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检察官手记-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去品尝这样的甜头,最后心甘情愿地成了“腐败绑匪”的人质与俘虏。领导明明知道腐败如“绑匪”,但在有限空间里,就是甘愿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爱上这样的“腐败绑匪”。

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贪腐者对腐败产生了好感,并逐渐走向对腐败的依赖,若是离开了“腐败”反而感到浑身难受了!

领导们“爱上腐败”之后,“腐败”也从贬义形象变成了中性甚至“褒义”的了,比如“今天去哪里腐败”曾是一句“流行语”,是说“今天去哪里白吃白喝”,“吃公家的”被称为“腐败”倒也精到而形象,可是“去哪里腐败”轻松口语化,几乎就是大众层面的“腐败认同”了。这多么可怕——因为这是孕育侯伍杰、雷渊利之流的肥厚土壤之一。

很明显,这都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的确,人类的文明越进步,各种各样的诱惑就越是争奇斗艳,花样百出。

一个人如若沉迷于外求,最后必然弄得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的地步。因为物质的享受,只能给人感官上的刺激,而感官的刺激如果愈演愈烈,就会终至狂乱而不能自拔。

外求之道无止境,人们总是不断地追求,只要认为是好的,就要再向前追寻,对凡夫而言,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广厦千间,人只能夜眠八尺;良田万顷,人亦只能日食一升。太多的欲念,不过是别人眼里的风景,与己无关,求来求去,终会归于一抔黄土。

贪婪,是人性的恶习,贪得无厌者,终毁自己。贪往往给人造成精神上无休止的压力,最终导致无谓的伤害,损人不利己。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

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

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恶性发展写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们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样,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所谓的“理想”(这时,人的欲望、贪欲披上理想的外衣,于是,欲望的追求好像是为了实现自己宏伟的抱负),不择手段,甚至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得到的,又害怕失去,犹如葛朗台眼中的金子,不仅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还要竭尽全力保护它,唯恐自己的女儿、朋友、亲人多花一分钱,害怕他们在他放松的时候攫取金子。这样,他怎么可能对别人放心呢?到头来,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有位名人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而言的。古往今来,欲壑难填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计其数,正像《伊索寓言》里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去了。”

那么,该放下的时候就放下吧,转身离去,即便眷恋仍留存在骨髓中。人的一生,恰似一条单行道,各有各的方向,有些东西能握在手里,有些却只是路过的风景。清醒四

——占着茅坑不拉屎,必会被轰走

人生最本质的需求是干事情,干事情是人生最美丽的经历。一个喜欢干事情的人是满怀理想的人,是懂得如何生活的人。

如何做事?古代先贤多有论述。孔子倡导“事思敬”,即做事要敬业,要严肃,要认真。荀子呼吁做事要“心不使焉”,以至做到“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庄子提倡做事要“不徐有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可谓智者见智,各有所得。

不过归根结底,方式虽各有千秋,目的却只有一个,不外乎要把事做好、做明白。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领导一任,就要尽全力完成人民赋予他的使命,不辜负群众对自己的期望。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诚心诚意为民做事,就能深得民心、顺应民意,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戴。反之,在一个地方干了几年,人们竟想不起他做过些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

谋事是一种思维品质,干事是一种行动态度,成事不坏事是一种精细的能力和本领。现在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的恐慌,也不是政治的恐慌,而是本领的恐慌。

世事如棋局局新!治理昏庸干部,鞭策太平干部,激励有能力的干部,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干部,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逼人发展态势,都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干事创业的紧迫感、加快发展的责任感,进而让更多的干部成为谋事者、干事者、成事者,打造出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整体合力。

定位决定地位,态度决定气度,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酬凌云之志,于今日始,唯发展论功过;达千里之行,于足下启,成一方事业。

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千千万万有所成就的干事者。汇溪流以成江海,是亘古以来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做事,要做有益的事和有效的事。有益不仅仅是对自己而言,而且更是对他人对社会而言,人的价值通过其言行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有益程度上。只有做有益的事才能实现人的价值。

做事要有成效,取决于对事务性质的认识、做事的方法、时机和条件。对事务性质的认识不到位,对做事的意义不了解,就不可能在清醒的状态下把事情做好。

如果不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做事,就不能产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乘法效应。在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做事往往代价过高、欲速不达、事倍功半,不会有好的成效。而如何认识事务性质、判断时机、分析条件、掌握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用心去悟。

清醒四:占着茅坑不拉屎,必会被轰走 1。不谍全局,不足以谋一隅

清醒四

——占着茅坑不拉屎,必会被轰走

1。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隅

1993年初换届时,新检察长上任第一个就找我谈话,了解情况。因为那时我担任纪检组长兼政治部主任。

我们两个谈了一个上午。他是一个从不轻易评价别人的人,听完情况后他就对我道:你是一个合格的政治部主任。首先,你对整个干部情况了解得非常详细,说明你平时深入工作,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第二,你对干部的评价,非常公正客观,说明你这个人非常正派;第三,你对干部队伍怎么建设谈了一些很好的设想,说明你很有事业心。后来我陪他出去考察回来写了个报告,他发现我文字也很不错,便对我印象很好。

在我的人生中,此时又出现了一个机会,市委决定要调我到市公安局去当副局长。新上任检察长知道情况后,留住了我,并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我担任副检察长。于是,我就当上了副检察长。

在这个位置上,我管的部门就多了,除了兼职的纪检组、政治部、机关党委之外,办公室、行政财务、控审、民事行政检察、技术、培训中心等都由我主管。最多时,我主管10个部门,但是我觉得无所谓,我实行无为而治,充分依靠部门领导干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做好工作。

我的工作是一丝不苟的。那时,我很少在办公室。因为我必须多深入基层,到第一线熟悉和掌握情况,特别是政治部的工作还必须与各区、县、市的组织部门和主管书记建立较密切的联系,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取得对所主管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基本上能做到立足长远。就拿当年浏阳县检察院发生爆炸事件一位检察长被炸死后,其新任检察长的人选问题来说吧!

当时,浏阳县委推荐了政法委一位负责人任代理检察长。结果就有人向我反映,说他不行。

我去了浏阳。我们下午去的,到那里吃晚饭。县委一位管政法的常委到招待所去看我,我跟他聊了近3个小时关于浏阳的情况,我很快就摸清了这里的情况。

次日,我来到县委组织部。我对主管书记和部长说,我代表市院党组就浏阳县检察院一把手的人选问题与你们交换点意见。我说:“首先,浏阳出了这个事,浏阳七八十个检察干部情绪低落,精神压抑,要是能从内部产生检察长对于该院干警恢复精神,鼓舞士气,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全省的政法队伍干部整顿工作在即,内部产生的检察长队伍情况熟悉,对于搞好这次整顿掌握主动权也优于外部;第三,由于检察业务专业性强,为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不使检察业务工作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出现偏差,内部产生优于外部;第四,从我们浏阳这个班子里的成员来看,我推荐某某副检察长担任代理检察长。”我谈了我的理由,他们非常尊重我的意见。过了一个礼拜,县委重新研究,并采纳了我的建议,选了一位副检察长当了检察长。该同志将该院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199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给该院记集体一等功。

结果,刚定下不久,那个爆炸案破了。他们以前推荐的那个人,在案子里是有原则错误的,幸好没有任命那人,不久那人便辞职下海去了。

过后,县委主管跟我说:搭帮(幸亏)听了你的建议,不然,我们了不得难(收不了场)呢,要不市委、人大也会对我们有意见,怎么选一个这样的人,做了几天就出了问题,我怎么下得台啰!

我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