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旗-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样的心理之下,细柳营在山西的军事管制似乎从开天辟天就是一直存在的,大家都会避开这个合法性问题,而是老老实实地服从顾问的管理。

    那边柳宇还兴誓旦旦地向黄佐炎发去文书:“尚积欠军饷结清,立即中止军事管制,复归民政……”

    可是谁也心知肚明,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姑且不说十三万军饷在哪里筹措,即便是现在细柳营的战兵已经有六哨六排,一个月至少要四千鹰洋,这笔钱黄佐炎都觉得无力支持。

    更要命的是,现在正是进剿陆之平的关健时刻,这陆之平也是从广西流窜到北圻的强人,纵横北地十余年,眼见着请动大清官兵会同黑旗军,要将其剿灭。

    哪料想,柳宇固然是山西实施军事管制,刘永福也突然托病不出。

    这是不是黑旗上下的一致行动?黄佐炎觉得自己吃不准。

    而在山西省城的柳宇也接到了刘永福邀请他去保胜议事的书函。

 第六十五章 保胜

    保胜议事?柳宇不由就犯了嘀咕。

    这会不会是鸿门宴?何况柳宇也确实有走不开的理由。

    这一次对山西全省实施军事管制之后,琐碎的事务一下子就繁忙起来。

    别的不说,山西越军编制有十奇五千人,但是考虑到军官们大吃空额的因素,军饷常年是按三千人发放,但是这一次交兵之后才发现,才发现总共也就是两千四、五百人,差不多有一半的空额。

    这两千四、五百兵大部分都按照柳宇的计划裁撤回乡,只保留了一些军官和少数不愿意回乡务农的士兵,尚有七百多人,这七百多人对抢去他们饭碗的细柳营颇为仇视,特别是那些平时大捞特捞的军官,现在既然失去了一块很大的财源,尤为不满。

    如何善后处理,这绝对是一个难办的事情,除此之外,此次军事行动中,细柳营缴获了四十多门铸铁炮、青铜炮,虽然说在法国的钢炮面前不值得一提,但比起炮兵排现在的装备而言,却是不乏精品,新的炮队如何编组,也是摆在柳宇面前的当务之急。

    更别说如何处置与山西总督的关系,以四十名顾问如何管理十来个州县,还有顾问与驻军的关系,以新编两个步兵连,这都是摆在柳宇面前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叶成林在旁边多说了一句:“他刘永福可是打过盘轮四的黑枪啊……”

    这是一八六九年的旧事了,当时刘永福自六安州攻打据守保胜的何均昌,何均昌不是黑旗军的对手,就请来黄崇英助战,刘永福表面对黄崇英恭顺,虚以委蛇,却突然先发制人,黄崇英猝不及防,大败而去,黑旗军借机占据保胜。

    叶成林提起这件旧事,就是在提醒柳宇要多加小心防范,柳宇却握紧拳头道:“我想刘永福不至于如此糊涂,他如果想要暗算我,派一刺客便可,何必如此大张旗鼓。”

    刘永福这人格局太小,但还不至于作出这般自毁长城的举动,他转身对着叶成林说道:“成林,你挑几个亲兵,随我一同去见将军。”

    叶成林见柳宇已经下了决心,便说道:“管带最好还是立一小队亲兵,到时候不须往哨里抽人。”

    那边张彪自信满满地就等着柳宇点他的名字,却没想到这一次柳宇却是点了司马泰:“司马!委屈你率一排人护卫我和叶管带。”

    司马泰这两年都是充任留守老营的任务,一听此语即兴奋起来:“愿随管带同去。”

    柳宇调叶成林和司马泰去,那自然是大有深意:“每人都带上十三根弹管,这样便是遇上一万人都不怕!”

    黑旗军的根据地保胜,后世称为老街,与云南不过一水之隔,黑旗军在此经营已有十载,性质和柳宇管辖的山西差不多,辎重、眷属尽在此处,又可设卡收税,是黑旗军最重要的财源。

    柳宇这支约六十人的队伍,辞别了江凝雪之后,便沿红河上行,一路平安。

    细柳营的旗帜一打开,即便再不长眼的小毛贼都不敢招惹,沿路越军更是十分紧张,纷纷退守城中,生怕得罪了柳宇。

    还没到保胜,却见对面也来了一面七星黑旗,再一细看,正是河阳的前营黄守忠率着他的亲兵,那边已经有人嚷道:“细柳营的兄弟们好!”

    “前营的兄弟们好!”

    两个营头一向亲近,细柳营更是时不时会卖些精利火器给前营,那边黄守忠已骑着一匹小马过来了。

    他这人军阵上剽悍无双,待朋友却是十分热诚:“我还以为你们细柳营不会来了,正要派人去通知你!这次黄佐炎可是惹毛了将军,你想要与他搞好关系,现在正是最好的机会。”

    “怎么了?”柳宇当即问道:“出了什么事?”

