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香府第 作者:韶词-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母,不知父亲讲的可对?”说罢又定定看向孟老太太。
    这话没差没错的,孟老太太淡定的点点头,示意孙女继续。
    见没人反对,宜珈深吸一口气,连珠炮似的发言了,“孙女听从父亲教诲,平素苦读我大乾律法大纲《万历会典》,孙女记得《万历会典》中有云:大乾亲王可纳妾十名;郡王婚后年满二十五未有子嗣育,可纳妾两名,三十无子,再纳两名;一干官员士族皆有规定,六品至四品官员年过四十无子,方可纳妾,限额三名。再者,若发妻生有嫡子而纳妾,则妾室生不得入族谱,死不得入祖庙,庶出子女一律充作奴才仆妇。祖母,不知孙女背的可对?”宜珈掷地有声,嗓音清脆,双眼直勾勾盯着祖母,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整个屋子里鸦雀无声。
    被点名的孟老太太听得脸色几变,呼吸短促起来。宜珈所说的确不假,大乾律法中对宗室官员的妻妾规定也确实如此。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京城里的贵族大半都对这条律例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能守身如玉对着糟糠之妻一辈子的男人能有几个?这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古代,有名有权又有钱的人物哪个不风流?一直充当摆设的规矩如今让孙女翻了出来,孟老太太一时还真不知道怎么反驳,说《会典》里写错了?当朝大儒孟家老太爷都不敢的事儿老太太一个妇道人家又哪来的豹子胆。承认《会典》里写的是对的?那不是当面抽自己一嘴巴子,儿媳子女双全,佟姨娘是老太太送到儿子房里的,如今又怀了孕,说老太太存心找媳妇麻烦都是轻的,往重了说就是她倚老卖老,不懂规矩,视国家律法为无物。
    所以说,宜珈的这个难题出的让老太太着实为难。一个六岁的女孩儿能想的这么周密深奥?老太太心里暗暗狐疑,一个眼刀剐向谢氏——都是你背地里教的吧!
    被误伤的二奶奶不做辩解,宜珈是为了自己出头,让老太太误会自己总比记恨女儿来的好。
    贴着谢氏坐着的宜珈敏感的发现了祖母的不满颜色,对谢氏的维护之情暴发,直挺挺地站了起来,对着老太太行了个礼说道,“祖母明鉴,宜珈所说出自《万历会典》第十六卷第三条,非受人教唆,若有怀疑尽可翻书查阅,看宜珈所说是否有误。”
    宜珈能记住这条规矩纯属巧合,一直认为古代男子风流成性妻妾成群的宜珈第一次看到这条律例时着实震惊了一把,古代版的婚姻法原来规定过男人无特殊原因需遵守一夫一妻制,本着以后老公出轨好翻法律出来维权的宜珈格外认真的全背下来,没想到提前给用上了。
    老太太恨得牙痒痒,却又不能发作,忍了半天只得夸了宜珈半句,“六丫头你书记的很牢。”
    识时务是宜珈的特长,心知老太太已到了底线的宜珈环视四周转移战场,最后将视线停留在三婶沈氏身上。
    六姑娘神色里一片肃穆,声音冷然,“吾母出自平鎏侯府,外祖乃开国元勋镇国大将军,外母系清河崔氏嫡系长女。母亲生有两子,为孟子六十二代嫡系四少闻谨和六岁闻诤。按大乾律法,婢女佟氏终身不得入我孟家家谱,佟氏所出子女尽为奴才仆妇。”说到这,宜珈停顿了一下,随后抬起双眼径直看向沈氏,“贱籍子女安敢称吾弟?!”
    贱籍子女安敢称吾弟?!这一句话镇住了多少人!是,孟宜珈是孟家孙女不假,可她也是当朝权臣平鎏侯的嫡亲外孙,清河崔家一脉传人!佟氏不过一介贱婢,所生子女怎敢与她比肩?
    沈氏被盯得满脸通红,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吃了这么多次口舌之亏她还是不长记性,如今败在一小姑娘手下,沈氏真是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心都有了。
    谢氏一直紧握着的手松了松,面上虽未带半分情绪,心里却是极高兴的,女儿为自己打抱不平她很欣慰,可如此一个聪慧过人、自尊骄傲的女儿更令二奶奶由衷自豪!连一直皱着眉头穷担心的大姑娘宜琼都不由地直了直后背,她和宜珈一样,血统尊贵不容人亵渎!
    倒是一直在旁装壁花的七姑娘惨遭误伤,一张小脸青白交错,藏在袖子里的手哆嗦个不停,今天一下子意识到原来亲姨娘是贱籍,自己这个孟府七姑娘不过是个身份低下的奴才,孟宜珞遭受的打击太大,她简直要奔溃!
    谢氏注意到孟宜珞的神色不对,又看到对面的宜琏宜璐姐妹俩也微露尴尬,心中暗叹宜珈还是不够老练,虽然一席话将佟氏一系贬到了尘埃里去,可流弹碎片也击中了三房一脉,别忘了孟三爷也是不折不扣的庶出出身!
    “老太太,宜珈年幼无知,都是我这做母亲的没教导好,什么嫡出庶出的一通胡话。在我心里大哥儿和谨哥儿、诤哥儿一样重,老四老七也都是我的女儿,我疼她们不比宜琼宜珈少!”场面话说完后,谢氏吐了一口气,随即摆出一副严厉的表情,指着宜珈斥责道,“平时你父亲兄长教你的正经规矩你是一点儿都没学到,光记这些旁门左道了,今天要是不罚你,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翻天呢!”
