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爷娇宠福晋万福-第8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四格格良薇这两天都处在兴奋之中,若不是才开春不久,积雪未融,天还很冷,她早就吵着要额娘带她回外祖家看看了。

一来去看看外祖父和外祖母,二来也带着她新得的这只鹦鹉回去给表姐妹们看看新鲜。

良薇性子单纯和善,她不是要炫耀,只是想给她们看看而已。

良薇记得,外祖父家的三表妹就有一只漂亮的鹦鹉,她一直很喜欢,可是三表妹根本不让她摸一下,如今她自己也有了,而且这只鹦鹉很会学人说话,聪明的不得了,有时候甚至还会对话,比她说话还利索呢。

因为这鹦鹉身上的毛特别漂亮,所以良薇给这只鹦鹉取了个名字,叫彩儿。

彩儿是鄂常安当做谢礼送给良薇的,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却是投其所好。

“四格格,福晋请您过去一趟。”景儿进了屋,对正在逗鹦鹉玩耍的良薇说道。

“什么……事儿?”良薇转过头问道。

“这一开春,巴蜀那边就送来了最新的蜀锦,贡品一到内务府,总管就亲自送来咱们王府了,福晋请格格过去挑选,好让绣娘给您做一身春衣。”景儿笑着说道。

良薇听了后笑着点头,女儿家自然喜欢新衣裳,更别说蜀锦千金难求,一直都是贡品,几乎是有银子都买不到的,至今为止,她也没有一身蜀锦做的衣裳呢。

因是春日里进贡来的蜀锦,颜色都比较清淡素雅,唯独有一匹是宝蓝色的,靳水月已经让内务府的总管拿回宫给德贵妃了。

虽然他们夫妻和德贵妃不合,但是靳水月也不想让外人看笑话,关起门来,她家四爷和德贵妃始终还是一家人。

当然,靳水月也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已,实际上她更反感自己这个婆婆了。

除夕家宴那天,德贵妃把她家四爷叫了过去,说是痼疾犯了,着实折腾了一番,她见自家四爷心情沉重,便让人好好查了一番,结果让她特别生气。

德贵妃头疼的厉害,病糊涂了,把自家四爷认成了十四阿哥,说了一些让自家四爷很伤心的话。

这一点让靳水月心里特别难受,不过更让她愤怒的是……德贵妃竟然自己往自己头上浇水,故意让她自己病的更重,为的就是把四阿哥叫过去为十四求情。

做娘的心疼儿子这无可厚非,可为了小儿子就这么“虐”大儿子,偏心到这种地步,也真是够了。

“额娘。”良薇抱着鹦鹉走了进来,吵着靳水月甜甜一笑,柔声喊道。

“良薇来了。”靳水月笑着招了招手,示意她到自己身边挑选布料。

良薇见安安和珍珍姐妹不在,一问才知道她们又去施粥了,她也没有挑选了,坚持要等她们回来一块选。

靳水月见这孩子一再拒绝,也不好勉强,只好等着安安姐妹回来后让三个孩子各自选了两匹蜀锦,吩咐府上针线房的绣娘按照她们的尺寸缝制新衣和鞋面,每人两套。

☆、825。第825章 皮猴儿

四阿哥虽然还没有登基继位,可只要有贡品送进宫了,不需要任何人吩咐,内务府的总管都会亲自送来摄政王府给靳水月挑选。

靳水月除了第一次询问了自家四爷,此后都欣然接受并且自主分配了。

一开春,天气慢慢暖和起来了,不过也有突然变天都时候。

这一天,天还下着小雨,虽然已经是初春了,但依旧冷的人瑟瑟发抖。

胡家姐妹三个让丫鬟开了箱笼,将已经放进去的大氅重新拿出来披上,跟着自己的母亲们往摄政王府去了。

在靳水月和靳家女眷们的积极斡旋下,胡家姐妹三个的婚事都定了下来。

今年十八的胡悦玲配了个新晋的进士,虽然对方家境贫寒,但人却正直又努力,如今在翰林院做编修,以后外放个七品知县是没有问题的。

年轻人只要肯努力,在任上做出成绩来,升官发财也指日可待。

胡悦欣和胡悦容姐妹两个说了对亲兄弟,是工部员外郎家的两个嫡子。

两姐妹嫁给两兄弟的事儿还是有的,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那兄弟二人虽然没有功名在身,却因为是八旗勋贵出身,如今都在宫里做侍卫,还是御前侍卫,是鄂常安的手下。

靳水月早就让苏培盛打听好了,这对兄弟文武双全又没有恶习,加之自家四爷也对他们有印象,说人不错,她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胡家人是有自知之明的,并没有想着要借助靳水月的身份给女儿们找个高门嫁了,她们只选最合适的。

