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云隋情-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三天三夜的飞奔,宋轩宇终于来到了这里,下了马走到湖边,湖水任然碧绿,湖中任然盛开着许多荷花,他坐到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站的地方,闭上了双眼仿佛还能听到他凄美的竹萧声,微风带着阵阵清香拂面而过,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可是人却已经不再了,那个有着清澈如水般双眸的少年不见了,三年前他就是在这里看到了他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人,与他相识,与他相知,与他相爱。泪水悄悄的从眼角滑落,宋轩宇没有去擦掉它,只是就这样安静的坐了一会,起身朝那简陋的小院子走去。

    轻轻的推开院门,院内已经长满了杂草,宋轩杰走了进去,竹屋因为长久的荒废,布满了蜘蛛网。推开房门,屋里满是厚厚的灰尘与随处可见的蛛丝,三年了,他离开这里三年了,来到院外坐在当初的位置上,不管上面厚厚的灰尘是否会脏了他的华服,突然墙角几株野花,吸引了他所有的注意力,宋轩宇起身快步走到野花面前,跪了下去,这是他亲手种的花,它们虽然没有人照顾却任然顽强的活了下来。

    野玫,对就是这个名字,云儿曾经告诉过他,宋轩宇抬起手小心的抚摸着那深红色,花瓣红艳,饱满的野玫,连它们都还在,可是云儿你却已经离开了,脱下自己身上昂贵的华服,扑在地上,用手开始不停的挖着地上的泥土,将几株野玫从地下挖了不出来,连同它们附近的土一起用自己的外套包裹住,小心的抱在怀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要将它们带到属于他的地方去,让它们永远陪在自己身边,就好像他任然陪在他身边一样。

    三年前他回洛阳时并没有带回来任何东西,三年后他离开洛阳时也多了一辆马车,上面放着用几个精美的青瓷花盆种着的野玫。和脑海中满满的回忆,最后看了一眼高高的洛阳城门,便头也不回的带着三个永远忠实于他的部下离开了让他不愿再回来的地方。

    吴玲儿在等了七年后,终于坐上了郯亲王王妃的宝座,可是从宋轩宇离开王府后,就从此了无音讯,再也没有等到宋轩宇回来。




第六十二章

故事似乎也该到了结束的时候了,耶律舒穆随阿史那?默回到突厥。虽然阿史那?默一直想将他册封为突厥的格尊,可是在耶律舒穆的强烈反对下,最后阿史那?默只能作罢。不过若是真的深爱着对方又怎么会在乎一个可有可无的头衔呢?不管任何时候都紧紧握住彼此的手,不离不弃,这不就够了吗!

    宋轩勇与穆伦的爱情始终没能得到他大哥宋轩杰的认可。不过也没关系了,他还是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去看看那个坐在金壁辉的的皇宫龙座上,拥有无上的权利却始终孤独一人的大哥。而反抗无效!认命才是王道!这也是宋轩勇与穆伦对抗了二十年后总结出来的亲身经验。二十年后他已经没力气再与穆伦较量了。

    韩风作为随行御医,在一次进攻丸都城时,隋焰军中伏击,为宋轩宇挡下了致命的一刀,死了。孙静因功效卓著被封为异性王,镇守渔阳。而胡明最后升为镇南大将军,镇守南边。

    而宋轩宇也在第二次攻打高句骊时受了致命伤,没过多久带着对那个双眸如水般少年的刻骨相思与悔恨交加,死在了高句骊的土地上,与此同时他移栽到五原的野玫却开得分外艳丽,只是他却再也看不到了。

    至于隋朝。五年里高句骊仍旧四处联结反隋势力,而五年后宋轩杰终于认识到高句骊是中原潜在的边患,于是隋丽战争遂爆发。隋的百万大军从陆路和海上攻打高句骊,一路破城四五十余座,后来由于隋军前线将领的指挥不当,造成渡过辽河进攻的3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文帝时期已经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说:“在炀帝全盛时期,西突厥人对他似乎是一个次要问题,一个以少量代价即能为中原帝国所用的累赘。”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即使隋朝在灭亡前,周遍各国也是尊服大隋王朝的。《隋书》记载道:“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

    可是隋炀帝大业年间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强大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危机。

    历史上有很多类似隋朝的大一统王朝,如汉、唐、宋等,在王朝末期也经历了隋末的残酷腐朽统治,但是大都能够依靠惯性苟延残喘很长时间。隋朝一度海内一统,繁荣昌盛,却“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原因何在?

    回顾历史,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能量很强。李渊在《授三秦豪杰等官教》一文写到,“义旗济河,关中响应,辕门辐凑,赴者如归。五陵豪杰,三辅冠盖,公卿将相之绪馀,侠少良家之子弟,从吾投刺,咸畏后时,扼腕连镳,争求立效”。说明了关中豪强的数量、质量很高,势力强大,在受到朝廷的压迫后,反心尤盛。所以,在统治集团变乱时期,这些豪强,借机起事,纷纷而起。

    再看江淮到岭南地区,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南朝的统治地区,有众多支持南朝的豪强地主,隋朝建立之后,它们大都成为隋朝的异己力量。所以,后来在南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反抗隋朝的叛乱,其时,陈之故境,大抵皆反。隋文帝虽然平定了这次大暴动,但是采取的是镇压和妥协结合的方式,很多叛乱头领后来成为了州郡的刺史、县令,所以这股强大的势力并没有被根除,一旦天下有变,这些潜在的力量立即起兵反隋。

    灭亡原因简而言之:改革削减了旧贵族的利益,内部门阀政权与皇权竞争,门阀倾轧内部叛乱,且与外部恶势力勾结。

    直到唐王李渊带兵攻进了皇宫,隋朝算是凄厉谢幕,开始了另一段历史,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