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鸿吟开始思考,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毕竟,杨懿展的心中,登上皇位还不够,中兴煌国,青史留名,成为千古一帝才算完成人生目标啊。

    如今,权利交替的不稳时期已经过去了,几乎朝政已经被自己整理的差不多,两届科举也补充了不少有用的新鲜血液,武将一系也都梳理过了,虽然无法保证百分百忠心,可是应当没有想做上叛乱之人。

    但是这只是代表,自己这个皇位算是坐稳了,百官也都认可了自己的能力,不再心思浮动。就连野心勃勃的魏潜前两年也被‘斩影’吓了个够呛,又变成了之前的那种风格,不再张牙舞爪想撸袖子和皇帝扳手腕,缓了两年才渐渐发现,斩影虽从焰火之中复燃,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这才慢慢不再那么畏缩。

第143章 山河峥嵘(十九)() 
煌国政治机构虽然足够优秀;但是再优秀的制度没有正确的人去实行也是没有用的。

    文宗多年以来的权力制衡的治国之策;衍生出了非常麻烦的后遗症。

    一是文官集团的职责‘不明’情况。文宗为了制衡,六部虽统领所有事务;却又有五寺瓜分六部之权;有了权利重叠之处;自然就会有争斗,尽管游鸿吟多方调整人员;却依旧是治标不治本;这种情况在很多机构上都有体现,甚至是地方官府也无法避免。

    二是武官集团的军队人数冗重。其实文官方面尚有监察机构;武官一侧却全是由各个高阶将领做主,而军队之中也并没有健全的官职;所有事务体系均来自于将领自带的幕僚。虽说武官都不喜欢来自于朝廷的不信任,讨厌皇帝派去的监军之类的,可是在游鸿吟看来,权利这种东西是必需收到制约才能长久的,否则;不过是放任其灭亡又同时引来大乱而已。

    除了文武官员各方面的问题;长久的天下太平也出现了‘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

    这是无法避免的;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诞生时间长了,总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曾经富裕的地主更富裕;将普通百姓手中的土地买过来;扩大自家的资本;而失去的土地的普通百姓越来越过不下去,如果再加上沉重的徭役赋税i,碰上个不太靠谱的地方官员,那么,没了生存条件的百姓就成为了流民,如果这种流民多了,也就有可能发生民变。

    这种情况,在没有严重到统治的时候,一般朝廷不会去管,也想不到去管,却不知正是这种土地兼并正是亡国之兆,而每当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帝国安稳,觉察到事情严重,再想要通过变法、改制来阻止反抗它的时候,往往都会失败或者是耗费巨大的力气,甚至伤到元气。

    煌国的土地兼并虽然严重,却也没有到亡国的地步,煌国家底厚外敌少,还是等得起的。所以游鸿吟也明白,想要一上来就进行这种触及到所有士族利益的改革,还是歇歇,先进一步改善朝政、调整制度以及优化官员比较稳妥。

    游鸿吟在大朝会上,提出了规范官员岗位职权的提议。在过去,虽然有每位官员的职权范围,但是从未记录成册,仅仅是十几个字的描写,太过笼统也不正式。而新帝要求从上而下,将所有岗位划定职权,具体职责描述,准备补充和临时策应方案。

    比如,从内阁开始,之前内阁因阁老有各自擅长方向,所以习惯上会小事各自处理,大事拿出来讨论,讨论差不多再交由皇帝批阅,最后在大朝会上百官讨论,皇帝最后做下决议。但现在,则将阁老职责彻底明确,两人为组,三组各自负责一部分擅长事务,同组两人事务同时处理一半,然后交换各自复查一遍。小事如有不决,可请此事负责人入阁询问商讨,共同解决。大事依旧共同处理,呈给皇帝,朝会百官议政。

    另游鸿吟要求,一份职责,需要有决策、执行和复查三条线,但是不能出现职责重复之事,比如礼部负责祭典、外国来宾接待之事,而同样职责重合的鸿胪寺、太常寺就需要做职责划分开来,规定明确。

    同时,岗位职责不变,根据实际变化若有增减可报备吏部,此岗位职责同样是吏部年终政绩考察的依据,对于实务性较强岗位,需尽量详细描述,内阁、六部十二位重臣因职务和工作内容过多,可放宽工作描述条件,以免规定太死无法随机应变。

    若是官员对某个岗位感兴趣或者是岗位不合适需要调岗等等,可由直属领导向吏部申请,低品阶的吏部与内阁商讨决定,只需报批皇帝用印,高品阶需吏部、内阁初步判定,后在朝会共同商议。

    百官都纠结了。

    是的纠结,这套所谓的官职描述的确划分了工作范围和手中权力,可能危及到自己所处岗位的权利大小,但是自己权利变大还是变小并不确定。同时,他们也清楚范围划分清楚,就没有过去那种再争吵抢夺之事,可是多了一步监察,又会有新的不便。但是皇帝放出了六部和内阁甚至说是百官无法放弃的权利,原本这个权利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的!

