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生之天雨花 作者:桂月迭香-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常泓饶有兴趣地把玩着,“接着念。”
    “泓哥哥,你一定忘记了谁是罗嬷嬷了,罗嬷嬷就是我爹带到凤阳去的那位照看我的老婆婆啊,她原来是个女侠呢,本事很厉害,贞儿已经拜她为师,开始学武功了。等再过几年,贞儿就可以亲自打跑坏人,不用别人帮忙了。”
    朱常泓听到这里,心里暗想,贞儿要是学了武功,万一将来见面,我堂堂一个纯爷们儿都打不过小贞儿,这脸可就丢大了,要不我也找统领高骞学两招去?
    “杭州这里的西湖很美,爹爹昨天休沐,带我去西湖上坐船,湖上有好多的莲叶,可惜现在莲花都开过了,要看得等到明年。我还在西湖边上买了好些小东西呢。泓哥哥,你看那个骑马的小泥人象不象你?我放在一个红木小盒子里,让人连信一起带去了。”
    朱常泓看着桌上的摆着的两个盒子,寻着红木小盒,打开盖子,里面果然有个小泥人,是个男童骑在马背上,高高地扬起头挺着胸,眉眼间满是得意之色,朱常泓哼了一声,嘀咕道,“才不象呢。”
    却是小心地将小泥人看了又看,摸梭好一会儿,才珍惜地摆在案头靠里的位置,刚放好又觉得不放心,又在小泥人两边都摆了东西,防着小泥人倒了。
    “泓哥哥,还有一个灰色盒子里是用贞儿的月钱给陆婆婆买的莲花饼,你拿去给陆婆婆,可不要半路上偷吃哦…就先写这么多吧,等七天后有了新鲜事儿,贞儿再写给你,仪贞于杭州松风阁…”
    流风念完了信,朱常泓还有些意犹未尽,“怎么这么短?”
    流风唯唯诺诺,心想,贞儿小姐一个两岁的小娃娃,能写这么多字已经很了不起了。公子您可还得亲笔回信呢,到时候怕是您的信比这还要短得多哩…
    朱常泓拿过那信来,细看了看,字迹果然是小仪贞的,不由得满意地点了点头,只是信上居然还有几个字不认识,着实让他有点没面子。
    抱起那灰色盒子,朱常泓就朝外婆居处走去,走到半道上,想起仪贞所说的偷吃一事,反倒在那四下无人之处,从盒中拿了一小块吃了,心中暗自得逞般的偷乐。
    其实拿到了陆老夫人处,陆老夫人也会让外孙子先挑来吃的,不过,孩子心态,越不让做的事做起来越是有趣,果然后来吃的都没有第一块香么!
    收信的时候很好很快乐,回的时候就相反了。
    朱常泓在书房里憋一整天,总算把回信的事搞定了。哎,身为潞王幼子,长这么大,还没象这般费过工夫哩!
    仪贞收到回信,打开一看,一整张白纸上只有廖廖几个字,还是歪七扭八的狗爬字,上面写着,“贞儿,泥人不像,不过我喜欢。这个图画的是我们两个,你看象不象。灯送你玩。”
    就这么一行就没了,下面是两个用墨涂成的大头小人,一人头上戴着冠,应该代表朱常泓自己,另一个带了朵花,想来是表示是仪贞了。
    无论是字,还是画,都是丑巴巴的,看来朱常泓真是遵守约定没有用旁人代笔了。难为他写了这么多字啊,还不知道要憋多久呢,仪贞想着小霸王纠结的样子就忍不住地要发笑。
    随信送过来的还有一盏七彩琉璃走马小宫灯,做得极是精致,大小也才一本书那么大,若是在里面点了蜡烛,那宫灯外层就会转动起来,琉璃上刻画的图案也会跟着动,投在外侧的光影也变化多端,煞是好看。
    仪贞也很喜欢这盏灯,将之挂在自己的卧房内。
    前两天她也收到了哥哥永正的信,永正不愧是开过蒙,苦读诗书的,写出来的句子文理通顺,情意深厚,洒洒洋洋两页纸都写满了。
    她也写了封回信,并一个小泥人寄去了。
    在杭州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趣,文武皆修之余,还能跟着爹爹到各地去游览风光,当然了,帅老爹是为了体察民情巡视政务的,要不怎么叫巡抚呢?
