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谜-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只能查,那段时间,武惠妃到底和谁来往比较密切,谁进宫见过武惠妃的面,一一排查下来才能弄清楚。我已经让卯卯姐姐派人去查了,应该会很快传来结果。

    “武惠妃与太子密谈,太子派人逮捕吐蕃使臣。这一招棋,我有些看不透。”张若菡转而道。

    这一招不是武惠妃的棋,是圣人的棋。武惠妃不得不做了一回圣人的棋子。这一次的事,明显是冲着太子去的,危及到了太子的生命。圣人却还想保下武惠妃,于是让她亲自前往东宫,与太子道歉言和,并将所有的罪名嫁祸到吐蕃的头上。这一次,那一群拂菻传教士本就是跟着吐蕃使者一起入的洛阳城。很难说吐蕃使者就是清白的,说不定奉宸府已经撬开了拂菻传教士的口,供出了吐蕃。不管吐蕃是否清白,这一次圣人都定会让他们背锅。因为,太子一直是吐蕃战事的主和派,圣人对此很不满。何况现在刚刚上位的萧嵩萧相,刚刚从吐蕃战场上归来,也是强硬的主战派,由他为首的政事堂,容不得其他派别的存在,太子一党未来的日子会不好过。吐蕃一直是圣人的心病,他希望能在他在位之时,看到吐蕃并入大唐的版图。圣人是在借着武惠妃这次的事,敲打太子。太子看得很明白,所以立刻派了人拿下吐蕃使者,以表态。

    “呵呵,真是不放过任何制衡的机会,帝王心术”张若菡冷笑道。

    沈缙没有说话,就在此时,暗黑的天际传来了翅膀扑棱的声响,一只白鸽准确地降落在了沈缙伸出的手指之上,沈缙取下白鸽脚踝上的套筒,拿出信卷,展开来一看,笑了。

    她将信卷递给张若菡,道:“卯卯姐姐那里有消息了。”

    张若菡看过,抬头看向沈缙道:

    “果然是贺兰家。”

    贺兰易雄这个人果真是留不得。圣杯展出之事发生在他被罢官之前,说明之前他就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应当很有可能被外敌买通了。能买通含嘉仓的主事之人,对方也很不简单啊。看来,他们本来的目标就是含嘉仓。贺兰易雄究竟与他们来往多长时间了,这个必须得彻查,我恐怕,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

    “琴奴的意思是,含嘉仓已然有失?”张若菡听出了沈缙话中的弦外之音。

    贼不走空,这帮外来的谍探,不知在大唐境内鬼鬼祟祟潜伏了多久。我们第一次遭遇拂菻的一帮能人异士还是四月份在江陵城外,当时阿姊还与其中一个拂菻的黑甲骑士大战一场。而早在慈恩怪猿案时,也就是去年十二月份,以晏大娘子为首的一帮景教徒就在长安城中兴风作浪了。故此,很难说清楚贺兰易雄到底是什么时候与他们勾结在一起的。在此期间,贺兰易雄又为这些人做了哪些事。我猜测,或许我大唐军粮,数目已然对不上了。

    “难道,贺兰易雄贪墨粮草,竟是全部送给了那些人?”

    很有可能。他贺兰家要那么多粮草做什么?他们家的仓库放得下吗?贺兰易雄已然被查出贪墨粮草之罪,但是数字,或许比他账目上的数字要大得多。大到,他已然无法将账目填平掩盖起来了。否则,也不会被人查出来。

    看来,事情比她们想象得要严重得多啊。张若菡的面色沉凝似水,廊下安静了下来。

    夜色愈发深了,正当沈缙打算告别阿嫂,回自己的西院歇息时,忽然忽陀带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匆匆进了东院,一看见坐在廊下的沈缙和张若菡,忽陀便道:

    “二郎,娘子,张公来访。”

    他身边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数日未见的张说。

    “世伯?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张若菡站起身,讶异地问道。

    “莲婢,闲话日后再叙。我来是找仲琴有急事。”

    “发生何事了?”张若菡询问。

    “藏匿在皇城内的谍探抓到了,圣人召仲琴入宫,要连夜亲自审讯。”张说回答。

    沈缙双眼一亮,忙道:

    忽陀,去找蓝鸲过来,我们立刻入宫。

    “来不及了,这便跟我走吧。”张说催促道,他的语气很急。

    “世伯,何必如此紧迫,蓝鸲一会儿就来,也耽误不了多久。二郎口不能言,离不开蓝鸲,否则如何审讯?”张若菡蹙眉,开口道。

    “哎呀,事态非常,即便带上蓝鸲,她也不能进宫,只能在皇城根下候着。圣人只召仲琴一个人入宫,这是秘审,下仆是不能进的!”张说焦虑地说道,夜幕下,他的神情很严峻。

    “那我陪二郎去。”张若菡道。

    “莲婢!你不要胡闹!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们谁也不能在这个当口忤逆圣人的意思。”张说急了,语气加重。

    忽陀站在原地,看看张若菡,又看了看张说,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但看张若菡向他使了个眼色,他便向后勾了勾手,让院中的一位粗使仆役去药庐通知蓝鸲。

    就在此时,沈缙开口道:

