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小郎中-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不错”大将军微笑点头,转头看了看旁边一直不说话的冯立和薛万彻,“两位将军意下如何?”

冯立欠身拱手道:“回禀大将军,这场饥荒,主要是我军将士围城引起,百姓因此饱受饥荒之苦,我军理应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左公子的建议很好,如果大将军同意,小将立即组织全军将士,将合州所有尚未翻地耕种的良田全部耕种上。”

薛万彻沉吟道:“派兵士用两天时间帮着翻耕播种,这个没有问题,只是……”

大将军皱了皱眉:“薛将军有何为难之处?”

“末将担心的事,合州本来就地多人少,大部分田都撂荒了的,这两个月的饥荒又死了若干壮劳力,劳力就更不够用了。只怕撂荒的土地会更多。我等派兵士帮助当地春耕播种,这很好办,虽然没有合适的工具,但我军数万人齐上阵,只翻耕播种,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应该能完成。但是,后面除草、灌溉、收获,这些怎么办?这么多田地,没有足够人力来照管,种子播下去,未必能收上粮食来,如果后面没有人来照料,甚至可能连稻种都收不回来的。”

“嗯。”大将军点点头:“说得很有道理。”抬着脸又望向左少阳,嘴角有一抹讥讽,似乎在嘲笑左少阳顾头不顾尾。

左少阳早已经想好此节,忙拱手道:“大将军,不知道现在我大唐境内还是否有叛乱?”

大将军哼了一声,道:“冯将军和薛将军已经弃暗投明,举国再无贼人作乱了。对吧?两位将军。”

大将军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他大军被包围在这里两个月,外界消息半点也没有,所以并不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叛乱。

冯立和薛万彻互视了一眼,一起拱手道:“再无其他叛乱。”

他们两人围困大将军大军的这两个月,时刻关注全国局势,也有派在各地的军情探马传来消息,得知此前叛乱的几股叛军都或者接受招安或者被歼灭了,目前国内的确只有他们这股叛军还在活动,现在他们也接受招安,那全国范围内的叛乱便已经全部平息。

这个消息让大将军喜上眉梢,抑制不住的高兴。

左少阳又问:“跟突厥的大战不知进展如何了?”

左少阳忙拱手道:“我不是要刺探军情,我只是在想,如果国内已经太平,对突厥的作战我们如果又取得了重大胜利,打败了突厥军队。那我大唐是否还需要这么多的兵力?是否要让这些军队解甲归田呢?”

左少阳这个推论来自于他对现在军事历史的一些了解,比如我军在抗美援朝停战和国内剿匪结束之后,总兵力减少了一半,因为和平时期,不需要维持一直庞大的军队,否则国家不堪重负。不过,他不了解唐朝的兵制,唐朝初期实行的是隋朝留下来了的府兵制,兵士同时也是农民,平时耕种,农闲训练,战时自带兵器粮食出征。这种兵制不存在裁军问题,但是,歪打正着,府兵制情况下,战争结束之后,兵士的确是要解甲归田的。

大将军点头道:“本将军明白你的意思了,现在国内已无战事,虽然对突厥的战斗只怕一时还不会完结,不过,的确不需要如此多的军队征战突厥,大部分的将士特别是老弱之师都可以解甲归田,以弥补劳力的不足。但这需要皇上的决定。本将军回朝之后,会向皇兄禀报合州情况,派府兵留住合州耕种,同时向合州移民的。我想这件事皇上一定会认真考虑,多少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的。”

第305章 满园尽是鸡鸭声

左少阳大喜:“太好了,今天冬天连续几场大雪,所谓瑞雪兆丰年。土地都已经浇透,开春雨水也应该是不愁的,关键是中耕除草,必须有人手。如果能有大量军队解甲归田来到合州耕种,那合州百姓日子就好过了。”

“嗯,你适才建议派兵士抢农时,耕地播种,这主意很好。只是还有一件,——稻种从哪里来?”

“这个……”左少阳斜眼看了看大将冯立和薛万彻,没再说话。

冯立和薛万彻二人低声说了两句,一起起身拱手,冯立道:“大将军,末将二人围困合州,以至百姓死伤无数,田地荒芜,这均是我二人之过,承蒙朝廷开恩,对我二人既往不咎,但对合州百姓造成的损失,我二人都有心弥补,决意扣除我二人两年禄米,以充合州百姓稻种之用。”

这两人以前都是正三品的大将军,这一次招安,说好的条件之一就是官职品秩不变,仍然享受正三品待遇,每年的禄米是七百石,也就是七千斗。两年两人禄米折算为稻种,可以达到五万斗,基本上解决合州荒芜田地的稻种问题。

大将军大喜:“好难得两位将军对合州百姓如此仁义,本将军替合州民众上下感谢两位将军了。”

薛万彻和冯立惶恐躬身道:“末将无地自容了”

“绰绰有余了”欧阳刺史捋着胡须微笑道,“有了大将军和两位将军的福泽,合州百姓就有了希望了。”

