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01-番外1-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夫人一听就先笑起来,让人道:“快去请老侯爷去,有一位毅将军,又来一位闵校尉。”方氏不由自主地在申氏怀里抱着的朱学身上看一眼,申氏不能不微皱着眉看一下方氏,二嫂平时也不错,就是这样的时候不好。

    这个时候看我们一眼,是在说我们以后是什么吧。朱学长大以后不用问了,也是跟朱明朱辉一样,是在世子后面当跟班儿,就象是朱明朱辉跟在王爷身后一样。

    方氏这样的一眼,让申氏很是不舒服,决心从小儿就好好教导朱学,至少要高中的比朱辉要高中才行。再说取的这个名字申氏也不满意,老侯爷取这个名字是:学而时习之的意思。也是有盼着朱学是高中的含意。

    可是不认识字的人听起来是什么意思?朱学?跟着谁学才是。昨天王爷对着自己的孩子们摆规矩,毅将军顶了哥哥一句,让王爷听到立即就教训。这样的世家里,做弟弟的怕哥哥是应当的,怎么想朱学以后是只能跟在几个哥哥身后了。

    申氏有孩子的欢喜,被方氏这一眼扫得干干净净,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一下,在我们三房里,朱学是长子。不过朱学的排行是第五,人称五少爷或是五哥儿。在朱宣这一房里是怎么也大不了。

    外面来了老侯爷,正和几个天天来陪的人在说紫砂壶,听到王爷回来,就赶快过来 ,太夫人是一早说的,如果早回来就家庙上去。

    一进门就听到这个好消息,方氏和申氏看着公公婆婆两个人,从昨天开始笑到今天,今天再接着笑,正确来说,是从接到王爷大捷的消息就觉得开心。

    再看看怀里的朱学,申氏刚才的要让朱学长大后如何高中的心情突然就没有了,再怎么努力,也是不能和王爷相比,这一家子的风水都集中到王爷身上去了。至于大嫂,那个人人羡慕的大嫂不知道哪里修来的好命。

    族长夫妻对着太夫人还会说一句:“问一问沈王妃顾不顾及王爷的脸面,”等到真的见到坐在王爷身边的沈王妃,就只是满面带笑,一句话也不说了。

    朱宣带着妙姐儿和孩子们重新给老侯爷太夫人行了礼,老侯爷和太夫人相对看了,互相眼中都有嘘唏。

    生下来就是长子的朱宣是与世子朱睿差不多的经历长大的,家里就他一个儿子,可以说是“横行”多年,不比世子朱睿,昨天还要被父亲教训:“世子带好弟弟妹妹,不要招母亲哭。”朱宣小的时候就是一路“横行”过来的。

    此时正当中年,年富力强的儿子站在眼前,儿女双全,又不联姻,和妙姐儿也是夫妻和睦,官高爵显,能力一流,做父母的当然是回想小时候,一路想过来,心中此时只有嘘唏。

    再看看儿子,在逗妙姐儿:“妙姐儿生的,都是好孩子。”沈玉妙也在同朱宣客气:“都是随了表哥。”夫妻两个人相视而笑,朱睿和毅将军已经:“闵校尉,闵校尉”地开始喊起来。

    管家庙的人同族长一起进来的时候在路上也是说过一句:“王妃应该拦住王爷打发姨娘才是。”

    都在京里再嫁人,这要是以后让别人看到,不知道要如何说才好。此时看到沈王妃如此得意,也是满面带笑上来奉承。南平王府的一家人换了衣服出门,趁着这高兴劲头儿赶到家庙上去给祖先行礼。当然闵校尉是今天的主角。

    朱宣做事情一向是想好就会做,妙姐儿对朱宣是有充分的信心,可是族长夫妻和几个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一起来的时候,妙姐儿还是觉得微微的吃惊。

    自己现在管家,这些人还是敢来面提意见,妙姐儿只是微笑让坐,要来就来吧,不就是表哥要把京里的两个姨娘打发走,我又成了怀壁其罪。

    “姨娘做错事情,在家庙上也是一心的悔过,”说话的人当然是满脸笑容,可是话的意思没有少说:“王爷要打发出去就是不妥当,以后嫁了人,咱们的颜面摆在哪里。”说这话的人是一个年近六旬的长辈,他打了头阵。

    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坐在家庙里,是刚刚拜祭过,几个长辈都是守在家庙旁过日子,昨天晚上也就知道王爷要打发姨娘,是准备好一肚子的话来同王妃说,人人先入为主,这件事情同王爷再说也是没有用。

    另一位长辈也是白发苍苍,说话虽然慢却还是很清晰:“王爷没有颜面,王妃也就没有颜面,王妃应该跪求王爷收回成命才是。姨娘们不讨喜欢,一直在家庙上呆着也行。不过房里没有人,咱们是大家,让人看着象是眼里容不下人,倒也不好。”

    这就是为什么妙姐儿以前有打发姨娘的心思时,朱宣赶快拦下来的原因,房里没有人,又不是小家子,京里的世家哪一家不是房里有几个人,这样的主母让人看着才是能容人,贤淑的。

