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谜-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就成为则天圣人极为关心的对象。

    阿爹出仕之前,一直跟随你祖父祖母学习千羽门内的各种事务。一直到你祖父祖母过世,阿爹才得以出仕。阿爹自然是不能以延陵沈氏之名出现在长安城中的,那样太过引人注目,没有好处,你可明白?”

    这些话,尹子绩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听得目瞪口呆,接不上话来。

    “可是,您还没说你为何要出仕呢。”尹子绩问。

    “阿爹出仕,是为了一个人,为了你的阿娘。”

    “阿娘?”

    “对,你阿娘跟随你外祖父来到长安赴考,嫁给我,很快美名远扬,若我只是一介布衣商人,怕护你阿娘不周,要任人欺辱。有官职在身,会好很多。”

    他顿了顿,从头说起:“阿爹早年间在湖州行商时,认识了一个人,结为忘年交。这个人年长阿爹近二十岁,有一身报国才华,但可惜,家境贫穷,竟是连赶考的路费都凑不齐,一直蹉跎到年近四十,还是个酒楼里的账房先生。阿爹见他一身才华埋没于此,太过可惜,便资助他举家上路。那时,他妻子因为肺痨去世,女儿十六,正是大好的年华,尚待字闺中。”

    “是阿娘吗?”

    “对,是阿娘。那账房先生,姓秦,名臻,字至秦,便是你的外祖父。他的女儿字怜,我唤她怜儿,便是你的阿娘。”

    “秦臻!是那个阿爹同届的探花郎,秦主簿?”尹子绩识得秦主簿,是他们国子监的主簿,还教过他们史集。秦主簿待她极好,每每与她说话都和颜悦色。可尹子绩奇怪他为何眼中总含着泪水,她以为秦主簿的眼睛有问题,如今却明白,那是外祖父看外孙女的眼神啊!

    “您,您为何从未带我去见过秦外祖父,孩儿与外祖父,相见不相识,这实在是”尹子绩眼圈红了。

    “因为你外祖父不认我,阿爹犯了大错,辜负了你娘,也辜负了秦家,没有脸再去见他。”尹域喃喃说道。

    尹子绩推开尹域的手,第一次对阿爹起了怨气:

    “您为何要娶公主?还还有了琴奴。”娶公主或许还可解释为迫于权力压迫,因为当时尹域与太平公主的婚姻,是则天圣人的指婚。可与公主也有了孩子,被逼无奈这种理由便再也无法为尹域开脱。尹子绩一腔怨愤,她真的有些不敢去相信自己的阿爹了。

    难道,阿爹真的像外面那些人所说的,是个负心薄幸之人吗?

    尹域沉默了很久,缓缓道:

    “孩子,你以后会明白的。”

    尹子绩不满阿爹敷衍般的回答,可是当她抬头撞上阿爹此刻看她的眼神,却让她心中凛然畏惧。她看到阿爹眼中燃着幽幽的冷火,仿佛没了情感一般,再不是那个她熟悉的阿爹。

    尹子绩不寒而栗,只觉得很短的时间内,她身边熟悉的景象都变了,变得陌生可怖。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青云篇最后一章,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章。本章信息量很大,大家要仔细看,好好消化一番,否则阅读此后的情节,会有障碍。

    另外提醒一点,这是一十七年前发生的事,当时的情况,与如今又有所不同。时间会带来很多变化,首先就是尹域的那首诗,已经从不敢提起,变作忘却此诗了,所以上元踏歌,张若菡提起此诗,也就只有沈绥记得。

    此外,关于千羽门曾经相助武皇登基那些机密旧事,随着老一辈人的故去,朝中如今也很少有人知晓了。在朝中人看来,千羽门就是个江湖门派,而延陵沈氏就是个不入流的小家族,商贾卑贱之辈。因而,不比尹域入长安赴考时需要隐藏身份,沈绥入长安时便可光明正大。

    最后的最后,提醒一下青云篇结束的时间点。这是景云元年,而太平公主府的那场灾难,将于景云三年降临。

第86章() 
“洛阳城东西,长做经别时。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洛水新中桥畔;承福坊东门街;一队刚从北岸码头入城的车队之中。为首,一位驾马的青衣俊郎面带微笑地吟出一首诗。

    “伯昭兄,好兴致啊。”驰于她身侧的李白;笑然道。

    “才疏学浅,绥班门弄斧,让太白兄见笑了。”沈绥谦虚道。

    “唉伯昭兄说得哪里话。你这句‘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很巧致。伯昭兄去年冬日离开洛阳时,正是大雪纷飞时。今春归来;却又是百花盛放之际;贴切,精巧。”李白赞道。

    沈绥只能谦虚地摇头。

    开元十七年四月十二日午后,沈绥携沈缙、张若菡、张说、李白等人走水路;经洛水归洛阳。正是百花盛放之际;东都街道尽是团簇的美景;而牡丹尤甚。也不知是何时,牡丹成了东都的代名词;如今花甲年岁的老人们说,他们孩提时代,洛阳城里还未有这般多的牡丹花。想来,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罢。

