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很称圣心,她终于相信了。
    “从前姚崇之后是宋璟,这倒不出人意料,可源乾曜那性子……”玉真公主皱了皱眉,突然笑了起来,“源乾曜可是十世老好人,恐怕做不了主。要我看来,阿兄若真的要换宰相,还不如把张说召回来。”
    “只不过姚相国今日回京了,恐怕大家怜他年老功高,不会轻易把张说这老对头调回来拜相。而且,近来大家面前,天兵军节度使张嘉贞的奏疏频频,大家常常击节赞赏。更有不少大臣盛赞其在并州期间功劳赫赫,百姓称颂。”说到这里,高力士补充了一句道,“而且,张嘉贞却还有另外一重好处。他与皇后之兄王守一相交不错。”
    如此说来,天子极可能选中的源乾曜和张嘉贞,背后竟是一妃一后?这是巧合,还是……
    尽管是亲兄长,玉真公主也不敢对此下断论。而高力士今日一口气道出了如此多出自宫闱,旁人就算听到看到,也未必能分析到点子上的重要消息,知道人情卖得差不多了,他这才笑容可掬地说道:“话说回来,明科岁举,贵主真的打算袖手不预?李纳的家里门庭若市,门槛都快被人踏破了。”
    “我又不是朝中公卿,科举取中何人,与我何干?”
    “可若是状头已经为别人定下了呢?”
    这一次,玉真公主终于为之面色一沉。宁王岐王也时而会把府中来往殷勤的文学之士请托知贡举官,今年不预岁举事,是她品出苗头劝了两句,只为不招天子所忌,而她则想看看杜十九郎还有什么出人意料之处。然而,高力士的这个消息实在太过令人震动。如今尚不到十一月,状头竟然就已经定下了?
    “你不要拐弯抹角了,直说吧。”
    “何止状头,前十都已经有了人。”
    高力士躬了躬身,这才来到玉真公主身侧,悄悄耳语了几句。听到那一连串熟悉的朝中文武公卿的名字,玉真公主深深吸了一口气,秀美已经是蹙成了一个结,好半晌才说道:“既是如此,就依你之言。阿兄那里,我自会建言,其他的事情想来你都会预备停当的。只万一闹大,你可别让事情收不了场。”
    杜士仪又不是神仙,当然不知道玉真公主并不是单身见自己,屏风后头另有别人,这钟磬演奏的那一曲《清心吟》,便如同荡涤人心的清泉,让他离开玉真观之际神清气爽。从辅兴坊回到平康坊崔宅,面对刘墨亲自捧上来的,比从前更厚了三分的帖子,他不禁眉头一扬。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日求见杜郎君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各式各样如辩难,如文会等等邀约也比平日多了一倍不止。”
    听着刘墨这解释,杜士仪想起拉着毫不知情的张简在那平康坊北里王七娘家演的一场戏,顿时忍俊不禁。见刘墨狐疑,他也不解释,请赤毕接了之后,回到自己所住的客舍,他便亲自动手分拣,可当他最终拿着一张曲江池辩难会的帖子踌躇不决的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
    “阿兄。”
    辨出是杜十三娘的声音,杜士仪忙唤了一声进来。然而,随着杜十三娘进屋的,却还有另外一个面目陌生的青衣婢女。
    “阿兄,我这几天总共挑选了十个人。”杜十三娘来到杜士仪身侧屈膝跪坐了下来,这才看着那叩头行礼的青衣婢女道,“这是月影,日后就由她来服侍你起居。她前一任主家贬官去了荆南之地,因此就把婢仆大多变卖了,她是一个,此外还有两个马夫,我看过觉得人都还老实,便都留了下来。”
    杜士仪这才想起自己让杜十三娘挑选人手,以备日后搬回樊川故宅之后无人可用,当即吩咐那月影抬头。见其容貌尚属清秀,年在十四五左右,至少还可留四五年,他便点了点头。待到杜十三娘摆手示意人退下,又掰着手指头对他数着都选了那些必要的人——从灶下的厨娘,看门的门子,到马夫婢女仆妇等等,当听说杜十三娘并没有给她自己再留一个婢女,杜士仪顿时忍不住大摇其头。
    “你别只顾着我和其余各处,你自己再添一个婢女吧。再有就是,我还需要一个识字的书童,否则眼下这些书简帖子,要我自己分门别类,麻烦得很。”
    杜十三娘闻言一愣,旋即便终于明白,杜士仪是听到了那时候她对竹影和秋娘的戏言,一时面色微红。可听到杜士仪还需要一个书童,她便笑吟吟地说道:“阿兄有一件事大概不曾留意。”
    “嗯?什么事?”
    “田陌虽说把自己当成一个农夫似的,可当年他那位旧主薛少府却教他认过字读过书呢。后来随我在草堂,我让竹影给过他书和字帖,虽说读书磕磕绊绊,字不像样子,可这种文字上的事,总比外人可靠得多。”
    听到这里,杜士仪先是一愣,随即便哈哈大笑了起来:“平时他跟着出门就总是心不在焉,摸着农具便眉开眼笑,除了农事样样惫懒,我都险些快把他给忘了!倘若你能叫他把我那书斋管好,那我就当然不用添什么书童了!”

