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数据三国-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得了船只却丝毫不见动静。南烨则正好相反,第一时间命典韦、周仓去采买原料。不过由于周瑜作梗,箭竹、翎毛、胶漆等物全都采买不到,军中工匠也就无法开工造箭。
南烨和诸葛亮的反应虽然不同,但是结果却是一样,五日期限一直过了四日,两个人谁都没有动工。直到第五日四更时分,诸葛亮才密请鲁肃到自己船中。
鲁肃这几日心情左右摇摆不定,一方面希望南烨、诸葛亮造出箭矢逃过一劫,另一方面又觉得二人无法交差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鲁肃担心二人造不出箭矢来找自己求情,因此这些天一直避而不见,没想到诸葛亮最后一日前来相请,这就让鲁肃不得不来。
鲁肃一见诸葛亮便道:“孔明先生不去造箭寻我作甚?若是求情我可无能为力。”
诸葛亮笑道:“特请子敬同往取箭。”
鲁肃奇道:“何处去取?”
诸葛亮道:“子敬莫问,去了便知。”说罢命人将事先准备好的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便要往北岸进发。
船队刚要出发,就听有人喊道:“孔明、子敬前去取箭何不叫我一道?”
诸葛亮回头一望,正是南烨、庞统带着典韦、周仓前来。鲁肃更是奇怪,问道:“国师可是与孔明先生同去取箭?”
南烨笑道:“正是同路。”
诸葛亮也奇怪南烨如何造箭,于是便道:“既然如此,便请国师同往。”说罢几人一同登船,往北岸而行。
当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两人对面不能相见。好在驾船水手经验老道,大雾之中也不至于失了方向。这片大雾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将高山大川,水中战船全部隐于雾气之中。
一队扁舟渐行渐远,待到五更时候,船已接近曹操水寨。诸葛亮命水手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而后便让士卒在船上擂鼓呐喊,一时间鼓声震天,杀声弥漫。
鲁肃虽说因为大雾不知身在何方,可是他多少也能分清南北,知道此处距离曹操水寨不远,当时大惊道:“此地接近曹营,若是曹兵齐出如何是好?”
诸葛亮笑道:“我料曹操于大雾之中不敢轻出。我等只顾饮酒取乐,待雾散便回。有国师在此想必我等无忧。”
南烨早知诸葛亮此行目的,可是真当他身临其境,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勇气。曹操水寨之中可是有数千条战船,诸葛亮敢带着二十只船在曹操眼皮底下晃悠,除了说明他智谋高人一等之外,也说明诸葛亮胆识过人。南烨这次跟着诸葛亮并不是为了保护他,而是为了借机出周瑜大营,诸葛亮请来鲁肃同行也是出于一样的目的,假如没有鲁肃跟着,南烨和诸葛亮恐怕都离不开周瑜大营半步。
此刻曹军水寨之中已然听到了擂鼓呐喊之声,乐进、李典二人慌忙回报曹操。曹操登船一望,只见江面大雾弥漫,江中只见船影,却不知有多少战船。
曹操传令道:“大雾迷江敌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举妄动。你二人各领一万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乐进、李典得了将令不出水寨,只引弓弩手寨前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全都射向江中战船。
南烨等人在船中便听到“嗖嗖~哚哚~”之声不绝于耳,吓的鲁肃面如土色。虽说有船板阻隔,弓箭射不进船舱,可是片刻工夫战船便开始倾斜,显然是一面受箭太多的缘故。鲁肃慌张道:“孔明快走!船要翻了。”
诸葛亮却毫不惊慌,只命人将船调转方向,头东尾西,继续擂鼓呐喊,逼近水寨受箭,使得船身渐渐平衡。等到天明雾散,诸葛亮下令收船返航。二十只船的两边草人上已然排满箭支。诸葛亮令船上军士齐声叫道:“谢曹丞相赠箭!”
乐进、李典得知中计,一面命人追赶,一面回报曹操。可惜诸葛亮早有准备,战船早就开出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得知消息顿时懊恼不已。
二十条战船离了曹军水寨,诸葛亮便走出船舱,站在船头手指插满箭矢的草人道:“我观每船上约有箭支五六千。如此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战时来射曹军,岂不方便!”
鲁肃见状感慨道:“孔明先生真神人也!先生怎知今日如此大雾?”
诸葛亮笑道:“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乃庸才也。我于五日之前便算定今日大雾,因此约定五日为限。公瑾命我十日造箭,工匠料物却都不应手,分明是要降罪杀我。如今苍天相助,公瑾焉能害我?”
鲁肃见诸葛亮已然识破周瑜之计,心中拜服,又问南烨道:“孔明先生十万支箭已然齐备,国师之箭又到何处去取?”
