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天诛军的最新编制,在这个时代的战场,已经算是很完善了。

对手又如何呢?

金军方面,也意识到首战的重要意义——对守方而言,首战关乎士气与坚守决心,比攻方更为重视。故此同样派出强兵,刀枪牌手俱备,铠甲也极为精良,尤其有大量的弓弩手,对天诛军的攻击部队,威胁不小。

若以车城战法,这些弓弩再多,也不过在铁板上多留几个凹陷而已,但以常规步战对攻,这弓弩可就是不能忽视的巨大威胁。

金军同样也是派出一队,横五竖十,相抵而进,其后有五队紧随。

两军都派出了五六队精锐,但受限于地形,真正能够面对面交锋的,只有第一队。第一队胜,则后续梯队压上,驱赶残敌,一鼓作气,破敌夺桥。第一队败,则气馁动摇,为敌所驱,别提夺桥了,连士气都会受影响。

混成营指挥使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安排第一队前四排近战兵,全是膀大腰圆的百战劲卒。正待下令出击,却见第二队队末的候补士兵中,奔出一健壮少年,头盔半遮,腰间无刃,皮甲束身,背插双枪,英气勃勃。

少年军士嘭地行了个军礼:“指挥使,让俺到第一队吧。”

混成营指挥使上下打量少年军士一眼,道:“哪里候补不一样?况且未必轮得到你上阵。”

少年军士扬了扬头:“指挥使,俺要求是到第一队第一排。”

混成营指挥使脸色一沉:“战事将起,岂容尔辈讨价还价!归队!”

“是!”少年军士虽满面不甘之色,但军令已下,再不敢多说半句,只得敬礼垂首退下。

混成营指挥使令旗一挥,气沉丹田,舌绽春雷:“夺桥!必胜!”

“夺桥!必胜!”

