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戚之女-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嬷嬷叹息了声,道:“娘娘您用点东西吧,老奴慢慢跟您说。”

    太皇太后无力的笑了笑,但还是起身坐了起来,伸手接过秋嬷嬷手中的青瓷碗,慢慢的用了几口。

    秋嬷嬷待她用了些粥,又喝了水,漱了口,秋嬷嬷命人收拾了杯碗下去,才道:“娘娘,您看见了,不管老太爷和老夫人心里多恼恨着国舅爷,可国舅爷出事,老太爷身体也垮了,老夫人更是昏迷了数日,现在太医都束手无策,只让她老人家好好养着。”

    “您知道的,三姑娘她啊,自幼是个心善孝顺的好姑娘,自老夫人出事,便带着小世子住到了庄子上,日日服侍着老夫人,可见其心。若是肃王真的在乎三姑娘,此事就不当是他所为,因为他要除去国舅爷,并不是全无他法,现在闹得这般大,三姑娘到底还是姓明,国舅爷是废了,明家的声誉也一落千丈,那三姑娘又能落到什么好?”

    “肃王府那边的人向来不喜欢三姑娘,更何况还有一个先凌皇后指过婚的凌姑娘,此事过后,怕会有更多人发难,明里暗里,三姑娘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了。”

    “除非,肃王宠爱三姑娘一事当真只是做给人看的,他喜欢的根本就不是三姑娘,否则,此事就不当是他所为,至少不会任事态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其实,老奴已经听到外面有流言传出,道是因为明家之事,肃王已经厌弃了肃王妃,这才任她住在庄子上不闻不问,甚至有人说,她这个王妃之位怕是很快就要不保了。”

    秋嬷嬷说到这里看太皇太后若有所思,不知在想些什么,叹了口气,道,“娘娘,老夫人病重,您还从未探过她,您不若就去庄子上看看,一来和老太爷说说话,二来,您见见三姑娘,什么事情不就一清二楚了。”

    ***

    岐梅庄。

    太皇太后是换的便装出的宫,身边也只带了秋嬷嬷和几名功夫好的侍卫,她到了明老夫人住的温泉庄子岐梅庄上,也制止了众人的声张,直接进了明老夫人的房间。

    她掀开门帘之时,就看到了明珞正在一勺一勺地喂着自己母亲喝粥,一旁立着的是她的两个侍女。

    那两个侍女都非常警觉,自己不过是刚掀开门帘,那两人的手便已按在了腰间的剑上,目光也紧紧地盯上了自己。

    太皇太后没理会她们,她只看着明珞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姑母。”

    明珞喂完粥才察觉到异样,回头便看到了太皇太后,她放下粥碗,起身便给太皇太后俯身行礼道。

    太皇太后冲她摆了摆手,便上前坐到了明珞先前坐着的位置,按下了欲要起身的明老夫人,苦涩道:“母亲,我只是来看看您,您躺着吧,否则我又该不安了。母亲,您现在,身体觉得可还好?”

    明老夫人拉住了她的手,眼中泪花闪现,喃喃道:“娘娘,我,我很好。我只是担心你们,担心你们。”

    ***

    半个时辰后,隔壁房间。

    “父亲,”太皇太后的眼睛尚有些红肿,她看着坐在下首位的父亲,道,“大哥的事情,就是我也已经按不下去了,父亲您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我能做到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做到多少了。我当真不知道,事态竟然失控到这个地步,我以为,我能旁观着,看升平大长公主和肃王斗个你死我活,呵呵。”

    却不知道,别人要先拿明家开刀。

    明老太爷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道:“娘娘,你不必再为那个孽子做什么。其实一年前,在我收到北地异变,得知你二哥真的是你大哥所杀之时,我便已经开了祠堂,将他从族谱中除名,他那一房,除了绍棣,我将绍棣记到了你二哥名下之外,皆已和我明家无关。此事你母亲,还有族中长辈皆知。这也是当初你问我立谁为储君之时,我劝你立二皇子的缘由之一。”

    明伯量既已被除族,明琇的身份自然也就是个大问题了。

    太皇太后不敢置信地看向自己的父亲,她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出手这么快,这么直截了当,她还在想着到底还有没有方法保全大哥之时,可是她父亲,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弃了他了。

    明老太爷扯了扯嘴角,苍老之态尽显。他道:“就算是如此,你大哥之事仍是不可能不祸及明家,但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其他的也只能听天命了。娘娘,当初,您不该与虎谋皮,引狼入室啊。”

第113章 结篇五() 
丰绪元年六月;震惊满京城的国舅爷原户部尚书明伯量的大案终于被判了下来;公布于众的罪名主要有两项;其一是贪污渎职;克扣军饷;其二是于十七年前;毒杀其弟明仲恒明将军。

    他毒杀明将军的缘由是因为当年他克扣北军军饷被明将军发现;明将军逼其将挪用的军饷全数归还北军,并要将他的罪行告之于延文帝听延文帝发落,明伯量惶恐又惊惧;就趁明将军出征北鹘之际,勾结北地将领庞文佑,给明将军下药;令其在对阵北鹘的时候突失战斗力;战死沙场。

