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相追夫记-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做起来十分熟练,少年也吃得理所应当。总而言之,谢宣之差将那东西嚼碎了喂他了。

    谢宣一直帮李之源夹菜,等他算着人吃得差不多了,才举了酒杯站起来。“前几日谢宣唐突,派人送了帖子去请各位今日到状元楼一聚,幸得各位给谢宣两分薄面,我敬大家一杯。”说罢喝了第一杯酒,然后又满上一杯。

    “今日请各位来是想向各位赔个不是,当日与内子婚事匆忙,没顾及到各位,我自罚一杯。”说罢又喝了第二杯,又满上一杯,顺便将李之源的杯子也满上了,让他举着杯子与自己比肩而立。

    “这第三杯,我与内子一同敬诸位。忘记与诸位介绍,这便是我谢家管事的,李之源,我二人成亲不久,他如今在宫中当差,跟在皇上身边。不怕诸位笑话,我谢府事无巨细全是他在打理,包括今日请诸位的酒席也是他定。今日请了诸位来是想说,诸位联合推出的京都百家公子名录还请把我摘出去罢,毕竟能上那个榜的说定了都是未娶亲的公子,我一个有家室的就不掺和了。再者能娶到李大人家的公子,实乃三生有幸,这一世平妻也好,贵妾也罢都不会有,所以让各位白费心思了,深表歉意。当然,诸位改印那名录的钱自然由我们出,只是劳烦各位快一些,我这个人表面上官做的高,实际惧内得很。来,诸位,饮了此杯。”在场所有人,除了谢宣都是一脸震惊,包括李之源。

    二人没坐多久便走了,李之源直到上了马车人都是晕乎乎的,马车行了一大半,他忽然闹着闷,要下去走,走了没两步又说累,让谢宣背他,谢宣从善如流。

    他趴在谢宣背上,双手环着谢宣,在谢宣耳边低声问他:“哥哥,我醉了”

    谢宣笑道:“你可只喝了一杯。”

第111章 封相(三)() 
这一年多的时间京都发生了许多事;有好有坏,有喜有忧,谢宣也就几乎一刻不停连轴转;好在皇帝最终兑现了他的诺言;大方的给了谢宣长达十五日的假期。给假的时候李之源也在,本想讨价还价;结果被谢宣磕头谢恩,拉着走了。

    十五日不长不短;谢宣做好了打算;年前就在南边买了处宅子;就是等着年末寒冬时节带着一家老小避避严寒。一行人收拾好了行装,在谢宣跟皇帝拿到假期的当日就上路了。谢宣买的地方不远,坐马车只需三日就能到;但比起京都已经暖和了许多。不过第一日晚上一家人便折返了,究其原因,原来是李夫人从上车开始就说颠簸,闹着不舒服想吐;好不容易坚持到下午,一行人找了个住宿的地方,夫人已经是面色铁青。谢宣马上差人去请大夫;大夫一诊治,只笑了不住跟李恒道恭喜。

    “夫人有孕了,足足两月了,想来是到了害喜的时候;脉象很稳,夫人身子也好,并无大碍,我开个方子让夫人把那阵反胃的气息压压就好。”

    谢宣立马赏了那大夫,又差了小厮去拿药。

    家里要添丁,一行人自然高兴,特别是李之源,高兴之余都不忘揶揄李恒。“父亲真是老当益壮,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混账小子,说什么呢。”李恒骂他,脸上却没有一丝怒气,这孩子确实是个惊喜。

    “还能有什么呀,我感动啊,感激父亲为我背上了为李家传续香火的责任。我与谢宣成亲时才说了父亲大可以跟二娘再生个儿子,您立马身体力行,做儿子的实在感激。”李之源笑呵呵地说笑。

    “你这孩子被宣儿纵的越发没了规矩。”李夫人脸皮薄些,红着脸说他。

    谢宣适宜地站出来将李之源拖走了,让夫人好好休息。

    李之源跟着谢宣回房,一进门就将谢宣扑倒在床上,压着谢宣,揪着他领子问道:“我们什么时候能有个孩子呀?”

    谢宣翻身,将他反压到身下,亲他,在他耳边呢喃:“我的子孙后代每夜如数给了你,你若是能生,怕是已经把孩子装进肚子了。”

    李夫人有了身孕,李恒便觉得来回几日在路上太过奔波,就跟谢宣商量说他带着夫人女儿回京,让两个孩子自己去玩儿。谢宣想到好歹是李之源嫁出李家后的第一个新年,干脆决定一家人一起回去。于是当晚一家人又风风火火回到京都。

    幸福时光总是短暂,一眨眼谢宣那十五日假期便过了,年没过几天,他又按时进宫报道了。

    太和殿内,景文昊方才不知看了什么折子,这会正正皱着眉头,等外头通报谢宣入宫了,他眉心一松,然后在谢宣进来之前皱的更紧。

    “微臣参加皇上。”谢宣行了跪礼。

    “行了,起来,怎样,这十五日过的还好,听闻你老丈家有喜了,替朕道个喜罢!”景文昊说罢,一声叹息。

    “多谢皇上关心,臣一定会带到。不知皇上今日发生了何事,以至皇上忧愁至此。”

