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农家考霸)-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松仁呵呵一笑,只可惜这段时间他夜不能寐瘦了许多,看着也不像是以前那么和善了,不然笑容肯定很像弥勒佛:“赵大人有所不知,大周朝的税收虽然不错,但一年年的朝廷的支出也不少,您这几日仔细看看就明白了。”

    赵九福一开始还想着,是不是在先帝期间,李松仁玩忽职守贪污枉法,所以才让国库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但等他仔细的一笔一笔核对下去,去有些无奈起来。

    不是因为这些账目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而是这些账目实在是太正常了,以至于他翻来覆去的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来。

    如果李松仁做假账能做到天衣无缝的程度,那实在是让赵九福佩服了。

    事实上,在看到大周朝的大头支出之后,赵九福就知道自己怕是错怪了这位李大人,李松仁或许是私心多,嫉恨贤能,但在户部这一亩三分地上头,还真的没有以权谋私。

    只因为这账目里头明明白白的写着,大周朝国库的支出,除了军费等大头之外,最大的支出,并且年年递增的一个支出项目,居然是对文武百官的奖赏。

    是的,先帝实在是太大方了,以至于只要是看的顺眼的人就大大的赏赐,逢年过节大手一挥赏,做出任何的功绩也是大方的赏赐,这倒是也罢了,他还对老臣和宗室十分宽容,每一年的赏赐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按理来说,皇帝自然是不缺这么点银子的,所以先帝上位这些年一如既往的挥霍,这一点赵九福自己也是受益者,当年他做出一点成绩来之后,皇帝的赏赐可十分的丰厚。

    别的不提,他们现在住的那栋三进的宅子,在京城那个地带,没有了两千两的银子是下不来的,要知道这只是皇帝不算特别丰厚的一次赏赐。

    赵九福翻着账目,从头至尾的看了一遍,尤其是看到闲散宗室每年能拿到的赏赐的时候,心里头甚至开始有些羡慕嫉妒恨了。

    先帝自己的亲兄弟其实活下来的没多少,但这些亲兄弟的子嗣活下来的却不少,先帝上位之后一心想要当一个仁慈的君主,对于这些侄子侄女十分的宽容。

    他这一宽容倒是给现在的皇帝留下一个大麻烦,这些赏赐单看一个就不少,全部的累积起来可不就是一笔大数目,要知道一年到头的节日可不少,一年下来可不就是一笔让户部头疼的大数目,一年年的吸干了国库的血。

    看到这里,赵九福几乎可以想象新帝上位之后的头疼了,他若是继续赏赐的话,这个基数只会越来越大,但若是一下子都暂停了,那么这些宗室明面上不敢说,私底下肯定会抱怨这位新帝刻薄寡恩,要知道这里头不少都是新帝的长辈。

    就拿赵九福自己来说吧,当年他得到赏赐的时候也是十分高兴的,即使他不注重银钱,但那代表的是一个颜面,是皇帝的信任和重视。

    以赵九福对新帝的了解,他恐怕还真的会不要这个面子,而为国库省下一大笔钱,不过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之前新帝已经花出去的钱,那肯定是收不回来的。

    而更加糟糕的是,按照大周朝的常规,新帝登基上位之后的第一年,肯定是要大赦天下外加免税的,所以这一年的税收只怕会创新低。

    这般一来,原本还能打平的账目数据,现在就打不平了,说不定到时候还会产生负债,当然,这一年从皇帝崩丧,新帝登基到太后皇后的册封典礼,都没少花钱。

    赵九福不知道内库的情况怎么样,但现在国库的情况确实是不大好,尤其是现在临近年关,人人都以为户部的钱是最宽容的时候,谁都向来要多申请一些。

    今日是兵部尚书过来坐一坐,明日是刑部过来说说话,后日就是工部,一个个的没有个喘气的时候,看着笑眯眯,其实都伸手朝着赵九福要钱呢。

    李松仁倒是好,直接将这个烂摊子扔到赵九福头上,别的不提,反正他是不打算出面了,但凡是见着人都打哈哈,还直接说道:“这事儿归赵大人管,你去找他就是。”

    赵九福有合理的理由怀疑,这位是不是就在这儿等着自己呢,要不然的话之前怎么就交接的那么顺利,感情他也知道后头的事情不好处理。

    赵九福在琼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这么一段岁月,那时候地里头的收成还没起来,红糖的交易也还没打开,整个琼州府都是捉襟见肘的,想要免费帮老百姓做一个疫病检查都得往死里头挤银子,实在不行了,赵九福就只能厚着脸皮问城里头的富裕人家要。

    当然,这个要是有讲究的,他总不能空口白牙的就让人家把钱拿出来,虽说有一个闽文乐意配合他一下,但谁家的钱也不是大水飘来的。

    或许有些人心善,也愿意拿出钱来救助一下老百姓,但这不是长远之道,后来还是赵九福想出了一个法子,将还未打开市场的红糖拿出来跟他们做交易,这些人精尝过之后都知道红糖的好,晓得以后是肯定会赚回来的,这才手松了一些。

