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宋-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律师团是大,但是上场的只能一人。这人就是阳平商业协会的首席讼师,阳平大学的客席教授刘浪。从小这破小孩就非常叛逆,不仅提问题把先生难倒,而且还对官府政策挑三捡四。十岁那年梅田乡发生盗窃被抓之事。盗窃的是他姑姑,他就写了状纸到官府,说自己姑姑是清白的。官府不理,他竟然送状纸到提刑司,状纸上说,他姑姑不可能盗窃主人家中的珍珠,因为珍珠很难销脏,而姑姑又舍弃金器不拿,不和常理。还有珍珠虽然是姑姑屋子搜出来的,但是试问怎么有人可能将贼赃放在一眼就能看见的床上。提刑深觉有道理,于是亲自来查,最后证实其姑姑的清白。
刘浪一上场就对苦主叔叔提问:“郑氏(第一名死者,身份母亲)是不是久咳难止?还时常出血?”
“是”
“儿媳妇是不是对她很不好?”
“不是”
“你胡说。”刘浪道:“我这边有你们村族长头人的证明,儿媳妇常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婆婆是老而不死,说话尖酸刻薄。”
叔叔回答:“婆媳之间矛盾家家都有。郑一(第二死者)很孝顺,媳妇不敢说什么。”
“也就说郑一不在,媳妇就敢说什么,甚至是做什么了是吗?”刘浪逼问:“甚至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让自己婆婆伤心之下,感觉拖累了自己儿子,而后上吊自杀?”
“不可能。”叔叔坚决道:“我大嫂不是那样的人。”
“可是据我们调查,在她死的三个月之前,她去买过砒霜,还一路对人说,儿媳妇不好,她要死给她看。”
叔叔道:“那是想让郑一好好教训下他婆娘。”
“也就是说,郑氏在土地被并之前,确实是有过想自杀的行为,是吗?”
叔叔叹气点头:“是”
刘浪抬头道:“大人,不仅儿媳之事。左邻右舍都知道,郑氏脾气不好,一次耕牛借不到,就跑到族长家闹。被赶了出来后,就要在族长家门寻死。后来族长没办法,才把耕牛先给她家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郑氏的死不全是张俊的过错。”
郑氏名声不好,一哭二闹三上吊在郑村都使用过,甚至为了点芝麻的事,都要在别人家哭闹。刘浪提供了很多画押人证证明了这点。这是提刑卷宗内所没有的。大理寺卿显然同意刘浪的说法,有可能是张俊,也有可能不是张俊导致郑氏间接死亡。
……
第二死者,刘浪提出了无责任论。郑一是因为认为自己投告无门而死,并非张俊责任。刘浪提供很了很多证据,他居住的客栈伙计可以证明郑一话语和情绪很颓废。特别是知道李纲劝告他暂时不告后,精神就垮了。投诉无门,不了解事实就妄下判断,是导致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刘浪道:“张俊将军深负密职重任,而如此军国大事李相自然不敢明言,那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万禁军兄弟的生死。李相身为宰相,不仅到君前请命,而且还百忙之中特意去安抚郑一,赠金银,允诺李纲一日不死,此案终究有再审之时。但郑一执著钻牛角尖。他认为官官相卫,没有一个说理的地方。为表达不满,最后在李相门前上吊。大家要看到这点,他在李相门口上吊,而不是在开封府前上吊。说明他不仅不感激李相做的,而且还对李相很不满,此人忘恩负义。”
大理寺卿摇头:“郑一是因为郑氏的死无法伸张,并非……”
“大人说的好。”刘浪道:“郑一是因为郑氏的死而死。但我们先前就证明,郑氏的死有可能是张俊的责任,也有可能不是。所以郑一是否张俊间接害死,只要弄清楚郑氏是不是张俊间接害死就可以了,是这样吗大人?”
