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民国俏厨娘-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俏相信那位“德大”的厨子一定也是知道用这些天然材料能够提取烹饪时需要的油脂——比如她在“德大”尝到过用正宗法式方法做出来的油封鸭腿,那道菜用的是鸭油;她也尝过在热乎乎的“猪油渣”上洒上白糖做成的“奇葩”零食,那更显然是了炼猪油之后的副产物做成的。

    由此基本上可以判断,“德大西菜社”,给她出的,乃是一道送分题。

    只是送分题阿俏也不敢马虎,马上动手开始准备,该炼油炼油,该备料备料。因为这道难题要求的是炒菜,她备下的所有菜式几乎都是爆炒的菜式,而且严格遵循“荤菜用素油,素菜用荤油”的原则,对于部分“可荤可素”的材料,她最终还是选了用荤油,毕竟尝起来香一点。

    不多时,芫荽牛肉丝、核桃山鸡片、爆双菇、瓜姜虾球接连出锅。这些都是炒菜,材料都备好之后入锅爆炒调味就能出锅的,一时流水价地从大厨房送出来,热腾腾地送到席上。洋人大多觉得惊讶,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子,怎么能动作这么快,一口气做出这么多道炒菜出来的。

    阿俏在厨房里忙碌的同时,沈谦一直在厨房附近。他早先应承过阿俏,往后的比试,他要全程陪在场。

    偶尔会有人过来,送点儿消息向“小爷叔”请示,沈谦则会稍稍思考,便做出决断,转头吩咐下去,自有人替他去执行。

    终于阿俏做完了最后一道炒菜,从女侍应生那里接过了热毛巾,将头发手脸都擦过一遍,稍许去除一些油烟气,这才走到大厅一角,亭亭玉立地候着,等待众人对她这些炒菜的评价。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且先不论那些洋人,参加比试的中方名厨,见到这些炒菜的火候、成色、装盘、调味,便知阿俏的功力,并不比他们这些在酒楼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家伙们差多少。他们原本只是因为阿俏偶尔赢了一回刀功,便干脆将阿俏推出去抵挡洋人的难题,心中未必对阿俏存了多少尊敬。

    可是今日这一系列菜式流水价地送上来,名厨们大多神情严肃,收起了小觑之心,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甚至是年轻的女性,照样也有能与他们比肩的高手。

    而洋人们则震惊于这些菜式:“这真的是没有用油做出来的吗?”

    “不是说中国人没有油就没办法炒菜吗?”

    有人挟起一片时蔬,凑到鼻端闻闻,然后震惊地说:“中国姑娘太神奇了,蔬菜能做出肉味!”

    也有人扭头过去看“德大”的那位老厨师:“史密斯先生,你确实检查过了,中国姑娘,真的没有带油来炒菜?”

    老厨师摇摇头:“真的没有!”

    他远远地向阿俏使了个眼神,两人心照不宣——至于厨房里那些,都是属于他们厨师的秘密。

    见席面上情形差不多了,阿俏一转身,就去准备第二个难题,“是鱼没有骨”。

    阿俏望着事先杀好洗净的几条新鲜鲮鱼,心想:其实这个命题,对于洋人来说还真蛮实用的。

    洋人极少有爱吃中式做法做出来的整鱼的,原因是中式多用淡水鱼,淡水鱼则刺多。洋人吃惯了海鱼,因此非常不习惯淡水鱼那细小的刺。

    阿俏给鱼去骨的功力很强,比如她当初在徐家做“拆烩鲢鱼头”,将整个鱼头的鱼骨全拆出来,放在盘子上一一清点无误之后才会放心;又如她剖鱼脍,自然能做到整个盘中完全不见骨。

    然而这个命题里最刁难人的部分:“是鱼”,表示做出来的成品还要保持鱼本身的形态,虾蟹之类也不能用来代替,而且还要“没有骨”。

    但这也难不倒阿俏,她手持厨刀,取了一条鲮鱼,从肚腹处下刀,将整张鲮鱼的皮拆连着鱼头和尾鳍全拆下来。拆出来的鱼身则去骨,将鱼肉捣成泥,和上剁碎的荸荠、香菇,再加入陈皮、蒜头、花生、芝麻、姜蒜之类,将鱼泥捣匀,再将鱼泥填回鲮鱼的鱼皮之中,令那条鲮鱼恢复成为一条“肚腹鼓鼓”的鲜鱼模样。

    如此一口气填了七八条鲮鱼之后,阿俏开始热锅,将填好的鲮鱼下油锅先炸,炸制定型不散之后,再加入酱盐糖酒,炖至全熟,便可以出锅了。

    鲮鱼出锅,盛在盘中,宛然中式方法烹制的整鱼,鱼头鱼尾俱在,这“没有骨”从何说起。

    一时座上的洋人大多交头接耳起来。

    中方的名厨们见到端至席面上的鲮鱼,已经大致能猜到阿俏的做法,只是大多略略皱眉,心想:阿俏用这方法,确实能做到鱼“无骨”,只是她依旧保留了鱼头鱼尾,少时难保不为有心人钻空子。

    岂料阿俏成竹在胸,她冲上菜的锦江饭店侍应生们点点头,只见侍应生们一起动手,用西餐餐刀将鱼头鱼尾小心翼翼地切下来,堆在盘边,并将完全无骨的鱼腹一段分成一份一份的,盛在小盘中,连刀叉一起,送至等待品尝的洋人面前。

