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惟德挑了挑眉,问道。

    八闽粮庄之事,孙惟德也是听到过一些风声的。

    闽地虽然盘踞着不少名门世家,但孙惟德在闽地也是有些门生故吏的,因而也略微知晓一些那边的情况。

    也是因着知晓闽省那边情况不妙,他才这般介意那季铭把顾云浩调任到闽省清吏司。

    这分明就是那季铭见着闽省水深,想要借着顾云浩这个小徒孙,将他这个右相拉下水去嘛。

    “这些日子,弟子一直在清理闽省的田地,按着立朝之初的记载,闽省共有田地一万一千余万亩,然而按着这几年的税入来论,闽省却是连仅有耕地五千余万亩的洛省都是不如了。”

    说到这里,顾云浩目色一紧,说出了心中的猜测:“师祖,自建朝以来,我朝历代君主皆是鼓励农桑,闽省之地,也并无什么天灾人祸,且百姓新开垦的荒地不少,却是税入一年不如一年。以弟子所见,闽地之事,必然不小,瞒报田地数额,只怕是令人心惊。”

    “闽地世族颇多,你有何以认定,乃是因着徐景的缘故?”

    听了顾云浩的话,孙惟德也是暗暗乍舌,他确实没想到闽省的情况已经糟糕到这个地步,若真是因着徐景的缘故,那徐景此人,果真是可论为‘国蠹’也不为过。

    “弟子让仆人扮作粮商,去暗暗查探了八闽粮庄的底细,方才得知,八闽粮庄,仅仅是徐景名下产业之一,另有一汇丰粮庄,亦是徐景的产业,这两大粮庄,几乎是控制了闽省及周围两省的粮价。”

    顾云浩继续说道:“而且,这两日来,弟子在户部翻看闽省去年新呈上来的田地登记簿子,细查之后,发现不少问题,纷纷指向徐景。”

    “你预备如何行事?”

    对于顾云浩的判断,孙惟德自然是相信的,但却也担心这个小徒孙太过年轻,还未经历过真正的官场倾轧,遂又道:“若是出手,便得一击即中才行,不可给人留下退路,否则后患无穷。”

    “弟子明白。”

    顾云浩亦是一脸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即却是神色一正,说道:“师祖,季阁老既然对内阁的位置有了旁的心思,您是否也是要有所准备才好?”

    闻言,孙惟德亦是目色一闪,款款地吃了口茶,方才出言。

    “正当如此,季铭那老小子,最近也是太张扬了点。”

第160章:弹劾() 
这日;适逢五日一次的大朝会。

    虽然刚入夏不久;但天气却已经是燥热非常。

    今年这个夏天;暑热似乎比往年要严重许多。

    太和殿乃是帝王将相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自然是非同一般;早在入夏之后;殿内便放置了十二口彩瓷的大冰盆。

    今日;这十多个冰盆皆是装好了冰块,另外每个冰盆处,便有两个小黄门放风轮;为这大殿内降温。

    开玩笑,这里站班的那可都是朝中正五品以上的文臣武将。

    这里的人,可谓是把控了整个华朝的权力和命脉;所享受的待遇;自然也不是寻常可比的。

    当然,在太和殿外站班的官员们却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不仅没有冰可用;还得盯着日头站着。

    本朝官员众多;因而定下制度;每每大朝会时;正五品以上官员于太和殿内站班;而正六品以上官员于太和殿外站着。

    虽然殿内官员的品阶分布较多,但在于京中而言,正五品以上的官员;一共却是仅四百多人;但六品官跟从五品的官员,却也是有将近五百人。

    因而,即便这殿内站着数百人,但这太和殿外,亦是有不少人要顶着日头等散朝。

    顾云浩调任户部之后,便自从六品官员升到了从五品。

    因着官阶的变化,他自然也是要参加大朝会的。

    此刻已经快到巳正时分了,整个太和殿在烈阳的照射下,温度也开始慢慢地升了上来。

    一般而言,大朝会之时,基本都是走个程序,群臣基本都是讲奏折提前递交了内阁,朝会之时,若无什么重要之事,官员是很少奏本言事的。基本上都是含糊一会,再由皇帝发言训话一番,便直接散朝。

    可以这么说,大朝会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处理政务,而是相当于一个定期的仪式,是为了彰显帝王威严,体现君臣之礼的一个方式罢了。

    真正以处理政务为目的,却乃是只得各部门正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内阁大佬们参与的小朝会。

    对于此,顾云浩觉得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特别是对于他们这些官阶较低的人来说,真的是求之不得。

    要知道朝会之时,那基本都是元化帝跟那些大佬们的对话商议,一般的寻常官员是根本没机会说话的,更何况他们这些正五品以下,只得在殿外露天站班的官员们了。

    殿外站班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须知只要是大朝会,他们都得规规矩矩地立在太和殿外。