    说罢,谢氏对着老太太直直跪了下来,硬声求道,“老太太,宜珈翻下此等大错,不念兄弟之情、手足之义,实为不孝!求老太太家法处置,让她知错认错,永不再犯!媳妇枉为人母,教出此等不忠不义之女,实在恬为人媳,求老太太赏罪妇一直休书,发还家去。”一番话毕,谢氏对着孟老太太恭敬的磕了三个响头,随后跪在地上埋头不起。
    眼见母亲跪了下来,宜琼和宜珈一骇,也跟着跪在地上左右求着老太太惩罚,宽恕谢氏。
    老太太见她们母女三人轮番求饶,虽有些被逼迫之感,但面子上圆了,台阶也找到了,孟老太太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亲自扶起谢氏安慰了两句,“孩子的好坏哪由你一个人定的了,你这话莫不是也指责老太爷和二爷教女不当?”谢氏赶忙摇头否认,老太太拍了拍谢氏的手,叹了口气抚慰道,“你当媳妇这么多年,尽心尽力,恭敬孝顺,我还能不知道么?要是把你发还回去,你让我再去哪儿找这么好一个儿媳、给二爷找这么个贤惠的妻子,给孩子们找这么个慈祥的母亲回来?你这不是要了我的老命了嘛?纯娘啊……”
    老太太一席话说的谢氏红了眼眶,哽咽着给老太太赔不是。
    眼见安抚了谢氏,老太太心知这孙女是重罚不得,只得做做表面样子,罚了宜珈抄写《孝经》三遍,一天不许吃饭。
    宜珈心里吐了吐舌头,抄书就抄书吧,上辈子古文还抄少了不成?
    这件事儿看上去到此就结束了,可这产生的影响却比她想的大得多——至少今天在场的孟家姑娘们出嫁后,心底都牢牢记住了六姑娘的这番话,并背诵默写给未来夫婿知晓,姑奶奶们的女儿们也秉承了她们姨母的彪悍思想,代代相传。
    而远的不说,当晚宜珈的豪言壮语就传遍了全府。孟老太爷听后认真想了想,吩咐奴才去后院传了话——第一,《孝经》抄写多加七遍,凑满十本!第二,过两天让六姑娘跟着三姑娘和五姑娘去孟家东林书院的分校——东林女院上课。前一条让宜珈泪流满面,后一条就让宜珈从地狱爬回天堂,她到上小学的年级了!
    要说孟家在京城的东林书院号称小国子监,凡在孟家书院里呆过的学生十有**能中个进士,虽然中举的年龄差异颇大。虽然孟老太爷自个儿没女儿,但自从大孙女降世以来就一直筹划着办个女院来教导孟家的闺女们,多年努力下东林女院如今已小有气候,孟宜琼等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回家等着嫁人了,老爷子规定,但凡年满十岁的世家贵女皆能入院学习,因着宜珈的特殊表现,老爷子这会儿开了后门——二奶奶,收拾包袱送宜珈上学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万历会典》是明朝的,借来用用。。。V文第一天,感谢大家支持! 
                  六丫上学
    谢氏得知宜珈要提前上学的消息后,马不停蹄的给女儿装备起来,笔是善琏湖笔,墨是屯溪徽墨,纸是泾县宣纸,砚是龙尾歙砚,文具齐全、质地精良,不过分奢华也不会让人轻易小瞧了去,课本之类的必需品更是不用说,照着五姑娘宜璐全套备齐了。
    书生除了书本之外,必须装备之一还有书童一枚,谢氏本想着女儿还小,培养心腹丫鬟为时尚早,可如今被公公一句话打乱了方寸——短短十来天时间让她去哪儿找个品学兼优忠心不二又聪慧机灵的完美丫头来?忙得脚不沾地的二奶奶急得嘴角都长泡了,最后只好从她娘家带来的家生子里挑了一直在她身边服侍的二等丫鬟杭白,暂代书童一直看着宜珈。敲定人选后的二奶奶歇了口气,拿出笔在备忘录上添了一笔——大女儿及笄礼后得记得给小女儿挑丫鬟!忠心可靠的奴才要从小培养……
    当事人孟宜珈抓紧最后的美好时光使劲倒腾,除了没能上树下河,花园子里竟是她揪突的花杆子。穿越女一弄就成的凤仙花指甲油怎么做来着?用来抓住男主男配胃的花瓣糕怎么搞来着?奠定创业基金骗取少女荷包的各色香水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宜珈的十万个为什么好奇精神和理工科背景培养了她动手实验的好习惯,虽然其结果往往惨不忍睹:满园光秃秃的花茎和老太太暴起的神经;一次性指甲油一罐——每次洗手附送一脸盆五颜六色的颜料水;还有致使七姑娘过敏全身长红点子的香露一瓶。最后还想出花招的宜珈被二奶奶武力镇压,得,老实预习功课去吧。
    鸡飞狗跳的除了宜珈之外,还有大房的母女俩。照理说,离及笄尚有一年之久的二姑娘宜琬理应继续去东林女院读书上课,可大太太却向孟老太太打了报告,申请领着女儿去大觉寺给她死了十五年的老爹诵经超度——离孟家大爷的祭日还有整整一百来天啊!
    大太太闵氏声泪俱下,又是思念亡夫一人在九泉之下无人祭奠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