    “还能有何事,就是去年朕在行军路上斩杀了两个拥兵自重的郡侯,底下便闹翻了。”

    谢宣猜想也是这事,郡侯制度是百年前太|祖创建下来的,当初太祖揭竿而起,谁都没想到他能这份本事,真的打下了大齐江山。太祖能赢,有功之人不在少数,太祖念及人心,便封了他们做侯。不过这大气的侯分了两等,最上等便如当年的宁侯与梓君侯,祖上曾立下赫赫战功,一代代世袭爵位与军队,在朝中风光无限。不过如今整个大齐还能有这样地位的只剩下安永侯府。第二等则是郡县之中,当初立下的功劳不大不小,又不愿入京的,便被太|祖封了郡侯,郡侯之意地方上的侯爷,爵位也是世袭,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势力,保留一定数量的府兵,每一年跟皇帝报备。其官职也比较尴尬,身份上要尊贵些,但职位就在州府之下,县令之上,高不成低不就。不过每一年有郡侯所在县洲的收成他们都能分一杯羹再给上头交税,所以总体还是有利可图。当年这样的郡侯太祖一共封了十五位,后头的君主除了第一任加封过两位便再也没有了,而景文昊去年行军打仗时斩杀了两位,如今还是只有十五位。有做的非常好的如东南三洲,势力之大,他们的命令甚至比太子令更有效,所以一直是个隐患。

    “启禀皇上,苏远山苏大人在臣休假前便整理了两份名单,一份是劝皇上将那两位郡侯的后人重新立继起来,管理地方事务的,另一份是劝皇上重新立法,废除郡侯制的,臣算过了,支持废侯的人更多些。”谢宣道。

    “那你呢?爱卿可有何见解?”

    “回皇上,臣以为郡侯者,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长此以往,敌至必削,不至必贫。欲保大齐江山,必定除之而后快。”

    “好,好一个除之而后快!你倒说说如何除,又如何快?”

    “欲除郡侯必先变法,欲斩其根须杀鸡儆猴,从东南三洲做起。”

第112章 封相(四)() 
变法欲行必先有一契机;如今景文昊正巧得了这契机。澜洲是大齐的军事要塞,几个月前景文昭一路向北快要打到澜洲时候被景文昊抢占了先机,这一点原本就在景文昊的预料之内。澜洲易守难攻;他就是要先在此休整兵力顺便损耗景文昭带来的南疆部队。原本一切顺遂;结果到了澜洲时才发现那两个郡侯竟然私下联系过景文昭,只是两fang筹码未曾谈妥;所以二人并没有配合景文昭所为。不仅如此,即使景文昊到了;二人还是做的表里不一;景文昊为了整顿军心;亲自斩了二人。

    二位郡侯死后,其麾下所有在编的将士全部景文昊收归到自己的部队中,许是因为皇帝威望;又或是景文昊处理事务的雷厉风行,这件事当事并未能成为他们行军的阻滞,他便也忘记处理那两位郡侯的后人。谁知,两家如今联合了朝中许多大人提出让他们承爵;好不容易才斩掉的祸根,景文昊又怎会愿意他们再长起来。

    内阁议事府中,谢宣领了皇命要他们尽快研究出这条新令;正带领着一班大臣们争论。

    “那封侯令是太|祖百年前定下的,乃大齐根基所在,怎可说废就废?当年大齐的江山就是靠着那班旧臣打下来的,如今也是他们在守护一方安乐;如今大齐刚刚经历一场浩劫,此时谈废令岂不是用完即弃么,非君子所为也。”内阁的年龄层次相对较长,许多都是前朝的旧臣,先帝执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选进来的大都是奉行中庸之人,无为而治。

    “刘老说的在理,再说了且不说什么太|祖号令,今日大齐共有郡侯十五人,若是猛然推行废令,他们就会答应么?别的不说,光是他们手下养的那些兵将就不会听之任之。跟着郡侯有吃有喝,岂不乐哉,这会儿废令你要怎么跟人家交代,难不成说:‘天子有令,尔等速速归家做个农夫’?谢大人莫不是想的太简单了,上行下效,你以为皇上下了令下头的人便一定会遵循么?到时候令没废成,白白搭进去许多功夫,以老夫之见,还是应该立继那两位的后人做侯,让他们重掌一方,维持整个大齐的平衡。”

    “黄老言之有理,我赞同。谢大人,你初入内阁,年纪轻轻就做了主事,想做出成绩往上冲是好事,但你不能将个人功勋建立在分立大齐江山的基础上。你年轻可能不知道,这些个郡侯,被皇上斩掉的那两个只不过是一方小侯,但这里头有大本事的多着呢,比如南方三洲的郡侯,你要如何废?怕是废侯令刚下,他们就揭竿反了。所以我说还是从前秦老在的时候考虑问题周全些。咱们皇上如今就是太年轻了,需要老人帮他稳定性子,不可太急功近利,我们这一班老臣谁不是一条心想让皇上稳中求胜,反倒你,谢主事,太急躁,撺掇皇上行这等没有人情味的令也不怕史官笔下不留情面么?”

    “我不同意!”说话的是苏远山,谢宣的老师,“太|祖从前是什么行当起家诸位清楚不过,当年想要行封侯令不过是逞一时义气,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