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女配遭遇炮灰-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世爵明白了:“你是想分一些人去武强,把防务抓起来,也能解决我们目下的困境,一举两得。”

连翘点头:“去了武强,一则可以给大伙找点事做,加固城墙、招募新兵;二则,那里土地肥沃,也多有无主荒田,现在没有仗打,就先种田屯粮。就是保兴那边,也可以分几千人过去,那边虽有守军,但战力如何,我们想想也都能知道。”

徐辽仔细看了看连翘那张图,手指着中都城西面:“这里是紫霞山?”

“对,早先武帝时经常在此操练禁军,并建有禁卫军大营,那时三衙禁军的威名,是连北蛮人都知道的!”连翘手指在紫霞山的位置来回划了几下,“我已经叫王远去看过了,那边虽荒置多年,但校场和基本营帐还在,拾掇拾掇就可以驻扎进去,装个几万人不在话下。”

徐辽笑裂了嘴:“不愧是智勇双全的连将军!谋定而后动,徐某今日彻底拜服!”说着拱手给连翘作揖。

孟世爵却很淡定,还在仔细的看那地图,皱了眉嘀咕:“装是装下了,可几万人的军需补给不是小数目,如今要不是抄了那些狗官的家,国库里哪有银子?”

“这个也不难,咱们既然已经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自然就须得往长远了打算。如今我们一要防着朝中这些老奸巨猾的大人们耍手段,二要分兵防备那些藩王,三还要预备着不知什么时候北蛮人就会卷土重来。所以,那些从陆岳等人手里没收的良田,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就作为军队屯田,就像我们在北境时一样,不打仗时就种田,自给自足。”

连翘说的头头是道,最后叹息一声:“只可惜中都城周围寸土寸金,基本能开垦的地方都已经有主了。留给我们的实在不多。”

“这有什么,明儿我去见皇上,请他下旨,以朝廷的名义向大户征地就是了!”孟世爵深深觉得这是个长远可行的办法,于是打算大张旗鼓的干起来。

徐辽和连翘一起摇头,连翘先前说的口干了,示意徐辽说话,自己去倒水喝。“这个不妥。如今咱们靖北军的人都封了高位,还往各部安了不少人,那些功勋贵族们已经很不满了,你又要明晃晃的拿刀子去割他们的肉,你想想他们肯不肯?”

“与其跟他们要地,不如跟他们要点钱。”连翘笑着接道,“他们巴不得我们早点出城去,省的整日提心吊胆,怕被抄家呢!”

孟世爵也笑了:“要说还是抄家来钱最快。”三个人对视一眼,脸上都现出了会心的笑意。

“我还没说完,看见最下面了吗,沧州城。南面的藩王若想北上的话,这里可是必经之地。”连翘手指向草图的最下方,“还是一样,高筑墙、广积粮。”这可是前人的智慧结晶。

孟世爵拍板:“好,那就这样!杨九!”杨九应声进来,“你去把偏将以上的人都找来,我有事商量!”

第二十一章 分兵

   一旦决定了,行动起来还是很快的。三人给靖北军中层以上将领开了个会,研究了一下如何具体分配驻扎地,然后孟世爵转天就跟夏宏提起了此事。他从几个方面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为国家社稷和陛下考虑,当然最后着重提及了加固城墙、重整紫霞山大营和养兵都需要钱这个重大前提。
夏宏就找了几位重臣前来商议,众人一听这令在场诸位夜不安枕、食不甘味的八万大军终于要走了,心下都是暗喜,他们也正想找个由头把这八万人迁出城去呢!只是苦于没人愿意出这个头去明白得罪孟世爵,因此一直互相推诿,还不曾开口提起。

谁想到这杀神今日居然自己主动提及要把八万人分开驻防,哪还有不同意之理?至于说要钱要地么,反正要的也不是自家的,先把他们送走了再说!

还是新任左相罗民老成持重,提出京师周边已几无可开垦之土地,不如由朝廷划拨一部分屯田给靖北军,以作靖北军日常补给之用。之前陆国安和岳忠把持朝政的时候,曾经中饱私囊,侵吞了很多户部的屯田,因此这次首先拿出来的自然就是收没的这些土地。

至于修建几座城池的城墙和紫霞山大营所需的花费,要从何处来,中书侍郎刘青山提了个建议:“靖北军的将士们多年戍边,保家卫国、劳苦功高,此番进京又为国锄奸、匡扶社稷,实是功垂青史。如今国库吃紧,朝廷又不能让将士们露天席地,不如号召士绅们与朝廷共渡难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先安顿好将士们为要!”

