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数据三国-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命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明自己非是“篡汉”,实乃欲盖弥彰。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
晋永嘉五年,前赵刘聪俘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传国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开皇九年,隋文帝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大业十四年,隋炀帝被弑于江都,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安慰。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传国玺从出现到唐末,传了1640余年。像这样被历代君王传递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可惜的是传国玺在五代时突然失踪,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作为传国玺的代替品。
第十五回 灵帝荒淫观蔡琰 南烨愤恨窥玉玺(18)
南烨深知这传国玉玺从出现一直到五代都有据可查,不过到了宋朝这传国玺就变得真假难辨起来。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仅得到后周两颗国玺,并未获得传国玺。直到北宋哲宗时,有农夫段义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并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则怀疑此玉玺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伪造的。
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的深意。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真假难辨的传国玺被大金国掠走,其后便又销声匿迹。
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驾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蒙元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朱元璋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的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弘治十三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无人能辨其真伪。也有传闻说元顺帝带入漠北的传国玺被清太宗皇太极访得,这传闻同样真假难辨。
清初故宫交泰殿藏玉玺39方,其中又一方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被称为传国玺,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
真正的传国玺到底怎样失传?又流落何方?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有一点毫无疑问,传国玺肯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至宝。价值连城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和氏璧的,而传国玺历经千年传承有着比和氏璧更加重要的历史意义,形容为无价之宝毫不为过。
南烨知道传国玺失传于五代乱世,也就是说此时灵帝持有的传国玉玺肯定是真品无疑。他估计这年头也没人敢仿制传国玉玺。不过别人不敢仿制,不代表南烨不敢。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计策,可以将这中国第一至宝据为己有。
这计策当然不是现在用,而是要等到以后。南烨觉得自己未来至少有三个机会取得传国玺,一是少帝失玉玺,二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三是剿灭袁术之时。只要自己预先制造一方假玉玺,然后利用其中一个机会偷梁换柱,这真玉玺不就到了自己手里?
南烨想要玉玺并非他眼红这价值连城的宝物,更不是他想要学袁术做皇帝,而是他看好玉玺带来的将星加成。南烨估计,这天下第一至宝给自己加上十颗以上的将星毫无问题。
要想仿造传国玺,至少也要知道这传国玺的大小形状才行。传国玺是镇国神宝,从不使用。汉代皇帝另有六方常用的印章,分别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俗称六玺。每方玺使用的范围均有规定,譬如赏赐诸侯王时用“皇帝行玺”;发兵、召大臣时用“皇帝信玺”;向外国发送文书时用“天子行玺”。这些印玺都是白玉质地,螭虎钮,形制与传国玺基本相同。
