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旗-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就是当年福济说的:“时时要以不肖之心待人啊……”

    只是张佩纶却象足了当年的李鸿章,同样有着“翰林变绿林”的决心:“中堂,国家多变之际,自当有所变革,提用新锐,多用贤能,以利中兴啊,此番事大,所以特来请中堂决之……”

    李鸿章很清楚,张佩纶可以把朝中众臣得罪一番,却不会得罪自己,正是有了自己,他的位置才会在清流之中稳若泰山,才会在朝中堪称基石。

    看着那年轻锐气的青年,李鸿章终于放下了手上的通鉴,询问道:“你这次保得何人?”

    清流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推举贤能,象张佩纶常常上一个折子,保举至数十人甚至百人之多,日后保举之人若得功名,自然记得他的好处。

    但是他参起人,也是毫不留情面,更关健的是他不象张之洞那样喜欢用高射炮打蚊子洞,从道员到布政使他敢于开炮,只要他身后站着李鸿章,他就能在清流中屹立不倒。

    “此番要举荐原广西布政使徐延旭为广西巡抚,此外保举之从尚多。”

    李鸿章眼神却是精光一现:“那你要参什么人?”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战

    “你要参什么人?”

    李鸿章的声音很温和,却也让张佩纶不得不佩服他的老练,眼前这个老人却有旁人难以比拟的权术。

    李鸿章很清楚,张佩纶的保举确实是有些过于张狂了,他居然一开口就是把广西巡抚换下来,更替上号称最通越南情形的徐延旭。

    他知道徐延旭与鹿传霖是儿女亲家,正是借着这一层关系,徐延旭才能一步登天,从道员而跃升成广西布政使,而现在张佩纶却是替徐延旭铺路,让他直接出任广西巡抚。

    总督、巡抚与布政使不一样,那是真正的一方大员,开府一方,一省大小事务尽操于手,无论是军务、政务还是财务,都可以一手抓。

    即便以淮军人才鼎盛,平定发捻功勋之盛,直到现在为止,能真正做到督抚这一级的,也只有两广总督张树声等区区数人而已,这固然有枢府压制加上李鸿章不喜欢部将别开生面的缘故,但也可以想见督抚权责之重。

    可是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张佩纶,却是谈笑间要把广西巡抚换上自己属意的人,而且徐延旭如果真能上位的话,那简直就是创造了大清朝升官的一个记录。

    一年之内,从道员而晋布政使,又以布政使之身再晋巡抚,即便是洪杨发乱之际,也没有这样晋升的记录,即便广西是如此偏远的一省,他也觉得这件事太难办了。

    但是张佩纶就那么轻轻松松地说了出来,而且这个年轻人似乎觉得轻轻松松办到这件事,这让李鸿章感到自己是多么腐朽的一个老人。

    当年平定洪杨之后,他难得支持部将下去抢地盘夺印把子,前后不过两次,可是这两次都是败兴而归。

    一次是让潘鼎新率鼎军入鲁,想从丁宝桢手里摘印把子,结果十七营鼎军被丁宝桢玩得连点渣子都没剩下了,还有一次是刘铭传入陕,结果几十个营的铭军也差点给左宗棠这老匹夫给吞吃个干净,还好他运筹帷幄,把这些队伍都撤回江南,不过还是给张树声占了大便宜去。

    可是张佩纶却是轻轻松松谈论着一个巡抚的更换,李鸿章清楚地知道,他的最大凭仗便是自己的支持,有了自己的支持,张佩纶甚至有保举两江总督的勇气。

    可自己想拿下个地盘,却怎么这么艰难?这个喜欢糊弄自己的老人难免有些伤神,他却还是问到了关健的问题:“你要参谁?”

    张佩纶微微一笑,那年轻的味道让靠椅上的老人无限感概:“参的人甚多……”

    正如保举的人一样,不会一篇奏折上就保举一人,这次张佩纶第一个要推荐的是徐延旭,但是在名单上却有好几十人,这些人都会记得张佩纶的恩义。

    同样参奏的文武官员也不会在少数,至于原因,中法兵事和安南之变便是最好的理由,这些被参的官员已经不适合这一场战争了,所以他只能让贤了。

    “但头一个,广西提督冯萃亭。”

    张佩纶说出他要参的人选,语气更是轻松写意:“该员虽有镇守镇江之旧,转战两广之功,但年已老朽,不知兵事,自当易人,广西左路防军统带黄桂兰能堪大任,可任提镇。”