三军尽呼,响彻云霄。

同一时刻,长空之下,大地无垠,长达六百余里的战线上,千军齐发,万马奔腾,如滚滚洪流,漫向幽云诸州……

第四百一十八章 夺 桥

(一直没留意作品打赏榜,今天无意点开一看,本周居然全站排名二十位!这全靠“凤栖梧桐626”与“洁曦”两位大盟主攻、其他书友的助攻,才能取得这样的佳绩,十五郎谢了。)

~~~~~~~~~~~~~~~~~~~~~~~~~~~~~~~~~~~~~~~~~~~~~~~

二百余天诛军第一混成旅精锐,踩着雄迈的步伐,踏上卢沟河石桥——对面,金兵同时登桥,相向对进。

针尖对麦芒,对决开始。

双方接近至百步,同时停下。天诛军火枪兵装填弹药,金军弓弩手拉发上弦。

双方接近至八十步,金兵阵形停顿,弩手出阵,开始射击。

燕京金军九成都是燕地汉儿军,其统军将领又是宋国叛将,故此装备构成接近宋军,以弓弩远程打击为主,刀枪近战为辅,弓弩手占全军五成以上。便如这一队金兵,五十人队,弓手十五,弩手十五,刀牌枪手不过二十,比例超过六成。

十五名弩手,三排连射。

噗噗噗噗!

天诛军旁牌兵的十面内衬钢板的加厚旁牌面上,或多或少插着弩矢,无一矢射空,也无一矢射中。

八十步的距离还有点远,火枪兵们沉住气,继续前进。

七十步,金兵又一轮弩射,依旧被严密保护的天诛军旁牌兵挡住。

六十步,金兵第三次弩射。

如此近距离,纵然是加厚加固的重型旁牌,亦难挡马黄弩的劲射。第一排军士的旁牌,竟已有数面被射穿。好在仅仅是箭镞穿透而已。未真正伤人。

五十步,金兵即将进行第四次弩射。

第一队队正握拳,举臂,左右摇动,全队停止。随后十五名火枪兵迅速上前,火枪架在旁牌之上。队正嘴含指令哨,哔!一声尖锐哨响。

砰砰砰砰!

对面金兵弩手,刚刚从旁牌掩护之下闪出,正待射击,便在枪声中纷纷栽倒。部分弹丸击中旁牌。木屑纷飞,竟露出木质后面的铁板来——看来郭药师与李成也早有准备,知道非铁板不能挡弹丸。铁旁牌的成本固然很高,不可能大量装备,但小部分装备还是可以的,用在这样的桥面上。正是最宜。

弩手惨遭射杀,对面金兵又惊又怒,阵形一顿。随即一个声音大吼:“贴上去!青州军的老兄弟不能白死!贴靠上去,他们的火枪就发挥不出作用了!杀!”

在这个声音的催促下,金兵低声怒吼,跨过地上的尸体,加速疾步逼近。行进虽快。阵形仍保持基本完整,显示出训练有素。

三十步,第二轮枪击。硝烟激扬,火焰吞吐,枪声在宽阔的河面上远远传开。

呼啸而至的弹丸,九成击中旁牌,木片大块剥落,露出灰白色泽的铁板,看上去质地不一定很好,但挡铅弹却没问题。那一声声铛铛震响。及铁板上一个个凹陷,证明了这一点。

“霹雳弹!”

随着队正一声大吼,抛弹索飞扬,嗖嗖嗖嗖嗖!五颗霹雳弹飞出。

当那五颗小黑点还在半空中飞腾时,对面金兵那大嗓门也大吼一声:“举牌!”

刷!一片整整齐齐的圆形骑兵旁牌高举。笃笃笃笃笃,霹雳弹全打在旁牌上,被弹飞开去,掉入两则的河水中。只有一枚在落水的瞬间爆炸,激起三尺多高的水花,其余全无声无息沉入河底。

在望楼上远远观战的狄烈,脸色一下严峻起来——金军果真是有备而来啊!针对火枪与霹雳弹,都有了应对之术,而且还利用了石桥的特殊地形——如果两侧不是河流,纵然弹飞霹雳弹,还是一样会在附近爆炸,损伤不免。

天诛军与金军可谓是老对手了,大小战役不下十余次,前后交手达四年之久,对天诛军的火器,已有了相当的认识。或许仍奈何不了车城,但列阵对攻,却是有了一套应对之策。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支金军的战技与素质都相当高,不在天诛军第一旅的老兵劲卒之下。须知举牌挡弹的动作看似简单,但在实战中能如此娴熟运用,一声号令,百人如一,非长期训练,加上号令严明,休想做到。

敌军喊出的青州军,是一支什么军队?

这时,正在本师指挥台上观战的关胜,匆匆赶来,禀报道:“军主,青州军是李成的本军,兵马不过三百,全是随他起家的子弟,因在青州成军,故名之。此军当日关胜曾在济南城外与之接战过,战力彪悍,训练有素,堪称强军。”

狄烈眼睛一眯:“原来如此,看来李成也豁出本钱了。好罢,狭路相逢勇者胜,且看我天诛军与青州军孰强孰弱。”

说话之间,桥面的战斗已进入激烈的短兵相搏阶段,在激烈的近战缠斗中,火枪、霹雳弹、弓箭,都无法使用,一切就看重甲长枪兵与刀牌兵的配合应战了。

整个战场千军万马,但一切的焦点却只集中在这一个仅仅只有三、四十人的接触面,这就犹如风暴之眼,漩涡中心。

在这狭窄的桥面上,根本没有太多的闪避余地,枪来即格,刀来牌挡,随后立即反刺回击。双方越战越近,最后完全冲撞到一堆,先是以刀牌互击,随后长枪觑空刺杀,战至酣处,相互推搡,扭抱着摔下河去。

这样的乱战之下,一刀换一枪,谁也不比谁更幸运。能够决定谁死谁活的,就是身上的铠甲防护力,以及战斗经验。在这方面,天诛军的重甲长枪兵略占优,他们身上的步人甲,与铁鹞子、铁浮屠一样,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步兵甲之一。

青州军虽是李成本军,却还弄不到这顶尖的铠甲。结果在这硬碰硬的防护力对撼之下,渐处下风,连续被长矛槊翻数人,而他们的刀枪劈刺到天诛军的旁牌与重甲上,只激起一串串火星。

阵前观战的杨再兴。终于暗暗吁了口气,这可是首战啊!对手出乎意料的强悍,绝不亚于女真金兵。还好,第一旅,没给自家丢脸。

混成营指挥使也松了一口大气,令旗一挥。战鼓擂响,示意后队压上。

与此同时,对面金军阵前,也是战鼓声声。

就在金兵第一队即将垮掉的一刻,一将纵跃而出,手持一杆槌枪。泼风般四下锤砸。天诛军第一队第一排仅剩的两名旁牌兵闷哼着左右跌出,坠入激流。那金将咆哮一声,蛮牛般冲撞向第二排旁牌兵,蓬蓬两声,又有两名天诛军士扔牌吐血踣地。

瞬息之间,情况急转直下,令人瞠目。

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之上。通常没有武将的用武之地,所谓将军,就是“将”一军之将,即指挥作战。个人武勇,在战场上的作用微乎其微。不过,凡事无绝对,比如在这窄桥之上,狭路相逢,一名勇将的作用,就能明显地凸现出来。

天诛军的建军理念。一向是以团结、纪律为主,强调战斗是一种群体的力量,不主张突出个人武勇。这在大的战争场面下的确如此,但具体到局部小规模冲突,就显现出其缺憾之处。

混成营指挥使大急。吼叫道:“铁豹!上!”

“铁豹”,是第一队队正罗昌的绰号,此人是第一旅的一名勇士,目不识丁,生性鲁钝,在非常强调个人综合素质的天诛军第一旅中,能当上队正,凭的就是其勇力。也正因如此,混成营指挥使才临时指派罗昌担任第一队指挥。

战场激烈而混乱,距离又远,这一声吼叫,自然不可能传到桥上,但那位“铁豹”仿佛听到一般,怒吼一声,手持一柄蒜头(铁锤),越众而出,举臂槌击。

砰!两柄类似的兵器在半空磕碰,火星四溅,双方都是半步不退,力量相当。

金将咦了一声,倏地左手一旋,倒转枪柄,枪尾横扫,将险险躲闪的罗昌头盔扫落,更抬腿飞踢将其蹬得向后跌出。

乱发如蓬的罗昌,踉跄后退,倏地脱手飞掷,蒜头呼呼直砸向金将。

金将仓促闪避,但距离太近,勉强躲过要害,蒜头击中肩膀,将披膊上的黑漆吞兽击碎。金将焦黄的面孔闪过一丝痛苦混合着狂怒之色,低低咆哮一声,单手持七尺槌枪,合身扑上。

罗昌兵器脱手,急忙从地上抓过一把战死士兵遗落的手刀,反手逆斩——

吭!锵!

刀锋劈斩在铁铠上,铁叶激射,却未能破甲,而槌枪从上击下,正中罗昌天灵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