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宠妃_爱猫咪的小樱-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扇玉佩戴虎符来到玉照宫,就是想与林媛谈判。她选中的是五皇子,然而林媛是六皇子的生母。

她恳求林媛不要和她作对。

的确,比起精明强干的林媛,庸庸碌碌的叶绣心更让人放心。扇玉如此做法,实在是野心太大了——她根本不想看到六皇子母子夺得大统、把持朝政,她想要的是一个能够依仗自己的、不够强势的君王。她可以想见,若林媛掌权当政,她根本无法成为辅政长帝姬,只能凭着从龙之功,做一个空有尊荣、实则仰人鼻息的外戚罢了。

若是可以的话,她甚至想要扶持赵王,那个丧了生母又丧养母、文武不成器、又深受父皇厌恶的可怜的孩子。然而她没这份自信也没这份实力,想把一个刘阿斗扶上去挟天子以令诸侯?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扇玉做不到。

扇玉能将事情做弄到这一步,实在太不容易了。如她所说,她实则一无所有。

如今她拥有的一切,都是拼了性命夺来的。她出嫁前想讨个好一点的汤沐邑,都是为林媛做事求来的。出嫁后,丈夫短命,家宅不宁。公公远在前线,婆婆懦弱无能。她是付出了多大的艰辛,才从西梁王手里得到虎符呢?

随后她结识了云丹。在礼法上,她的身份是高于云丹的,她是秦国皇帝的长女,而云丹是吐蕃嫡出幼女。然而云丹的高傲林媛已经见识过了,她很难想象,空有尊荣实则卑微的扇玉是怎么能够和这样一个人做姐妹。

且云丹入宫后,竟还十分礼待她。在选择储君这件大事上,云丹和她达成了一致,两人一同进退。

扇玉看似太痴迷与权势,实则不然。她身为长帝姬却一无所有,皇帝只拿她当做联姻棋子,根本不会考虑她的喜乐哀愁。在闺中时,她本是被选中送去和亲的,好在她聪明地及时下嫁西梁,躲过一劫。出嫁后她就即将守寡,甚至连王妃的名头都要被两个庶弟抢走。若她做一个静谧可人、三从四德的贵妇,面对一切悲惨和灾难都逆来顺受,那她的下场只会是被夺去王妃名头、在王府中饱受排挤、在娘家又无人可依赖,最终凄惨守寡终老。

想要抗争,她也只能利用帝姬身份,回京求援。只不过,她选择了一条最激烈的路而已。

若她真能将五皇子捧上皇位——林媛念及此处不由惊叹,十年之后她便是镇国长帝姬了啊,莫说西梁王府那一亩三分地,恐怕整个天下都会掌握在她手中。如今那为人津津乐道的王府后院夺嫡之乱,在她眼里,怕是太幼稚了吧?

林媛亦不知她用了什么法子,唬得原本很固执地想要和臣子们作对的拓跋弘最终松口。然若是往深里想,她不难猜到——拓跋弘原本对五皇子就是很属意的。

若臣子们逼得太紧,立五皇子亦无不可。

拓跋弘只是恼怒那些“从龙”的臣子们。坐在皇位上的人是他,而冯怀恩一众手握兵权的武将却开始支持他的儿子。他感受到了对皇权的挑衅,所以不能容忍。

林媛揣度着,扇玉应是让出了西梁的利益,主动削减了兵马势力,让皇帝感觉到了威胁降低,这才松口。

无论如何,五皇子得到了机会——明日,就是立储大业。

四月二十六日,五位皇子受皇命进金銮殿,临朝听政。

两位中宫嫡子是在昨晚上被接进宫中的,先是给送去了长信宫。然而不巧,三殿下这一日发烧了,没能进大殿。四殿下亦是身子弱,一副精神消弭的模样。百官在底下站着无不议论纷纷,大多十分惋惜地道若是两位嫡子有个好身子,由嫡子继承大统才叫顺应天道啊。

太后病着,上官皇后坐在皇位帘幕之后,陪同诸皇子一同临朝。

赵王是长子,如今已有十一岁了。他身着藏青色尨服,佩戴墨玉发冠,身量虽还没拔高,不过瞧着那背影也足够彰显皇族威仪了。而他身侧站着的却是三个个头堪堪到他腰际的小童子——

在他们的父亲拓跋弘看来,这其实是没什么可比性的。孩子们都没长大,却硬要选东宫。

他对赵王十分失望且嫌恶,和皇后二人进了大殿后就一眼都懒得看自己这个长子。五皇子、六皇子两个,一个精神饱满、体魄强健,一个目光灵动、乖巧可人,倒是令他频频点头,深感满意。不过他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嫡子,身子病弱,耷拉着脑袋一副蔫儿模样的四皇子,楚王。

“珏儿,今日早上吃的什么粥?”他蹲下来,拉着孩子的衣袖笑问道。

拓跋弘是个严父,就算面对六皇子,他亦很少这般温柔。然而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个不同凡响,他们是被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的。

没了那份厚重的寄托,自然就能对孩子更加宽容。拓跋弘只想让他们做个安逸的藩王,一生富足享乐,甚至连诗书功课都从不过问。且随之而来的愧疚感令他更加怜悯两个孩子。

自然,父皇的这种态度,皇后看在眼中是一点都不会感到高兴的。

拓跋珏抿了抿小嘴唇,回赠了父亲一抹浅笑:“儿臣吃了黄米粥呢,父皇,您好久都没去山庄里看儿臣了,您什么时候去呀。”