    第176章 曲江之会,书生论战

    “那是杜郎君!”
    “你可认准了?”
    “这点眼神我总是还有的……等等,刚刚随行的抬进去又是一个大箱子,莫非又是杜郎君抄的书?”
    “真的是他,哎呀,怎么可能,这些天据说他各处邀约,可没多少工夫在家!”
    眼看着那白衣年轻人上马之后,在几个随从的簇拥下离去,刚刚在书坊门口不远处窃窃私语的几个举子彼此看了一眼,连忙快步朝那书坊冲去。此刻时辰还早,他们一冲进其间便东张西望搜寻了起来。
    他们都是寓居京城多年,为了能够参加岁举而每年从解试到省试,以至于身心俱疲花费无算,平日即便遇到喜爱的书也不敢轻易花钱去买,因而这一家可以随便免费抄书的书坊简直是雨后甘霖。常来常往的他们轻轻松松就找到了架子上那两摞刚刚送来的书,迫不及待打开一看,确认正是杜士仪笔迹,他们方才回过头去看书名,这一看之后登时视若珍宝。
    这都是他们不曾在市面上看到过的珍本典籍!
    一时之间,几个人在向此地值守的店主言说了一声之后,立时各自找了地方坐下,拿出随身笔墨纸砚,专心致志地抄录了起来。
    这些日子,杜士仪每日抄书的时间能够抽出一到两个时辰已是难得,然而,不论如何疲累,他都没有丢掉抄书这个让自己在这世上能够存身立命的好习惯。只不过,此刻的他却没想到,自己才刚顺道送进书坊的书,就这么已经被人如获至宝地拿去抄录了。昨日命人送了回帖答应今日赴曲江池之约,这会儿,他少不得一路走,一路回忆在卢氏草堂亲自经历过的众多辩难。
    那时候,师兄弟们和上百学子围坐一起,有时候讨论儒学经义,有时候讨论史话旧事,有时候谈诗论赋,也有时候谈释道之学……若是兴致再好些,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竟是看谁涉猎最广。在这种时候,他这个杂学派就显得突出了,东拉西扯什么都能辩论一番,三师兄裴宁常常说他是半吊子什么都懂一半,而大师兄卢望之则笑容可掬说这是博采众长,至于恩师卢鸿,事后常常会私底下笑吟吟地指出他那些不足之处。
    只可惜,今日的曲江会,应是没有草堂中那种融洽的氛围了!乡贡进士近千人中,明年登第最多不过三四十,而少的话恐怕只十余人,谁人不希望登第的是自己?
    时值十月,本应不是曲江游人如织的最佳时节,然而,这一日打从一大早开始,便有白衫士子三三两两来到了这里。他们或沿池边漫步谈笑风生,或择地坐下开卷读书,或孤芳自赏谁都不理会,在那边厢忙碌着摆设桌案坐具的,则是一群褐衣短衫的仆从。而在这已经到场的一二十士子当中,一个身穿白衫的年轻人正在一方毡毯上席地而坐,面上流露出几分矜持之色。
    苗含液这一年二十有四,正是风华正茂的时节。出身上党苗氏的他和此前常科制举双双告捷的苗晋卿乃是同宗同辈,严格算来,他应是苗晋卿的从祖弟。然而,和父祖两代人都不过小官吏的苗晋卿不同,他父亲苗延嗣制举题名后入朝为官,一路顺风顺水,如今已经官拜秘书丞。这等职官看似清贵无实权,然则只要有人看重便会立时高升。再加上父亲长袖善舞人脉充分,他借籍同州一举夺下解头,可回到京师方才得知,今岁京兆府试解头被京兆杜十九郎夺得,心下多少便存着较劲的意思。
    眼见得那边厢围障和长条案都已经设好了,今日本就是他力主邀约,几乎把同华二州今岁府试名列前茅的人物,以及京兆府解试等第十人全都请了来。当看见那边厢一行数人骑马从大道上徐徐而来,继而有几个士子迎了上前时,他立时起身振了振袍角,这才叫来了从者。
    “是京兆府解头杜郎君到了?”
    “是,郎君。”
    苗含液遂含笑到各处一招呼,须臾,原本分作数拨的人就会齐了。待到张简和其余数人和杜士仪一道过来,两相一见过,他见年方弱冠的杜士仪神清气朗,一时不禁更生好胜心。待到请了众人入席团团而坐,他想起传闻中杜士仪精通儒家经史,诗赋亦是出众,尽管《京兆等第录》尚未印成,但名声已经传遍京华,帖经杂文且不去说,第三场策论却素来不为试官重视,因而他心中不由得对今日辩难之题更生自信。
    他可是特地有备而来!
    落座劝了一番酒之后,他便笑着说道:“今日曲江会的才俊,都是京兆府和同华二州最富盛名的人,因而今日辩难,我请得坊间一位快手记录,他日也好做盛会凭证,不知道各位有异议否?”
    尽管人人都知道苗含液今日筵无好筵会无好会,可他以上党苗氏为引子下帖,再加上考虑到其父苗延嗣指不定还能再上一步,一时他具帖相邀的人,十个至少来了八个。再加上昨日帖子上已经下了今日辩难会的题目,来者多半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