    有两位长辈甚至摇头晃脑地背起女诫中的一些宣扬女子卑弱的语句来,以做为对沈王妃的劝诫。

    此时再不是以前年纪小,事事朱宣出面,;也不是自己不管家,事事由太夫人在前,妙姐儿一时不得主意,先只是含笑听着,看着各人说完,都在等着自己在说话,这才手里捧起一旁的茶盏先轻呷上一口香茶,这才慢慢地道:

    “长辈们说的都是,”几位长辈眼巴巴地听着王妃这句话出来,都是点头答应一声。妙姐儿莞尔,表哥打发姨娘,这些人昨夜没有睡好,既然这么喜欢,接到自已家里去不是更好。

    眼前这长辈里面难道就没有家里是有胭脂虎的,只是此时如果顶上这么一句话,立时几个大帽子又要扣下来,“不敬长辈,”“嫉妒不能容人,”“出言无端”,真是想扣什么就是什么。。。。。。

    这几位都可以算是封建阶级的老古董了,到老了就是到处看一下小辈的家里,尖着眼睛挑毛病,说祖宗的规矩和礼仪,天知道祖宗那时候是这个样子的?也无处考证去。

    “王爷对我说要打发姨娘走,”妙姐儿手中本就掂着一块丝帕,这个时候放下茶盏来,眉尖轻颦带上忧愁道:“我x夜忧心,这话又不好对公婆说去,又和长辈们都隔得远,”

    说到这里大眼睛里愁绪万端看着几位长辈:“自我进门,虽然不会服侍,膝下孩子也不多,父亲母亲看着也还喜欢,我和王爷不在京里的时候,世子也还能在父母亲膝下,不说尽孝是能承欢。”

    几位长辈不得不点一下头,闵小王爷是伴着老侯爷,亲戚们时时都可以看到爷孙两个人出去赶庙会,坐小茶馆里去听书,是祖父的开心果。

    端慧郡主在太夫人房里伴着祖母,一向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再加上高阳公主不时来接,此时家里一路“横行”的就是端慧小郡主。

    看着沈王妃又是幽然叹一口气道:“在封地上石姨娘出府那一天,我也是送到二门上洒泪相别,看着人把她的东西都收拾齐整这才让她离去。”这句话倒是没有说假话,妙姐儿的确是滴下几滴眼泪,事后自己奇怪,这眼泪全由心生,当时心情象是家里离开一个人,所以是会滴下泪来。

    看着几位长辈都听得入神,妙姐儿心里好笑,多少人用尽办法往外面打发人,独我这儿就不行,再说表哥决定下来的事情,有谁能改。这些老古董们来欺负我年青,想着说我几句我就要去跪求,那有这么容易。

    居然明说要我跪求,沈玉妙眉尖轻促,其实在心里打主意,我有必要做这样的苦情戏吗?如果要我跪求,不知道是什么天大的事情?反正为了这件事情是不会。

    然后颦眉继续说下去:“石姨娘现住的地方,是让人去看过一直送到家里安置妥当后才回来,我回过王爷,以后石姨娘是不嫁人的,月银多少也是每个月按天数送去,不会错一点儿。”这话倒真的是妙姐儿对朱宣说的。

    历年赏给石姨娘的首饰衣服,和石姨娘的私房都让石姨娘带走,额外赏的又有东西。朱宣是个通晓世事物价的人,觉得安置也不错,又在自己封地上事事有照应,不会有人来敲诈讹诈什么的,应该来说石姨娘一个人过是足够的了。

    妙姐儿想一想还是回了朱宣,只要姨娘们不嫁人,月银按月送去。朱宣知道这个孩子一向是个好心肠的人,可是妙姐儿想得这样周到,朱宣当然是高兴的,想一想石姨娘临走时说的:“妾为王爷守贞。”

    朱宣当时调侃妙姐儿一句:“你按月送钱,姨娘们还肯嫁吗?”妙姐儿也是含羞对朱宣道:“表哥,人人爱你,我也不例外,想想我这么爱你,也就可以明白别人爱你之心,人都不在眼前了,不是归我照顾,姨娘们不是年青的时候,嫁一个不良人,倒不如这样守着慢慢找一个好的。”

    这些话本是妙姐儿得到朱宣的一心对待以后的真心话,让朱宣大为感动,当时就抱着妙姐儿道:“我的亲亲,表哥既然决定这么做,以后只疼你一个,决不变心。你向来是个好孩子,你要这么安置让别人看着也是我的体面。”

    可是京里与封地上不同不是,所以眼前才有这么多的老古董出现,沈王妃只能演戏了,想想真心拿来当演戏,这全是你们逼的我。再看一看族长夫妻还是满面笑容,这事情是他们弄出来的,自己不来说,就把这些老古董长辈们弄出来。

    真的是姨娘不想走,正儿八经的回过朱宣或是托人来回妙姐儿,这事情也并不难办,朱宣心里难道就没有想过姨娘们不愿意离开,如果真的是不愿意离开,也可以留下来反正是不见面。或是回过妙姐儿,也不是一定要扫地出门的人,再说京里这两位姨娘更是没有威胁,石姨娘和易姨娘跟王妃还能有点儿感情出来,京里的姨娘自王妃成过亲又见过王妃几面。

    眼前欺人太甚,如果留下来姨娘,不是变成他们主持公道,沈王妃背后媚惑,王爷成了一时糊涂。妙姐儿心里在想着心思,面上依然是一片伤心,出力地忽悠着这几位白发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