    近些年来;关于则天圣人的一些意趣传说也在流行,最盛行的便是这牡丹仙子抗旨不尊,发配洛阳的传说。细细想来有几分揶揄的成分,也多半是对则天圣人早年间大兴酷吏、牢狱所展示出的蛮霸的一种讽刺。不过在沈绥看来,这倒是个挺浪漫的故事。而那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也成了洛阳城中文人之间彼此催促打趣时的乐子话了。

    时辰虽尚早,但一行人连日奔波劳苦,也都盼着能早日落脚歇息。此番行去城北,便是归家去的。

    曲江张家在洛阳的府邸,位于洛水以北的归义坊。这里虽不是端门以南达官贵人们聚居的定鼎大街两侧里坊,但也靠着皇城东城,其东北角便是北市,无论是上朝还是平日里采买起居,都甚为方便。

    大约是有着相同的想法,沈绥在洛阳的府邸,就在归义坊北面的思恭坊,而思恭坊的东面,就是北市。沈府与张府在洛阳城内竟是靠得这般近,张若菡得知后心想,大约是应了很多年前了一师尊那句“远在千里、近在目前”的谶言。

    归义坊转眼就到,沈绥缓了马速,来到张若菡马车畔,低头道:

    “莲婢,我先送你归家?”

    她想着是要和张若菡打个商量,但似乎这事也没得商量。张说就在身旁,她总不能带着张若菡直接回自己的沈府。

    果不其然,张若菡掀开帘子,应道:

    “你去罢,也莫要太顾及我了,就几步路的距离,我知你有事要忙。改日再说。”

    所谓“改日再说”,指的是此前沈绥与张若菡约定,要带她看一看自己的沈府。今天确实不是一个好时机,不过沈绥还是要送队伍抵达张府门口。因为队伍中不止张若菡一人,还有张说和李白在。即便要避嫌,礼数还是要尽到的。

    此前她已与张说、李白商量过,李白抵达洛阳后,将暂居张府之中,毕竟举荐李白之人是张说,若是住到沈绥家中,倒是不妥了。此外,沈绥家中也不大方便外人入住,因此找个借口,便将李白托给了张说。

    眼下,沈绥的第一要务是去处理千羽门洛阳分部出的那起幺蛾子事件。此事已经拖了有一个月了,依旧未能处理妥当。根据最新发来的情报,骚扰杨氏叔侄的那位贺兰家的纨绔,依旧是不依不饶,每日都会有他雇佣的地痞流氓在洛阳的长凤堂门口捣乱,或平白戏弄顾客,或堵在门口做人墙,妨碍出入。赶也赶不走,还不好动手,一旦动手,这些无赖就全部倒地不起,假装被打伤。随即立刻就有官兵上门拿人,最后全成了长凤堂仗势欺人了。如今,都无顾客敢上长凤堂的门了。这一个月来,长凤堂生意折损了不少,虽然并不在乎门面客户这点小赚头,但到底还是影响了长凤堂的声誉,这个亏,自是不能平白咽下的。

    何况,如今杨氏叔侄被困长凤堂内,吃穿都需千羽门接济,这也不是个长久的事,总得要找到办法来彻底解决。

    此事比较复杂,沈绥恐怕洛阳分部的人不能自行处理妥当,所以一直要求他们忍耐,等她回来再说。这件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因为贺兰家是眼下洛阳数一数二的大贵族之一,而河南府尹萧谦亦是他贺兰家的女婿。

    沈绥本人,与河南府尹萧谦私交很好。萧谦萧子良,人如其名,是个谦谦君子。学富五车,才貌双绝,亦有经邦治国之能。但唯有一个缺点,他畏妻如虎。他妻子贺兰氏是整个洛阳城出了名的悍妇,此等君子,在家中妻子的淫威下,也只能屈服。

    闹事的这位贺兰家的子弟,名唤哲,正是这位贺兰氏亲二哥家的独子,自小娇纵长大,无法无天。贺兰氏作为他的小姑姑,在听说自家侄子被一个贩夫走卒(就是那位出手救人的千羽门洛阳分部的下属)打伤之后,无比愤怒,不依不饶,一定要萧谦对这人严惩不待。

    萧谦心知长凤堂乃是沈绥手底下的产业,但却迫于家中悍妻的压力,无能为力,只得拖着此事。倒是他手底下的那些府兵军官很会逢迎拍马,瞧着府尹态度暧昧,不反对也不支持,自然第一时间选择给贺兰家来卖力气,也就有了官兵与地痞无赖合伙欺压长凤堂的一幕。

    沈绥一路行来的旅途中,已经思索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今日归洛阳,第一时间便是先去长凤堂看看情况。

    洛阳长凤堂正位于北市之中,与她的沈府靠得极近。沈绥让沈缙先回沈府休息等候,她自己带了忽陀,两人袖手便晃去了北市。

    长凤堂在北市十字街的东街第一家,地理位置极好,又是极大的一家铺面,很是显眼。一入北市门,就能望到长凤堂三楼之上挂出的旗帜,青底旗上一只惟妙惟肖的黑凤,收尾相衔,身躯环绕成环。

    沈绥带着忽陀走到十字街口,隔着一条街,看着围在长凤堂门口的几个泼皮无赖,正席地而坐,手中都拿着酒肉在吃着,神态放松。长凤堂偌大的一家商号,却大门紧闭。而就在街北面的一家酒馆里,还有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