    跟着老爹的仪贞嘛,就是纯玩的。
    转眼间三年将过,小仪贞五岁了。帅老爹在杭州这三年里,名头比初来时更响亮了。原来帅老爹为官清正,明察秋毫,有他在江浙坐镇,那下面的官员自然都是小心行事,不敢有作奸犯科、贪污行贿,欺压百姓之举。
    而且帅老爹断案如神,有好几桩新旧案件都被老爹暗察暗访审出元凶,令案犯落网,为受害者伸冤,还无辜者以清白。
    象什么刘二假充佛祖案,妙莲庵少年失踪案,赵妾盗钗案,红绣鞋杀妻案等等,都在杭州等地广为流传,还有那好事者编成评书于茶馆酒楼间弹唱呢。
    这些故事自然也成了小仪贞跟朱常泓和永正通信的内容了。
    跟永正说这些倒也罢了,仪贞跟朱常泓写这些故事,倒也自有深意。
    虽然是明史小白,仪贞也依稀记得明朝的皇帝王爷素质普遍不高,有些皇帝十几岁了居然还不识字,有些呢则迷上了当木匠的活儿,要不就是宠信阉人公公什么的,若非这些不称职的皇帝王爷们,明朝也不会灭的这么快,让满清夺了汉人江山,天下人都剃发易服,成了满人皇室的奴才啊…
    如今仪贞每封信里加一点关于民间的真实故事,也是希望朱明皇室里能少一个脑残,多一个明白人。
    




☆、二九 左门往事历历数

左老夫人苏氏当年和老太爷左彝成亲多年都没有子息,苏氏彼时已经年过四十,眼看生子无望,想着左家也是湖北世家名门,哪能到她这儿断了后,便忍痛劝着老太爷纳个妾好生个儿子继承香烟,左彝却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天注就。道是妾室入门,家乱之始,无论如何也不肯纳小妾通房。
    苏氏见此法不通,想着诺大家私,却无后代继承,倒不如眼下拿出来多做善事,也为左家积些功德。左彝听了也大为赞成,于是左家修桥铺路,烧香建庙,严冬施寒衣,灾年设粥棚,在襄阳算是有名的积善人家。
    这样过了几年,没想到四十多岁的苏夫人居然某一日恶心呕吐,请了大夫来看,却是有了身孕,老蚌生珠,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正是左维明。有了儿子傍身,夫妻两个都是喜出望外,心满意足了,谁知这好事成双,过得两年,苏老夫人又有了身子,第三年生下了次子,取名致德。
    苏老夫人以高龄之身,育得两子的故事也因此被当做善恶有报的事例还在襄阳城中传诵了许多年。
    不过左家二爷致德,小仪贞这当侄女的都没有见过。
    原来苏老夫人的兄长苏佩,也是个悲催的,年过五十了一儿半女也无,有一年到妹子家中作客,见妹子家俩小儿玉雪可爱,尤其是那老二致德,年方五岁,乖巧机灵,就打起了主意,想着妹子好容易生下的孩子,跟她说定是不肯,倒不如跟妹夫去磨,左彝这人重情义,爱面子,说不定还能有戏。
    于是趁着和妹夫喝酒的时候,苏佩借着几杯酒下肚,将自己年过五十,却还没有一儿半女承欢膝下的苦情说得那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什么每到年节时,就自己老俩口枯坐相望啊,什么梦里见生了孩儿,醒来发现却是梦一场不由得心下惨伤啊…
    见大舅兄一把年纪了哭得老泪纵横,左彝顿起恻隐之心,也想起数年前自己老俩口没儿子时的恓惶来,再加上酒意发作,眼花耳热,就答应了把老二过继给苏佩,苏佩这老狐狸正等着这句呢,随身还携带着过继文书,赶忙拿出来就让妹夫按上手印。
    等苏氏得知了这消息再反对已是迟了,又因是自己亲兄长,想着他家没个孩子也确实难过,便忍痛将老二让苏佩带走了,小致德到了苏家,苏舅妈见了也很是喜欢,爱如亲生,当做心肝一般地疼着。
    这苏佩年纪虽老,心眼反是更多,生怕妹妹一家反悔,再把儿子要回去,麻溜地谋了个外地的职位,一家三口都搬去,与左家数年也不得一见。
    本来若是左致德长大,为苏佩老俩口养老送终也算是美事,可惜世事无常多变化。致德不过十三四岁的时候,苏舅妈病故了,苏佩日子过得孤单,不免生了心思,遂纳了个年轻姨娘进府,临老入花丛,梨花压海棠,竟然被那姨娘的枕头风,哄得心思糊涂起来,想着姨娘水葱般人儿,自己夜夜耕耘,未必不能再生个亲子出来,何必要外姓血脉当儿子?
    遂把待养子之心,渐渐地淡了,家事也由姨娘作主,致德在府里的生活,倒是一天不如一天。可惜苏佩打得算盘精,却也挣不过老天有命,还未生出儿子,便亏了身子,一朝病故,事发突然,连身后事都没来得及交待。弄得家事一团乱,苏家族人都看着这偌大的家私眼红,想着致德是左家人,岂能将这注苏家财产偏宜了他一个毛头小子?便推出一个苏家远房侄子,年纪已经过二十,为人狡滑,让他当苏佩的嗣子,再把致德赶回左家去。
    苏府一团乱时,正好赶上维明上京赶考,顺路探望舅舅,见了苏家这些烂事,也不稀罕那苏家留下的财产,全部都交由苏氏家族处理,只是拉着那嗣子,让到衙门去把过继文书销了,还给了嗣子一笔银子,道是这些年来苏家养育左家二爷的抚养费用,从此左苏两家算是交割得清楚了。
    左维明当下干净利落地带了二弟一同进京,考试完便回了左家,那时致德已经十七岁,性格都已经养成,因在苏府有几年无人教管,性子散漫,耳根子和苏佩一般,也有些绵软。回到左家不过数月,就和那浪荡子弟混在一处,去逛那秦楼楚馆,幸亏被左维明及时发现,教训了一顿,想着早年间苏舅爷已经给他订了亲事,不如让他赶紧成亲也好收收性子。
    左维明便让管家打点好聘礼,把二爷送到订亲的那家成亲,本地风俗,女婿可在岳家成亲,成亲后数月甚至一年,都要在岳家住,等过了这段时日,夫妻间磨合得差不多了,再带着新娘回夫家。当然能如此行事的,一般都是岳家阔绰,且小姐为家中娇养的,若是那穷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