    当其实明将军的夫人已怀有身孕,明伯量担心明二夫人知道些什么;竟然又命其夫人下药暗害身怀六甲的明二夫人;令其早产诞下明家的三姑娘;也就是现如今的肃王妃;随后明二夫人也被害身亡。

    又是全城哗然。

    这世上竟有如此贪婪狠毒之人;为了克扣军饷,竟然能毒杀自己唯一的嫡亲弟弟;怀着身孕的弟妹。

    罪行公布的有头有尾,有理有据;几乎是激发了全民的公愤;再加上两年前就传出的肃王妃和明家大房反目,逼死明大夫人一事,以及一年前北地军变之后查出的十七年前绵山战役一案,几乎无人怀疑此事的真实性。

    克扣军饷是死罪,且当株连全族,主犯当斩,族中其他无论男女都得充作贱籍,流放苦寒之地作劳役。

    大理寺给明伯量判的原也是死刑,但正逢新帝初立,正是大赦天下之年,就改判成了流放。

    而原本承恩公府也当被牵连抄家流放,但承恩公明老太爷在得知明伯量杀了次子之后,于旧年一月就已经将明伯量从族谱中除名,逐出了明家,且被明伯量杀死的明将军就是为了阻止明伯量克扣军饷才被其所害,所以朝廷格外开恩,只抄了明家大房,以及判处明家大房所有的男丁女丁都流放辽北,而赦了明家族中其他所有人,甚至承恩公府的爵位都没收回去。

    也没人敢对这个判决提出质疑。

    城民对明伯量虽然深恶痛绝,但对明老太爷还有明老夫人还是同情的。

    长子杀死了次子,他们认为,以明家的权势,太皇太后的地位,若明伯量犯的不是杀弟的罪名,而且杀的还是肃王妃的生父生母,太皇太后想要保住他应该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对此事更是笃信不疑。

    且说明家大房的这个流放。

    明家大房的男丁女丁,其实明大夫人早已经在庄子上“病逝”,明伯量有两子三女,长子明绍棣已于明伯量被除族之时就已经过继给二房明将军为二房的嗣子,三个女儿中长女明妤,次女明琇皆已出嫁,所以大房剩下的也就是次子明绍桉一家和尚未出嫁的庶女明瑗。

    而明绍桉的妻子正是康王的嫡女温慧郡主,当年康王府为了避免让温慧郡主远嫁去西蕃,还是耍了手段,逆了明太后的意将温慧郡主嫁给了明绍桉。但这明伯量和明绍桉入狱没多久,温慧郡主便给明家送来了一纸和离书,带着女儿回娘家康王府去了。

    所以最后被判流放就只有明伯量,明绍桉和庶女明瑗。

    这结果对明家,尤其是明珞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明家这是放弃了明伯量,下狠手剜了腐肉,虽痛,但好歹保住了明家和明家的声誉,而肃王妃明珞,她父母皆被明伯量所杀,完全就是一个受害人,只要肃王不介意,她就不会被牵连到分毫。

    明伯量的案子还牵扯到了朝中不少大臣,判决下来之后紧接着朝廷就上演了一场无刀剑的清洗,和明伯量来往较多或者交好的官员皆受到了或多或少的牵连,太皇太后一系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另外,除了郑成徽这个内阁首辅之外,另两位庆安帝遗诏定下的辅政大臣,一个内阁大臣朱阁老,一个来自宗室的康王,都因和明伯量牵扯较深,被剥夺了辅政大臣的资格。

    大魏祖制规定,若皇帝年幼尚未亲政,为避免大权被某一大臣独揽,朝堂上必须有两位以上的辅政大臣,其中一位就是内阁首辅,另一位则当出自宗室赵姓皇族,现在宗室那边的康王被废,自然得要从宗亲中再择一位辅政大臣。

    接着便是太皇太后,剩下的唯一的辅政大臣内阁首辅郑成徽,内阁其他三名阁老,代表宗室的肃王和其他几位郡王,以及五部尚书协议,毫不令人意外的是,肃王成了新任的辅政亲王。

    宗室中,还有谁比他的功劳更大,身份更高?

    ***

    景秀宫。

    温雅得知了这个消息完全按捺不住,火急火燎地就召了自己母亲升平大长公主入宫说话。

    她道:“母亲,您做了那么多,最后竟然为他人做嫁衣裳,将肃王送到了辅政亲王的位置?母亲,您不是说他答应了等处理了一些事情就会回藩地吗?他成了辅政亲王,可不是像康王那样,只是个摆设,好糊弄得很。他的手段,就是郑首辅都压制不住他!届时我和祺儿的性命岂不是就捏在了他的手上?”

    升平大长公主看了自己女儿眼,道:“柔儿,母亲跟你说过多少次,要冷静,要镇定,处在你这个位置,最最忌讳的就是急躁,行事鲁莽,看事情只看到表面,让人牵着鼻子走。”

    说完她看女儿抿唇忍耐的样子,笑了一笑,道,“欲取之,必先与之。肃王自回京,就神出鬼没,甚少入宫,而在宫外,他身边都是高手如云,我们想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