“应该的”大将军嘿嘿笑了,对冯立和薛万彻道:“城中官军饿了两个月,已经无能为力,翻地耕种的事只能委托两位将军,率部帮助当地百姓翻耕碎土,修砌田埂,播下稻种。限时两天完成没有农具,就用兵刃,要把田地当自己的翻耕,不许偷懒耍滑,敷衍了事本王会派人实地勘查,有携带者,军法从事翻耕播种完毕,立即撤离合州,赶往各自戎卫之地,不可再停留合州,滋扰地方了。”

冯立和薛万彻忙躬身领命。

大将军又对欧阳刺史道:“两位将军已经说了,扣他二人两年禄米以冲稻种,这件事由你们负责上报朝廷办理,稻种先从衙门现有稻种支付,全部无偿随田赠送,算是朝廷赈灾的一部分,也是鼓励饥民留下来耕地的一个办法吧。”

欧阳刺史和钱县令忙躬身领命。

大将军又道:“刚才左公子说了,没有粮食,饥民就留不住,这是实在的道理,——这样好了,冯将军你们军队此前从各地抢掠来的大量粮草,除了留下两军班师及调往他处路途用粮之外,其余粮食,全部用于赈灾合州当地饥民具体方案由欧阳刺史你来制定,报本王审定。”

冯立、薛万彻和欧阳刺史又忙躬身领命。

欧阳刺史赞道:“大将军当真为民解难,真是黎民百姓的福泽啊。这下合州有救了。”

左贵和左少阳也是喜不自胜。左少阳没想到自己的提议不仅完全被大将军采纳,而且还进一步采取济民措施,

左少阳又道:“大将军,现在城外乱坟岗有大量的尸体没有掩埋,城中不少隐蔽地方也还有饿毙的饥民,现在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如果不赶紧处理尸体,很容易引起瘟疫的。”

“嗯,说得很对,”大将军转头望向冯立和薛万彻道:“你们两在负责翻地碎土的同时,要派出足够人手去掩埋尸体,切不可造成瘟疫流行”

两人急忙躬身领命。

大将军又道:“本王今日就要班师回朝了,这场战乱,给合州百姓带来了苦难,死了很多人,本王回去会向皇上禀报,力争赈济灾民,减免税赋。欧阳刺史,钱县令,你们是合州的父母官,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合州一方百姓造福啊”

欧阳刺史、钱县令急忙躬身领命。

大将军招手将左少阳叫了过去,从长靴里取出一柄短剑,递给他:“这柄短剑随本王征战沙场多年,饮血无数,现在赠与你,以褒奖你的战功。”

左少阳急忙诚惶诚恐接了过来,也不敢拔剑观瞧,只是两手托着,立即倒退数步,这才躬身称谢。

大将军道:“行了,今日午时,本将军便班师回朝,诸位,后会有期了”

众人一起起身,躬身施礼。

会谈结束,左少阳他们告辞出来,官军押着几大车东西等着他们了,都是大将军赏赐的那些东西。白芷寒和苗佩兰听说大将军赏赐了耕牛之类的牲畜家禽,很高兴。

他们运着大将军的赏赐回到瞿家老宅。

路上,左少阳这才拔出那柄短剑观瞧,只见这短剑跟匕首差不多长,寒气森森,剑柄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宝石,阳光下闪着好看的五彩光泽,剑锷处,用篆体刻着“元景之剑”四个字。

人说好剑能吹毛断发,左少阳拔了一根头发,放在剑锋上,迎风用嘴一吹,那头发飘然断成两截,果然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

只是,这宝剑是大将军送的,而且镶嵌这么多珍宝,可不能随便这么带在身上,免得弄丢了,那就惨了。所以回到瞿家老宅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先把这柄短剑跟大将军书写的题字放在一起,好生收藏了起来。

瞿家老宅里出去的人都大多还没回来,想必领粥的人太多了。在家的瞿老太爷他们听说大将军赏赐了这么多好东西,都高兴得合不拢嘴,特别是梁氏,更是喜极而泣,急忙让儿子给祖宗牌位上香进贡,祷告感谢。

左少阳去找瞿老太爷,问能否将这些牲畜和家禽饲养在院子里,瞿老太爷笑着说,这宅院本来就是要赠送给他的,只是他一直不肯要。是否饲养牲畜家禽,由他自己决定。

左少阳很高兴,立即进行布置。

得亏现在有了瞿家老宅,地方大,要不然,这些个鸡鸭还不知怎么放呢。那五十尾鱼都是活的,直接倒进了荷塘里。鸭子都是水鸭,就放养在荷塘上。

比较麻烦的是牛、猪和鸡,牛是不能关在山坡上的,不然会被饥民牵出去宰了吃掉的。左少阳拿钱让李大壮帮着买了些木头回来,在后花园的角落里修了一个牛棚,把两头牛关里面,又在旁边修了一个猪圈养猪。至于五十只鸡,不能放在后花园,不然会把白芷寒种的花草都琢烂的,再说了,左少阳还准备在后花园种些蔬菜呢。所以,就在圆角围了一小片地,用竹子编了篱笆,把五十只鸡圈在篱笆里饲养。

一时之间,后花园里热闹非凡,猪的哼哼声,鸡的咯咯声,鸭子的嘎嘎声,耕牛的哞哞声,白芷寒布置的思情画意的后花园,成了牲畜家禽养殖场了。

苗母主动请缨,跟左贵和梁氏说,这些猪牛鸡鸭鱼由她来照顾,反正现在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