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小郎中-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思邈和杜敬快步上来,低声问:“怎么样?”

左少阳摇摇头:“什么办法都想尽了,杜大人还是没有醒过来。”

“那怎么办?”杜敬急声道。

“我也没法了。很抱歉。我已经尽力了。”左少阳说的是实话,对于植物人,别说是缺乏现代化医疗技术的古代,就算是在医学高度发达的现代,也是几乎没有办法挽回的。当然,也有个别植物人恢复了意识,但是那是极其罕见的,而且主要是依赖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的长时间的治疗的结果。并且只是凤毛麟角的个案。并没有形成规范的治疗手段。

听了左少阳这话,杜敬彻底绝望了,慢慢走了进去,跪在父亲身边,呜呜哭了起来。不过,尽管左少阳已经说了没办法了,但是至少父亲的呼吸和心跳都还在,或许有一天,他会重新苏醒过来。

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希望总比没希望的好。

皇上李世民也得到了消息,派了贴身太监刘公公前来探问情况,又亲自问了左少阳有无办法救治,左少阳摇头说不能,刘公公便只能摇头叹息回去复命。

左少阳和孙思邈也告辞离开了,各自回家了。

左少阳回到家,乔巧儿她们三个都坐在大堂等着,姐夫侯普和姐姐茴香也得了消息赶过来,陪着等候。见他回来,这才都舒了一口气。

左少阳没有告诉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毕竟这涉及到朝廷高官的家庭丑闻,父亲刺死了儿子,而儿子又将父亲勒个半死,成了植物人。这等丑事只怕不能为外人道,如何对外发布消息,还得等朝廷研究了才能定,自己自然不能乱说,否则跟朝廷说的不一样就不妥当了。

茴香很好奇,探问怎么回事,侯普在衙门呆了很多年,心中很清楚朝廷的事情是不能乱来的,特别是涉及到高官。所以,不等左少阳说话,便先阻止了茴香:“不该打听的就别乱打听”

茴香立即醒悟了。

左少阳笑了笑,道:“细节就不说了,结果可以说,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杜淹的儿子杜寅死了,杜淹自己虽然有呼吸和心跳,但只怕永远都醒不过来了。”

“为什么?”乔巧儿奇道。

“因为……这个解释很难,你们可以理解为一种病,让他无法苏醒就行了。”

这样说了之后,反倒让几个人更是迷茫。

各自回屋休息之后,左少阳把那个匣子拿出来又慢慢地仔细地一本本研究,连封皮有没有夹层都仔细看过了,却还是没有能发现什么端倪,这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匣子书而已。大失所望,把这匣子书放在了箱子里。

第二天,朝廷对外公布的消息下来了,称杜淹患了一种怪病,沉睡不醒。杜淹的儿子杜寅则病重而死。对二人之间的骨肉相残却只字不提。

宰相杜如晦来探望过几次杜淹,见杜淹不死不活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始终不能苏醒过来,连左少阳都不能治愈,这样的病简直怪到了极点,不禁心中黯然。

他自己的病也越发地沉重了,咳嗽之中带的血色也是越来越浓,痰声也越来越重,左少阳找他看过几次,发现他的肺痨越来越严重,警告他如果再不让自己救治,只怕命不久矣。

杜如晦却还是死咬着不肯服用那胎衣做的药。左少阳无奈,又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就此死去,便用其他的药给他医治,尝试能拖延他的性命,可惜,他的病非胎衣不能治,其他的药甚至连延缓都不能。

孙思邈也劝说了杜如晦,他还是不听,连皇上的圣旨他都可以抗拒,自然是别人的话也听不进去的了。左少阳也不敢骗他,因为要是采用欺骗的方法给他治病,就算治好了,只怕他将来知道了也会自杀的,以他的性格来看这个难保,而且,治疗手段必须给病人透露,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治病方面不能搞神秘主义。

父亲左贵和母亲梁氏终于来到了京城,老家的田地宅院都托付给亲戚照看了。

左贵夫妻得知儿子左少阳当了五品高官,笑得合不拢嘴,又给祖宗敬香还愿。

恒昌药行在京城开设了药铺,开始大量生产新发炮制的附片,不仅是京城的各个药铺医馆,就连四周的州县也都来他们那进货,生意非常的红火。

祝药柜替左少阳从各地购进的唐朝那时候还没有作为药材使用的新药,现在是一分为二,适合南方种植的,就移栽在南方合州的,就栽种在合州。而适合在北方栽种的,便移栽在左少阳家宅后面的宽阔的药圃里。已经大部分移栽过来了,苗佩兰一天忙到晚,都在照顾这些药材,而白芷寒则在空地上种了不少鲜花,花香四溢,花团锦簇。

赤脚医馆京城三个馆的工作开展很顺利,这项工作在全城成了茶余饭后言谈的主要内容之一,都是夸赞这给了贫苦百姓新生命。对基金会的主要赞助人杜淹的“遭遇”都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左少阳决定将京城的工作交给马周,而自己准备去苏州创办赤脚医馆分馆。其他三个医馆的创建工作已经在开展,自己这边还没动静,实在是说不过去的。现在父亲母亲都来了,家里也有人照顾了,而杜淹又成了植物人,杜寅也死了,对他来说,天下太平了,便可以放心地离开到苏州去开办义诊医馆了。