    阿嫂,没事的,我与张公同去,或许审问之事,我只是在旁做个参询,还轮不到我亲自审讯。阿嫂放心,有张公在,不会有什么事的。

    张若菡看向沈缙,道:“可是二郎,你兄长至今还没苏醒,我作为你的大嫂,必须代替她照顾好你。”

    真的没事的,阿嫂,我还没有那么羸弱不堪。放心吧,我去去就回。

    一边说着,她一边自己滚动轮椅,来到张说近前。张说道:

    “放心,他今夜什么样出门的,我定原样将他送回。莲婢你就别瞎操心了,耽误了大事。”一边说着,张说便亲自推着沈缙,往院外走去。他看了张若菡一眼,暗自摇了摇头,心道女人都这般婆婆妈妈,就连莲婢也不能免俗了。到底是嫁人了,这般忧心夫家人。

    张若菡咬了咬唇,带着忽陀跟在后面,一直将他们送到了沈府大门口。

    都回去吧,不必送了。我很快就回来。即将上马车时,沈缙回身,挥了挥手道。

    张若菡心口蓦地一阵阵发紧,她张了张口,想再叮嘱沈缙几句,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转眼间,沈缙就被推上了搭板,进了车厢。车夫一扬马鞭,马车便在一队禁军的护送之下,往皇城而去。

    眼瞧着马车即将消失在里坊街道的尽头,忽陀在原地忧心忡忡地望着张若菡。彼时,蓝鸲也匆忙赶到了,她之前一直跟着颦娘在药庐中整理被搜捕军队翻乱了的药材,正被折腾得头晕脑胀,事情还没做完,就听说二郎被带走,忙奔了出来。

    张若菡一咬牙,道:

    “忽陀,蓝鸲,你们立刻去通知呼延卓马和柳郦,带上千羽门的弟兄,在皇城外候着,千万要亲自接琴奴回家。让弟兄们多长心眼,仔细盯着皇城内的风声。”

    忽陀应了一声诺,蓝鸲见张若菡的神色很不对,不由有些心慌地问道:

    “娘子您怎么了?”

    “我总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今晚或许会出大事。你们快去,别耽误时间。”

    忽陀和蓝鸲忙点头,牵了马,就迅速离开。他们也顾不上宵禁了,近日来洛阳城大乱,夜巡的武侯都被调走了,只要能避开在城中街面上的巡逻士兵,夜出应当不成问题。

    张若菡独自站在沈府门口,初夏的夜晚,微暖的夏夜之风,吹在身上却无一丝温度。那令人讨厌的预感又一次袭上了她的心头,十七年前如是,今夜亦如是。

    琴奴一定要平安归来啊,她抿紧了双唇。

    作者有话要说:溪云初起日沉阁

第124章() 
夜阑肃沉;星月暗淡;天际汇聚着浓密的乌云。万丈高空之上,隐有雷声回荡。沈缙安静地坐在马车之中;身边是沉默不语的张说,马车在街道上疾驰,耳畔能闻得官军奔跑而过的脚步声;他们手中的火把点亮的光影在车窗帘上浮动;呼和声此起彼伏。而这列车马队组成的队伍;就好似一块巨大的通行令牌,没有人来拦路;他们畅通无阻地向宫城内驶去。

    张说这些时间以来;能真正清闲下来的日子不多。刚回洛阳时,他还能在自己的集贤院内做做学问。偶尔圣人会召他入宫;听一听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这本就是他“顾问”一职的本分,他也一直尽心尽力。虽早已不是当年的明君贤臣;但圣人还是很愿意听一听他对政事的见解,政事堂没有了张说,眼下;是另一个时代了。

    但是自张若菡大婚之后;近来几日,张说却意外地被日日召唤入宫;圣人每日都需要向他听取大量的意见,关于对外战争、粮草,对内的布政方针;乃至于最为敏感的储君问题。但圣人最关心的,还是有关于谍探秘密活动的事。尤其关于朔方一带的问题,圣人必须要知道他的想法。

    张说早年间担任过朔方节度大使,巡视边防五城,对河朔一带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他还平定过突厥变乱,对地方谍探活动也有很丰富的经验。圣杯之事,牵扯到河朔问题,张说是专家,也无法置身其外。

    他抬起头来,看向沈缙,不由叹了口气。今夜抓到那个藏匿在皇城之内的谍探,不知是喜是忧。圣人要亲自审讯,可在张说看来,不论是否能问出圣人想知道的,都会是一场灾难。与河朔的战事,怕是不能避免了。

    这时,沈缙开口了,她一面打着手势,一面尽量放缓语速,问道:

    张公,敢问今夜抓到的那个谍探,是在哪里抓到的,可是含嘉仓内?

    张说摇了摇头:“非也,人是在城门口抓到的,他正试图溜出皇城,但这个时期,皇城的进出被严格管制,哪里是那么容易糊弄过去的。”

    沈缙闻言,不由蹙起眉来。她的心中,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秘谍不是在含嘉仓被抓到的,说明此人应当不是含嘉仓的内应,那么,此人是什队死亡案的凶手,这个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可是,什队死亡案的凶手,那个内应蛇巫,如此狡猾多智,一直潜伏藏匿在皇城之内不愿出去,怎么这会儿,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