此言一出,几个大臣心里都骂了一句:无耻小人!不过他提出来也好,将来士绅们知道了,骂的也是他,不是旁人。要说目下也只有这样最妥当了,谁也不想掏自己的腰包,那不如大家都拿点出来,先把这些人打发走了,大伙好安安生生的过日子。

孟世爵一直一言不发的看热闹,这帮老家伙玩心眼,把他们当瘟神一样只想赶快送走的样子,实在是太有趣了。若不是为了长久打算计,他还真不肯就这样把八万人撤出去,好歹也得让他们再坐立不安一阵子再说。

于是就这样定了下来,户部牵头去筹钱,礼部这边抓紧忙活着大行皇帝的下葬事宜。先帝夏炆初的陵寝也是一早就开始建了的,如今也只按部就班的准备就可以。只是顾虑着陛下的旨意说,要在靖北军赴驻地之前,把宫女出宫一事办妥,这才又多了许多忙碌。

之前内侍省已经把宫内所有的宫女做了一个总览名录,注上年龄、籍贯等,去除了那些在主子身边伺候的,以及各处必须的人手,上报给了皇后。皇后自然拿去了太后那里,请太后定夺。

余太后看了名录,却想起另一件事来。如今先帝还没下葬,宫里那些先帝的嫔妃们也还都在,因为先帝的嫔妃太多,虽然已经尽力把这些人调到自己住的养颐殿周围居住,但还是占了许多宫室。按本朝先例,除去殉葬的嫔妃,其余无子的都要送去衍昭寺出家。

既然如此,不如就先把这些人送过去算了,也省的还要留人手侍候。再算了算有生育的嫔妃,居然也还是不少,先帝叙了排行的有十一个儿子,还有六个女儿,现在还在的生了孩子的嫔妃居然也有十二个之多!而先帝在时宠妃逾制都是常事,这些嫔妃身边伺候的人更是唯恐不够,若全留着,最后能放出去的人只怕远远低于预期。

余太后一不做二不休,借此机会整肃**,先从自己做起,将自己宫里的宫女裁撤了一少半。然后重申祖制,按皇后身边宫女份例十人,其余宫妃按品级酌减的标准,命各宫裁撤人手。

对于刚上任的皇后周氏来说,太后肯出面做这件事自然是最好。她和夏宏本就生活的比较简朴,身边伺候的人都不多,这次能多裁减些宫女出宫,节省宫内开支,又给夏宏树立贤名,那是最好不过的。于是她又顺便向太后进言,宫内不光宫女人数庞大,内侍数量也是多有冗余,不如趁此机会一起裁撤。

先帝在时宠信宦官刘喜、冯环,两人在京城置下产业无数,于是许多穷苦人家的子弟,纷纷效仿,意图通过净身为监来获得进身之阶,直接导致宫内太监数量暴增。

于是继哭哭啼啼去往衍昭寺出家的妃嫔之后,又有一千多从宫内被革除的太监一路哭号着被赶出京城,往京郊的太监退休聚居地而去。这样一来,除去宫内各处必要的执役人员和一些年老不愿离宫的宫女,总共将有六千宫女被放出宫。

其中有一千多是要自己回家的,剩下的都遵从了内侍省的安排,要嫁于靖北军的将士们。连翘一开始还兴致勃勃,想着要不要搞个万人相亲大会,后来被孟世爵泼了一盆冷水:“相什么亲?本来就狼多肉少,这一弄起来,还不打破头?”

也对,靖北军里的光棍着实有一小半,这次他们是打算先紧着年纪大一些、在二十八岁以上的,并且着重照顾要去武强和保兴驻扎的那一部分——谁都更愿意留在中都城和紫霞山大营。

宫里给的名录,把宫女们按甲乙丙丁为序,每一组五百人。然后孟世爵就直接按组分配,比如要去武强县驻扎的刘柱所部五千人分到了甲组和乙组一共一千人;去保兴驻扎的王远所部五千人则是分的丙组和丁组一共一千人,程大兴要带一万人去沧州,分给他的是戊已庚三组;最后剩下的一千多人,就配给了留守中都城的将士们。

至于要去紫霞山大营的那几万人,对不起,这一拨没赶上,大伙还是把精力放在别的事上面吧,比如,操练那些软脚虾一样的禁军。

中都城本来有两万多的禁卫军,负责京城治安和保卫皇帝,中间鱼龙混杂,多有权贵子弟到禁军中只为混个出身经历,然后再藉此谋求更好的职位的。所以当初孟世爵率众前来围攻中都城的时候,并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

现如今他们想把京城防务抓起来,自然不能靠这些浑水摸鱼的纨绔痞/子,孟世爵跟夏宏提了建议,直接把这些禁军拉到紫霞山大营去,由连翘统一操练起来,恢复禁军的威名。

“听说连将军受了伤,一直将养着,朕还没未曾得见,如今是伤都好了吗?”夏宏没有接禁军的茬,而是先问连翘的事。

孟世爵摇头:“还不曾全好,不过如今已经能起身议事了。”

“唔,我记得孟卿曾经说过,连将军和连家军颇有渊源,他又屡有战功,怎么这次孟卿举荐的人才里,没有见到连将军的名字?”夏宏又问。

孟世爵微笑答道:“陛下爱才之心,臣甚为钦佩。”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左右瞧了瞧,夏宏会意,屏退了从人,孟世爵这才说道:“陛下既然问起,臣不敢有瞒,连将军,实是女儿身。”

第二十二章 红颜

夏宏很惊讶:“女儿身?”
孟世爵微微颔首:“其实连将军正是连振将军的亲生女儿。当年连夫人本就卧病在床,听闻清远城破,丈夫儿子双双战死的消息,一时不能接受,很快就病故了。因为奸人作祟,连家反被问罪,家眷都被籍没发卖。臣一向钦佩连将军祖孙三代镇守北境,战功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