第496章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左少阳从总馆领取了启动资金和苏州那边皇上赏赐田地的相关手续,便要启程出发了。

因为这次是去公干,而且开办之后走上正轨就回来,不带妻子乔巧儿。苗佩兰要在家里照顾新开辟的药圃,无法分身,所以随同的,只有奴婢白芷寒。

但是,孙思邈却打算带着几个徒子徒孙一起跟随左少阳去苏州,他现在想的,便是跟在左少阳身边,看他行医,好学习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

左少阳自然不好拒绝,跟孙思邈商量之后,从他的徒弟中选定了五徒弟守通子作为苏州医馆的掌柜。这人医术高明,而且也善于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务,是个当掌柜的料。

一帮子徒子徒孙都想跟着去,孙思邈自然不方便都带着,只带了二儿子的徒弟真渊子跟着。这真渊子四十多岁,是个老江湖,为人机敏,善于跟各种人打交道,路上可以帮着处理一些打尖住店之类的俗事。

左少阳带着白芷寒,孙思邈带着徒弟守通子、徒孙真渊子,一行五人,分乘四辆车出发,其中一辆车是装载行李的。左少阳和白芷寒坐一辆车。

一路无话,不一日,来到了江南苏州。

左少阳跟孙思邈到衙门办理了田产过户手续,因为有皇上的圣旨,户部早就下公文通知了苏州衙门,所以办理手续进展非常的顺利。

左少阳虽然只是个散官,但到底是从五品的官,特别是皇上都捐赠了田地,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当晚,苏州刺史设宴款待左少阳和孙思邈,让城里有名的富商名流豪绅作陪。

酒宴之上,刺史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又让左少阳作了发言,然后,名流乡绅们纷纷上来敬酒,一个个马匹拍得山响。

唯独负责户房的司户敬酒时,一声不吭,只把酒喝了,便闷闷地坐在了哪里。

左少阳很是奇怪,端着酒杯过去敬酒,那司户也只是浅浅地饮了,也不多说。左少阳越发觉得奇怪,趁着名流豪绅们开始给刺史大人敬酒,并相互敬酒,左少阳端着酒杯又给他敬酒,然后顺势坐在他旁边,低声问:“司户大人,我见你闷闷不乐的,是否对我们这赤脚医馆,有不同意见?”

那司户忙拱手道:“哪里,这等惠民的法子,老朽如何能有意见呢?只是,苏州乃是鱼米之乡,民众殷富者众多,贫苦百姓很少,只怕你开设的赤脚医馆,没什么病患来哟。”

左少阳皱了皱眉,这位司户是专门管理赈灾济民的,相当于现在的民政局局长,他对全州的贫苦人家的数量那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他现在这么说,应该不是是说谎。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当时是鱼米之乡,就算遇到大灾年,他们也能做到富足。而且,这一带的人做生意的很多,大把地赚钱,所以相对而言,本地人家的确是很少有连药费都掏不出来的贫困百姓的。这一点在他们进城之后所见所闻得到了很好的见证。

左少阳道:“这一点我已经感受到了,不过,皇上赏赐的田地就在苏州,我们不在这里开,却又到哪里开去呢?”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们这医馆不是赚钱的,而是给贫苦百姓治病的,所以医馆要开在贫苦百姓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田地的旁边。田地生产粮食可以卖掉,换了钱到需要的地方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皇上只把田地赏赐给了你们,并没有要求你们在哪里开办医馆,所以,在那里开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决定。”

左少阳听罢,频频点头:“此言有理,以大人之见,开在何处为宜?”

“具体我也不好说,因为整个江南都比别的地方好,普遍都是这样,就算有穷人,数量上也比较少,穷困程度轻一些。而山区,贫困程度明显要重很多。我搞了十多年赈灾济民,这点感受还是有的。”

“山区?我们老家合州倒是山区,贫苦百姓也很多,但是,那里地方我们已经决定让其他人去了。

“天下如此之大,难道只有合州才有山区不成?”

左少阳起身长揖一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多谢”

这一声声音很大,在座众人都一起望了过来。刺史笑问怎么回事,左少阳把司户的话说了,刺史点头道:“此言倒也不差,说实话,会长要把赤脚医馆放在苏州,对苏州穷苦百姓是一件好事,但是,相比而言,全国比苏州更需要这个的地方多了去了。会长在穷困山区开办这样的医馆,的确比在我们江南开办更有意义。”

其实,这一点对这些富商名流来说都是这样看的,只是不方便说出口,现在刺史大人都说了,自然是随声附和连连表示赞同。

左少阳望向孙思邈,见他也是频频点头,便道:“刺史大人的建议非常好,不过,既然皇上把苏州的田地捐赠给我们基金会,那这个赤脚医馆就应该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