    天气好还则罢了,若是遇上雨天,也只得傻乎乎的站在那里淋雨了。

    因而,每每大朝会,对于这些低阶官员来说,并非是什么好事,反而更似一种煎熬。

    当然,如今天这样炎热的天气,那自然都是在盼着早些散朝了。

    只是今日的顾云浩,却是与旁人有着不一样的心思。

    此刻,顾云浩抬首看了一眼头顶上的烈日,虽然面色一如往常般平静,但衣袖中的双手,却已经是早早的便紧握成拳。

    他的额上已经汗水涔涔,官帽的帽沿处,已经带着几分湿润之感。

    现在的他,心里是焦急的紧。

    这般久还未散朝,也不见有什么动静,也不知殿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太和殿内。

    元化帝萧穆言靠坐在龙椅之上,看着殿内的一应文武官员,心中却是升起一股烦闷之意。

    近些日子以来,新政之事一直是放在他的心上。

    但是随着新税法推行的这些日子来看,元化帝却是有些失望了。

    虽然各地人口清理之事颇为顺利,但税改最根本的田地,却是到现在都还有许多地方理不清楚。

    特别是闽地、淮江流域及蜀地等田地肥沃、盛产粮食的地方,即便是用上了户部新建言的易地丈量之法,却还是有些不对劲。

    不仅是田地数量与每年的税入对不上,就连当地的田地登记薄也与开国之初的记载有些对不上号。

    身为帝王,萧穆言自小便接触这些朝政,当然一眼便看出了这其中的缘由。

    多半是一些豪强权贵以势压人,即便是在朝廷处置了王守明之后,仍是不以为意,继续动用手里的权势,压迫地方官员,为其瞒报田地产业。

    在这个时候,仍然能让地方官员为其隐瞒,可见这些人的权势滔天,必然是朝中掌权的重要人物。

    萧穆言冷冷地扫了一眼立在前排的正三品官员们,心中只觉气闷不已。

    这些人实在可恶!

    受皇家天恩,得以手握大权,如今在朝廷如此高压之下,非但不收敛不收手,反而动用手中的权力,继续与朝廷对着干。

    作为帝王,萧穆言自然是不能忍受这样的事情。

    毕竟,严格来说,那些无视朝廷法度政令之人,其实也算是在挑衅他身为帝王的威严了。

    若按着自己的情绪来说,萧穆言真是恨不得直接下令都察院跟刑部彻查这些事情,将闽地跟淮江流域,以及蜀地这些破事查个底掉,直接将那些胆敢无视朝廷政令的人都‘咔嚓’一刀给砍咯。

    但于理智上,萧穆言却知道此事并不能如此办。

    在有了湘省王守明一案的警示之后,仍然还敢瞒报田地,必然不是一般的人物。

    那必定是守旧派中的实权人物。

    若真的是彻查了,只怕牵连的人不少,假使都处置的话,说不定便会引起守旧派对新政的抵制。

    对于这事,元化帝早已私下与季铭商议过。

    两人皆是认为,在如今这个阶段,对于守旧派,还是需得尽量安抚才是。

    若真是有的人行为过分,但也是不可波及太广,只需杀鸡儆猴便可。

    不过虽然心中有了决断,但是在今日问及户部税改之事,进度却是与他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这实在是让他难以压下心中的怒火。

    “陛下,微臣有一事禀奏。”

    因为心中不悦,萧穆言训斥了户部一番,偶尔又对着群臣发了一通脾气,正准备起身散朝,这时却见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陈元华出列道。

    都察院乃是一个正二品的机构,都察院的官员大多都是御史言官,其任务便是监察纠劾百官。

    本朝广开言路,这些御史们历来胆子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地方官吏,只要不遵法度,御史们想来直接开口就是怼。

    而这个左副都御史陈元华,乃是正三品官员,是都察院的大佬之一,自然更是没什么顾忌,当下便将一奏本递呈了上去,随后俯身下拜。

    “启奏吾皇,都察院近来查知,礼部左侍郎徐景,勾连朋党。威迫地方官员,大量瞒报田地,逃避朝廷税赋,闽地之田,十之有六,皆乃为徐景所有。”

    说到这里,陈元华目色一紧,继续道:“徐景通过名下两大粮庄,从而操控闽江数省粮价,于每年青黄不接之时,翻倍抬升粮价,从而造成数百万百姓生活困顿,典卖家产买粮。”

    “此外,微臣亦是闻言,徐景借由礼部左侍郎之职,不仅于各省乡试之时从中渔利,还大胆泄露会试考题,从而收受贿赂,操控会试取士,如此胆大妄为,无视朝廷法度之人,还望陛下下令彻查。”

    此时,萧穆言已经拿到了陈元华的奏折,当下一边听着陈元华的奏言,一边翻看手中的奏折。

    待陈元华言毕,萧穆言方才粗略的看到奏折的第二页。

    虽然只看了两页,但萧穆言眼中便已是一片冰冷。

    这个徐景

    在即位之前,萧穆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