,再去考虑其他事情。”看到许浩元沉默不语,“我知道你是想让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但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与其我们冒冒失失的撞上去,倒不如稳扎稳打。”

    “就像李明显,即使家境可以支持,也是先读书在出仕,没有听说他家谁先找关系当官的。捷径可以走,但是不能吧捷径当做成功的第一出口。”

    “嗤,”许浩元打断了许哲的长篇大论:“我总归是你的主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该告诉你的信息我都告诉你了,其余的主意还是你自己拿。既然你说不需要,那便不需要吧。”说罢也不搭理许哲,径自出门而去。

第19章() 
于是在一周后的县衙常会上,郝县丞突然发难,指责自己做为邕城首富居然有事落跑,选择轻担子挑,简直不为邕城百姓负责。比如在劳役问题上居然选择了清闲的粮食而不是繁琐的铺路泥沙,实在是不该。在郝县丞的激烈自我抨击下,在许县令的强烈抗议下,最终许县令和郝县丞职位互换:由许县令承担劳役所需粮食,而郝县丞则承担所有泥土砂石。

    而这世间的聪明人总是不少的,仅过一天,三岔河支流里的泥沙事件就传的沸沸扬扬。尤其是知道许哲已经考察过河里的泥沙的确可以做为铺路使用,哪怕县城劳役上无法挣钱,但是只要先疏通这条支流的一条小道顺水到达雍州,一切迎刃而解。

    之前大家不疏通的原因无非是没有这么多银两支持也看不见好处,现在既然可以边卖钱边疏通,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不说别的,就是河里这积攒了不知多少年月的淤泥,就可以支持着整个邕城十几二十年的收益。

    要知道不止邕城,雍州周边山高水远,道路崎岖,只要把河流清理哪怕一条小道到三岔河,有的是人会去抢这源源不断的泥沙。这可是无本的买卖,天上掉的银子。而邕城要做的,无非是从河里把泥沙捞出来。

    仿佛一夜之间,上延和东柳两镇就人满为患。尤其是上延,因为之前就有两艘采菱船可以直接改装,更是受到了大家一致的青睐,为了两艘采菱船的归属,邕城四镇差点大打出手。最终还是许哲出面协调:一艘归上延,一艘归邕城县集体所有。

    许哲县衙也一时间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短短几天时间门口脚踏都换了一个。也不知道谁传出的消息,知道这位新任的县令老爷现在就有关系可以弄到便宜的小船,稍作改装就能下河捞砂,这可是现成的好事,自然要好好扒着了。

    最终郝县丞已十五两银子的高价购买到了两艘快船,一等银子到家,就运送船只过来。除了上延,其余三镇也大家集资各买了一艘,加上郝家的两艘和上延的两艘,很快邕城就有了七艘采砂船,摆在一起也看着很有规模的样子。

    于是在热烘烘的七月,当雍州其余地方秋稻已经种植完毕,都缩在大树底下纳凉时,邕城却开始热火朝天的做起事情来。要是往年这时时间喊大家做事,绝对是抱怨满天飞,不过现在,倒是没人抱怨,毕竟挣得可是自己的银子。

    下陵和东柳之间的道路第一个被修建,河里采出的泥沙石子,平时大家嫌弃麻烦的东西,现在都成了宝贝。大批的劳力把泥沙采出来,活着山里特有的青透亮白的石粉,只要一点点,活在泥沙里铺在路上,在用草垫子盖上几天,一条苍黄厚重的泥路就铺好了。除非大雨不停的浇灌,不然用个十几二十年都没有问题。

    一看路真的成了,之前担心的人也放下心思,舍得满身的力气,投入到铺路中。今年不比往年劳役大家一窝蜂的上,县令大人说了,自家修自家门口的路,就比如说上延和东柳这条路,就是两个镇子上服劳役的男人修的。其余地方的则耐心在家里待着,等待道路修建到自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