张让、赵忠拟诏所用就是这六玺之一,传国玺则不知被灵帝收藏在何处。不过南烨却有办法,400星的寻宝技能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南烨这寻宝技能与寻星、寻魂技能类似,只要使用,不用触摸到宝物也能查看到宝物信息,还可以与定位技能一起使用,发现一定范围内的宝物。南烨欲窥传国玺,暗中便施放了寻宝、定位两个技能。
宝物:传国玉玺,中国古代皇帝信物。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将其琢为传国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和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后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装备后魅力+10。该宝物为万年天材和氏璧造就,可用于炼制无敌金尸。
南烨真没想到这传国玉玺除了可以增加10颗将星,还是万年天材,如此一来他就更是心动不已,暗暗发誓一定要得到这件至宝才行。
传国玺被灵帝存放在西园的一间宫室之中,通过寻宝技能,南烨的脑海中完整的呈现出了玉玺的样式。传国玺方圆四寸,螭虎钮,另有龙鱼凤鸟等异兽图案雕刻其上,旁缺一角,用黄金镶补,下有篆文,书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让南烨更加惊喜的是,那藏有玉玺的宫室中并非只有玉玺这一件至宝,还有两把天子宝剑也在那宫室之中。显然那宫室就是灵帝藏宝所用。
宝物:倚天剑,曹操所佩名剑,传为取宋玉的《大言赋》中的名句“长剑耿耿倚天外”命名。倚天剑锋锐无比,后成为宝剑之代称。装备后武力+6。该宝物与曹操绑定,将星高于535方可装备。
宝物:青釭剑,曹操佩戴的宝剑,靶上有金嵌“青釭”二字。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剑镇威曹操自佩之,青釭剑杀人令夏侯恩佩之。后于长坂坡被赵云夺走。装备后武力+6。该宝物与曹操绑定,将星高于535方可装备。
这两柄宝剑也是南烨耳熟能详之物。以前南烨玩游戏时就曾想过,为何曹操身上装备的宝物那么多,而刘备、孙权却没有?看来都是因为他攻占了洛阳、长安,将宫中宝物都据为己有了。
南烨尽管眼馋心动,可他也明白,不论是传国玉玺还是两把宝剑,此时都与自己无缘。要想得到这些宝物还要静候良机才行。
南烨寻到了宝,张让、赵忠也拟好了圣旨,用好了印。两个宦官请灵帝过目了他们草拟的圣旨后才将圣旨交给了南烨。那圣旨上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字,辞藻也十分华丽,不过内容无非就是授予南烨震远中郎将之职,并命南烨自行招募士卒、打造兵器、建设城池以抗贼兵。
南烨领旨谢恩之后,灵帝又拉着他询问了一番黑山讨贼之事,南烨则一一作答,听得灵帝大呼过瘾。至于蔡琰早就被灵帝忘在了脑后,再也没看上一眼。
蔡琰见灵帝对自己没了兴趣,心中松了口气,可还是小心翼翼的侍立在南烨身后,不敢多说半句话。
灵帝先是受了些惊吓,又和南烨攀谈许久,本来身子就虚的他便有些乏了,便还命段珪送南烨出宫门。
南烨离了西园,灵帝也去歇息了,十常侍便凑到了一起。赵忠尖声尖气的埋怨张让道:“瞧瞧张公公的妙计,那蔡娘子哪里是什么天仙美人?分明是地狱恶鬼。这回倒好,把陛下和咱们都吓了一跳。咱家看南烨法师没有失了宠信,倒是张公公你被陛下怪罪了。你说这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嘛!”
听赵忠一说,其他十常侍也跟着点头,与南烨相熟的段珪更是在一旁附和赵忠。唯有张让嘿嘿冷笑道:“你等好不晓事!南烨法师何许人也?岂是一条计策可以对付的?不过咱家虽早想到法师有破解之法,却没想到他术法非凡,竟能将天仙一样的人儿变的如此丑陋。你等放心,此计看似无用,实则已然成了一半。陛下确实没有恼了法师,不过咱家察言观色,法师却暗藏怒意,估计日后不会再如以前那般亲近陛下了。”
第十六回 赵慈起兵杀秦颉 南烨定计谋交州(1)
张让估计的一点不差。南烨岂止是不会再亲近灵帝,他简直是对灵帝又恨又畏。这次蔡琰进宫一趟虽说有惊无险,可是却给南烨敲响了警钟。
此时南烨麾下文有戏志才,武有典韦、徐晃等人,更兼有一百亲卫、上万精兵,便是对上百万黑山贼,南烨也可丝毫不惧。可是面对酒色过度的灵帝,他却毫无办法。南烨发现自己最大的威胁已然从乱世盗匪,变成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好在南烨知道这汉室皇权也威风不了几年了,只要灵帝一死,董卓进京,这皇权便会形同虚设,再也无人敬畏。那时节就是弱肉强食,谁的拳头大谁有理了,自己只要有块地盘,凭借麾下人马定能保住小命无人能伤。
南烨的思路很简单,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所以他回府的一路上都在想着如何才能躲灵帝远点,好熬过这几年。
蔡琰可猜不到南烨心中所想。她见南烨一路不语以为他还在演戏,故意疏远自己。于是她也沉默不语,一路跟在南烨身后。直到南烨走过了府门还不自知继续低头向前走的时候,蔡琰才知道南烨有心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