    “是鱼”,阿俏做到了,至少她在上菜的时候,人人都见到了这些鲮鱼的完整形态。

    而“没有骨”阿俏也做到了,至少送到每位等着品鉴的食客面前,那一段一段的,是外裹炸至酥脆的鱼片,里面全然无故的鲜美鱼肉。

    恰巧这由侍应生稍稍处理,再将适合客人食用的鱼肉料理送上桌,也是西式餐饮中的常见做法。阿俏在“德大”的时候就曾经见过。

    这种形式上融合了西餐礼仪,而实质上对洋人们非常友善的菜式,一下子就立即受到了洋人们的疯狂欢迎。

    “哦天那,要是中国所有的鱼都像这条这样好吃,那我不用吃别的了,只要吃鱼就行了。”

    “上帝保佑,这是我头一回顺利地吃鱼,没有任何鱼刺的烦恼。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做的?”

    阿俏早就准备着他们问这样的问题——她还特地留了一条填入鱼泥、但还未下锅的鲮鱼,当下取了出来,向洋人们一一解说,告诉他们这道鱼的详细做法。

    “这简直是神了!”

    听说阿俏能将那鱼皮完整地剖下来,再将去骨的鱼肉填回去,依旧恢复成一条完整的鲮鱼,这足够洋人们震惊一会儿了。

    此间最不高兴的,自然是亲自出这道难题的青山。他一直僵着脸,紧紧地盯着阿俏呈上来的鲮鱼。原本他确实曾想要用鱼头鱼尾做文章的,没想到阿俏棋高一着,率先请侍应生处理了。

    至此,青山始终板着脸一言不发,鱼肉送至他面前,他也细细地都品尝了,似乎在尝试辨清这些鱼肉里都加了什么样的佐料与调味。除此之外,在阿俏讲解做法的时候,青山也支起耳朵听那通译翻译,一字不愿漏,似乎想把这方法牢牢记在心里。

    阿俏见了青山这样,忍不住想:这东洋人总是这样,他表面完全看不起你,内心也是一样,但是他一旦认识到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值得认可或是学习,他会很认真严肃地去对待,去学习,虽然他内心依旧看不起你。

    这样的人阿俏心想,实在不知是该如何评价。只是她明白,像青山这样的人,绝对不可小觑。当然,更不能将对方看得太高而菲薄了自己。

    洋人当中那位最能说会道的,品尝过了“无骨”鲮鱼,长舒一口气,抬起头望着阿俏,用汉语说:“神秘的中国姑娘,我承认,你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带来惊喜。我已经不大敢问了,那最后一道难题,没有锅,你准备在我们面前做什么?”

    阿俏微笑着说:“我会在你们面前当面烹饪,不过,我也希望你们能猜到我在你们面前究竟做的是什么。”

    她一面说着,一面有锦江饭店的侍应生列队出来,在众人面前的圆桌上放了一张铁盘。铁盘上搁着一堆黑乎乎的木炭。

    阿俏手持一枝长柄火柴,小心翼翼地将木炭点燃了,堆在一起的木炭表面就燃起细细的蓝色火焰。

    大厅里一下子暖和起来,板着细细的毕驳声,木炭燃烧时特有的那种木脂香味开始渐渐散开。

    接着好几名侍应生上来,手中执着托盘,他们却没将托盘交给阿俏,而是放置在圆桌上,放置在与座之人的手边。

    只见这些托盘之中,有些事先晒干的梨枝桃枝,枝上还带着几朵干花;也有用竹签穿成串的各色水果,水果都是晒至七八成干的,果香浓郁,却没有多少水分。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个托盘里,竟然盛着一蓬一蓬,洁白绵软的棉花糖。

    “神秘的中国厨娘,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究竟要怎么做?或者你要我们怎么做?”

    为首那名洋人一回头,却见阿俏已经失去了踪影,早已离开了大厅。

第208章() 
阿俏不在,锦江饭店大厅里的人坐着面面相觑,不知她在卖什么关子。

    当初原题出的是“烹饪不用锅”,不止不允许用锅,用什么容器都不行。因为这个,才提了要求让阿俏全程当着众人的面烹饪。

    可是,眼前这副情形,难道是应战的厨师觉得题目太难,所以放弃了吗?

    大约等了五六分钟过去,众人面前那一堆木炭还在毕驳着小声燃烧,好在大厅敞亮,室内烟气并不算太重。

    百无聊赖之下,有人伸手,将桌上放置着的各种果木也堆进去烤着。除了桃木梨木之外,也不知还有什么的果木,应该是事先炙过的,扔在木炭堆里很快就能点着,便有若有若无的香味传来,倒教人觉得很舒服。

    “那位密斯阮的意思,是不是让我们自己动手,来烤熟这些串串?”

    洋人们听到这里,也觉得有点道理,伸手拿起用竹签穿起的果脯果干,放在火上用烟气熏着。也有人忍不住,先将果干从竹签上掰弄下来,一口送进嘴里。

    “味道不错!”

    “难道,阮小姐真的叫咱们自己烤这些果脯吃?”

    果脯果干放在火上炙着,一转眼那水果的香气就也缤纷而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