    那边黄守忠便说明了原因。

    这件事比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要稍稍提前了几个月,事情要从光绪四年(1878年,越南嗣德三十年)说起,这一年恰逢越南国王五旬大庆,秋十月嗣德特颁恩诏三十四条,其中之一即是文职四品、武职三品以上官员的父母都可得照例封赠。当时,刘永福以领兵官权充三宣副提督,属武职三品以上官员,应该按例封赠父母,越南政府遂追赠刘父为侍读学士。

    这本是一桩好事,但问题在于刘永福这个当事人毫不知情,接着今年又恰逢越南王太后的七旬大庆,越王封赠文武官员,刘父得赠中议大夫太仆寺卿,但这件事也被漂没了。

    但是纸终于包不住火,这么一桩大事终究有些风声传出来,刘永福不知道从哪路神仙那获得了确切的消息,那自然是震怒非常。

    不论如何,他是越南的堂堂三宣副提督,位居二品大员,别人该享受的福利我也享受得吧?何况这父母照例封赠的福利,是嗣德皇帝御笔亲书,朝中诸公一致通过,居然还有人敢把这事漂没了!

    他第一个就怀疑到了统督北圻军务的黄佐炎身上,接着他又想到许多朝中的对头,当即一狠心,一咬口,他就以退为进,自己先请病假,然后把黑旗军各营的营官把都叫来保胜议事。

    黄守忠和柳宇一同晋见刘永福的时候,他双眼红肿,还在愤愤不平地提着这件事:“照例封赠父母,这本是我老刘家极荣光的一桩事,越南国王开的金口,朝中诸位大臣的好心好意,可是竟然有人胆大包天,如果有朋友知会一声,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这件事……”

    他眼角已经看到了黄守忠他们进来了,当即招呼道:“黄管带、柳管带、叶管带,你们给我评评理!这事情他们办得对不对?”

    原来细柳营与刘永福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柳宇在山西已经自成一系,根本不服从刘永福的调度,现在这么几声招呼,却让双方的关系又近了许多。

    “我父母一辈子辛勤劳作,将我抚养成人,却未等到我在床前孝敬安享晚年,就已经撒手西去,那时刘某年少,家中贫赛,只能草草下葬,二十多年来每每引之恨事……”

    说着刘永福眼泪就下来了:“不能尽儿女一份孝心,此生平恨事也,如今虽已富贵,但每每念及未妥置先灵,即自梦中醒来,好不容易得一南国封赠,又有小人当道将其贪墨。”

    他是条英雄汉子,只是一说起这事,却是泪如雨下,仿佛这父母封赠的事情重如天地,柳宇不由在心底想到:“真是个农民……”

    柳宇这一句心里话,绝无半点贬义,纯是赞叹着刘永福那中国农民特有的孝顺与质朴。无论是飘泊在何处,这些中国式的农民,始终留恋着故土,他们和故乡、父母有着血肉相联切不断的关系。

    那边刘永福却是英雄气短,拉着黄守忠在说着他早年的旧事。

    他是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他母亲是个改嫁的寡妇,和刘父成亲时带了与前夫所生的儿子过门,因此刘永福排行第二,又称刘二或刘义,他生于防城,八岁时迁居上思,早经风雨,十三岁时便在滩艇上打小工,十五岁即为滩师指挥行船,终年辛劳,不得一饱。

    说到这段经历,刘永福真是泪水不断地往下落:“我十七岁那年,先是八月母亲仙去,父亲拿出多年积蓄让叔叔去买一口棺材,哪料想叔叔好赌,一去不返,父子越发悲痛,苦于手中无钱,只能另买四合板草草下葬,坟场上我哭晕过去……”

    “哪料想这年十一月,我父又于贫寒交加中辞世,我们兄弟一贫如洗,只能用家中床板拼成一副棺材,草草下葬,那天起,我便是无父无母之人了……”

    说着,刘永福的眼泪又下来了:“到了这年十二月,与我同住叔父又一病不起,我家中却是床板都没了,只得用木屑垫坑草席裹尸将叔父下葬了……哎,到现在今年已经是二十七个年头了。”

    数月之间,连死三个至亲之人,事后又有债主上身,只能将老屋转卖还债,兄弟二人只剩下了一个光身子,这是刘永福一生最落魄的日子。

    但是在这个质朴的农民心底,他却有着如此的内疚:“父母草草下葬,我一身恨事,二十余年不得归家,只能每逢垂泪相对故国,本以为生不能敬奉床前,若能遥奉香火封赠父母,也算对得起养育之恩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显然这件事触动了刘永福的伤心之处,以致他显得非常激动:“我该不该为我父母讨还一个公道?”

    这一刻,他表现得正如最寻常的一个中国农民,他不识字,格局小,不知时代变化,但是他有着自己的信念,在关健的原则问题上会抛开那种农民式的狡猾,向你展现一个真实的刘永福。

    大家一一开言相劝,黄守忠说道:“将军,这件事越南人、黄佐炎办得不对,是该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柳宇也说道:“细柳营恰巧有些小动作,正好可以替将军摇旗呐喊。”

    站在黑旗军这些管带的角度上看,这件事情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