陪审几人听了都感觉有道理,如果郑氏之死和张俊没关系,那郑一就是诬告,和张俊自然就更没关系。大理寺卿点头:“是这样”
“死者已死,我们猜不到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刘浪道:“但我有证据证明,郑氏死前一天,和儿媳有激烈的争吵。在同一天,郑氏因为孙子被人打了,和人吵架,被人反打了一巴掌。也在同一天,郑一丢了帮郑氏买药的二十文钱。也是同一天……所以郑氏的死就有五个可能。如果把郑氏的死全推给张俊,我觉非常不公平。大人知道很多人自杀,都是一时想不开。如果救活后,一般都不会因为同一个问题再去自杀。”
“恩”农村妇女里自杀的人还是比较普遍的。一方面是家庭暴力,还一方面是地位低下,生活窘迫。即使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妇女喝农药自杀事件也是屡见不鲜,有的理由还说得过去,有的根本就是性子火暴,动不动就玩命,起因就因为芝麻绿豆的事,甚至是一句话。
大理寺卿还是比较精明的,他说:“也许有多种可能,但是失去田地这个原因肯定有。”
刘浪点头:“此事确实是张俊做事不妥。”他很爽快承认,这个不能否认,即使有办法否认。欧阳特意交代了这点,因为欧阳认为这么公开的案子不能赢了官司丢了名声。
刘浪说的都是事实,似乎提刑有些失职,但实际也没有。提刑只收集对被告不利的证据,辩护自然就是收集对被告有利的证据。一场堂前辩论后,大理寺卿就提交了自己的意见。郑氏和郑一的死张俊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并非主要责任,毕竟郑氏自杀距离土地兼并有已经五天的时间。赵玉看了上表,暂时不发表意见,两天后皇家报出炉了庭审过程。
而后皇家报对民间的声音进行了收集。大部分人认为张俊不是无辜,但也不宜重判。有部分人认为,张俊有大功社稷,可以不追究。也有人认为里面有内情,不排除官官相护的可能,这部分论调很少,宋对诉讼制度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涉及到甲州实权人物的亲戚,在甲州判决是无效的,必须移到乙州异地审理。
最后赵玉裁定,降张俊为八品武将,发回河北军路戴罪立功。除了退还土地之外,罚俸禄半年,赔偿郑家丧葬费用总数两百贯。张俊表示认同,于是这案子就落下了帷幕。
莱州一战,张俊本可以最少升到刘锜的身价,可惜贪婪之心让他断送了大好前程。不过他的军事能力是有目共睹,假以时日还可以重头再来。对年轻的张俊来说未必就一定是坏事。
在欧阳选拔的四大将领中,三大将领都发挥了独挡一面非凡的军事能力。韩世忠更是成为众将之首。唯独是刘光世很不乐观。刘世光在永兴军路带兵打过几个苦战,他本不是擅打这种仗的人,结果差强人意,被灌上假冒产品的标签。在和欧阳有关系出产的将领中,除了他外各个将领都已经算是功名显赫。这也成就了欧阳慧眼识英才的名声。
赵玉又找欧阳说话,唯一的问题就是:“如果天下之民都用刘浪此人,我大宋不是就成了人言乱国的郑国?”
欧阳早有准备回答:“既然讼师可以帮罪人打官司,自然也可以帮苦主打官司。再者刘浪说的全是实话,如果没有讼师,就连张俊也觉自己罪有应得,而不知其中事出有因。”
“那没钱人怎么办?”
“陛下放心,现在大宋讼师微臣还能掌控,不会接这样的刑狱案。等他们人多了,微臣也有措施抑制他们”欧阳道:“现在很重要的问题是,不仅民间不识法,即使是张俊,甚至是朝廷大臣也很少有知法的,所以必须得先扶持讼师。陛下也知道,太祖皇帝重法而不提倡法家。也就是法是在儒基础上做出,尊儒之法和法家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
赵玉点头:“朕又想起你曾经说的宪法。”
“……”欧阳不知道怎么回应这问题。
赵玉理解,欧阳这是知道自己说了也没用。赵玉话题一转问:“今年的足球赛有什么外人参加?”
“回陛下,只有大理派了人来。”
赵玉点点头没有什么再问的,挥手让欧阳滚蛋。






战龙在野 第两百五十一章 国家大事
 更新时间:2011711 18:41:56 本章字数:7906

第两百五十一章  国家大事
七月,阳平足球赛开锣。同时在宋北,宋辽两军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但辽金却关系紧张。辽军新任大元帅耶律淳在通州集结了重兵,并且对黄龙府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袭击,将前线推进到黄龙府二十里处。在辽进重开战端的同时,宋军偃旗息鼓。恢复自由丢了元帅的耶律大石强烈要求注意宋军。他认为只有宋军有实力攻打通州乃至临潢府。
辽朝也颇为重视耶律大石的意见,于是在锦州到通州地面安置了二十万的兵力。而通州到黄龙府不过七万人。辽国并非全部冷兵器,虽然宋火药武器用的差不多,但是仿造品也有,由于技术不成熟,和火药加工的局限,重炮什么是弄不出来了,但重点装备的甩手炮还是有。
掷弹兵渐渐成为两军的主力和王牌,这是冷兵器过渡的一个信号。耍刀耍得好,要饭要到老。两军都很重视军队的火器装备情况,但辽国的经济情况很不乐观,由于加赋征税,在龙化州发生了辽很少发生的牧民叛乱。牧民杀死了征税官员,而后潜逃入山,不少人纷纷响应聚集山林。并且他们还和宋禁军取得了联系。这个消息让辽朝廷很不安。在大家的建议下,朝廷决定向部族借兵。这些部族多是西辽的还处在奴隶社会的部族。但他们有个很大优势,他们的战士善骑善射,非常勇敢,保留有两百年前契丹人的武风。
宋辽都在战略调整,调兵遣将。金国那边也不闲着。也调换了一名将领,那就是负责金南的副元帅完颜宗弼。完颜宗弼到了被撤职才明白欧阳阴中自有更阴手。由于自己真按照欧阳说的把杀人送尸体,导致金辽开火,他被一直对他都不满的宗翰弹劾,结果丢了兵权。当然,如果不按照欧阳说的做,可能会有更**烦。谁知道呢?事实就是事实,完颜宗弼有理由怀疑宋人想从金南部海域登陆。但是针对这说法,接任他的弟弟完颜宗强很不满意,难道你守得,我就守不得?
童贯也是没想到欧阳这连环计有这么好的效果,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明着挑拨两国关系,两国明知道有问题,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