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纺织厂花-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看来,我们再花半年,存到2000不成问题。但是,我们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2000。目前爸和王叔叔组装电视,妈主要是做帽子和手包,我觉得……”何小曼顿了一顿,斟酌着用词,“电视这个,很稳定,但是服饰行业却更加有前景。”

    何立华就奇怪了,女人会织点毛线,会踩踩缝纫机,怎么就有前景了,装配电视机才是真正让人尊敬的技术活儿啊。不由不服道:“电视机贵啊,你。妈那个活儿,别人拿了样子也能做,却是个怎样的前景,小曼你说说呢?”

    就知道爸会不服气,何小曼笑道:“正因为装配电视机需要技术,所以,一旦电视机技术有改进,电视机厂容易更新,咱家却难啊。爸,您想想,老百姓收入都在提高,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会越来越快,我看不用多久彩电也会进入普通人家了,到时候,您和王大哥到底是双拳难敌四手,不论是生产能力还是技术能力,不可能和厂家比啊,对不对?”

    听得何立华一愣一愣的,只觉得竟也有道理,一时语塞。

    “我最近常去图书馆,看国外的时装杂志,在时装行业有个术语叫‘高级定制’,也就是为客户量身订做,这样的服装是最贵的,比商场里卖的成衣贵得多。而且,老百姓生活越好,对时尚的追求也会越高,也越愿意在服饰上花钱下功夫。装配电视机,我们很难跟得上技术革新,但服装却不……”

    何玉华听着有点明白过来了,插嘴道:“小曼,我听着你的意思,不就是个上门裁缝嘛,怎么被你一说,就变成了‘高级定制’这么好听?”

    “哈哈,嬢嬢其实你还真说对了!”何小曼一拍手,“意思就是一个意思,但是又有根本区别。裁缝是按样子做,什么样式流行就做什么,很少具备原创精神。而且,裁缝是被人请上门,我们不是,我们现在是做配饰,以后要发展到服饰,最终目标是做品牌。好的品牌,不能满足于追逐,而要引领啊。”

    这目标当真远大。王秀珍目瞪口呆,喃喃的道:“所以现在都是别人来找我们啊……按小曼的意思,以后我们就坐在家里,等着来订单?”

    何小曼笑道:“订单不能靠等。妈的手再巧、针线活儿再好,生产力也有限。而且爸说得对,我们这个配饰生产,的确很容易被复制。一旦人家发现来预订要很久才能交货,很可能就会找其他手巧的姆妈们自己照着做。所以,我们得……找人!”

    “生产”,何小曼竟用了“生产”二字。而且她还想“找人”,这已经开始脱离家庭手工的方式,向个私经济的方向发展了吗?

    王欣终于说话了:“我觉得……小曼真的很有梦想,也很有头脑。我很赞同小曼的想法,让人觉得充满希望。”

    王欣是目前这个家里学历最高的人,虽然还没跟何玉华结婚,但何立华很是尊重他的意见,听他也这么说,何立华觉得看来自己要重新思考当下。

    “小曼的话是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万一哪天政策有变化,这种个体经济可是不受保护的呀,太不牢靠了。”

    “爸,你看最高领导人都发话了,是赞同勤劳致富的啊,个体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发展壮大,一定会越来越成熟。只要我们按规矩办事,不违法不逃税,不用担心政策会变化。我相信,政策只会越变越好。”

    王欣又道:“我同意。我大学同学有自己南下创业的,对国家很有信心,我们可以先期不要投入太多,这样可以避免风险。”

    “这样啊……”王秀珍想了想,“那我们要招人,就先招手巧的退休工人,她们手工低,能赚几个钱补贴孩子就很高兴了。”

    “就这么定了,我看妈也很有商业头脑。这事交给你办。”

    家庭会议终于达成了共识,给何家的致富路线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王秀珍第一个就发展了胖大婶,也就是姚家姆妈。

    这年头的姆妈们,基本都会踩缝纫机,小打小闹不成问题。而姚家姆妈是从服装厂退休的,打样、裁剪、缝纫都颇有功底。最主要的还是有时间。她年底的时候办了退休,女儿谈了个对象准备结婚,正是要用钱的时候,王秀珍跟她一透露,她就欣然答应。

    而何家小曼会设计的名声,已经渐渐地传了出去,且不说珍珠弄的女孩子们喜欢近水楼台先得月,她们和她们的姆妈们还特别喜欢出去得瑟,加上何小曼的设计也的确好看,很讲究搭配的和谐与细节的特色,一出去就已经很抢眼,更别说还有人主动得瑟了。

    于是口口相传,好些爱漂亮的小姑娘最近都往珍珠弄来。

    何小曼每个月画一张时间表,去掉自己的上班时间和学习时间,每周保证有两个半天或者晚上,可以在家接待需要“高级定制”的人,亲自与她们谈话,商定设计稿。

    初时,何小曼还会监督亲妈和姚家姆妈的制作,只几次下来,就知道这两人实在是很靠谱,完全不用担心质量,于是何小曼就将重心放在了设计和采购原料上。慢慢的,她们的业务开始超出帽子和手提包的范围,开始尝试成衣。