    那就是官员任命权。

    这种好坏参半,糖中带刀的感觉,让百官都开始不知道如何是好。渐渐地,思考清楚这个方案背后的好处,明白皇帝仅仅想让朝廷官员制度更为细致和规范化,这些总归是读了多年书的官员,都同意了。

    而这件事,自然是吏部去执行。自上而下,缓慢梳理,顿时,整个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决策、执行和检查三条线清楚分明,整个朝廷的运作速度不知道比之前快了多少倍!

    如此过了三年,皇后终于诞下了大皇子,而无论是百官还是两位太后,似乎渐渐明白了皇帝是个比较励精图治,不太愿意将众多时间浪费在后宫的人,也就慢慢的不催皇帝随他去了,皇位继承人也有了,帝后和睦是国之福气。倒是谢皇后,不知道被多少后院女子嫉妒,甚至开始有了皇后是个母夜叉河东狮的流言蜚语。

    这种东西小银子在游鸿吟面前提过一次,他没在意,皇后自己处理即可,他没空啦。

    “对,你有空溜出宫去满大街的吃佳肴美酒,还美名其曰是寻找失落在民间的人才,要做个伯乐。”小银子忍不住吐槽。

    这家伙仗着有自己这个高手在身边,侍卫带上几个就敢往宫外跑,偶尔逢年过节还会带着两位太后以及皇后出门避暑、围猎之类的,相当不安分。

    “又唠叨,小银子你再这样下去,就要比我老上那么十几岁了,当心头发提前白。”游鸿吟在小银子跟前依旧保留了过去的习惯,向来不摆架子。

    小银子瞄了瞄他那长久不锻炼的身体,很不屑的哼了一声。

    游鸿吟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自己那双没什么肌肉的手臂,愤愤不平的说:“做皇帝这么忙,没空锻炼而已。”

    小银子不想再继续这种没营养的话题,便开口:“你什么时候动军队?”

    游鸿吟倒是有些诧异,道:“行呀,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小银子你越来越聪明了嘛。现在文官这里几乎是平平顺顺的整理好了,能力不足、贪婪成性的基本上都被撸干净了,也的确是动军队的时候了。”

    “你打算裁军?”小银子想了想,说。

    “不错,”游鸿吟说:“京卫和地方军太多了,而地方军之中大多数都是半农半兵的民兵,战斗力实在不佳。”

    “可是裁军虽然节省了军费开支,将来万一有了战事,就非常吃亏了。”小银子说:“而且,裁军必然涉及到各位高层将领的利益,他们同不同意还是另外一回事,说不定来场哗变之类的,就够呛了。”

    游鸿吟说:“你说的这些,我自然也想过,不过,最近几年你也看到多条政策推行,国库税收越发丰盈,特别是商税,已经开始渐渐提升上来了,有钱么心理不慌,我并不只是要裁军,同样是想彻底更改军制。”

    征用民兵自然没有养职业军人好,虽然养职业军人贵了些,但是专业啊。

    但是更改军制之事,自然不是他这个皇帝说改就改,还是要有商议流程的,并且游鸿吟圣旨召回了几位戍边和负责地方军的高级将领,请他们述职的同时,回来和内阁以及兵部共同商议此事。

    游鸿吟只能给出一个大体的军制框架,这个框架内的血肉还需要更为熟悉军务同时时时刻刻都在处理军务之人来填补,需要各方面的意见来查找漏洞,最后制定出各个方面都适合如今煌**队的制度。

    总体来说,新军制依旧是京卫、地方军和戍边军三种体系,但是最大的一点是出现了军队考核以及军种划分。

    这种军种划分不是简单的按照武器的不同进行划分,而是按照职责以及战斗方式不同。这些是游鸿吟参照现代化军制推衍设计的,更为科学,也更讲究配合。

    而考核则代表了军队的专业性,剔除不合格以及懒惰的士兵,削减军队人数,提升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和精神面貌。而为了安抚军队士兵,游鸿吟同样提高了奖励制度,避免出现招募不到士兵的做法。同时,也结合各种情况,给出了严格的人数编制,避免出现吃空饷等情况。各位将领的俸禄也将有大幅度提升,避免将领过于压榨手下士兵同时并不限制军队的灰色收入,比如剿匪战利品抽一部分之类的。

    这场军队改制要比温水煮青蛙的文官体制改动更为困难,因为煌国的文官体制实际上还是比较优秀的,而军制却要差很多,改动起来自然麻烦。

    而游鸿吟如今登基之后的表现总归给他加分不少,同时武官之中有不少是真的忠心于他,这场军队改制再困难,也进行下去了。

    不过,时间却花费了将近六七年,才算是真正从上而下改制完成,原本冗重同时又早已被太平生活养的毫无斗志的京卫和地方军,也重新焕发了风采。戍边军也得益于换防政策,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