“父皇明日就去。”他摸一摸拓跋珏的小脑袋:“父皇给你带橘子和饴糖。”

他随即迈步走上龙座,俯瞰扫视的刹那,殿内诸人纷纷跪地三呼万岁。

很快有礼部两位官吏上前念了立储圣旨,臣子们为了这个事已争吵数月,今日站在这儿,很多人心里眼里都是兴奋的。拓跋弘微微抬手,与众人道:“自古立储,无非立长、立嫡、立贤三者。然而我大秦自开国以来,唯奉‘立贤’耳。”

“吾皇圣明!”右丞相跪地道,四周臣子也纷纷附议。辅政阁老杨奇拈了拈胡须,淡笑道:“既然立贤,可五位殿下都未成人,六殿下甚至不满五岁。尔等急于奏请东宫之事,老臣却十分困惑,殿下们年龄尚幼,该如何评判出‘贤德’与‘才华’呢?”

说着抬头觑一眼四周跪地的臣子们,微微冷笑不语。

杨奇在百官中年岁最长,这一番话下来,几个领头热议立储的文臣就红了脸。与那些巴望着从龙之功的人不同,杨奇于公于私都懒得和他们争——如今立储不过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野心与欲望,对将来的储君并无好处。杨奇是三朝元老,又是个清流文臣,将来不论谁当皇帝都会敬着他。文臣做到他这份上就到顶了,而草率决定支持其中一位皇子,对他来说风险大于收益。

“阁老此言有理。”工部侍郎刘子安拱手道。刘子安此人生得微胖,是京官圈子里头出了名的好人缘,说白了就是圆滑会出事。他样貌祥和,心却不小,当初就是他跟着齐御史一块扯着嗓子说五皇子如何如何出色。

他笑着给杨奇作揖,一壁道:“微臣也正好有此疑问呢,几位皇子年纪小,考校起来的确……不过,圣上一定有了决断吧?”又再次朝皇帝拜下:“吾皇万岁,不知皇上想要用什么方式来选出贤才的储君呢?”

终于引到正题上来了。

拓跋弘不曾言语,只是挥手命令一众内侍抬上来一只硕大的、蒙着红绸布的白玉盘。姚福升上前掀了绸子,又亲手捧盘至臣子们跟前,请众人阅看。

盘子里是五个明黄色绣竹叶的香囊,里头根本不知装得什么。臣子们看得有些傻眼,其中一人颤声道:“皇上……莫不是想要采用吐蕃国选班禅时‘金瓶掷签’的方法吧?”

抽签?这法子历代倒有不少皇帝使用过。

最出名的就是北魏武帝,在两个不满三岁的儿子面前摆上国玺和一大串东珠,让老天来决定。

其实这是个很容易被操控的方式。

“并非如此。”姚福升低了头道。他最终将玉盘交给了礼部尚书大人,道:“奉旨,将锦囊分发给诸位殿下,由圣上出题殿试,殿下们将答案放入锦囊中。”

“殿试?!”臣子们都觉惊讶。杨奇皱着眉头摇了摇头,殿试的确是举荐贤才最好的法子,然而这几个小皇子不过四五岁……

第十章 殿试(2)

刚开蒙读了千字文和论语罢了,能懂得多少呢?

礼部尚书不敢有异议,伸手接了,执礼叩拜之后按着旨意将东西捧给每一位皇子。

“请圣上策题。”礼部尚书朝皇帝道。

寻常科举殿试,和今日所见的场面差不多,礼部尚书也是按着科举的规矩走的。因为实在没有皇子殿试的先例,也无从去寻规矩。

拓跋弘执笔,在一张生宣上写下寥寥几字,姚福升连忙再次捧旨,一一给诸位臣子们传阅,最终才给皇子们阅看。

百官起初都十分疑虑,赵王比四皇子都年长六岁,小孩子的学识自然是因为年龄而产生巨大差距的,怕是无论考校什么题目都难免不公吧。不过他们看了皇帝的策题之后,都纷纷露出了然神色,左丞相便道:

“问‘拓跋’姓氏何解?唔,是个很公允的题目。”

四位皇子各自入座,内侍们上前递了笔墨纸砚,几人都开始奋笔疾书起来。皇帝端坐上首,威仪不语,上官皇后则深藏帘幕之后,大殿内渐渐鸦雀无声,一声喘息都闻不见。

身为皇族,其实不单是皇族,任何一个世家大族,对姓氏和族谱的教育都是从婴儿期开始的。纨绔子弟们可以不知道道德经怎么背,却一定会记得家谱上下多少辈子的祖先。

而“拓跋”这个姓氏,它的意义,皇族宗室中无人不知。不过这两个字可比一般的姓氏复杂,因是国姓,皇族为了贴金往里头添了太多溢美之词,背诵起来都要麻烦一点。

几个皇子仍在忙碌。起初,他们接了题目都觉得太简单,脑子里那些背过的东西行云流水一般往下抄,面上也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神色。然而写了半晌,有的皇子就开始拧眉思索了——若是最后大家都拿出完美答案,那还怎么相比较呢?

心思活泛的已经想出门道来了。父皇策题是“拓跋”姓氏何解,其题眼,正是在“何解”二字上头啊!

可以直接答姓氏的含义,可以答族谱,亦可以答这两个字源远流长的历史,甚至——是它和整个天下的命脉联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