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史书上常常记载某个名将,身先士卒,带军冲锋,使得将士万众一心,百战百胜,那都是文人为塑造形象,扯淡瞎编的,除非是在名将年轻时候,刚入军伍,尚未出道,当他一旦为统将,都不会亲自犯险,拿命去犯险,一旦有失,死的不只是他,而是他手下的数万数、十万大军,顿时溃散不堪,兵败如山倒。
  辰凌坐镇后方中军,俯视前方凶猛向前的甲士,心中一定,觉得只要自己不倒,前面的大军就会勇往直前,凝成一股,一旦自己乱了手脚,整个精锐大军也会成为逃兵,身上系着重任,肩负着全军将士的性命,这就是为将帅者的责任!
  
  第0562章 暗中较劲
  
  魏军三路进攻诸侯小卫,左路大军攻魏国的北部大门,由太子推荐的林惊羽为将,来自青衣门的先天高手,带来了几十个同门师兄弟,一律安插在亲兵营、以及一些部将阵营中,全部提拔为将,毕竟他们的剑术不凡,足以力压那些中郎将、骁骑将、裨将。
  只不过,他却不知,剑术高超的那些同门师兄弟,对兵法和领军一窍不通,却以自己师兄为统帅,嚣张跋扈,根本不把各营的将领放在眼里,时常顶撞,甚至拔剑动手。
  全军上下将士早有一些埋怨,对青衣门弟子的厌恶,转为对主帅的不服气,但是对方职位太高,统领十万大军,他们这些低微的将领一时也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
  这一日,魏军在黄河以北,卫境山岭之地,与卫军展开激烈厮杀。
  这里被称为火龙岗,是进入卫国都城的必经之路之一,与太行山脉分支相呼应,形成一道屏障,是进攻朝歌的最后一关。
  林惊羽虽然是第一次带军,但曾熟读过一些兵法,有自己的心得,因此一个月下来,连番大战,锐气锋芒,几乎横推过去,斩敌数万,自损也有两三万多人,黄河以北的卫境新乡邑、修武邑、延津邑等城邑数座,都被攻克。
  没座城池留下两千士兵驻守,其余大军继续开拨,一直打到了火龙岗地带,却进步不前,这里山形连绵,多山道和山坡,被卫军长年经营,在此打造不少机关、陷坑,林道间遍设鹿角、蒺藜等物,暗岗游哨很多,关卡处处,相互串联,共有六道葱岭。
  就是十万大军攻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一岭推进,死伤无数。
  进攻数日下来,左路军损失了近一万七千多人,十万大军,只剩下一大半了,但距离卫地朝歌,仍有一段距离,卫国不断招兵援助过来,使得两军鏖战对峙,每日厮杀,难有起色。
  “大帅,不能再猛攻了,我军已经伤亡近半,需要整修一番,每日都冲上去,将士们死伤无数,那六道葱岭至今才被攻克两道,只怕真正攻下了,五万大军全都要埋尸荒岭了。”副将虞子展抱拳劝阻道。
  “是啊,大帅,不能强攻了,大军需要原地休息,合军整编,确保军令通畅,许多伤员都需要药草救治。”
  “先锋军已经殆尽了,除了残疾伤员,就是一些透支的疲兵,都已经对山岭地形产生畏惧感了。”
  “请大帅下令,原地整修!”
  中军帐内,许多将士绝大部分起身,抱拳齐声低喝。
  林惊羽扫了诸将一眼,心中盛怒,真气流传,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杀人的剑气,笼罩着众将,但是法不责众,诸将一起请命,常年沙场的军威凝成一股,即使对方先天剑气,也无法使他们臣服。
  如果主帅不同意,一意孤行,无视他们这些人的生死,很可能会发生一起军中哗变,到时候麻烦更大了。
  这时站出来一位谋士,名叫雍沮,曾是张仪身边的客卿,被张仪临终前推荐给了魏太子,这次随军出行,作为策士谋客,数日前,也曾力劝过林惊羽,可惜后者一意孤行,根本听进去,此刻眼看要发生军变,他立即走出来,说道:“大帅,请听我一言。”
  “你说!”林惊羽虽然不喜欢谋士在身边指手画脚,但是眼下帅将之间对峙,气氛险峻,他不可能拔剑把这些将领都杀掉,激起哗变,也不想就此当初服软,正好有人插嘴,可以作为台阶下,何况对方又是太子推荐的心腹。
  “我军自渡过黄河北上以来,一个月内大战了十三次,攻克了六座城邑,占领小镇无数,直逼卫国都城朝歌而来,功劳丝毫不弱于其它两路,甚至还占了上风;可这火龙岗六道葱岭,乃是天然屏障,卫军在这设下了诸多埋伏,又有卫国几员大将、老将镇守,如果一味强攻,肯定会损失惨重,所以恳请大帅,暂时巩固夺取的领地,不可急于冒进,派人仔细探查这里的山形,从长计议!”
  “现在我们攻打朝歌,卫国君王就会集中最精锐的部队前来阻截,反而便宜了中路和右路军,如果我们按军不动,尽管其变,待中路军北上对朝歌造成威胁,此地卫军必定会抽调一部分人马,到那时,我军养精蓄锐,一举捣破剩下四道葱岭,兵临朝歌,指日可待!”
  他跟随张仪身边学习纵横之术,颇为精通纵横捭阖之言,一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指点要害,说服力很强,既点出了功绩,又指出当务之急。
  诸将闻言纷纷点头附和。
  林惊羽也点了点头,有了台阶可下,神色缓解下来,说道:“那好,原地整编队伍,各军伍分别派出人,勘察地形,如有良策献计破得葱岭伏兵,可记首功。”
  “喏!”诸武将退出了帅帐,回去安抚自己部下军心去了,但对主帅的埋怨却没有减弱多少。
  ……
  魏军中路,主帅为三十出头的年轻将军,新垣衍,魏国贵族中的门荫子弟,副帅芒卯,也是魏国的一员大将,除此外,一些军方贵族世家势力中的青年将领,也都在其中,这支人马,诸将都是军人本行出身,对治军、带军更为擅长一些,至少都不是第一次出征了。
  中军进攻卫国中部,以卫国第一大城池濮阳为进攻目标,黄河北岸一带,地势平坦,因此进攻迅猛,没有山势阻挠,一连攻克了数城,向濮阳进发。
  只要攻克了濮阳,把周围十多个县邑拿下,扫平周围反抗势力,就能挥师北上,从背后围拢都城朝歌了,按照魏国太尉的战略部署,左路与中路,撕破卫国黄河北岸的防线后,南北合围,卫地的半壁江山就算告终了。
  至于黄河以南,卫国土地和兵员少于北部,右路军自己就能全部吞下了。
  如果进攻顺利,入冬之前,就能覆灭卫国,如果拖延到冬季,那么魏军就面临作战线长,供给长驱跋涉,粮草和棉被供应不及时的情况发生,一旦被敌军切断供给,那么大军就会变成孤军,寒冬腊月无法作战,只能大撤退。
  “相比林惊羽的刚愎自用,右路军统帅辰凌就聪明多了,是个带军的将才,已经拿下扇堤关,进入卫境南部腹地了,咱们也要加快进程了,否则被他赶超过,颜面何存?”军中芒卯对那些空降的统帅很抵触,非常不甘心,毕竟他们这些将领都是经过从步卒一点点熬上来,心里不平衡。
  新垣衍冷冷一笑:“我会让他们知道,魏国未来的名将新秀,是我新垣衍,而不是他们那些半吊子的剑客将军!”
  