    他的年轻让李鸿章有一种迷醉的感觉,他也曾有这种的时候,那时候三千里外觅封候,是何等的意气奋发,但是他已经老了。

    他只能思考着这其中的利害得失,他与冯子材并无深交,不过昔年淮军驻兵上海的时候,每个月曾给镇江三万两军饷。

    对于冯子材,他也有些了解,冯子材出身发捻,以后受了国朝招安,随张国梁转战江南,以后江南大营两次被长毛大破,冯子材也从紫金山附近一路被打到了镇江附近。

    平定长毛之际,冯子材算得上是第二流的将领,比不得鲍超、程学启、李玉成这些第一流的名将,屡屡被天国打得全军尽没,但是他在守御上还是很有一套的。

    张国梁死后,他把镇守的溃兵收拢一起,减营增饷,凭借着上海的协饷,始终太平军的偏师,始终力保镇江不失,以后转战广西,也立下了不少功勋。

    可是这个人既不属于湘系,也不属于淮系,而是更亲近于八旗绿营的一个满人勋贵小集团,当初他在曾国藩账下,曾国藩就想把这个小集团给收拾了,还特意成立了淮扬水师去抢两淮的盐税,结果大内当即翻脸:“淮杨水师可立,两淮盐税不许动用一分一厘。”

    而到了广西之后,他以子弟故旧为核心自成一系,但是李鸿章想要收拾他,却并非什么难事。

    张佩纶提到了黄桂兰,又让他往事历历在目。

    黄桂兰也是淮军旧人,昔日在军中多有建树,平定发捻皆立奇勋,能筑堡设营,也算是难得的人才,以后因为同张树声过于亲近,所以才被挤出了淮军嫡系。

    但无论如何,他的身上始终贴着淮系的标贴,他如果能上任广西提督之职,想必也能让淮军多得一省之兵权。

    片刻之间,他已经想得十分透彻,淡淡然道:“幼樵,你倒是好大的胆子,昔日我老师也想把冯萃亭一个厉害看看,保我作两淮盐运使,掌管淮扬水师,可是没想到枢府保他,只让黄翼升了淮扬镇总兵,我这个两淮盐运却一直没放出来,你想替我出这口恶气,如此甚好!”

    说着,他把手一伸:“把折子拿来瞅瞅,我也曾替我老师幕下当过刀笔吏,今日便再作冯妇,替你把把关。”

    张佩纶知事已成,迎风微立:“谢过伯父大人了。”

    ……

    一八八三年六月下旬。河内。

    “乔治!我很高兴你能率领黄旗军!”

    说话是个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法国将军,他握着一个冒险家的手说道:“我知道,这支军队只有你这个老朋友指挥才能发扬最大的战斗力。”

    他是波滑,一名五十岁的法国少将,整个北越地区的最高指挥官。

    他的脸上已经带了许多沧桑的痕迹,他有过许多军事经验,和李维业不一样,他不是一个诗人或梦想家。

    他毕业于军校,以后在塞内加尔参加了八年的战斗,对于怎么样镇压土著人的起义很有心得,普法战争时他随着皇帝在色当被俘,但是很快他参加对巴黎公社的战斗,因此接下去他成为一名中校营长在交趾支那服务。

    接着他一度被调到圭亚那军区担当上校司令,去年晋升为一名光荣的少将――这差不多是法国军官的极限。

    比起李维业上校,陆军官官出身的波滑有着丰富的殖民地经验,又受到过最现代的军事教育,而且他还在和东京情况相近的交趾支那呆那,这所有的一切让他有着充分的自信。

    但是东京地区的情形比他想象中还要糟,自从六月六日在海防上任并接管了梅依少将的指挥权以来,他便发现海防都会遭到反法部队的攻击。

    他干得似乎很不坏,面对着黑旗军和花间教的袭击,他征发了上千人劳动力在河内修筑了一道围墙,把河内大部分地区都包进去了,谢天谢地,现在他们不能方便地在河内城内袭击巡逻队了。

    比历史上更大的损失大大地刺激了法国人,议会通过了派兵决议,派出了比历史上大得多的军队,而且也提前在东京地区大量招募土著步兵,现在大量的法军驻扎在河内城区,让天主教徒对法国人增加了许多信心。

    同时波滑少将还在河内、南定和海防实施了军事管制,几名法军军官被任命为行政官员,负责一切事务,大大便利了他的不宣而战。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如眼前这个决策来得重要,他面前的这个乔治正得意地看着那面黄旗说道:“将军阁下,我的部队会给你带来惊喜的。”

    他的身边站着乔二池,正是这一支黄旗军的第二号人物:“我们黄旗军始终恪守与法兰西的誓言。”

    波滑将军的殖民地经验让他清楚地知道怎么样利用殖民地人去消灭另一支殖民人,中国人将这称为“以华制华”。

    现在站在他面前就是这么一支用来利用的部队,他们打着法兰西三色旗和黄色战旗,决心与黑旗军拼杀到死。

    现在黄旗军已经有了整整八百名士兵,十个连队,每个连队八十名士兵,都是中国人,很大一部分是流落山野的原黄旗军,但也有些士兵是新招募的天主教徒,乔二池尤其卖力,他甚至亲自潜入广西招募了上百名天主教徒。

    他们配备着从香港购买来的雷明顿步枪,可以和黑旗军相比,装备处于同一水平线,甚至还稍好一些,至于战斗力也超过了普通的东京土著步兵。

    他们的指挥官,同样是相当优秀的,这位乔治团长是位希腊人,他曾经充当过堵布益红河探索队的雇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