相比之下,靳家三夫人冯氏就太自不量力了,这一点靳水月特别反感,所以这些日子以来,她只要回靳家都会让冯氏避开,眼不见为净。

胡氏三姐妹的到来让安安和珍珍特别高兴,姐妹两人拉着三个表姐回屋闲聊去了,女儿家们凑到一块,总有说不完的话。

胡悦玲的婚期是今年九月,远在杭州的胡家早就一车车的往京城里送好东西了,都是给三个女儿的嫁妆。

安安和珍珍也要为表姐们准备贺礼,不过也不会盲目准备,自然是表姐们缺什么,或者喜欢什么就准备什么了。

胡悦玲喜欢种花,安安和珍珍干脆就准备了一块十分肥沃的土地,让人洒上了各种鲜花的种子,打算到时候连地带花一起送给胡悦玲,当然……再没送出去之前,肯定是保密的。

“只可惜今儿个下雨了,不然我们就可以一起出去施粥了。”珍珍望着窗外,一脸可惜道。

“我打算以后都不去施粥了。”安安突然说道。

“为什么?”珍珍和胡家三姐妹异口同声问道。

在她们眼里,安安是最有同情心的,施粥什么的,也一直是安安在倡导。

“施粥只能解决表面上的一些问题,有人天天领粥,我们的粥棚子在哪儿,他就去哪儿,完全靠这个生存,可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施粥啊,还有……额娘说的有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他们生存的必备能力,他们就可以活的很好。”安安一脸肯定的说道。

胡家三姐妹闻言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家表妹想干什么,难不成是想教那些乞儿和流民们做什么吗?要知道这些人大多都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

“姐姐的意思是要教他们读书写字吗?”珍珍有些吃惊的问道。

“不是。”安安摇头笑道:“读书写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收获的,总不能每个人都去参加科举吧,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女娃和大婶呢,我打算请人教他们一技之长,可以用来生存的一技之长,比如……造纸、刺绣、缝纫、木工、酿酒、榨油、纺纱等等,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一技之长,他们哪怕去作坊里面干活也能养活自己,不然永远只能做乞儿,做流民,居无定所,朝不保夕。”

“这么做可需要不少银子呢。”胡悦玲连忙说道,胡家本来就是经商的,对这些很了解。

“是啊,安安表妹你首先得找各行各业做的最好的师傅,然后就是找足够大的地方,这样才能容纳许多人,然后所有人都吃穿住用你也得管……。”胡悦欣连忙说道。

几个姑娘七嘴八舌讲了起来,胡家三姐妹在这方面可比安安和珍珍要懂得多,因为胡家就有许多作坊。

当天晚上,安安和珍珍就找靳水月说了她们的想法。

靳水月真没想到两个女儿有这样的心思,她们要办的这个简直相当于未来的技术学校了,只不过是免费的。

“额娘觉得如何?”安安有些忐忑的问道,这毕竟要用许多银子的,她们的私房钱撑不了几年的,还得靠额娘。

“可行。”靳水月笑着颔首,觉得两个女儿真能把这“技术学校”办好,那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多谢额娘,我们先拿银子把这学堂办起来,以后有需要再找额娘。”安安有些激动的说道。

“你们那点银子还是自己留着吧,额娘明天就把梅珍叫回来,你们要银子,要地方尽管找她,这个学堂现在京城开,试办几年,以后若可行,就让你们阿玛下道圣旨,在整个大清朝的周县都办,经费由朝廷出。”靳水月远比两个女儿想的要远。

“可以吗?那得费多少银子啊。”安安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这只是她的一个想法,如果真的像额娘说的那样开遍大清朝,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她不在意自己是否能得好名声,她在意的是有多少人能得到帮助。

“有利于民的事儿,为什么不可以?不过你们得做出成绩来让你们阿玛和朝臣们看到才行,就像你们说的那样,要许多银子呢,到时候哪怕你们阿玛支持,可也要朝臣们答应才好办。”靳水月笑眯眯说道。

“额娘放心吧,我们会做好的。”安安一脸认真的说道,还忍不住握了握小拳头,自信满满。

靳水月笑着点了点头,她可不认为自家两个小丫头能够挑大梁,便让梅珍去找了一个办过书院,如今闲在家里的老先生来给女儿们讲经验,她好歹来自未来,知道学校的一些运作方法,也告诉了两个女儿,然后又让梅珍给她们找了两个有管理经验的管事帮她们。

摄政王府的格格们要办学堂,自然有许多人愿意帮忙,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三月初,名为“百艺”的学堂正式开学了。

名字也是安安和珍珍取的,意味着学堂能教上百种技艺,不过……目前为止,凡是来学艺的,就只能选一样。

什么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等等是不教的,只教能让寻常百姓生存的技艺。

接连几天,姐妹两人都是早出晚归,忙的都快见不到人影了。

靳水月把小儿子抱在怀里哄了一会后,见天色不早了,便看着身边的兰珍道:“安安她们回来了吗?”

“启禀福晋,格格们还没有回来。”兰珍摇了摇头。

女儿们有正经事做了,靳水月很开心,可她们忙的没影儿了,王府里就剩下她和小儿子,还真是有些无聊呢。

“福晋这是不习惯呢。”兰珍笑道。

“是啊……所以一想到孩子们会出嫁离开我,我这心里就难受。”靳水月叹息一声道。

“只要格格们嫁到京城,福晋想什么时候见都成。”兰珍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