  第0563章 深入军心
  
  辰凌统军四万主力,挺进成武邑的方向,日行百里,在距离成武邑五十里处,一片平坦的开阔地扎下了大营。
  大军扎营一丝不苟,因为是行军扎营,没有立营栅,而是以战车、马车布在外围,车前挖浅沟、埋鹿角,并每隔数十步竖立起一座高高的哨塔,车围后插上密集的马矛、长枪,防止敌军骑兵突营,中间才是军营帐,另有闲余营帐,放置杂畜等物。
  数百营帐整齐有序,过道清晰区分,各营有校尉、裨将率军巡逻,两班轮换,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同时派出了许多火队的斥候,东南西北,四面八方,都散出去,以营地为轴心,三十里为大圆,十里为中圆,三里为小圆,斥候密布其中,来回交替巡视,以防有敌军前来偷袭,或者敌军斥候渗透过来侦察。
  辰凌自从上一战察觉到斥候营的作用后,知己知彼,而敌军知己不知被,胜券自然倒向他这一边,现在扩大斥候营的人数,发挥了斥候兵作用,一改以往,只派斥候去探路,人数少,范围窄,军营附近只靠不同守卫巡逻,动辄就被夜袭、伏击。
  历史上真正大规模发挥出斥候兵作用,是隋唐时期,府兵制等基本确立,对于行军打仗有了更多详细的要求,兵种增多,如果在三国时期,也派出大量斥候巡逻,密探特工遍布四周百里之内,还会有那么多诸侯,每次一打仗就被火烧粮草、动辄就被伏击的悲剧吗?
  辰凌亲自出营巡查一番,对于各营地的基础防御设施,都比较合格,这与他治军有方,赏罚分明很大关系,他每一道严格的军令,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麾下将领。
  此时一抹晕红的夕阳,垂洒在天际,漫布的霞光,映照着营地数万张年轻的脸庞。
  巡逻中,他亲自走到士兵群中,跟他们交谈,平易近人,问了许多士兵的贯籍、名字,问他们为什么要当兵?
  有的说要建功立业,有的说要报效国家,有的说这是男儿的归宿。
  但更多人都有一种缄默,都道出了苦衷,上战场,为的是替家人服徭役,立功能为家人增添一些土地,如果战死沙场,也能获得一份抚恤,都是为了亲人,自己只有咬牙坚持在战场上。
  还有一个原因,这时代,没有医院,没有好药,预防药、消炎药等都没有,即便是一国之君,动辄都染病去世,病疾每到春秋交季,总会有风寒感冒流行,那村子都要死掉一些人。
  很多家里,能诞下十来个孩子,但是最后真正能活到二十岁成人的,也就几三四个了,许多少年从军,十五六就进入军伍,都是担心自己活不过成年,与其病死,还不如战死沙场,给苦役的家庭,争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