    这边,“小曼”私人定制发展势头良好,另一边,她和史培军的印刷厂筹备也正式开始。

    史培军意志坚定地要创业,史家父母到底是机关工作的,对政策比较了解,眼光也比较远,对儿子的事业比较支持,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辞职,只能兼职做,毕竟这年头铁饭碗相当重要。

    当然,在“铁饭碗”之外,他们也完全不拒绝发点外来财。

    他们觉得,既然是合作,不能都让对方投资,那样很有可能导致自己儿子以后说不上话,所以一下子弄了两套二手印刷机器,一共1000块,自家出一半,何家出一半。地方也找好了,街道里空着的仓库啊、厂房啊,多着呢,随便给把钥匙,机器就入驻了。

    至于租金……史家说了,看能不能赚钱再说吧,就当街道扶持个体经济。

    所以何家很幸运地捡了个企业法人,因为史家不方便出面啊。病退职工王秀珍,摇身一变,当上了“老板娘”,当然她其实半点儿都不参与,人家忙着私人定制大业呢。

    四月的古城,春意盎然、人间芳菲。何小曼收到了一个大大的包裹,是从深圳寄来的。里面全是香港的电影电视杂志,各种俊男美女的靓照和明星照,而且根据何小曼的要求,还额外收集了好些《射雕英雄传》的周边,尤其以翁美玲的各色生活照和写真为主。

    翻看着这些杂志,何小曼感慨万千,时尚真是轮回。而真正有品位的人,根本无惧轮回,比如俏黄蓉翁美玲,她在照片上那些装扮,或简约、或潇洒、或华美、或运动,即使放到三十多年后的“杨简”时代,也丝毫不过时啊!

借题发挥() 
将样照都给了史培军;剩下的生产事宜;何小曼也就不参与了;只等着《射雕英雄传》哪天火爆荧屏;印刷厂就要趁热打铁开张了。

    这天晚上;何小曼终于找了个空;在灯下给远方的丁砚写信。感谢他朋友的热忱相助;也叙述自己近来的忙碌。这忙碌如此充实,将何小曼的所有时间填得满满的,却又并不觉得累。

    充实的人;多半并不会留意那些阴暗角落里的目光。何小曼并没有注意到,向丽娜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在科技学校出现。只是偶尔在丁砚的书信中,能察觉到他最近并不平静;似乎陷入了某种困扰。

    比如最近的一封;“丁彦”很婉转地问,该如何拒绝女生;却又不让对方觉得尴尬。

    何小曼莞尔;像“丁彦”这样优秀的男生;没人喜欢才是新闻。只是没想到;他会来向自己请教。

    “拒绝必定尴尬;怕尴尬就不要拒绝。如果你有喜欢的女生,可以早些向对方暗示;让她知难而退;如果没有,为何不试着交往呢?没准就喜欢上了。”

    丁砚收到这样的来信;简直又好气又好笑;这算什么回答。这个何小曼,真是半点都听不懂自己的欲言又止么?

    “骚扰”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向丽娜。向丽娜以旅游的名义去了北京,住在一个远房亲戚家,本来和丁砚是没有半丁点关系。偏偏高萍给他打电话,让他去车站接向丽娜,并好好当向导,有空就带向丽娜在北京玩玩。

    一气之下,丁砚一个电话打到了崇光棉织厂的织布车间。

    余杏娣进车间叫何小曼接电话的时候,何小曼简直以为自己听错了。电话,北京的电话,丁砚这是疯了吧,多重要的事,竟然打电话到厂里来?

    “喂,丁彦吗?”何小曼接电话。

    “何小曼,是我啊。”好久没有听到何小曼的声音,丁砚竟蓦然激动。

    “我在上班呢,有什么事啊?”

    “你的信……我不满意,也太敷衍了。”丁砚说话还真不拐弯。

    呃,何小曼立刻想到了他的“求助”,望了望余杏娣,后者正睁着一双精明的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她,一脸要挖点八卦的样子。

    何小曼立刻压低声音:“我也不知道你对人家是个什么态度。在我看来,想拒绝就没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你这么爱面子,就别拒绝啊。”

    丁砚却从这语气中听出了一丝不愉快,有点儿紧张:“是这样,是我父母朋友家的孩子,而且现在就在北京住着,我看她一时没有回去的意思,我……我得顾及她家长辈,不能太生硬了。”

    这下,何小曼听懂了。敢情不光是两个人的事儿,还是两家的事儿,这个的确不能太直接了。

    想明说,又不想让余杏娣听出来是什么事儿,何小曼清了清嗓子:“既然这样,你还是出个差吧,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丁砚顿时眼睛一亮:“有道理!你太聪明了!”

    “好了好了,我上班呢,不跟你多说了,具体的写信再说吧。”何小曼急着挂电话。

    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