    比起那时候,赵九福现在却更加的无计可施,毕竟他现在是户部左侍郎,与琼州知府截然不同,那时候他是父母官,与商人做一些交易不损害百姓的利益就无伤大雅,但他现在要是敢给下头的商人大开方便之门的话,恐怕皇帝就容不得他。

    只是怎么看着国库的钱都不够用,赵九福苦恼万分,一开始那些上门来要钱的人还收敛一些,后头也不知道谁透露了消息,知道户部的银钱怕是不够用了,一个个便催命似的来要钱,生怕自己来晚了,到时候钱就被旁人先领走了。

    就像是刑部,直接让朱玉鑫过来了,这位来了先拉着赵九福喝茶,喝完了几盏茶,叙旧的差不多了,才开始上了正题:“哎,人人都说兵部重要,是,他们要保家卫国,总不能亏待了将士,但这么多年来边关安宁,这一年年的军费却丝毫不少。”

    其实这是朝中大部分人的想法,觉得大周朝安定了这么些年,匈奴人也老实的很,军费这一项的支出是不是需要削减一下。

    只可惜老皇帝那时候为了面子不答应,新帝又十分重视边防,更加不会同意,就是赵九福也不会答应,再穷也不能苦了边疆,一个国家若是军队虚弱了,那这个国家才会完了。

    朱玉鑫瞧了一眼赵九福的脸色,话题一转说道:“得,兵部咱比不上,但刑部掌管着天下正义,是天下刑罚之本,若是刑部乱了的话,岂不是要天下大乱,那时候百姓的公道怎么办,大周的公道怎么办?”

    赵九福算是明白他的意思了,苦笑了一声说道:“朱大人请放心,户部就算是艰难,也不会断了六部的支出,您这是打哪儿听来的谣言,却别信就是了。”

    朱玉鑫被他戳穿了想法,嘿嘿一笑说道:“这不是人人都说先帝一去,连着几场丧事喜事弄得国库空虚,我这才有些担心。”

    赵九福却只是微微皱眉,淡淡说道:“合情合理的支出,户部自然不会拦着,只是今年的税收还未查验完毕,这才迟了一些。”

    说完这话,赵九福看着朱玉鑫笑了:“朱大人也是知道的,我回京路上耽误了两个月,这才弄得户部进展慢了一些,这倒是赵某人的不是,我在这里向你先赔个罪。”

    赵九福这么说,朱玉鑫倒是不好意思再提了,连忙说道:“得了,我还能不信你,再说每年都是年前结算就好,这也不算太迟。”

    赵九福笑着送走了朱玉鑫,心里头倒是有了主意,一直这么拖着确实不是事情,反倒是容易产生谣言,到时候更加不好收拾。

    就像是他说的,合情合理的支出是不能削减的,一旦削减就会影响到各部的公务,在这一点上赵九福压根没有削减的意思。

    不过有些人倒是可以削减一下,赵九福眯了眯眼睛,回头看了一眼李松仁的屋子,心中想着此次谣言的产生有没有这位大人的手笔,转身却递了进宫的折子。

    skbshge

请你节约() 
赵九福与皇帝说了什么无人知晓; 只是等他再一次从宫中出来的时候; 表情显然比进去的时候轻松了许多。新帝的严厉让朝中无人敢跟御前的那些人太过于亲密; 这一点与先帝时期截然不同; 自然也没办法知晓赵九福到底为何求见。

    只是隔了几日的小朝会上; 大约是户部的不作为让六部和底下的人都心生疑虑,当庭便有人出列发问:“启禀陛下,依例今年的军费也该到时间了,户部这边还没有动静; 也不知道是不是赵大人初来乍到,还未弄清楚账目?”

    首先发难的还是兵部; 倒不是兵部尚书难说话,而是前几年便有人要喊着削减兵部的支出,这位尚书大人敏感的很; 生怕新帝上位之后脑子一抽; 真的将兵部的军费削减了; 真要是这样的话,他怎么对手底下的那些将军们交代。

    兵部尚书一站出来,有人带头自然就有第二个,随后吏部尚书也开口了,吏部尚书陆盛明能历经三朝而不倒,可见他的厉害之处,此时老大人眯着眼睛说道:“顾尚书此言差矣; 户部尚书是李大人; 你指着赵大人又有何用; 不过户部今年的速度确实是不如往年,还是说李大人年老体衰,已经不堪重任了?”

    这话倒是有趣,看起来像是帮着赵九福解围,却扎扎实实的刺了户部一下,又把差点就把自己藏起来的李松仁也拉出来鞭笞了一番。

    比起脾气耿直的兵部尚书,这位吏部尚书显然笑里藏刀,赵九福曾听闻这位陆盛明尚书与李松仁有龃龉,现在看来可能不假。

    兵部吏部都开口了,刑部的康亲王笑了笑,也跟着说了一句:“户部如何本王倒是不管,只是给一个准话大家也放心一些。”

    新任的礼部尚书这时候也磨磨蹭蹭的说了一句:“可不是吗,别的不提,今年是陛下登基之后的第一年,总不能寒碜了吧。”

    工部尚书吕靖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