南烨道:“既然已到北岸,可绕道夏口取箭。”
诸葛亮闻言便命船队先开往夏口,果然见江边停靠一队船只,船上遍插震远镖局旗号。那船队见了这二十只插满箭矢的战船马上跟了过来,待到近前一看,船上正是诸葛瑾和张白骑。
原来南烨命典韦、周仓采买物料是假,联络镖局送箭是真。如今南烨大军就在荆南驻扎,调拨十万支箭再方便不过,周瑜给的造箭费用直接被南烨收入腰包用来买箭,这笔军火买卖南烨就算包邮依然稳赚不赔。
诸葛瑾见了诸葛亮不由笑道:“国师命我等在江边等待插满箭矢之船路过便来送箭,当时我还奇怪世上怎会有这种怪船,原来是贤弟在此搞鬼。”
诸葛亮上前见礼道:“国师未卜先知我不及也!兄长还请船上叙话。”说罢便引诸葛瑾上船,众人同回周瑜水寨。
第五十二回 刘表身死失荆州 曹刘孙南战赤壁(26
诸葛亮借箭的船只和南烨运箭的船只一同到岸之时,周瑜已然派遣了一千军士在江边等候搬箭。南烨送来的箭矢成捆,十分整齐,很快清点完毕,数目丝毫不差。诸葛亮借来的箭矢只多不少,却要收拾一番。一千士卒忙碌半晌之后总算清点完毕,搬入寨中交纳。
周瑜没想到南烨、诸葛亮二人竟然都在一日之内如约将箭造好,不由大惊,细问鲁肃二人造箭经过。鲁肃说罢,周瑜不由感叹道:“国师、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也!破曹还需二人之力。”说罢便请南烨、诸葛亮入帐议事。
片刻之后南烨、诸葛亮、庞统入帐,三人与周瑜见礼之后,周瑜便道:“国师与二位先生神算令人敬服。昨日我主遣使催促进军,我却尚无奇计,还请国师和二位先生教我。”
诸葛亮被周瑜算计了两回不再出头,谦虚道:“亮乃碌碌庸才,都督尚无妙计,我又岂能有计?”
周瑜闻言又看向南烨和庞统,这回南烨、庞统也学精了,跟着诸葛亮一起藏拙,只说无计。周瑜见状不悦道:“我三家合力抗曹,便该齐心协力,用心定计。不瞒三位,我已思得一计,只是曹操水寨严整有法,不知此计可否,这才未敢轻言。敢问三位是当真无计可施,还是不曾用心?”
诸葛亮道:“都督言重了!昨日我观曹操水寨也非等闲可攻,苦思良久得一计策,同样不知可否成功,绝非怠慢战事。”
南烨看了庞统一眼道:“我与士元也有一计,只是此计难行,不敢轻言。”
周瑜闻言差点气歪了鼻子,心道:我说无计,你等也无计。我说有计,你等又都有计。等会儿我说出了计策,你等再说与我计策相同,岂不是偷懒糊弄我?这可不行!定要想办法逼你等用计。想到此处,周瑜道:“既然国师与二位先生皆有定计,不如我等各自写于纸上,且看是否相同。”说罢命人取来笔砚。
诸葛亮接过纸笔书写一番,南烨、庞统、周瑜也各自写了。四人写罢同时放笔,而后各自亮出纸上文字互相观看,结果同时大笑。原来四人纸上所写皆是一个“火”字。
周瑜笑道:“既然我等所见相同,可见此计甚妙。诸公切勿漏泄。”
诸葛亮道:“此乃机密岂有漏泄之理?曹操之前与我交锋,两番中了此计,如今都督行事曹操还要中计。”
南烨笑道:“所谓妙计无需奇险,只要好用便是。”
庞统道:“国师所言是也!”四人说罢又是一番大笑。
却说曹操被诸葛亮骗了十余万支箭去心中气闷,便也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也好找回场子。荀攸献计道:“江东有周瑜与刘备军师诸葛亮合谋用计连连得逞,皆因刘备久在荆州熟知我等军情,我等却对江东将士一无所知。如今可遣人去东吴诈降,做为内应通传消息,知己知彼方可用计图谋。”
曹操先是水战失利,而后自断臂膀杀了蔡瑁、张允,又被诸葛亮骗去箭矢无数,心中对江东也加了提防,不敢再如最初那般大意。闻听荀攸献计便道:“此计正合我意,只是不知何人可去诈降?”
荀攸道:“蔡瑁前日被诛,蔡氏宗族若怨恨丞相理所应当。蔡瑁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军中副将。丞相可以恩结二将,遣往江东诈降,必不惹人怀疑。”
曹操听从荀攸之言,当晚唤二人入帐嘱咐道:“你二人可引少量军士去江东诈降。若有动静便遣人密报,事成之后必有封赏,莫怀二心!”
但凡世家大族皆有长幼嫡庶之分,少不了勾心斗角之事。蔡瑁一死,蔡中、蔡和二人在家中地位不降反升,并不怨恨曹操。此时曹操分派任务,二人以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当时应承道:“我等妻子皆在荆州,岂敢怀有二心?丞相勿疑,我等必取周瑜、诸葛亮首级献于麾下。”
曹操壮其言,重赏二人。次日蔡中、蔡和便带领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往南岸投诚。
周瑜正在帐中与众将商议如何进兵,忽然士卒来报:“江北有船来到,称是蔡瑁之弟蔡和、蔡中,特来投降。”
周瑜闻报便将二人唤入,蔡中、蔡和一见周瑜便哭诉道:“我等兄长无罪,却被曹贼无端所杀。我二人欲报兄仇特来投降。请都督录用,我等愿为前部。”
周瑜闻言大喜,重赏二人,并命二人与周泰为前部先锋。蔡中、蔡和寸功未立,便先后得了两次奖赏心中暗喜,以为周瑜中计,连连拜谢。
二人告退出帐之后,周瑜密唤周泰嘱咐:“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